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整部《金刚经》要义大揭秘

06.整部《金刚经》要义大揭秘

00:00
14:25

"精明锐利于人事,在常人看来是觉,而智者为何说那只是徒增迷乱?到底“菩提”的真觉是什么?

世尊在即将涅槃之前,赋予德高望重的须菩提主要任务,来一段师徒对答来演绎一段名垂青史最具影响力的一部经典,来引导众生走上觉悟之路。须菩提问了三个主要问题,引出了整部金刚经的要义,而佛陀的回答都是‘如是’,究竟是那三个问题呢?请聆听本集精彩讲解。

1.很多人认为静坐的目的在于“无念无感觉”,这是个误区吗?为什么?

2.世人皆知的那首偈语,怎么就让神秀和六祖分高下的?

3.整部《金刚经》只是在回答这三个问题。

善现启请分第二(02)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好,现在我们谈“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是妙觉,也有两个意思:妙觉,清醒明白称为觉,非常清醒、非常明白、非常乐意的、非常能够分辨,这也是它的意思之一;另外一个意思,浑噩无知称为觉,太精明锐利,很明白于各种的对待,很能够分析于彼此的差异,很能够在差异间产生好恶,这并非真觉,徒增迷乱而已。如何在各种差异里面非常宁静,在别人看来好似浑噩无知,可是那正是赤子本心之所在,那是大智大慧的所在。所以菩提是个觉,可这个觉又不是精明锐利那个觉,是一个不分别彼此而带有真觉。这就不好说,所以不敢翻,称为菩提。

《道德经》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当圣跟智被发扬的时候,比它更卑下的就开始自卑,让百姓对于那个方向不断地追逐,追逐的心让我们的心也无法安宁,自卑的心让我们心也无法安宁,所以把这个对待放下的时候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那个孝慈是不会装的,是天然的本性。当我们强调什么是孝的时候,我们去造作那个孝。有一个村庄,然后有一个人的父母死了,他就很哀伤很哀伤,哀伤到皮包骨了,那大家都称他为至孝,大家褒奖过了之后,另外又一个人的父母又死了,他很哀伤很哀伤,哀伤到皮包骨还不得已,哀伤到奄奄一息,然后大家说他比他更孝。第三个死父母的人会怎样?饿死了,真的饿死了!看看古书里面就有记载这样的事情。这就是好的事强调之后,造成你的渴望、你的营求、你的追逐,造成你的好名。在那个过程,我们不要讲结果,在那个过程,在那个被对待所捆绑的过程充满烦恼、充满造作。只有把这些通通给打破,你恢复到赤子的本真来,把对待打破你自然可以恢复到赤子本真。我一开始讲过,有的东西非常好做,你一打它就倒,可是你一放手它就跳起来。我们现在就要讲这个东西,天然的本真怎么让它给恢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就讲这个意思。所以这个菩提是觉,是哪一种觉?讲的是解脱对待的天然本真、真觉。

六祖说:“菩提本自性”,菩提是自性里面俱有,那个真觉是具有的、不必雕饰的。“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他以这个来讲菩提,起了一个任何对待的心,好的坏的、是非美丑、好坏得失,在你的心境上造成困扰的那一刹那,我们就称为“妄”。这个“妄”,不止是说我嫉妒他、我讨厌他、我对她怀着恨意这样叫妄,不只是指这个。我追逐第一,我很难过。我女儿这次考第一名,我说:“你要记得哦,下次不会第一名,下次第三名第五名没关系。”我给她预先打一针预防针。我说:“你好棒!加油!下次要保持。”各位,她这次到下次考试之间是什么心情?她伤害她的身体,我并不希望见到这样。当第一名虽然是好事,尽心,可是对于圆满本性的人来说实是并非,我们希望把它给解除下来,解除下来叫做“正”。返回你的本心,除掉个什么?贪嗔痴爱。

”,我们再看《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说:“即色即空,名为等觉。”意思就是说,色也好,空也好,动态的也好,静态的也好,当下就只是去觉知,这就是所谓的“觉”。在色不怕色,在空不怕空,叫做“即色即空”。“即”就是迁就,“即”就是就,就是接近、就是面对,面对就是“即”。所以这个“觉”是有感觉的,可以有感觉的,菩提是有感觉的。很多人都在追逐静坐中没有感觉。很多人都问我说:“老师,你教了静坐这么久。我请问你,静坐中怎么样可以没有念头跟怎么样可以没有感觉?” 我说:“我不是这样牛。我都教你怎么样可以有念头跟有感觉。“我说:“那你干嘛静坐?“他说:“我的静坐是求自性的至善。”你的静坐是求没有念头,我们的目的不同。那我请问你,你的静坐目的为何?你得先搞清楚。根据什么做正确的指引呢?进入先圣先贤的宝库里边来。在你手上那一本书,是自有历史以来,所有最有智慧的人、亲身经历这一条成圣成贤道路的人,把最宝贵的至理名言浓缩下来写下来。各位,你准备用多少钱买它?一本100块。

好,我们考核一下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混合起来它也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最高、最妙、最正、最大,不设偏邪明白、清醒、觉醒的心,我们就这样解释。这样解释的人他走入的修行路段,他会走进神秀所说“身是菩提树”,最高最妙;然后“心如明镜台”,没有比我这个更正当;“时时勤拂拭一有偏邪的东西进来赶快擦拭;“勿使惹尘埃”,这个是神秀所走的道路。第二个意义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是没有上,当然也代表没有下,无上就已经涵盖无上跟无下了;无等无次,是正等;无正无邪,浑噩之至的本心。它不必擦拭,它是本自俱有的,这是走上六祖所谓“菩提本无树”,没有固定哪个样子的,它本自具有的就本来的样子,不需要雕饰的;“明镜亦非台”,不攀附净相的,当然也涵盖不攀附垢相;“本来无一物”,是讲外物没有进来,不表示本心本性不在;“何处惹尘埃”,尘埃是在性上我们攀附了对待、攀附了贪嗔痴爱产生的。如何观照未攀附贪嗔痴爱之前的本性呢?这是后文我们会一一来跟各位来说明的。

我们看《阿含经》:“以我于诸受”,我对于身中各种感受。“受集、受灭、受集道迹、受灭道迹、受味,受患,受离”,各种处境下产生的各种感受,我们大略这样解。“如实知故这个才是重点,他说我对于各种感受,像这一些我只是“如实知故”,我据实地去觉知它,但不让它产生对待,据实觉知它。所谓对待就是罣碍,不让它产生任何罣碍。好比我现在看着这个有罣碍吗?没有罣碍。“如实知故”,黄的?什么色?黄的。你不要说无色。然后说:“有没有?没有。空的,虚的,哪里有?以后都是空的。“问题是我拿它来K你的头痛不痛啊?痛的。它是现在存在的,你不要说以后。你活在当下还是以后?当下。它在不在?在,它就在。你说这朵花以后会谢了,你总是这样子解“色不异空”,那是逻辑的推演,但也不符合实际,因为你就活在,它现在它就开,它在。说我对于各种感受,只是如实、据实的相貌去觉知它。“于诸天世间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就是三界十方、六道轮回,“为脱、为出、为脱诸颠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我如何脱出五行三界外?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外?如何脱出?只是“以我于诸受如实知故”,就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实知故”,觉知它,得到正等正觉。我们就可以知道,正等正觉是当你“如实知故”那一刹那就已经证得,不过下一刹那,没有“如实知故”那一刹那又丧失了。其实,我们常常进入无上正等正觉,可是我们又常常失去,问题只是在这里,并不在于它有多难。《华严·梵行品》里面说:“初发心即得无上正等正觉”,它只是一个赤子本然之心。为什么我要来跟你做这样的引证呢?我是要告诉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是我们现在当下可以证得的一个解脱所有烦恼罣碍的心法,持心的方式,而非日后涅的时候老天爷给你一个果位。它的真义当然可以涵盖到那个层面,但主要讲的是这个层面。

《金刚经》的第十五分,“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来佛亲自来注解,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未来的果位吗?不是。是什么?离一切相。那离一切相要等多久啊?不必等。“离”这个字不是跳到太空中,不是这意思,是它对我的罣碍当下解除,实际上它是存在的,这个“离”其实没有离,是心的离而不是身的离。离了一切的相怎么离?后面我们会教导。

好,这个是第二分里面我们所说的,须菩提他问了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他说善男信女怎么样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怎么样能够解脱所有烦恼罣碍的枷锁?怎么样返回我的赤子心?我们再看下文,他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怎么样住?那个住,就是不动,握持住不再丢掉叫做住。说“云何应住”,我如何发阿耨多罗三秒三菩提心?这是一个问题;另外第二个问题,已经发了怎么样不退转?这是第二个问题。他说“云何应住”,怎么样能够持守住呢?“云何降伏其心”,至于时不时来时的那些妄心、对待的心念,我如何让它永不再起呢?各位,那个须菩提总共问了几个问题?三个问题。第一个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第二个我怎么样持守的住?第三个是我的凡心是这么坚固,我怎样把它给退下去呀?这是三个问题。

佛言:“善哉,善哉。"为什么他说善哉善哉呀?他说:“哎呀,你这个长者须菩提真是深得我心。你都知道我在讲什么,你都问这么重要的问题。”他说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就像你所说的,就倚着如来的本心,就倚着如来的本性,你的本自俱有的清静本性就可以达到你刚刚所说的三个目的,就可以回答你刚刚所问的三个问题,可以一路护持你从修行之初到究竟,就是“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如果我们从外面来解,就是“如汝所说”,过去我讲经说法这么久,不断地叮咛你们、不断地护佑你们,就在说这个东西,这样解也是可以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说:“你认真听啊!”谛是真理,谛听就是认真地听,我现在要为你解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他来讲答案,答案就是你说怎么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怎么样发出来?“应如是住”,用“如是”来住,“应如是降伏其心”,用“如是”来降伏它的心。简单地说,他说怎么样发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就是“如是”。怎么样握持住呢?就是“如是”。怎么样降伏其心呢?就是“如是”。他问了三个问题,它的答案是几个呢?就一个,就是“如是”。“如是”是什么呢?我们前面已经稍微点到为止了,不宜再深说了,因为深说就要说一整本经了嘛!我们后文再来说明它是不简单的两个字。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他说:“是的,世尊,弟子已经期望已久,弟子等洗耳恭听。”须菩提知道世尊将要留下名垂青史、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经典。世尊赋予给他任务说:“这个德尊年高的长者须菩提,你来跟我一段对答吧,我们来演绎一段名垂青史的经典,让后人引导后人能够踏上觉悟之路吧!”须菩提承担了这个责任,问了最重要的问题,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怎么样持守,怎么降伏?世尊说,“如是”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就可以持守,“如是”就可以降伏。而后从第三分开始就是举出一个冲突点、不容易了解的点,然后详细地来说明像这样的状况什么叫“如是”。然后可能第五分、第六分,每一分里面举出三、四个冲突的点,他再来说明像这样的状况什么叫“如是”。说了一百个“如是”之后,原来只有一个“如是”。这样,各位了解整个《金刚经》它的整篇的安排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20110

  • 王堡田

    原来从‘如是‘去参悟全经即可,有了方向,不会跑偏,好!

  • 平常心铁卫

    《金刚经》这样解释才合佛陀的本意👍

  • Li欣茹

    从神秀师兄的偈子来看,他还在对待里 而六祖已经了脱了对待,更胜一筹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乾坤福元

    阿弥陀佛,观音慎恐

  • 笨笨的素素

    整部《金刚经》就讲一个【如是】,各种情况下的如是。

  • 省覺

    一个心法对万万种情况。

  • Li欣茹

    如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何持守?如何降伏? 只要如是(大道至简)

  • 笨笨的素素

    孩子玩耍的声音让《金刚经》更接地气了,练习滤掉背景音,回到经典中算不算“如是”的练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