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召见并询问公孙卿,公孙卿答道:“我从申功处得到这书,申功已经死去了。”汉武帝又问:“申功是何许人也?”公孙卿答:“申功是齐人,与安期生有往来,接受黄帝教诲,没有留下其他文书,只有这本鼎书。书上说汉朝的兴衰,应当与黄帝得鼎的时节相同,汉朝的圣人在高祖的孙辈直至曾孙一带,宝鼎的出现与天神相通,应该封禅。自古封禅的有七十二君王,但只有黄帝能够登上泰山封禅。申功说了,汉朝的君王也应当上泰山封禅,能登上泰山封禅,就能成仙登天。黄帝时代诸侯国上万,而祭祀山川的就有七千个。天下名山有八座,而三座在蛮夷,五座在中原。中原有华山、首山、太宝、泰山、东莱山,这五座名山都是黄帝经常出游并与神相会的地方。黄帝一面作战一面学仙,他担心百姓诋毁他所学的道学,就断然将那些不信鬼神的人处死,一百多年后得以与神仙沟通,他在雍县郊祭上帝,住了三个月,鬼臾区别名大鸿,死后葬在雍地,原鸿冢就是他的坟墓,以后黄帝在明廷迎接上万的神灵。明廷就是现在的甘泉宫,所谓寒门,就是现在的谷口。黄帝开采首山之铜,在荆山下铸鼎,鼎成后,有条崔着长须的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背,群臣和后宫紧跟着骑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龙才上天。其余的小臣子们不能上去,就都抓住龙须,龙须拔断了,黄帝的弓也掉了下来。百姓们望着黄帝上天以后,就抱着他的弓和龙须号啕大哭,所以后世称那个地方叫鼎湖,称那把弓叫乌号。”
汉武帝听后感叹道:“啊,如果我真能像黄帝那样,离开妻子,也不过像脱掉鞋子一样罢了。”说罢还封了公孙卿为郎官,派他往东去太室山等候神仙。他自己亲自到雍县郊祭,还到了陇西,西登空桐山,方才复回甘泉宫,命祝官史宽舒等人备泰一神祭坛,祭坛仿照薄诱忌说的泰一坛的样式,坛分三重。五帝坛环居泰一坛下方,各依所属方位,黄帝坛在西南方,有八条鬼神往来通道。祭祀泰一神所用的祭物,与雍县郊祭相同,再加上甜酒、枣子和干肉之类,并杀了一头牦牛作为全套祭品,而祭五帝则只用了牲畜和甜酒进献。祭坛下四周设神座,是用来祭祀随从而来的众神和北斗星的。祭祀所用的牛都是白色的,鹿放进牛的身体中,猪又放进鹿的身体中,用玄酒和肉汁浸润,又规定祭祀日神用牛,祭祀月神用羊或猪一头,祭祀完毕后,所有祭品均烧掉。而祭祀泰一神的祝官身穿紫色绣衣,祭祀五帝的各依五帝的颜色,祭日神则穿红衣、祭月神则穿白衣。从这也可以看出,这套祭祀的程序是非常繁复与隆重的。
十一月辛已朔日早晨交冬至,天将明,天子开始在郊外拜祭泰一神。早晨朝拜太阳,傍晚朝拜月亮,行揖礼,而祭拜泰一神与在雍县郊祭祀的礼仪一样。适时,汉武帝身穿黄色祭服,祭坛上摆满火炬,坛旁搁置烹饪炊具,祭飨赞词说:“上天当初将宝鼎和神策授予皇帝,朝代改朔又改朔,周而复始,皇帝在此恭敬的朝拜”。
在场的有大臣说:“祠坛上有光彩。并说皇帝当初在云阳宫祭拜泰一神时,主祭官员手捧大璧嘉牲敬献众神享用,当晚就有美丽的光彩出现,到了白天,有黄色云气升上天空。”太史公和祠官史宽舒等人说:“神灵所显示的美好气象,是保佑我朝多福,预兆吉祥”。天子听闻后,命太祝主持率领,在秋天及腊月间祭祀,并且规定每隔三年,天子亲自郊祭一次。
元鼎五年秋天,为了讨伐南越而向太一神祷告祈求福祐,以牡荆做旗柄,旗上画日、月、北斗、登龙等图案,以象征天一三星,作为祭祀泰一神的先锋旗帜被命名为“灵旗”。祈祷时,由太史官手捧灵旗指向所攻伐的国家。也就是在这时,汉武帝得到了五利将军行踪的消息,原来作为使者,他不敢入海求神,却来到泰山祭祷。皇上派人尾随着察看他的行踪,知道他实际上什么也没见到,然五利将军却妄言说见到了仙师,而他能在皇帝面前表演的道术也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大多没有效验,于是汉武帝觉得自己受到欺骗,杀了五利将军。而推荐栾大的乐成侯丁义也因此获“不道”罪,被弃市,封国被除。
同年秋天,奉命在河南等候神仙的公孙卿在缑氏城看见了仙人的踪迹,据说有个像野鸡一样的神物,在城上来回走过,天子听闻后亲自驾临缑氏城观看踪迹。然而并没有看到,他问公孙卿道:“你不会是效仿文成、五利二人吧?”公孙卿答:“仙人不会有求于人主,只有人主求仙人。求仙之道,不稍容宽限时日,神仙不会来。谈到神仙这种事,看起来像是遥远荒谬,但日久天长神仙终究可能招致而来。”于是各郡国都开始清理街道,修缮宫殿、楼观及名山祠庙,以等待仙人降临。
也是在这一年,汉朝灭了南越之后,皇帝的宠臣李延年以美妙的音乐进见,汉武帝很赏识他,与公卿议论道:“民间祭祀尚且有鼓、舞和音乐,现在朝廷郊祭却没有音乐,相配么?”公卿说:“古代祭祀天地都有音乐,这样天地众神才合于礼仪。”有人又说:“泰帝让素女弹奏五十弦,凄清悲切,泰帝经受不了,所以将她的瑟改为二十五弦。”于是在为平定南越而祈祷祭祀泰一神、后土神的典礼上,开始采用乐舞,增加歌谣,并开始制作了二十五弦瑟和箜篌瑟。
永远爱柚萝
送心心
声临其境啊!(。・ω・。)ノ♡
我太难了
汉武帝大一统
祷告。
这段太长了,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