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产品不一定要颠覆,微小改进就能让用户尖叫。
听书笔记
要实现创新,不一定要打破原来的框架。
我们可以怎样通过微小的改变,做出创意十足的产品?
两位作者:
雅各布·哥登堡,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多年研究创造力模式。
德鲁·博迪,一位有着30年实践经验的营销专家,曾经常年负责强生公司的营销和国际市场拓展工作。
两位作者在分析了强生、通用、宝洁等数十家顶尖公司的上百种畅销产品后,发现这些产品的创新虽然各有各的特色,实际上可以总结成5种微创新的策略模型。
第一, 减法策略。
将产品标准部件中,看起来不可或缺的某个部分删掉。然后再去思考没有这个部件的产品,有什么优势,能产生什么新功能,满足哪些新需求。
案例:
摩托罗拉只能接电话,不能打电话的手机
苹果公司只能随机播放的极简MP3
重要原则:区分“低配”和“减法”。
给产品做减法不是削减原来的体验,而是创造新的体验。在用这个策略想点子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改变给用户带来不同的感受了吗?
第二, 除法策略。
将产品中的某个部件分离出来,通过改变这个部件的位置或大小,让原来的产品具备一种全新的功能。
用于产品改进:一体式空调机的拆分、U盘和遥控器的发明
用于服务流程的改进:航空公司分离登机、托运手续
第三,乘法策略。
对原有产品的某个部件进行复制,实现产品创新。单纯的复制还谈不上创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改造复制出来的部件,让产品具有新的价值。
案例:吉列公司推出的双锋剃须刀、双面胶
上面三种微创新策略,可以更多地适用于已经成熟的产品或者流程。在运用这类策略时,改造对象的选择很关键。它不能过于次要,最好是那种重要且显眼的部件。只有改造这类对象,才更有可能带来有价值的变革,而不是无关痛痒的外围调整。
第四,任务统筹策略。
让框架内的原有部件承担起新任务,最大化现有资源的力量。
三种常见的统筹方法:
第一类,内务外包。将原本内部元素的任务,分配给外部元素,让它完成新的任务。
案例:首尔酒店和出租车司机的合作、苹果公司外包APP开发工作
第二类,外务内包。也就是让内部元素承包某个外部元素的功能。
案例:“物件故事”软件,让古董钢琴自己讲故事
第三类,一职多能。让框架内的元素,在完成原有任务的基础上,承担更多其他的工作。
案例:约翰·道尔和他的“演员兼乐手”表演形式
任务统筹的奥秘,是充分利用那些框架内不起眼的元素,最大化现有资源的作用。在选择元素的时候,可以不要按照常理出牌,而是听从自己的第一感觉,或是从所有元素中随机进行选择,反倒有可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五,属性依存策略(变色龙策略)。
通过内部属性和外部环境的关联,来实现产品和营销创新。
用于产品创新:根据温度改变颜色的奶瓶
用于服务和流程创新:达美乐披萨的超时免费服务、士力架靠情绪指数定价
如何像“变色龙一样”思考:
1、列出产品的变量清单
2、将其中两个维度的变量排成行与列,看看行列上哪两个元素组合起来,能建立起有价值的依存关系
3、想想这样做有什么价值
4、考虑创新的可行性
解读 | 严智砾
资深媒介策划人,商业研究者。任职于世界排名第一的传播集团WPP,在媒介传播领域有14年从业经验,曾为宝马、伊利、腾讯、京东等500强企业提供策略性的传播及媒体解决方案。
播音 | 孙潇
策划编辑 | 黄梦琦
音频编辑 | 秦亚希
微创新就是在框架内做一个微小的创意改变,在现有资源内实现微创新,这个棒棒糖的发明真有趣,流行至今
改变生活的小发明!
没核心内容啊 举一个例子得到一个结论创新的结论,如果把这些例子随便换一个名人的故事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并且故事与结论的相关性。。。总之这是中学作文,
开卷有益。
周末打卡
打卡!
好书
好卡
创新驱动!
首尔酒店那接待员到底是怎么知道他是回头客的
承载的更多 回复 @汉书_kh: 司机提示的,司机在车上与乘客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