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的重点在实战,所以,本套课程将由专业班导带领学习。班主任将和您分享一系列金融工具,并会手把手带您练习。
请大家一定要添加我们班主任的微信号:qys15888
添加后,将在48小时内通过。由于微信有每天添加好友的上限,如果你已经等待了48小时,可能是好友申请被微信屏蔽了,您还可以私信我们,留下您的微信号,班主任会来找到您。
您也可以,保存上面的图片,在微信内打开,扫码入群。
【音频文稿】
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告诉我的三件事
北京时间2019年5月4日晚,“股神”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美国奥马哈召开了第54届股东大会。
每年的股东大会,可以说是全球投资人的朝圣之旅,88岁的巴菲特和95岁的芒格用6个小时的时间回答了大家55个问题。而在这次股东大会上,我认为巴菲特他们主要告诉了我三件事:
第一件事,巴菲特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未来是否会在中国投资新业务?他们如何看待中美问题?
第二件事,苹果也好,亚马逊也好,为什么对待龙头科技股的态度不完全一样?
第三件事,到底如何才能拥有他们的投资能力和业绩?普通投资人是否能做到?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
巴菲特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未来是否会在中国投资新业务?他们如何看待中美问题?
2018年,A股经过了一年强制性的去杠杆之后,市场跌的是哀鸿遍野。很多投资者都对中国的经济和股市产生了巨大的质疑。不仅如此,2018年中国还爆发了与美国的贸易战,让更多人相信,我们国家没有能力对抗美国,市场信心一度很低迷。所以像巴菲特、芒格这样的金融大鳄,他们的投资行为至关重要。
因为我们都知道,巴菲特买股票,很大程度上是和这个国家的国运联系起来的。如果巴菲特买,那么证明市场不仅仅是有希望,而且很有可能还处在一个相对低估的位置,否则他不会出手,他可是一个“捡烟蒂”的老手。
从他和芒格的回答来看,其实他们比我们对中国更有信心,也许这就是古人说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们来深度剖析一下原因:
其一,巴菲特说中国是个大市场,他们喜欢大市场,为什么?
我想没有人会质疑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请问,巴菲特这么大规模的资金,除了美国外,还能去哪里可以容纳得下?如果是我们的深度学员一定知道,未来十年,我们很多专业投资人除了看好中国,还看好越南,但是为什么到现在很多人还没有开始投资越南股市呢?
很简单,因为体量太小,根本不够容纳大的资金,一但有大的资金量进入就会把整个市场搞的无法收拾,所有东西都变贵了,那就不符合巴菲特“捡烟蒂”的投资逻辑了,这样风险反而太大。所以足够大,对于巴菲特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
数据来源:wind,钱研社
其二,伯克希尔已经投资中国,只是投资的还不够,未来15年会加大投资,为什么?
如果你知道巴菲特投资比亚迪,那么你就应该知道,过去巴菲特对中国的投资其实还是蜻蜓点水一般,尝试性的试试。因为A股还没有跑出一定的“规则效应”。请看清楚,是“规则效应”而不是“规模效应”。
什么是“规则效应”?就是说,整个市场会按照一定的规则预测前行。
比如说美股,你去分析它是有一定的规则方式的。美股市场主要是机构投资人,所以投资美股的钱更多是长线,那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赚取多少收益是可以估算的;再比如企业盈利情况,它与市场估值几乎同步,所以相对的可以测算出它的成长路径;等等。
反观A股市场呢?从2005年开始起来之后,市场是做了一轮又一轮的过山车。大家都知道,国内市场是散户资金当家作主,所以资金相对比较短视,市场好了一个基金一天可以卖100亿以上,市场不好一个再好的基金几千万都卖不出去,这对整个市场是不利的,没有稳定性,那么一切的测算和规则都变得随机,变得没有意义也预测不准。
而未来,无论是国家对金融行业的规划治理,还是开放金融业,其实都是鼓励和欢迎机构资金,长线进入市场,从而形成稳定市场的效应。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规则效应”才有了它的发挥价值,才可以去预测、推算趋势发展;才会有未来强者恒强、龙头效应的现象。
我想这几年就算不做投资的人,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能感受到,很多企业在合并在并购重组,这就是趋势,这也是机会!巴菲特他们经历过美国市场的这一历史拐点,是问怎么会错过中国这么大的机会呢?更别说2018年跌出了史上难得的低点,此时不捡烟蒂又该何时捡呢?
所以,最后芒格补充说了,中美如果不能相处融洽其实是很蠢的。毕竟13亿人口,20%的强购买力,这是世界上是唯一的。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以赌气任意妄为为前提的,核心都是经济增长,那么老大和老二最好就不要打架了,和气才能生财。
第二件事
苹果也好,亚马逊也好,为什么对待龙头科技股的态度不完全一样?
伯克希尔对科技股的投资,这几年一直都是讨论的重点。因为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以投资消费品行业为主的,他的投资模型叫“未来现金流贴现”。
简单来说,就是未来你值多少钱,那么倒推到今天,如果你被低估了那么就买入;如果你被高估了那么就卖出。在这个模型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人能大概预估出,未来这家公司值多少钱!否则谁也没有办法倒推出一家公司的价值。而消费品行业已经成熟,所以倒退测算它们的价值相对比较容易。
而科技股,就不一样了。因为科技创新的节奏是谁都没有办法推算出来的。比如说过去,苹果一年推出ipod、过一年推出iphone、再过两年推出ipad,这些都是不可预测。就好像现在,苹果好多年都没有推出创新型的产品(同款产品的升级换代不算),所以巴菲特的投资模型在此时变得毫无用处,科技股投资靠的全是想象力,你认可它,那么就相信它的创始团队和未来。这完全不符合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科技股投资都是能走多远走多远。
可是转折点,就出现在苹果身上,这也是全球投资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什么巴菲特在苹果已经如此大的市值下反而重仓买入呢?完全不符合他的投资逻辑和“捡烟蒂”的逻辑!
我记得,我不止一次的说过,那是因为现在的苹果在巴老爷子眼中已经不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消费公司,这是对一家公司属性的重新判断和归属!
如果大家仔细看过苹果公司的年报就应该知道,当移动互联网红利慢慢减退之后,服务性收入将成为公司的重大方向。我们私底下,把这个叫做“圈地式”收费,看下图:
数据来源:苹果,钱研社
我相信这张图应该所有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都不陌生。苹果要收你的服务费之前,还需要你花几千块钱先买个手机,我相信世界上没有比这门生意更经典的了。就好像我常说的苹果X一样,它们想收集世界上能使用高端手机的用户人脸,居然先让你花1万买个手机,而大家还为了这个功能乐此不疲的通宵排队购买,并提供数据。
除了对个人用户是这样,对于企业用户更是。大家现在在苹果手机里,APP付费购买虚拟商品,苹果都要跟企业收一道手续费,额度比例非常高。不交可以吗?可以,不许你的APP上架,试问哪个企业现在开发APP只开放安卓,而不开发苹果呢?此时此刻,你应该明白什么叫“圈地式”收费了吧,用中国俗话叫“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想要过此路留下买路财”!
所以,苹果从它完成全球的“跑马圈地”之后,就已经成为了一家带有消费属性的公司。在足够大的用户体系下去做规划才有意义,这个时候才可以清楚的预测出苹果拥有那些生产线,拥有那些产品系列;每年打算在全球各地开多少家旗舰店,每年打算以什么节奏推陈出新;这些已经售卖的产品每年可以为苹果贡献多少的服务收入,以及企业应该每年上交多少服务费,等等。
所以,这才是巴老爷子和芒格老爷子越来越看好苹果的原因,它依然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反观亚马逊呢?目前还不具备上面这一系列的逻辑。但是为了避免犯错过Google这样的错误,他们把投资决策交给了年轻人。这也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三件事,一个对于致力于终生要靠投资获得超额收益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
第三件事
到底如何才能拥有他们的投资能力和业绩?普通投资人是否能做到?
最后我讲的一点,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叫“投资鸡汤”,但是也许正是这个“投资鸡汤”才让巴菲特和芒格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功,那就是“能力边界”。
从我十年前入行阅读巴菲特和芒格的书开始,“能力边界”这个词每一年都以不同的感受出现在我的投资生涯里。投资做的越久,就变得越谨慎,很多东西不敢碰。有时候反过头来,看见很多刚刚了解投资的人,拿着全副身家在股市里到处横冲直撞的时候,我真的是替他们捏把汗,不了解规则不了解市场不了解能力边界,你说这不当韭菜谁当韭菜呢?
在昨晚的股东大会里,我特别受益的一段话是,当有人问到5G投资机会时,芒格说“他不太清楚5G”;当有人问到杠杆投资时,巴菲特说“他们目睹过一些更高智商的人因为杠杆化把生意做砸了,最后输的一败涂地”;当有人问到如何才能复制他们的成功时,他们都说到“专业化。因为谁都不想去牙科医生那里看骨科病”。所以把自己的投资能力收窄,收精,做到精细专业化,是一件难但是却有意义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深知无法从职业上获得巨大的突破,希望通过投资来实现人生财富自由。这可能吗?我认为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它不是一夜之间,跟中彩票一样完成的,就好像很多人买彩票,但是中大奖又有几个人呢?相反,投资是通过人生认知的提升,能力圈的培养去赚钱,有几个人是可以快速完成的?在昨晚的回答中,巴菲特也说持续性才是最重要的,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不断的去学习。
最后,我想用巴菲特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一次的分享:
人越老,阅历就越丰富,慢慢地可以读出人性。在成长道路上,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都吸取了很多教训,这些都不是靠读书能学到的,更多地时候是通过时间积累完成。
慢,有时候不是一种错误和负担,反而是快的前提和力量!
老师,群人数满了,加不进去了。
钱研社 回复 @Youguo: 先添加文稿区老师的微信,会帮你解决的哦
你怎么知道他买了,他是忽悠国人买,在大跌,
您好,很有用
钱研社 回复 @番茄沙司炒蛋: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