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九章】功成身退才是上策

【零九章】功成身退才是上策

00:00
13:4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这一集的主题是:功成身退是上策。要介绍《老子》第9章,这一章的内容有两句成语很容易记下来的。


我们先把原文读一遍,《老子》第9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它的意思并不复杂:累积到了满溢,不如及时停止;锤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家中,没有人能守住;富贵加上骄傲,自己招致祸患;成功了就退下,这才合乎天道。


这五句话都可以举例说明。第一句话说,累积到了满溢,不如及时停止。在古代有个故事,孔子曾经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庙去参观,结果看到里面有一个欹器。“欹”(qī)就是偏斜的意思。所谓的“欹器”大概什么样子呢?就是有一个像杯子一样的铁罐,它装在铁杆上面,平常空的时候它是偏斜的,所谓的欹器的“欹”就是偏斜的意思。


当它空的时候,它是偏斜的,你可以往里面舀水。弟子就这么做了,往这个欹器里面舀水;这个水到中间的时候,杯子就摆正了;然后继续加水,到满的时候它就翻覆了。这叫做“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三句话。孔子看了之后就叹一口气说:“啊,哪里有满了而不倾覆的东西呢?”提醒我们,只要是满了就会翻覆过去。所以累积到了满溢,不如及时停止。


孔子显然深受启发。在《孟子》里面曾经用一句话描写孔子,说:“仲尼不为已甚者也。”意思就是:孔子是一个做任何事都不会过度的人,能够适可而止。这是第一句。


第二句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有些工具或者用具,像长刀长枪,它的尖头你如果锤炼到了锐利的程度,等于锋芒毕露,就不能长久保持了。它容易伤害、破坏周围的东西,你把它藏在布袋、皮袋里面,它要把袋子戳破。等于是你跟别人来往的时候,有棱有角,使人倍感威胁与压力,容易受到别人侧目,招来嫉妒。所以老子很强调“和光同尘”:你有光,要缓和一点;看到别人有灰尘,你也不要完全排除。“和光同尘”就跟这边所谓的“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类似的意思。


第三句,我们常听到前面一半——四个字觉得很好,叫做“金玉满堂”。但后面四个字呢?“莫之能守”,没有人守得住。所以我们常常互相提醒说:小心,有钱的话要守住不容易的。 钱是身外之物,你拥有太多的话,不但要想办法保存,也很容易受到别人的觊觎,别人连偷带抢带骗地要对付你了。于是你虽然有财富,但是困扰层出不穷,麻烦也防不胜防。


这个“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跟第一句所谓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是相对的。你那边到了满了,你还继续收,你还继续赚钱,就变成第三句话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第四句话跟第二句也可以相对照。前面第二句说,你把它磨练到锐利的程度,不能够长久保持。所以第四句说“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你富贵了,你如果还骄傲的话,就会自己招致祸患。等于是你磨练得很锐利了,你无法长期保持,容易伤害周围的人与物。那什么叫做“咎”呢? “咎”这个字的结构,等于是“人”加上“各”。“各”就是“人各一词”啊,“各位同学”的“各”,“人”加上“各”就是“咎”了。代表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这个时候很难同心同德,就会开始出现困难与灾难。


”这个字在《易经》用得最多。《易经》有64卦,每一卦6爻,所以有384爻。384爻里面有一个词叫做“无咎”,出现了95次。“无咎”就是在《易经》占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就是你占到这个爻,代表没有困难,也没什么特别的灾难,就跟平常一样的意思。能够占到跟平常差不多就代表不错了。所以在这里就提醒你说:如果你富贵而骄傲的话,会自己造成后患,因为你在这个时候可能就让别人要对付你了。儒家在谈到“富贵”的时候,他除了说你不要骄傲之外,他还希望你富而好礼。在道家谈到“富贵而骄傲”的时候,他跟你说后面就有后遗症,直接告诉你:利与害是相对的。


最后这句话最深刻,就是我们常说的“功成身退”。老子说的是“功遂身退”,“遂”代表把事情做完毕了,意思是一样的。


说到“功成身退”,正是人生很好的警惕。我们举两个古代的例子来说明。


一个是在春秋时代后期,我们知道有勾践复国的故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了,勾践就设法求饶,卧薪尝胆,替夫差做牛做马。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复国成功。他在中间过程里面有两个大臣是最得力的助手,一个叫范蠡,一个叫文仲。等到勾贱复国成功之后,范蠡就功成身退,离开朝廷到外地去经商去了。而文仲认为自己功劳很大,现在应该可以享福了。但他忘记一点,有人可以共贫贱,但未必可以共富贵。所以文仲后来就死得很凄惨。而范蠡呢?他就做生意去了,先到“陶”这个国,取名叫“朱公”,所以后来为人所知的名字是“陶朱公”,成为古代著名的商人。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面(“货殖”代表做生意将本求利),范蠡就是一个代表人物。《史记》里面说他“三致千金”,三次赚到千金,又把千金散出去,给穷困的亲戚朋友。代表一种企业家的典范,赚钱之后能够帮助别人,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他活得愉快,并且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所以功遂身退在范蠡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一个就是秦始皇的宰相李斯。秦始皇过世以后,秦二世胡亥上场,而李斯斗不过宦官赵高,最后也被判了死刑。李斯临刑之前对他的儿子说:“我想要跟你再度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岂可得乎!”因为李斯原来是楚国上蔡人,所以他会说年轻的时候出上蔡东门,等于假日的时候带着儿子去郊外打猎。但是现在不可能了,马上就要受刑而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李斯不知道功成身退,没办法见好就收,结果就非常悲惨了。


事实上在《庄子》里面也提到过一些类似的故事。在《庄子·列御寇》里面就说,你看过那个作为牺牲的牛吗?从小养的时候,吃的是青草大豆,披的是锦绣袍子,这样享受了许多年。但是最后呢?要把它牵到太庙,去当作牺牲品祭祀了。这个时候,这只牛就算是希望能一开始就当一只孤单的小牛,其可得乎!同样的,跟李斯死前的感叹一样:其可得乎!


所以不必羡慕别人的富贵。你如果运气好,能力够,得到富贵的话,就要收敛锋芒,累积到一个程度就去行善吧,从事社会公益,为自己和子孙多积德。如果富贵的话,不但不要骄傲,还要谦虚,富而好礼,这样才能够继续保持平安与愉快。


这一章最后出现了三个字叫做“天之道”。在《老子》全书里面,“天之道”出现了几次呢?出现五次,另外有一次直接说“天道”,意思接近。这五六次的“天之道”在说什么呢?老子所谓的“天”确实是指整个大自然来说的,就是把宇宙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它有一个自然的规律,保持一种平衡。譬如说夏天太热了,就开始慢慢变凉,形成秋天。冬天太冷了,就开始慢慢回暖,变成春天了。这就是“天之道”,代表它保持一种平衡,有自然的规律。但另一方面,“天之道”是对万物都有利的,它不会考虑自己要什么。所以从这边可以看得出来古人的观察,古人在观察里面归纳出,自然界的循环的规律有它生态平衡的道理。这就是《老子·第1章》所说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如果你没有存任何主观的欲望,就可以看到万物的奥妙。


从《老子·第9章》我们学到什么?


我们学到一个人要有高度的自觉,在跟别人相处并且相比较之下,占有优势的时候该怎么办?前面说了四句话,都是说:你具有优势了,这时候你要看得长远一点。学习《老子》很容易发现,它为什么受到西方学者的推崇呢?因为西方的哲学家也是一样,看任何事情不会只看现在,而是要看得长远,从永恒来看,从无限来看。


譬如说,西方近代哲学家斯宾诺莎也有一句名言,他说:看任何问题都要从永恒的角度来看,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现在的情况应该值得珍惜。好,就值得珍惜;不好,就要谨慎保守,到最后的结果才会比较理想。因为最后还是要看你自己生命能不能够得到好的保存。道家很强调“安其天年”。“天年”就是一个人自然的、天生的寿命。换句话说,一个人不要因为后天的各种欲望、各种成就而带来烦恼、灾难,造成天年受损,这是得不偿失。人活在世界上是可贵的机缘,在道家看来要珍惜,要保存我们的自然生命。


【课后思考】

最后可以思考一下,这一章里面前面提到了四点——累积到了满溢,锤炼到了锐利,金玉满堂,富贵又骄傲,都会有它的后遗症。请问,你觉得这四点哪一点对你的启发最大?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四种情况的,所以你可以按照自己目前的年龄、工作的情况,跟别人相互对照比较,然后思考一下:哪一点对你现在的启发最大,然后你可以如何去着手进行修炼?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是傅佩荣,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寂寥混成

    记得小时候削铅笔,总想把那个铅笔尖削的越尖越好,结果削着削着笔尖就断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吧。

    傅佩荣国学馆 回复 @寂寥混成:

  • 言蠡

    我认为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对我目前影响最大。我总是锋芒毕露,不善委婉。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是我以后要修炼的方向,同样一个意思,对待不同人应该有不同的说法。还有就是我知道为什么许多富裕的人都喜欢去行善了,不只是自己的品行,原来对保护自己也有那么大的作用。谢谢老师

  • judy乖乖

    锤炼到了锐利这句最符合目前的状态,能力提升了容易哚哚逼人,自以为是,需要常常提醒自己要谦虚,感恩,自醒

  • Cheryl喜乐

    我感觉四个问题都有,一个字,贪!三个字,不满足!所以会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最后反而把得到的又失去; 而不知道顾及周围人的感受,会不知不觉中失去人心。亢龙有悔啊!希望以此成为一个更有智慧的人。

  • 听友74013845

    好像在说阿里

  • 小巫婆_ud

    盛极必衰,福祸相依,现在平淡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 ShellingfordHolmes

    老师好!和光同尘,不仅自己要缓和,在和别人相处中还需要和别人配合。别人太亮了,太表现自己了,我们就需要黯淡一点,了解到这是他人的时刻,这样的关系是舒服的,也是可以长久维持趋向平衡的。“没有私心,反而达成私心”。 如果两方互相争斗,往往是所有情绪层层纠缠,并且不断加强,从而一直使关系“维持”在一个施压的状态。而别人强,我们就弱,反而会让每个人都自由和轻松起来。因为“强”这个状态是需要不断维持的,如果我们不参与这个游戏,不去用我的“强”激发对方的“强”,对方很可能就发现自己的“强势”并没用什么意思。就像击打水面,水并不回击,也不叫唤,只是承受和接纳。这一来往往再去维持这个“强”的状态就没意思了。

    言蠡 回复 @ShellingfordHolmes: 很有道理,只要不违反自己原则,当当陪衬有什么关系?

  • 榕树头孺子牛

    和光同尘,同尘常常忽略了其重要性

    映日荷花别 回复 @榕树头孺子牛: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 从心而觅spring

    老师讲得很透彻,收货很大。

  • 我的巴鲁

    安其天年,没那个命,就别去费那个劲,有损天年,天之道,顺其自然,这当然不是给自己找托词或制造心灵鸡汤,而是,尽人事,尽全力后,对结果的一种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