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100,件件精彩!
055新时期时期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高柄杯
开篇
北宋有个人,叫吕大临。他在1092年——也就是北宋元祐七年的时候写过一本书,叫《考古图》。《考古图》记录了当时朝廷及私人所收藏的的铜器和玉器。这个“考”字,是考据、论证的意思;“古”,是古物,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文物。《考古图》就是一本考据、论证你手中的文物是什么时候的物件的书。全书共十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因此吕大临被视为中国考古界的始祖。
名称:宋代《考古图》书页局部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简介:此书由北宋吕大临编撰,于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成书,全书10卷,收录了当时朝廷及私人所藏的古器。其中一至六卷所收为鼎、鬲、爵等商周青铜器,第七卷为钟、罄等乐器,第八卷为玉器,第九、第十卷收秦汉时代器物。每件器物皆摹绘其图形与款识,记录其尺寸、容积和重量,并作出一定的考证,对该器物的出土地点或收藏之处也加以说明。此书体例谨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考古:由古至今,中西有别
现在一说考古,咱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向下挖。可过去的文人怎么可能挖别人的墓呢?首先他从道德上就过不去。要知道吕大临可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程颐的学生,是程门四先生之一。
程颐画像
直到一百年前,在中国,考古还只是老学究的事情,拿支笔,埋头故纸堆里,只是考证而已。从吕大临的《考古图》,到宋徽宗的《宣和博古图录》、赵明诚的《金石录》,一直到清代吴大徵的《愙(客)斋集古录》、李佐贤的《古泉汇》等等,中国古代的学者都采用了这种老法子。
但现在的考古是一门科学,由西方人建立,是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这个词,在希腊语中的本意是追溯事物本来的面貌,跟我们的考古意思相同。西方的考古重视证据,会大范围地挖掘、勘测,根据发现的实物来断代。这里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文化层”。文化层是先民活动的遗迹和其他遗物形成的堆积层。一般情况下,一个堆积层代表一个时期,年代近的在上面,年代远的在下面。西方的“考古”进入中国后,当时的文人还是沿用了“考古”这个词。
现代考古学的两位名家
那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是谁呢?李济(1896.7.12-1979.8.1),湖北钟祥人,1918年官费留美,1922年毕业于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受聘于清华大学,任国学研究院的讲师。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在此之前,商朝只是一个传说,而他证明了商朝的存在,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李济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李济先生很厉害,他的学生也很厉害。1926年,在清华大学国学院的第二届学生中,有一个来自山东安丘的学生,叫吴金鼎,在李济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受老师的影响,吴金鼎确定了毕生从事考古的志向。
1927年,完成国学研究院的课程后,吴金鼎回到母校——齐鲁大学担任助教。其间,吴金鼎时常利用假期在省内进行一些考古的实地考察工作。起初,他的计划是考察章丘县龙山镇镇东的汉代平陵故城遗址。章丘的大葱最有名,长得巨高,有“葱王”之称,特别是葱白,长达五六十厘米,而且非常甜,适合蘸大酱吃。山东人爱吃生大葱,指的就是这种大葱。你们家的葱辣,山东人不爱吃。
吴金鼎
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的发现
从龙山镇到平陵遗址有2.5公里的距离,中间经过城子崖。城子崖位于武原河畔的一块台地上,高3到5米,地势隆起,宛如城垣,故称“城子崖”。因年代久远,有许多民间传说。
城子崖遗址
吴金鼎一访城子崖:美丽传说,时间仓促
1928年3月24日上午,吴金鼎又经过城子崖的时候,想起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地有个规矩,新娘子的花轿是不能从城子崖经过的,因为断崖年代久远,里头有好多狐仙。据说有一家娶亲,轿夫图省力抄近路,经过了城子崖。结果花轿抬到新郎家,掀开轿帘的时候,里面居然坐着一模一样的两个新媳妇,其中之一正是狐仙所变,可把新郎吓一大跳。新郎初看,心中大喜,继而大骇,不知所措,两个媳妇,一喜一悲,你们说哪个是真的?
吴金鼎快要走出城子崖地界时,他不由自主地回头一望,这一望竟然有了重大发现!路沟边断崖横截面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条延续近6米长的古文化地层带清晰可见。这可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行家就是行家。结果在沟里的残砖乱瓦中,吴金鼎发现了一块厚石片,上面雕有圆圈的形状,捡起来一看,居然是汉代铸造五铢的钱范。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他没能够更多地去了解。
吴金鼎二探城子崖:发现黑陶,文化猜测
同年4月4日,吴金鼎第二次来到龙山,发现断崖有火烧的痕迹,红土的堆积很厚,崖上的灰土包含层极为显著。经过挖掘,吴金鼎发现了二枚骨锥,从制造的粗糙程度上看,他推测应该还有石斧、石刀等等。骨锥在新石器中是非常重要的文物,由此他断定,这个遗址的年代要比汉代久远得多。
第三次到龙山,吴金鼎邀请了自己的同学。这一次,他在地平线下一丈二尺的地方凿了一个斜洞,挖了才半尺深,就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石斧。第二天,他进行了全面勘察,发现层的土色不是红色就是灰色,包含的物品以陶片居多,还有骨、贝、石器等等。单从陶器看,最下层有一种黑色油光陶片,还有一种白色陶片。吴金鼎就想,前不久国内发现了仰韶文化,它以彩陶为特征,那这里的油光黑陶是不是另一种文化呢?
名称:鱼鸟纹彩陶壶
数据:高21.6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8.5厘米
简介:从造型看,此壶应是水器。壶腹画出的一幅水鸟衔鱼图案,乃是原始人观察动物活动情况的一种写照。水鸟衔鱼的图案对后世艺术影响较深,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常见的题材。有的学者认为鱼、鸟组合图案隐喻生育信仰,有的认为鱼、鸟组合图案表示吉利。
吴金鼎多次探城子崖:满载而归的勘察
到了夏天,8月12日,吴金鼎第四次前往龙山,前后待了五天。他绕着城子崖遗址东南西北勘察一遭,要知道,遗址的范围是很广的。最后,他推测,城子崖遗址的灰土层是最古老的。
之后,眼瞅着就到秋天了。9月28日,吴金鼎第五次去龙山。他在遗址中部发现一片被水冲刷得极为明显的区域,他称为“冲刷层”。在这里捡到了一把完整的石刀和一把带孔的半块石刀,还有破碎的石器、陶片等等。当地的农民就跟他说,这个地方处于鱼脊骨上,石块较多。回去后,吴金鼎就下了决心——“将来如果能如愿所偿,一定在鱼脊骨上凿百丈长的深沟,一探究竟。”
到了10月9日,他第六次去龙山。勘察如此密集,说明吴金鼎的急迫心态。这次,他采取以前惯用的“向壁深凿法”,在大道旁东西两台的最高壁上凿洞。每获一物,他都记下离地的深度,以及其在遗址中的位置。这次勘测,满载而归!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吴金鼎在城子崖遗址的发现轰动了整个史学界,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于是,在1930年11月初,中央研究院及山东省政府联合组成了“山东古迹研究会”,研究确立了遗址的发掘计划后,迅速组织了对城子崖的第一次大规模正式发掘,研究院方参加这次发掘的有谁呢?有吴金鼎的老师李济和他本人,还有董作宾和郭宝钧。1931年,梁思永、吴金鼎等作了第二次发掘。可以说,中国考古界的精英,大多数都来参加了。这是中国人首次独立完成整个考古过程的史前遗迹发掘,并取得了重大成果。这次发现,因遗址位于龙山镇,所以定名“龙山文化”;又因为黑陶是其典型特征,所以又叫“黑陶文化”。
发掘工作结束后,吴金鼎完成了著述《龙山黑陶文化之今天的观察》,这是考古学者关于龙山文化中最早的文章。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吴金鼎等编著的考古报告集《城子崖》,揭开了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新篇章。
要知道,1921年,瑞典考古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之后就提出了“中国远古文化的根在它的本土之外,是由西方经西亚地区传入”的假说。这一假说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的考古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并提出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口号。而城子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中国远古文化至少有一支源于华夏本土,从而推倒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全国多地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
自城子崖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龙山文化后来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所有这些通称为“龙山时代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又称“典型龙山文化”,属新石器晚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中部、东部和江苏省的淮北地区。年代约相当于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目前经过发掘的主要有山东章丘县城子崖、潍坊姚官庄、潍县鲁家口、胶县三里河等多处遗迹。
胶县三里河遗址
珍贵的黑陶陶器
龙山文化里面的陶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黑陶。这黑陶我们平时见得并不多,我们见到的大部分都是红陶和灰陶。其实,这黑陶和红陶没什么太大差别,烧造中就是多了一道工序而已。
这工序我们今天的科学解释叫“渗碳技术”。可当时古人并不知道,我们只能推测,可能古人烧窑即将结束的时候正好赶上一场大雨,这雨水就顺着窑顶灌进去了,灌进去以后,这火就灭了,火灭了,烟就起来了,这烟里面的碳分子就漂浮在窑膛里,被窑里的陶器吸附了,等雨停了打开一看,本来想烧的陶器都变了色了,成了黑色,这就是黑陶。
名称:新石器时代后期 龙山文化 黑陶罐
数据:高22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6.3厘米
这样烧成的黑陶,古人发现比过去烧的红陶要结实耐用,慢慢地就开始追求这种方法,把它总结出来,刻意去烧制黑陶。由于黑陶烧造的技术比较困难,所以产量就少,物以稀为贵,黑陶在当时就非常高档。今天看起来显得格外珍贵。
我们了解一下陶器。一开始的陶器都是手工制作,大一点儿的就采用泥条盘筑法,小的直接拿手捏,所以它的胎体比较厚,表面也没那么平整。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陶器就已经采用了陶轮轮制的方法。轮制法是陶瓷制造技术的一大飞跃。有了轮制法,才能够制造出很薄的胎体,胎一薄,就显得精致。龙山黑陶的造型中有什么呢?有鼎、鬹、甗、罐、盆、豆、杯等等。这里有很多器物的造型都是青铜器的前身。
薄如蛋壳的龙山黑陶
我们今天讲的国宝是一件蛋壳黑陶高柄杯,现收藏于山东博物馆。
这杯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薄。有多薄呢?就跟咱吃的鸡蛋的蛋壳那么薄,再说厚点儿就是鸭蛋壳,最厚也超不过鹅蛋壳,最薄的低大概有0.2—0.3毫米,所以这类陶器俗称“蛋壳陶”。
再有,这杯子造型瘦高,跟同时期的器物完全不一样。我们古代使用的杯子一直都比较矮,口大,显得敦实,放在桌子上也很稳。但这杯子正好相反,个头高,口特小,大概有22公分高,口径8.8厘米,头重脚轻,就跟今天宴会使用的高脚杯很相像,非常容易打碎。我们每个人都有打碎高脚杯的经历吧?高脚杯最容易打碎,就是源于它重心比较高,又非常薄,所以今天大致都是比较正式的宴会才使用。从使用的角度上讲,这种造型十分不合理,但从文化的角度讲,高脚杯有极强的仪式感。
蛋壳黑陶高柄杯只在龙山文化中出现,这是个文化奇迹。这个独特的文化在其他地方都没有看到过,这一点很重要。你比如说彩陶,在很多文化当中都有发现,仰韶、半坡、马家窑都有,很普及。但蛋壳黑陶其它地方没有,这说明烧造非常困难。你看,这么不好烧,也不实用,为什么还要做呢?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龙山文化发达到了一定高度,人们有了潜意识的文化追求。这东西即使到了现代来烧造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四千多年前的古人了。
名称:薄胎黑陶高柄杯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数据:高18.5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6.3厘米
马爷说
中国人很喜欢工匠在工艺品中炫技,薄就是一种炫技。比如今天的薄胎瓷,薄如纸;比如今天的脱胎漆器,胎体几乎不见;比如丝织品,近乎透明;比如玉器中有一种痕都斯坦玉,也薄如蛋壳。
我们都知道,把工艺品做得这么薄,第一,成本高,容易破损;第二,没有什么使用价值。那为什么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工匠又拼命炫技呢?那是因为我们民族在物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需要精神上的追求。这类超薄的工艺品无非是个例证,证明我们的历史曾经达到的高度。
国宝情未了,下集听分晓。
谢谢马老!我这个文盲(比您小两岁)一直很喜欢听您讲书。这次是花钱💰听的😜。值👍
我喜欢吃河南葱。大小适中,而且甜甜的,好吃
马爷:五一宅在家里的我,看到您更新,就不觉得闷了。
一个好奇的人 回复 @美就算了还富:
太幸运了 马爷爷辛苦了
几千年的文化和物质积累,我们很富有
胶州我小时候还叫胶县,现在都说我们胶县城,胶州三里河现在是公园的!胶州大白菜就是哪里的!!
古人好智慧啊
钱范都能捡到,真是好运和眼力
讲的太好了,学习了许多知识
面对古人留下的宝藏,咋让俺们觉着自己那么没文化“泥”!感谢马先生给今人补课补脑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