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运气学说是我们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智慧的创造,它揭示了天地宇宙和人体生命的密切关系。那么《黄帝内经》对天地宇宙结构是怎样认识的呢?在《五运行大论》中黄帝和岐伯讨论了这个问题:
“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天地动静,五行迁复。”“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黄帝说:天地的动静运行是什么样的呢?
岐伯说:天在上,向右运行(自东而西)——这里的“上”就是指在上的司天之气;地在下,向左运行(自西而东)——这里的“下”就是指在下的在泉之气。左右旋转一周就是一年,然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天是运动的,地是相对静止。五行运行周而复始。天显示了高悬的天象——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的星象,地形成就了有形的物质。日月五星分布在苍穹之中,五行附着在大地。大地承载着各类有形物质。天空散布着日月五星的精气。地之形与天之精交互运动,就像树根和枝叶一样密不可分。抬头观察这些天象,即使距离遥远也是能够被知晓的。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也。帝曰:冯(凭)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 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黄帝问:大地是否处在天空的下面呢?岐伯说:大地是处在人的下面,处在太虚之中。黄帝问:大地浮在太虚之中凭借的是什么呢?
岐伯说:太虚的大气把它托举起来的。用燥气让它干燥,用暑气使它蒸发,用风气使它动荡,用湿气使它滋润,用寒气使它坚实,用火气使它温暖。所以风寒处于下,燥热位于上,湿气在中间,火气游 行于中间,一年之内,风火暑湿燥寒六气依次进入大地——六入就是六气进入大地,所以就使得大地受六气的影响就有了变化。因此燥气太过,那么大地就干燥;暑气太过,大地就炽热;风气太过,大地就动荡;湿气太过,大地就湿润泥泞;寒气太过,大地就冻裂;火气太过,大地就坚固。
接下来,黄帝和岐伯讨论了六气变化和脉象的关系,然后就开始逐一讨论了五运变化和人体以及万物变化的关系。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黄帝问:寒、暑、燥、湿、风、火六气,与人体是怎样相应合的呢?六气是怎样影响万物的生长变化呢?岐伯回答了黄帝的提问,他是分五方说的,先是东方: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大家听了这一段,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啊?对了,《素问》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就讲过这一段,我简单说一下。
岐伯说:东方生风——东方与春季相应,春天风气生发,风使草木萌生成长,木气能产生酸味,酸味补益肝脏,肝濡养筋膜,筋膜集合于心脏。六气的变化在天表现为玄妙深远,在人则是对变化之道的认识,在地则表现为万物的生生化化。生生化化而后有五味,在人掌握变化之道就能产生智慧,在天的玄妙就产生了神机,在地的生化就产生了气。神的具体表现有:在天对应于六气中的风气,在地对应于木,在人体对应于筋,在气对应于柔和,在五脏对应于肝。
下面这一段话是《阴阳应象大论》没有说的,这段话就是:“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这段话中的“其”当然是指五行的木也就是六气的风气说的,风木的性质是温暖,它的品德是平和,它的功用是运动,它的颜色对应青色,它的生化是繁荣,它对应的虫是毛虫,它的政令是发散,它行使的指令是宣发舒散,它的变动为摧枯拉朽,它的灾变是陨落。
接下来这一段话:“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阴阳应象大论》中有,是这么说的:“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说风木对应的五味是酸味,对应的情志是怒。怒能损伤肝,悲哀能够克制怒气——怒为木,悲为金,金克木,所以悲能克怒;风气能伤肝,燥气能克制风气——风为木,燥为金,金克木,所以燥能克风;酸味能伤筋,辛味能够克制酸味——酸为木,辛为金,金克木,所以辛味能克制酸味。
岐伯在讲完东方的风木之气以后,接着讲了南方的火热之气、中央的湿土之气、西方的燥金之气、北方的寒水之气,和《阴阳应象大论》讲的一样。
简单梳理一下:五方化生五脏关系,按照东南中西北五方的次序,对应的五气就是风热湿燥寒,对应的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体就是筋血肉皮骨,对应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对应的五志就是怒喜思忧恐,对应的五性就是暄(温暖)暑(暑热)静(静兼——安静包容)凉(凉爽)凛(清冷),对应的五德就是和(平和)显(彰显)濡(濡润)清(清净)寒(冷峻),对应的五用就是动(运动)躁(躁急)化(化育)固(坚固)藏(收藏)。
最后岐伯总结五行之气:“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五行之气也就是天之六气(风火湿燥寒,火分为两个君火、相火,一共是六气)是交替更换的,各自主管时令变化,是遵循特定的先后次序的。如果没有按照特定的次序——也就是出现异常运行,就会出现邪气,万物就会有灾祸。如果按照特定的次序——也就是五行之气正常运行,就会出现正气,万物的生化就正常。
最后,黄帝又问了: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帝曰:主岁何如?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帝曰:善。”
黄帝说:邪气导致病变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来气和主时之气相合,或者客气与主气相合,那么病情就轻微;来气和主时之气不相合,客气与主气不相合,那么病情就严重。
黄帝说:五气主岁是什么样的呢?
岐伯说:如果五运之气太过,就不仅会加重自己所克制的气,还会欺侮本来克制自己的气;如果五运之气不足,那么不仅克制自己的气会加重克制的力量,而且原本自己能克制的气还会轻视并且反克自己。无论是欺侮别人自己反而受邪得病还是欺侮别人使别人得病,都是失去了对天道的敬畏之心,也就是没有遵循正常的克制关系。黄帝说:好。
这一段话有点费解,举个例子说明,2018年(戊戌年)的大运为火运太过,戊癸之年火运主之,戊为阳,阳为太过,所以2018年是火运太过,火运太过的结果不仅会过度制约燥金之气,导致炎火烁金之象;还会反侮克制自身的水之气,导致烈焰熏蒸之象。这是五运之气太过,再看五运之气不足的情况,例如2019年(己亥年)的大运是土运不及,甲己之年土运主之,己为阴,是土运不足,土运不足的结果不仅湿土之气会被风木之气克制太过,容易出现大风;而且还会被自己所克制的水之气反制,就容易出现雨寒之气流行。所以今年要注意防范大风、雨寒。
当然这是总体趋势,那么一年当中六气的变化还有一些什么规律呢?请听下一讲《六微旨大论》。
张老师您好!我左侧骶髂关节炎7年了,5年前生活不能自理,从去年左侧臀部肿的厉害,不能走路不能坐,只能稍站几分钟,躺着时不能压骶髂部位和腰部,全靠背部和大腿部用力撑起身体,每时每刻都疼得厉害。大医院说不够手术指针不收治,去小医院一次次更加重,因为我惧怕劳累按压。家里经济条件差还需要雇人伺候,家人都很厌烦我,我自己忧伤思虑过度加上疼痛休息不好,身体状况极差,现在连说话都没有力气,说三句话以上就会疼痛加重。自从听了您讲的《易经》和《黄帝内经》就知道只有您能救我,求您救救我吧,如果您不方便,麻烦您给我推荐一个您在医院上班的弟子救救我,我和全家都会万分感谢您!一辈子都会感激您的!跪求您救我一命!
沐浴阳光152 回复 @沐浴阳光152: 谢谢您回复,我想问一下去哪里能用这个黄帝内针治疗呢?我现在精气神很差,那个中医院的那个大夫是像张老师讲的这样用《黄帝内经》调养五脏六腑的方法治疗的呢?
张老师讲的精辟,只是不懂这与前面讲的五运六气二十四山及司天在泉,间气有何联系?
张其成 回复 @翔宏: 有联系,后面会讲到
天垂象地成形,阴阳五行八卦的智慧经验丰富,循环往复式的变化规律推演方法运用起来纲举目张。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道,在藏为肝,在味为酸,在体为筋
王文贤_n6 回复 @王文贤_n6: 在德为和,在志为怒,在窍为目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张老师,形苦志苦,怎么调理
草地绿茵茵 回复 @芈卆: 追求物资就那样‘
张老师,您讲课的文字稿点击“查看全文”后就不能复制了,是什么原因呢?
有梦为马_si 回复 @海天一羽: 为保护版权,现在都不能复制哈
张老师讲解很透彻!
这一讲虽然在讲五运变化,却让我在其中体会到了一点做人的道理。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五行之木也就是六气的风气的特征,其中的几句话,真的太美了。介绍风木的性质说: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令宣发。张老师将其解释为风木的性质是温暖、品德是平和、行使的指令是宣发舒散。这三句话让我活脱脱得想到了一个女子,女子常因肝气不和而落疾。究其原因也是多是难以宣发舒散。而女子只有性质温暖,品德平和,才更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让自己常保舒散状态。更有趣的是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木在五行又对应于肝,这种巧合,反应了中医的魅力,也道出了天人合一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