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者和无助者:得脉者的其他特征

流放者和无助者:得脉者的其他特征

00:00
26:38

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我正在讲中国文脉的得脉者和执脉者的共同特征,我前面讲了第一个特征叫创造者。

流放者 

我现在讲他们的第二特征,他们是流放者。我们不要听到流放这两个字,心里有点难过,不是,流放是有被动流放和主动流放这两种类型。屈原开始肯定是被动流放了,被贬了,叫他到一个冷清的地方,山泽深处去流放,但是他很快成了一个主动流放者。他的思路在天空当中翱翔,在这个神那个神当中对话,并不是皇帝把他流放到那儿去,恰恰相反,是他主动流放。任何一个真正的得脉者,他会把被动流放变成主动流放。


有的时候,被动流放也有可能是主动流放的结果,我作为流放者,我们今天用一种比较漂亮的语言讲,就是这个人永远在路上。按照李白他们的说法, “处处无家处处家”,哪儿都不是我停步的地方,哪儿都是我要去的地方,哪儿都是我的家乡,这就是主动流放者,非常有魅力的一个人,在路上的人。主动流放者,流放的这两个字,我们从正面的意义上来看,他是一个非常艺术化非常创造化的字。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流放者的土地》,我主要是指当时被贬谪到东北这个地方的一个汉族的文人,这个流放带有朝廷的暴力在里边。我现在讲流放这个词汇就比较的平和了,既有被动流放,又有主动流放。而被动流放,如果你不转化成主动流放的话,你不可能成为文脉的得脉人,你只是一个罪人,当你转化过来以后,那你就了不得了。


你看,屈原是这样,司马迁不仅自己流浪,后来被一个阉割的暴行流放了,流放出了他想象当中的价值系统和尊严系统,他自己就在屈辱当中完成了一种精神流放,他来到了更辽阔的领域里边来思考问题了,这是一种流放。陶渊明本来做了个小官,他把自己流放,流放两个层次,一个就是流放到田园,到了流放到田园以后,他觉得还不够,他又写了《桃花源记》,把自己流放到了一个彼岸世界,这个彼岸世界叫桃花源。没想到,陶渊明给自己的两度流放,一个流放到田园,一个流放到桃花源,其实成了中国第一流文人的集体流放的路线。 


此岸的流放到田园,彼岸的流放到一个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叫桃花源,这是很了不起的。你看,两个,就从第一度流放到田园去,他其实也是主动的,我曾经翻译过他的《归去来兮辞》,他非常认真地说,我为什么要回到田园的理由?我当年辞职的时候,曾经读他的这篇东西来表达我的心意,但是这只是流放,是此岸性的流放,到田园而已,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这样的一个流放。但是,还有更远大的流放,就是精神流放,下的很远,那就是桃花源。


李白一直在路上,杜甫也一直在路上,没有官职,没有工资,没有单位,他们几乎都是这样,一直是这样。


李白的形象比较有趣,腰里边挂个剑,跟杜甫见面,他非常高兴,但是很快就告别了杜甫,理由是他要去问道了,他去寻找道山,去寻找名士。找到了没有?不知道,好像找到过,但是没有什么记述,他找到以后很快又找了新的寻找,他永远在流放在路上。他的路线非常的有趣,非常的漫长,他对任何地方都发出阵阵的惊喜,对山,对水,对一切风景,对俗道,他都是非常惊喜,惊喜以后他又走了,他不会在哪儿停下来,永远在走。他甚至于被大赦,他本来要流放夜郎,大赦以后,他又把自己流放了,“千里江陵一日还”,你看,又到江陵去了,江陵谁等着他,没谁等着他,没谁等着他,他又是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杜甫是拖家带口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他总是老病独登台,老病有孤舟,他总是浑身弊病,他还没有个洗脚的地方。在成都曾经待过一段比较快乐的时间,但是很快又走了,他总是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有的很美好的路,他想得非常好,但是没有走成,“剑外忽传收蓟北”,那个诗写得多么快活,他觉得需要有一个路线,他已经写出来了,从哪里到哪里,都写出来,但他没走成,已经有计划的路途没走成,那么没走成的地方,留下来,就成了一种流放了。因为他离开了心中的既定路线了,就留下来,成了一种流放了,大家理解我这个意思了。


王维好像很安静,但是他其实是一直有官职的,一个官职的人,他永远在寻找山间的月光下的泉水,这是把自己流放了,流放在一个带有禅意的孤独当中,流放在孤独当中,也是流放。大家记住了,他完全离开了那个热闹的官场,心灵流放,人还在官场,做的事情不多,但心灵流放了。


比较起来,唐朝的散文家韩愈,他是文坛领袖,应该是个不小的官了,但是他最好的诗就写在他流放的过程当中。我曾经翻译过他写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在隐居的人,他写的那篇文章里边表达他内心最向往的境界,像他的朋友李愿一样去隐居。而且他用李愿的口气说明了必须去隐居的理由,他不想做不流放的那种官场的人,他是把很多历代的官员的共同的困难都写出来了,要讲的话不敢讲,在门口瞎讲,又吞吞吐吐了,时时刻刻关心着官场的升沉起落,时时刻刻准备自己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刑法,这就是官场的一个道路。


但是,按照李愿的说法,他们也很风光,出去的时候有旌旗,有欢迎队列,有后勤供应,什么都有,但是你如果遇到这样的官场生态怎么行呢,韩愈说我必须流放。而他的好朋友柳宗元就写出了在愚溪,一条溪边,他怎么过着流放的生活,尽管谁也不理我,我对社会一点用处也没有,我可以凭借天地,我可以映照宇宙,我用我的文笔,可以把整个世界包罗起来。


我曾经开玩笑讲,因为柳宗元待的地方是愚溪,一条溪水的溪,韩愈所向往的谷,叫盘谷,所以我说,就从这两个人的文章当中,我触摸到了文化的溪谷,溪水的溪,山谷的谷,溪、谷两个字是可以连在一起的,文化的溪谷,或者说文脉的溪谷,其实是和流放有关的。韩愈是向往中的流放,柳宗元是实际的流放。


更重要的就是苏东坡了,苏东坡你说他还在官场的时候,他是个不错的文人,大概应该和王安石他们差不多,但是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文豪,成为中国文化峰峦上最高峰上的人物,都和一次次流放有关。我特别强调他流放到黄州的经历,谁也不理他,我多次讲过,他写出去的信,没有一个朋友回信,喝了一点非常低劣的劣质酒,早晨到小小的市场里边去,所有的人谁认识他呢?但是他就在那儿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他就在那儿写出了前后《赤壁赋》,使他一下子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地位最高的人之一。什么东西得来的?流放。他经过好多好多州,经过好多好多地方,流放使他成为中国文脉当中最重要的人。


两个逻辑 

我自己的经验就是和陌生的空间相结合,一开始是自然空间,后来就变成了心理空间,生命空间,你的人也变了另外一个人。


请大家记住,这个放逐可能是离开了好多好多的位置,离开了好多好多的生活圈,甚至于离开了好多好多的朋友圈,你一开始会感到非常寂寞,但是这个寂寞过程当中,一个新的生命出现了,这个生命是非常了不得的。一热闹就出局,你只要热闹起来了,完蛋了,文脉和你基本没关了。


大家有没有注意,包括当代文化当中特别有创造的人,他们很少出现在媒体上,有的时候出现在媒体上,只是晃一晃很快就结束了,老在媒体上晃悠的人,他们也是很好的人,这些好多都是我的朋友,但是他们和文脉的最重要的创造者好像关系不是很大,一热闹就出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为什么呢?热闹的时候,你如果不被流放,热闹的时候,你就会被前后左右所控制住。 


官场其实未必是一个罪恶的地方,官场有的时候也很好,有好多官员他会利益众生,利国利民,做了很多好事。但是即使再好的官场,它对一个文化人的要求和文化最高标准还是有区别的,比如,你一定要考虑前后左右的关系,你必须要服从命令,必须要掩盖自己的很多很多的心态,必须要掩盖自己勃发的灵感,有好多好多你必须注意。这个注意,那个注意,注意到最后,即使在最好的官场当中,你的心灵也就属于非创造状态。因为在官场当中,创造状态是不太好的。


我曾经为科举制度的八股文辩护过,我说因为科举制度是培养官的,培养官的,官是不能有太大创造的,八股文的考试,正巧是一个套路式的考试,培养一个套路式的人,能够在套路里边做好事,那就是个好官,你整天让他在创造,那个完蛋了,那一定是一个不好的官。李白不去参加科举,这是合理的。我们总喜欢,哎呀,这个人怎么没考上,很难过,搞错了,如果考上了,就麻烦了。


有好多讲文学史的人,经常会讲很多文人怎么可能被贬官了,为他们很难过,我们好多文人怎么官没升上去,为他们感到难过,我们讲历史课的时候经常会讲到,其实,如果他们官在升上去就完蛋了。我们不断的在,讲辛弃疾怎么没有做到最大的将军,陆游的官怎么升不上去,如果真升上去真的糟糕了,王阳明的官再大也就完蛋了,这都不对了,因为他完全是另外一个逻辑。


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非常重要的一个独行的路线,在官本位的社会里边,我们很难想象,文化的最骄傲的部位是在官场之外。如果我们这一看文化史,我们就能够明白这一点,他们安安静静在官场之外,在做着自己的心灵的一个完满的安顿工作,然后再进行的创造,创造也不挤到热闹的场地当中来。


尽管我们现在信息便利,尽管网络通行,这个规则还是在的,因为创造原则和官场原则不一样。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官场不好,我反复讲这个话,这是两个逻辑。我在设想,如果让我所说的我们中国文脉当中的得脉之人真的做大官的话,可能情况不好,不仅对他们不好,对社会管理也非常不好。我很难想象,屈原做了非常大的官,司马迁做了非常大的官,陶渊明做了非常大的官,特别是李白、苏东坡做了非常大的官,他们会怎么样?我说他们官肯定做得非常糟糕,因为是两个逻辑。


我在讲文脉的时候,我必须强调那个逻辑,我们文脉当中的第一流的创造者,不要去惦念自己世俗地位当中的身份,当然倒过来也是一样,官场也不要以为给文化人以多高的待遇,多高的职位,就是我们的重视,这是错了,这肯定错了。我前面讲到,曾国藩希望能够恢复桐城派的地位,结果反而做了反面文章,反而就不好了,肯定是这样的。对于在边上安安静静的做了自己文化创造,好像似乎不太配合官场的人,我们要另眼看待,他不是不配合,是进入到另外一个逻辑,一个好的结构的官场,应该给这样的逻辑以更高的地位。


无助者 

和第二个特征流放者有关的,就出现了第三个特征,就是我们中国文脉的执脉者,中国文脉的得脉者,他们大多数是无助者,就是得不到帮助的人,无助者。流放者讲的还比较的潇洒浪漫,但讲到无助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稍稍感到有一点沮丧,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他只能是无助者。


我讲在这儿的时候,让我们更好地读懂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让我们更多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为什么这么做,而且这个无助的状态往往是比较严重,贫困,艰难,不仅没人帮助他们,甚至于连粉丝都帮不上,而且他们自己也不求助,小的事情求助,大的事情不求助。这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里边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遇到极需要帮助的那种情景,只有体制能够帮助他,但是不管是官场体制,财富体制和家族体制,他们都已经出走了,这使三个体制都帮助不到他们,说起来有一点点的冰冷,但是客观上是这样,他们如果遇到最严重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的手伸不到他们那儿,因为他们已经离开体制太久,他已经出走了。


这个体制是什么?官场体制、财富体制和家族体制,他们都离开了,要帮他也找不到他们了。大家理解我这个意思吗?他们消失在茫茫的山野之间,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间,体制之手帮不到他们。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连他们的读者,连热爱他们的人,也找不到他们,找到了也不知道如何帮助。


中国的民众对于文脉的得脉者,和对于文脉的执脉者来说,总是格格不入。对这个格格不入,我有的时候感到心里很难过,为什么如此格格不入?显而易见,江边的民众并不知道要投水的这个屈原,需要得到什么帮助。显而易见,受刑法以后,每天眼泪洗脸的司马迁,旁边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也不知道他需要帮助。陶渊明家里失火,日子很难过,周围的邻居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


更要命的是李白,谁都知道李白在安史之乱当中,他多么想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大业,但是他好像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他找的平叛的那个王和后来正式登基的王,虽然是兄弟,走了不同的路线。简单说来,李白似乎在平叛的过程中站错队了,只是站错队而已,杜甫的诗里写的很明确,“天下皆欲杀”,天下的人都要杀掉李白,为什么天下的人这么无情?你们读了那么多李白的诗,还要杀掉他,这怎么回事?这就是民众的一种非常大的心理欠缺,他们尽管读李白的诗,但是不了解李白的高贵的内心。 


同时,中国民众又有一点,要远距离看名人出丑的情景,叫幸灾乐祸。这两点加在一起的时候,李白这样的名人,如果遭难的时候,一定在民众当中得不到救援,你想,在体制当中得不到救援,在民众当中也得不到救援,他们一定是无助者。


体制救不了他,百姓救不了他,结果谁救了他?是天灾,关中大旱,皇帝不得不用迷信的手法用大赦,求得老天爷能够把灾害降低一点,由于天意他被赦免了,只是这个,那真叫无助了。如果没有大灾,没有大害的话,那李白就糟糕了,他会遇到很大很大的困难,甚至于生死关头不一定过得去。那么长远的路,李白这么一个心气高傲的人,他受得了吗?而且灾难都一直跟着他。没人帮助他,这是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特点。


在这个情况下面,他们也不求助,他们在生活上可能有一点小小的求助,比如吃多少饭,需要有衣服,就是整体意义上不求助,因为一求助,他就不是他了。他当年是流浪是主动选择,连被动选择也变成了主动选择,既然这样的话,他如果是求助的话,他又回去,回去了的话他就不是他了,他的尊严,他的所有的文化创造的魅力就不存在了。他们只能在无助中保持自己原来可怜的生态,在无助中进行着继续创造。我们读杜甫晚期的那些诗,我们总是感到彻底的无助,写出了那么完整的诗篇,真是了不得,这个无助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无助者的自觉和民众的帮助 

第一流的文化人的无助,第一流的文化创造者的无助,我必须讲创造两个字,在文化人当中,有的人就是处于一个高位之上,情况就有点不一样。我说那些得脉的罕见的创造者们的无助,像他们这样的无助,这是无可奈何的,在这无可奈何当中,我要讲这么几个结论。 


第一个,对于无助者本人来说,要安静的接受这种无助状态,因为你要明白,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你要接受这个无助的状态。这一点我谈谈我自己的体会了,大家知道我在当时做高官做了好多年以后,突然辞职,那已经辞职三十年了,辞职以后,好多人愿意看到一个出名的人,而且又是个文化人,写那么多文章,畅销书的作者,希望他出丑,好多谣言来了,好多谣言来了以后,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你,理由非常简单,你已经脱离体制了。


你如果还是一个部长,如果还是个校长的话,好多媒体就会调动起某种保护机制了,后来好多官员想保护你,没办法保护你,不知道怎么保护你,他自己写文章吗?来辟谣吗?他没有辟谣的身份,理由很简单,他没有制造这个谣言的内容,他就不知道,他没有这个辟谣的身份。谁来帮助你?没有人帮助你,所以就出现了我所讲的几个体制,都没法向你伸援手的特点,但是我心里很明白,这是我自己找的。我自己当时选择,我已经想好了,你很简单,你要克服这些毛病,要免除这些谣言,最简单的方法,我重新做官,重新做官以后整个体制都会来帮助你了,但是如果我重新做官的话,那我就不是大大退步了吗? 


请大家注意,你的无助是你自己找的,这一点你要非常的明白,一明白你就开心了,你就乐观了,你就什么也不怕了。我看陶渊明写的《归去来兮辞》里边就讲到了这一点,这都是我自己找的。柳宗元和韩愈写的,都是我自己找的,那就没问题了。在这一点上,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我唯一需要劝说的是,你要更多地强化自己内心的强健,你只有成为一个非常强健的人,你就能让自己的创造,延续得比较久,让自己的生存状态,延续得比较久。在无助当中延续,在无助当中创造,这真是一个真正的了不起的人的生命状态,这一点,你应该感到骄傲。


所以,在我的书法展里边有四个大字,叫安于无助,很重要的一个状态。我已经习惯了,你遇到什么事情况下,都没多少文化上的力量或者体制上的力量来帮助你,那是不可能的,既然是不可能,那就非常安于无助。


好多负面力量如果来欺负你的时候,他们道理上有一点小小的道义畏怯的就是,你们在糟践一个无助的人,这就像在痛骂一个耳朵不好的人,或者在用肮脏的动作来面对一个眼睛看不见的人,这是一样的。你们在伤害一个无助的人,但是我们自己被伤害的人,要心里感到一种骄傲,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自己选择了一条无助的路,所以我是真正强大的,我要延续我自己的生命,不能靠别人的力量来延续我的生命,是靠我自己的强悍来延续我的生命,我可以把这条文化创造的路走下去。


我不能声称,我要创造、我要创造,你们上面帮帮我吧,你们再给我一些条件吧,再给我一些位置吧,这样的人我可以保证,他们一定不是很好的文化创造者。我见到过很多这样的人,现在我待遇不够,我必须这样,这种肯定不对。这是第一条,要对于无助性,我们要做的是这么一条,非常重要。 


第二条,对于我们一般的民众,我们确实找不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优秀的文化创造者。伸手要帮助的人,肯定不是我们要找的人,而我们要找的人,却很难找到他们。


大家理解这个悖论了吗?伸手要大家帮助的人,一定不是我们要找的人,但是我们要找的人,他们到底在哪里,我们不知道。这一点我们心里要明白,不能说当时没有好人,不想找,即使在李白受难,在苏东坡受难,在柳宗元受难的时候,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企图帮助文化人的人,但是他们再好的企图,也常常失之交臂,他们再好的企图,也常常是空手而归,而那些人还在受难,大的文化创造者还在受难,这好像是一个常例了。


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对于我们一般民众来说,我只能这么劝告了,我们可能找不到那些人,但是,我们对于一般的文化人,我们都需要给予帮助。他们是遗失的大师,他们是遗失的文化创造者,即使一百个里边有一个,我们也要尽量的帮助这一百个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做好发现和帮助的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 


好,今天讲到这,我们下次再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tienir

    余先生是在为中国文脉延续理思路、找出路啊!是在帮助民众了解何为得脉,进而发现且助力得脉人!这是为中华文化的真正复兴奠基铺路啊!我不是文化人,是喜欢听“文化必修课程”的人,并不真正全部听懂记住,懵懂中觉得:余秋雨是当下很好的文化人 会青史留名!

    my菩提树 回复 @tienir: 讲得太好了,那些枯燥的诗词古文,在余老师的循循善诱的讲解下,变得有活力有生命有感情了,实在是大善大美。而且这个鸿篇巨制的文化课,有了贯穿始终的灵魂和脉络。 希望和有缘人一起浸染其中,反复体悟,成为真正得到得脉的文化爱好者!

  • 敏怡_m7

    能执意选择一条无助的路的人,内心之强大可想而知。

    闲临牗 回复 @敏怡_m7: 可能很多时候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是命运使然,个性使然,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是有失才有得……那些遭遇坎坷历久磨难令人心痛哀婉,但那些无意的成就和璀璨令人永远倾慕敬仰!

  • 华Liu

    自然空间有无限的变数,因而是陌生的空间、崭新的空间、诱人的空间。流动和放逐,在时间、空间、心理都不断产生新意,这就是流放带来的好处。而“流放”一旦受控,甚至是裹卷,将失去空间中的自由,时间中的变数,和内心中的创意。第一流文化人的无助,当然也是“求诸己”的君子人格使然。

    花头鸭 回复 @华Liu: 好学员很勤奋,点个赞!我也姓华,握个手吧!

  • d人谷人b

    我是一个画国画的,特别喜欢余老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基本上把余老师的书都通读了一遍,也算是半个文化创造者吧,可能我也需要帮助需要资助。纯艺术创作路线走下去也是要面对大量的孤独和无助。路漫漫其修远兮。附一张最近画的小品作业。余老师给我创作带来很多的启发。以后创作路线上可能很多作品会受余老师的影响。

  • 博听群书KIM

    毛泽东阅读无数,一样具备无尽创造力,看看犹太人,一辈子阅读!!

    秋水长天莽苍苍 回复 @博听群书KIM: 一辈子阅读的犹太人怎么啦?马克思、爱因斯坦都是犹太人啊!

  • 靖仝

    从被动流放转化为主动流放,到安于无助,茫茫的冰冷与高洁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这节课我听了三遍,从起初同悲的凄凉里慢慢平静下来,反复听到秋雨先生安于无助的大自在,在反复品味中我也获得了强健内心的力量,人生一世,散乱在得失间,天下之大,心路未开已自乱。秋雨先生用自己的心路疏通了每个有缘人的心脉,跟上这份心跳,精进精进精进!

  • 曹攀登

    余老师您好,您的课我听了近半年了,我没有做笔记,我也没有那么优美的字体。听完也只记下了只言片句,听完也差不多忘完了。可是我在听的时候感受到了您的文化高度,和文化思想的高度,从儒释道、夏商周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您娓娓道来我慢慢品悟。真是受益匪浅,我也介绍给我的老婆听,我的弟弟听我的父母听我的好友听。我一般是早晨跑步的时候听,一边慢跑一边听。很安静也很满足。记得有一次我在出差揭阳一个早晨在榕江边边跑边听您的课时,我不禁的吟咏出:“身体在大河边奔跑,思绪在历史中徜徉。听您的课很开心很受益,我没有好的读书笔记,可是我希望得到您的一幅墨宝:“平安健康快乐”。静候您的佳音。曹攀登。

    e陌上尘 回复 @曹攀登: 所以你收到了吗

  • 1338262fssi

    受益无穷,不是学子却能听到高水平的讲解!

  • Marshal_deng

    一热闹就出局,谁耐得住寂寞,谁就拥有全世界!

  • 彼岸瘦月

    胡说八道,苏东坡做官做的不好?

    此用户未认证哈哈哈哈 回复 @彼岸瘦月: 可以有不同意见,但请注意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