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陈登为何向刘备报告实情,车胄到底该不该杀

60.陈登为何向刘备报告实情,车胄到底该不该杀

00:00
05:22

60.陈登为何向刘备报告实情,车胄到底该不该杀


离开许都后,刘备屯兵徐州,并将袁术人马一举歼灭,致使袁术吐血身亡。曹操惊觉自己纵虎归山,便命驻守徐州的车胄伺机杀死刘备。

 

可见,站在曹操的立场,刘备若不能为己所用,则必然不能与之共存。而在诸侯割据的动荡时期,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长期占据优势、独领风骚,此时的刘备虽然惧怕曹操,却可借助财大势雄的袁绍与之抗衡。


那么,刘备此举究竟会引发怎样的争端?从刘备、曹操、袁绍三人对此事的应变处理上,又能看出背后怎样的利益关系呢?

 

曹操后悔放走刘备,荀彧献计说,可以写信让徐州心腹守将车胄杀掉刘备。车胄得到曹操的命令后,意图假意迎接刘备回徐州,趁其不备下手,并同陈登共图此事。


按照一般的情况,这一计策当然有效,否则荀彧也不会提这样的建议。荀彧思路周密,顾虑周全,只是这次他没有想到有陈登在徐州,车胄要杀刘备是很难成功的。


我们做事情,往往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总结现在的状况,然后想当然地判断结果,但对实际当中的变数却有所忽略。


殊不知,这种变数,常常是事情成败的关键。陈登既然能在曹操的面前说吕布的缺失,曹操就应该提高警觉。

 

陈登本来是陶谦的部下,陶谦诚心诚意地要把徐州送给刘备,这一幕他是亲眼目睹的,因此他内心也比较偏向于刘备。


陈登之所以会出卖吕布,完全是因为吕布跟刘备不合。现在他又见曹操要杀刘备,当然也会不顾一切地向刘备报告实情。


这样推理的话,我们会觉得陈登的做法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是曹操和荀彧并没有考虑到这个变数而已。正是因为事情在进行当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变数,所以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得知车胄计划后,关羽带人来到徐州城下,诈称是曹操旗下张辽的人马,与陈登里应外合,将车胄骗出城来杀掉了。张飞又杀了他的全家。陈登这么做合适吗?


我们认为这是立场的问题。如果站在曹操那边,当然会觉得不合适,甚至会认为这么做是大逆不道;可站在刘备这边,又会觉得是件好事情,因为如果不杀车胄的话,刘备就会很危险。

 

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产生不同的观感。我们常常感叹人与人之间的意见为什么那么不同,其实不是各有所执,而是立场不同的缘故。换一个立场,意见就会有所改变。


所以,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如果时常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就很容易包容和谅解别人,而不一定要把对方强拉到自己这边来。彼此找到一个协调的合理点,才会比较愉快

 

出城安民的刘备回到徐州后,得知关羽杀了车胄,十分紧张。


车胄到底该不该杀,如果站在张飞的立场,那是一百个该杀;刘备则非常谨慎,他认为车胄是曹操的心腹,杀了他,曹操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不能轻易杀。


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备的视野跟关羽、张飞不太一样,所以三兄弟对比来看,还是刘备出差错的可能性较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勤奋的柳儿

    感谢曾老🙏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勤奋的柳儿: 亲爱的易友,在此相遇,即是有缘,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支持,让我们一起加油吧!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

  • 1511010zhfw

    曾教授讲得太好了,要是早点听到就好。不至于走那么多的弯路

    曾仕强学堂 回复 @1511010zhfw: 在此相遇,即是有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 steven_td

    牛,曾老

  • 苏东坡的小伙伴

    陈登就是一个叛徒

    信时有缘 回复 @苏东坡的小伙伴: 陈豋这时是刘备的贵人!

  • 沐晨乐曦

    正是因为事情在进行当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变数,所以才会有不同的结果。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产生不同的观感。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如果时常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就很容易包容和谅解别人,而不一定要把对方强拉到自己这边来。彼此找到一个协调的合理点,才会比较愉快。

  • steven_td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