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说道汉武帝统治时期形成了中外朝的格局,这种格局是为了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必然走向,皇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不断地用左右近臣削夺外朝大臣的权力,待新的机构权势日重而有震主之威时,再用新的心腹近臣组成另一个机构。三省的形成过程是这样,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出现也是如此。
等到中央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上后,汉武帝又施行刺史制,来管理地方。这项制度具体来说便是在州设置刺史,一种监察性的官员,官职低于郡守,这些官员有的是虚衔,只负责监察,也有的是一个州的最高军事长官或州官之属。
而为了更好的选拔官吏,汉武帝还进一步完善了察举制,在聊这项制度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之前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选拔人才的制度,夏、商、西周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享受的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
到春秋战国时期,统治阶层改革旧有制度,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到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指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二人执政时间为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0年)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考核科目。
察举制度,严格来说是从文帝(公元前179年—前157年在位)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又将察举制进一步完善,相继推出各种规定,又不断充实各种科目,形成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汉武帝规定地方长官要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这些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在这套制度中,考试无疑是最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当时考试的科目,由皇帝确定,按照举期分类,分为常科(也叫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汉文帝(公元前179年—前157年在位)时要求举贤良方正,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时要求举孝廉,这都是察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如果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这些考核内容,孝廉是常科中最重要的一科,出了许多名人。孝廉之设,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武帝下诏,“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这样看来孝廉起初不是常科,不被重视,后来孝廉规定为岁举常科,才受重视,渐显重要。
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就是孝敬父母;廉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汉代孝廉,大部分是通儒学的高官及富豪子弟。举孝廉之后,前程远大,升迁较快。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起初举孝廉是以郡为单位。东汉时,和帝(公元89年—105年)采纳丁鸿和刘方的建议,改以人口为单位;郡国人口不满10万三岁(年)举孝廉一人;不满20万二岁举一人,20万岁举一人;四十万举二人;上至百二十万六人。外围郡国则作适当放宽。后来又采纳左雄建议,限年龄40岁以上才得举。但此种限年法实行不久,就废除了。
常科中的茂才,最早叫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作茂才(茂材)。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这是此科之始。后来,宣帝、元帝时均有诏令,举茂才异等。这项科目在西汉时,并不是岁举常科。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诏令:“三公举茂才各一人,监察御史、司隶、州牧,岁举茂才各一人”,至此,茂才成为岁举,与孝廉称,表明其重要性。不同之处是,孝廉为郡举,茂才是州举,所以数目是后并者少、前者多,建武十二年总计岁举茂才约有20人。另外茂才多为现任官吏,如西汉的茂才萧咸是丞相史。这些现任官吏举茂才后,因本身资历高,多起用为县令(千石)。孝廉则多为郎官,六百石。还有不少人先举孝廉,再举茂才。茂才中有许多升至高位,成为汉代名臣。如东汉的周举,官至光禄卿,为八俊之一。
而察廉,即察举廉吏的意思,与孝廉有所区别,主要区别是被举为廉吏者,多为低级官员,被举后,按原职升补;而举为孝廉者,一般皆入朝为郎官。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别,可概括成四点:
其一,廉吏为长官报请上级迁补属吏优异者之科目,而孝廉则是郡国向中央贡士之科目;
其三,廉吏一般根据本秩(职位)直接迁补,而孝廉一般要入三署为郎中;
其四,廉吏之举主范围广泛,包括郡守,而孝廉之举主仅限于郡守、国相。
廉吏一科,大约在汉武帝之前就有了,之后逐渐明确,成为一种岁举常科。被举的廉吏,最初都是小官,因为忠于职守,为官清廉,被举主看中,作为察举的对象。
太好了😄,喜欢听
秦孝公的求贤令
片头bgm太烦了
萨日朗01 回复 @1rq8itss2jmnysvymw0u: 设置一下就跳过去了
片头bgm太烦了
汉武帝的篇幅够长
😄
喜欢
好听
二十四史没讲完啊,剩下的怎么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