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duì)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万章问孟子:“《诗经》上说:‘娶妻必须禀告父母。’相信这句话的,应该莫过于舜了。可舜却不告而娶,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他父母对他这么坏,他若告诉了父母,这妻子便娶不成了。男女结婚,是人之大伦,如果事先报告了,就废了,还让自己更加怨恨父母,所以就不告诉了。这虽然无礼,但免除了不婚无后的大不孝。”
万章说:“舜不告而娶的道理,我明白了。那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也不跟舜的父母打招呼,这又是什么道理呢?”万章说:“舜不告而娶的道理,我明白了。那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也不跟舜的父母打招呼,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尧了解舜的家庭情况,也知道他父母的刁蛮,知道告诉了便娶不成。”
原文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掩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个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万章说,舜的父母打发舜去修缮谷仓,等舜爬上屋顶,就抽去梯子,然后舜的父亲瞽瞍就放火烧谷仓,想把舜烧死,幸而舜成功逃生了。后来又派他去疏通水井,舜一下去,父母和弟弟三人就用土填塞井眼。幸好舜事先有防备,在井下另外挖了一条地道,逃出来了。
舜的父母和弟弟不知道舜逃掉了。弟弟象说:“谋害舜都是我的功劳,牛羊归父母,仓廪归父母,干戈归我,琴归我,弤弓归我,两个嫂嫂也归我,给我铺床叠被!”这里象自称“朕”,那个时候“朕”还不是皇帝的专称,人人都可以用,到秦始皇开始才成为皇帝专用。尧已经把儿子、女儿、百官都派去侍奉舜,他的父母弟弟却还要谋害他,可见当初如果找他们结亲,他们一定会要求把这些都给象,是商量不成的。
象迫不及待,就往舜的宫殿去,准备接收舜的财产和妻子。结果到了那里,却看见舜正坐在床边弹琴。象就忸怩地说:“哎呀!我好想念你呀!”郁陶,是思念的样子。
舜回答说:“我想念这些臣下和百姓,你替我治理治理吧!”
于是万章就问孟子:“难道舜不知道象要杀他吗?”
原文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都可以用,到秦始皇开始才成为皇帝专用。尧已经把儿子、女儿、百官都派去侍奉舜,他的父母弟弟却还要谋害他,可见当初如果找他们结亲,他们一定会要求把这些都给象,是商量不成的。
象迫不及待,就往舜的宫殿去,准备接收舜的财产和妻子。结果到了那里,却看见舜正坐在床边弹琴。象就忸怩地说:“哎呀!我好想念你呀!”郁陶,是思念的样子。
舜回答说:“我想念这些臣下和百姓,你替我治理治理吧!”
于是万章就问孟子:“难道舜不知道象要杀他吗?”
原文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孟子说:“怎么会不知道呢?只不过是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
万章问:“那他是假装高兴吗?” 孟子说:“不,他是真诚地高兴。之前有一个人送一条活鱼给子产。子产把鱼交给管理池塘的小吏让他把鱼放生养起来。那小吏却把鱼煮来吃了,然后回报子产说:‘刚放进池塘的时候,它还半死不活的,不一会儿,摇着尾巴活动起来,突然间就游不见了。’子产高兴地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那小吏出来,跟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把鱼吃了,编一套话骗他,他还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子产被一个管池塘的小吏骗得死死的,这不是小吏聪明,子产笨,而是小吏所编造的合乎人情,子产所相信的合乎理据。所以君子虽然明察秋毫,但你用合乎人情理据的事情去骗他,他也会受骗。但是,如果以理之所无的道理来欺罔他,他是不会上当的。象既然以爱兄之道而来,不管他是真情还是假意,都是理之所有,所以舜就以诚相待,真心相信,为什么是假装的呢?”
这一番道理非常非常重要!舜的父母兄弟都要杀他,他还假装不知道,真诚地对他们那么好。能不能理解这道理,就是君子之心和小人之腹的区别。
这样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经常遇到,虽然没有要烧要杀那么严重,但是家庭矛盾、朋友反目的情况,是人人都产所相信的合乎理据。所以君子虽然明察秋毫,但你用合乎人情理据的事情去骗他,他也会受骗。但是,如果以理之所无的道理来欺罔他,他是不会上当的。象既然以爱兄之道而来,不管他是真情还是假意,都是理之所有,所以舜就以诚相待,真心相信,为什么是假装的呢?”
这一番道理非常非常重要!舜的父母兄弟都要杀他,他还假装不知道,真诚地对他们那么好。能不能理解这道理,就是君子之心和小人之腹的区别。
这样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经常遇到,虽然没有要烧要杀那么严重,但是家庭矛盾、朋友反目的情况,是人人都产所相信的合乎理据。所以君子虽然明察秋毫,但你用合乎人情理据的事情去骗他,他也会受骗。但是,如果以理之所无的道理来欺罔他,他是不会上当的。象既然以爱兄之道而来,不管他是真情还是假意,都是理之所有,所以舜就以诚相待,真心相信,为什么是假装的呢?”
这一番道理非常非常重要!舜的父母兄弟都要杀他,他还假装不知道,真诚地对他们那么好。能不能理解这道理,就是君子之心和小人之腹的区别。
这样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经常遇到,虽然没有要烧要杀那么严重,但是家庭矛盾、朋友反目的情况,是人人都会遇到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天使和魔鬼两面。有的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有的人90%是天使,10%是魔鬼;有的人10%是天使,90%是魔鬼。而舜是100%的天使,因为他是圣人嘛。舜的父母兄弟呢,90%是魔鬼,也有10%是天使。你看,象见到舜还活着的时候,他还知道忸怩,还知道说:“想念哥哥了,所以来看望。”这就是10%的天使部分出来了。用王阳明的理论,这就是良知未泯。那么,舜需要做什么呢?就是马上抓住象这一点良知的苗头,鼓励之,扩充之,把他往好处带。
当我们与人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你要把他往好处带,不要把他往坏处推。你如果说“你不仁,莫怪我不义”,那么相互之间就越来越坏,你也变坏,他也变坏,只能进一步互相伤害。你如果宽容他,对他好,把他对你的任何一点好,不论真假,统统当真,都真诚地去回报,那他就会变好。
这合乎道德,也合乎你的利益。
这是君子之心,也是强者性格。君子不使坏,强者能自强。
真正的强者,别人伤害不了他。舜知道他的父母兄弟都要杀他,但他也知道他们杀不了他。强者不企图别人的东西,而有的是东西给予别人。
对别人有怨恨,往往是因为对别人小有所企图却没得到,或者以前你给我的,现在突然不给了。恩怨恩怨,没有恩就没有怨,之前的恩情越大,之后的怨恨就会越深。
当一起合作的朋友分手绝交,希望对方过得好的,就是强者;希望对方落魄的,就是弱者。因为对于强者来说,我干自己的,希望你过得好,不要怪我害了你;而对于弱者来说,离了强者他自然每况愈下,所有的怨愤都是你害了我!
原文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有所企图却没得到,或者以前你给我的,现在突然不给了。恩怨恩怨,没有恩就没有怨,之前的恩情越大,之后的怨恨就会越深。
当一起合作的朋友分手绝交,希望对方过得好的,就是强者;希望对方落魄的,就是弱者。因为对于强者来说,我干自己的,希望你过得好,不要怪我害了你;而对于弱者来说,离了强者他自然每况愈下,所有的怨愤都是你害了我!
原文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万章问:“象每日处心积虑,就要杀舜而后已。这样的人,以情而言,必报之以深仇;以法而言,为不赦之大恶。舜既立为天子,操生杀之权,明正其罪,也不为过。他却仅仅是流放了象,就这样放过了他。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哪里是流放,是封象为诸侯国君,有人说是流放罢了。”
原文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huān)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jí)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bì)。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共工,是官名。驩兜,是尧舜时的大臣。三苗,是国名,历来桀骜不服。鲧,就是大禹的父亲,因治水无功而被治罪。杀,同“窜”,是驱逐。殛,是流放。
万章说:“舜把共工流放到柳州,把驩兜发配到崇州,三苗驱逐到三危,鲧充军到羽山,惩处了这四大恶人,天下归服,这是因为处罚了不仁之人的缘故。而象比这四大恶人坏多了,舜却封他为有庳国君。这有庳的百姓有什么罪啊?为什么要给他们封这么一个国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