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跟笑同样重要

哭跟笑同样重要

00:00
10:31

嗨,大家好,欢迎收听《这样讲故事,养出聪明娃》,我是刘宣岐。前面啊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帮助宝宝度过幼儿园的焦虑期,也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日常育儿理念和案例,我相信,其实大部分的时间,家长们对宝宝的各种问题都能应付自如,真正让父母们束手无策或者让家长也跟着情绪起伏的往往是孩子哭闹的时候,他们的哭闹实在太有感染力了,动辄满地打滚,鼻涕眼泪双管齐下,要么就抱着父母的大腿各种耍赖不撒手。有些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心中的怒火也瞬间被点燃。我经常能听到有些家长对正在哭闹的宝宝大吼或以命令的口气说:不要哭,你再哭就怎样怎样。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对正在哇哇大哭的孩子讲道理。在阻止孩子哭闹之前,我们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爱着急?为什么爱哭闹?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的赵昱鲲老师在《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个特点,就是产生各种情绪的部分啊很早就发育得比较成熟了,所以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喜怒哀乐,但是对情绪进行理智的管理、抑制和分析的部分,也就是掌握理智部分的脑区,要到20岁以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由此可见,小孩子根本不可能像大人期望的那样理智地管理自我情绪。当我们明白了孩子的这些发育规律之后,作为家长,其实要更具备包容心,要更懂得如何正确疏导孩子的情绪。对于正处在哭闹情绪中的宝宝,我不会跟她讲道理,为什么呢?试想一下,当你在生气吵闹的时候,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吗?我相信很难做到,因为在不冷静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孩子也同样如此。所以,当我宝宝在哭闹的时候,我就在旁边陪着她,我会告诉她:“你想哭就哭吧,妈妈生气的时候也会哭,哭完不快乐就飞走啦”。等她哭完,情绪平静以后,我会再给她一个爱的拥抱,与她一起分析原因,那下次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我看来啊,哭和笑是一样的,他们只是我们众多情绪中的一种而已。如果孩子此时此刻有哭闹的情绪,我们应该让孩子把情绪表达完,再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语言和他沟通,而不是在孩子情绪当头跟他讲大道理。很少有人会喜欢听抽象的大道理,但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和宝宝之间关于怎么面对哭这个情绪的一个小故事。早段时间,我和宝宝同时被流感病毒双双击中感冒了,晚上哄她睡觉的时候,宝宝鼻子有点堵,她突然跟我翻身说:“妈妈,我鼻子堵了,难受“宝宝一副马上就要哭出来的表情。我说:妈妈一会帮你清理一下好吗?宝宝说:妈妈,鼻涕会自己排队走出来吗?”我笑笑说:那有可能哦~宝宝说:那他们也有手跟脚吗?我怎么从来都没有见过呀?我说:可能它们的手脚跟我们的长得不一样吧?宝宝说:它们为什么喜欢我的鼻子呀?我说:那请你想一想,每次鼻涕来的时候,你做了什么呢?宝宝揉揉小鼻子说:我嗷嗷大哭了。我说:那下次你可以试试哈哈大笑,对鼻涕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可以跟你成为好朋友。嗷嗷大哭和哈哈大笑在妈妈看来他们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的一种情绪而已,你觉得哪个更舒服,你就用哪种方式。哈哈大笑啊是妈妈的方法,你可以在鼻涕下次来的时候试试哦。你是想选择嗷嗷大哭还是哈哈大笑呢?宝宝说:那我就选择哈哈大笑吧。宝宝晚上鼻子虽然堵得挺严重的,但她没有哭,自己一直在念叨着:鼻子堵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天宝宝知道我上午要去打吊针,也要跟着我去,我说:医院病人多,容易传染。宝宝问我说:那妈妈,你打针的时候是嗷嗷大哭还是哈哈大笑啊?我装作思考了一下说:很痛的话,我也会哭一下吧,哭也没有关系的。但如果没有那么痛,只是像小蚂蚁咬了我一口的话,那我就哈哈大笑,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宝宝说:打针也没那么疼,妈妈一定是哈哈大笑。在这次和宝宝的沟通中,我并不会一味地鼓励孩子不要哭,我会告诉宝宝,如果真的很疼,我也会哭的。我想让我的宝宝知道,不要把哭泣当成一种负面的情绪,它跟笑一样,只是我们各种情绪中的一种表达而已。宝宝有时候也会突然闹脾气,有一天,因为奶奶给她添了两口她不愿意吃的菜,她就拿勺子扔到地上,我对她说:不可以扔米饭哦,请你把扔掉的米饭捡起来。她就开始哭闹,说:我偏要扔,我不收拾,我就不吃奶奶夹的这个菜,就是要扔掉,我一定不收拾。宝宝说这句话的时候,对抗情绪很激烈,她重复了三遍我一定不收拾。我说:你先冷静一下。爷爷奶奶一看宝宝哭闹抗议,打算帮忙把地上的米饭收拾干净,我说:爸妈,咱们不能帮这个忙,我一会带着宝宝来把这个收拾干净。等十分钟以后,宝宝自己情绪平静了下来,我单独带她来到房间,我没有上来就继续扔米饭的事情指责她,而是抱了抱她,问:宝宝,你今天吃饱了吗?宝宝对抗情绪放松下来说:吃饱了。我说:宝宝,你知道我们吃的米饭是哪里来的吗?宝宝说:农民伯伯种的。我说:那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种出来的吗?宝宝摇摇头。我说:有首诗里藏着这个答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个粒粒皆辛苦啊,就是说想要种出一颗稻谷来是很不容易的,农民伯伯需要整地,育苗,插秧,除虫除草,施肥,灌排水,收成,干燥和筛选,你看,这些过程啊听起来又长又复杂,我一边说,还给她找来了视频让她看农民伯伯种水稻的过程。她看完以后,主动牵着我的手说,妈妈我跟你一起把米饭收拾起来,我以后再也不扔米饭了。我接着问:奶奶给你做饭是不是也很辛苦呢?宝宝主动跑去跟奶奶说:奶奶对不起。在这件事情上面啊,我没有选择跟孩子发生正面冲突,强迫她必须马上把米饭收拾起来,而是给了她一个情绪缓冲期,让她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单独带她到我们最熟悉的房间,先用拥抱的动作让她觉得妈妈跟她是很温暖可信任的关系,等她放松下来,再让她很直观地看到粮食非常辛苦的生产过程,这一系列的动作和沟通下来,孩子自己就完成了转化,主动解决自己造成的问题并且勇于向奶奶道歉。低龄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通常都不太成熟,需要家长有更多的耐心和找到更适合的方法帮助他们认识问题梳理好情绪。由于疏导得当啊,宝宝日常是个情绪很稳定的孩子,在她近四岁的时候,突然表现出语言方面的攻击性。比如,宝宝早段时间,总是喜欢说打死妈妈,烧死妈妈,你没朋友等等。因为我提前看书了解过四岁左右孩子的行为特点,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正常年龄段的反应,所以,我会告诉她,这种话没有礼貌,不要说。但如果她还是要觉得很好玩继续说的话,我就对她说这种话不给反应,她说了几次觉得没意思,也就不再提了。其实,这个阶段在我看来,她是在试探语言这种工具的力量,而不是真的要去伤害对话的那个人。语言是一种有力量的工具,当他们进入快四岁的这个年龄段,就会从正面或者反面来不停地试探语言的力量感,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父母不需要特别小题大做,真的跟孩子较真,引导他们啊平稳的度过就可以了。家长正确的态度是孩子情绪最好的稳定剂。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知识点:1.像知识和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一样,哭和笑的表达对孩子同样有意义。哭和笑是孩子感受世界的一种方式,不要用成年人的感受去定性这种情绪的好坏。孩子需要,就让他们充分表达。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可以自然自在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2.孩子在某些年龄段会出现一些特定的行为,家长可以正确引导孩子,但没有必要因此而认为孩子出现了什么严重的问题。3.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如何面对处理宝宝的各种情绪和突发状况是我们终身的课题,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感谢您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