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为何曹操听陈琳檄文头痛好了,刘岱和王忠为何不接受帅旗

62.为何曹操听陈琳檄文头痛好了,刘岱和王忠为何不接受帅旗

00:00
07:28

62.为何曹操听陈琳檄文头痛好了,刘岱和王忠为何不接受帅旗

 

袁绍一面调兵遣将进军黎阳,一面命陈琳书写讨曹檄文发往各郡。而此时的曹操却在为如何防范袁、刘联手一事头痛不已。

 

曹操问孔融和荀彧的意见,孔融说袁绍势大,并将文武群臣的名字一一道来。荀彧则逐个说出他们的缺点,并说这几个人互不相容,袁绍有谋无断,不足为惧,曹操沉思不语。


我们通过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曹操跟袁绍的区别。曹操自己会很冷静地分析,之后会做出决定来。所以跟着曹操这样的领导会比较愉快,因为他会给出一个清楚的结果,让部属知道应该怎么做。


作为一个领导人,不一定样样都要懂,但是要有足够的判断力。如果判断力不行,最好不要当领导。曹操在这方面就比袁绍高明很多。

 

由于思虑过重,曹操的头风病再次发作,疼痛难忍,偏偏在此时收到陈琳书写的讨曹檄文,曹操被骂得狗血淋头,怒不可遏地大叫一声。

 

所以你看,并非所有的人都会骂人。有些人骂来骂去,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就是因为抓不到对方的痛处。会骂人的都是一针见血,句句击中对方的要害。


这说明,陈琳的每一句话都击中曹操的要害,骂到了他心里头最大的痛处。曹操本来头痛得很,但听到陈琳骂他的话反而不痛了,这就是一种正反相合的作用。


本来痛,现在来个更痛的,反而不痛了;本来不痛,现在来个痛的,自然就痛了。如果曹操本来头不痛,听到檄文他会很生气,当然会气到头痛。

 

在得知袁绍起兵后,曹操决定亲率大军二十万,赶往黎阳迎击袁绍,并命刘岱、王忠二人引兵五万,攻打徐州的刘备,并把帅旗交给他们。他们却不敢接受。


现代人打仗打不打旗号、打什么旗号无所谓,因为一切都很透明,通过监控卫星便可一目了然。


古人则不同,打出什么旗号便是代表什么军队。所以帅旗在哪里,对方就一定会把最精锐的兵力投向哪里。


各位想想看,刘岱、王忠这两个人平白接过曹操的帅旗,不是自找死路吗?如果对方认为曹操在这里,然后全力攻打,那不就糟糕了吗?可是他们敢拒绝吗?他们敢直接对曹操讲,拿了帅旗目标太大,负担太重吗?当然不敢。


所以他们就说恐怕担当不起这样的重任,以此作为推辞理由。有些时候讲话只有拐弯抹角,对方才可能听得进去。

 

袁、曹各自起兵后,刘备生怕事态有变,就派人到黎阳探明虚实,却听到袁、曹两军并未开战。如果我们站在刘备的立场,当然也是希望袁、曹两军尽早开战,因为一开战曹操就顾不上他了。


现在两军迟迟不开战,刘备就想到曹操可能是针对他来的,若真是如此,自己的实力又这么弱,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


所以刘备非常关注当前的战况,非常在乎曹操现在何处。当他听到两军未开战的消息,非常慌张,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刘备本想借袁绍之力钳制曹操,却没料到,袁绍因旗下谋士意见不合而举棋不定,迟迟不肯动兵。而此时的曹操也没有击败袁绍的把握,于是便暗自返回许都,并催促刘、王二人赶快出兵攻打刘备。


刘、王二将为谁先去攻徐州争执不下。调兵遣将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假如我们是曹操,手下有诸多将领,打仗的时候如何调派?


我们不可能总是派同一员将领出征,这样他会活活累死,而其他人也得不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派两个人同去,也要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派两个意见相合的人不一定好,因为彼此之间有一个牵制,才会比较安全;而派两个意见不合的人也不好,因为彼此闹得太厉害,战斗力就分散了,难以形成合力。


所以说,作为一名主帅,每次出征前将领的调遣都是一次考验,对战争的胜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刘岱和王忠两个人貌合神离,最后是你欺我诈,这样的人怎么合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onday在路上

    打卡

    曾仕强学堂 回复 @Monday在路上:

  • 速运仓管

    1

    曾仕强学堂 回复 @速运仓管: 中华文化的传承,靠的就是一代代人的赓续努力,感恩您对国学的支持,一起加油!祝元亨利贞!

  • 向峰頂前進

    👍🏻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向峰頂前進: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恩点赞,请多分享!同道中人,感恩您的留言和支持,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

  • 财来自有道

    很好听

    曾仕强学堂 回复 @财来自有道: 感恩认可和留言,请多多分享!

  • 八珠魂骨杀神唐三

    讲得非常好,从人性和个性的角度去讲

  • 玄门荣军

    曾公千古

  • steven_td

    打卡,沙发

  • 教仪惠晨

    讲的好

  • 13_c7rnk

    哟哟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