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

孩子:挑战

00:00
21:36

——· 思维导图 ·——


——· 关于本书 ·——

《孩子:挑战》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掀起了美国,甚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反传统、非主流、追求个性、自由平等的思潮。作者基于这个时代背景,提出了所有家庭成员之间权利和地位完全平等的理论。《孩子:挑战》是德雷克斯“挑战三部曲”之一。另外两本是:《父母:挑战》和《婚姻:挑战》。半个世纪来,这三本书已经成为美国家庭必备的心理学读物。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 本书金句 ·——

1.尊重孩子,就是说我们将孩子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是个享有同等权利的人。但这样的权利并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2.我们需要给孩子关注,但我们也需要知道“适度关注”和“过度关注”的差别。要让孩子明白,他自己是有能力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不需要别人帮助。


3.我们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成人世界中需要勇气、坚强和能力来应对生活的打击,而这些不是长大成人后就会自动拥有,而是从孩提时代就要慢慢建立的。


4.如果我们一会儿容许孩子违反规矩,一会儿又因为他们违反规矩而大发脾气,这就是在教给孩子:只有当我们使用暴力时,他们才需要听我们的话。


5.当我们取悦孩子时,我们要非常小心谨慎,孩子需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因为成人的世界里有很多挫折。


——· 核心内容 ·——

一、如何尊重我们的孩子?


1.如何尊重我们的孩子

也许生养孩子容易,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很多人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随意责备、辱骂,不尊重孩子。而事实是,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来明确表现出对孩子及他的权利的尊重。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安全感和目标都会缺失。


2.如何培养和引导孩子发展出对秩序和规律的尊重

培养和引导孩子发展出对秩序和规律的尊重,这需要孩子从实践和经验中去学习如何尊重秩序和规律,例如学自行车时没有掌握平衡,那么就很容易从车上跌倒下来;不会正确的使用火,那么就很容易被火烧伤;不会躲闪和避让物体,那么就很容易被车辆和他人撞倒。而父母要做的,就是避免过分保护孩子。因为这样的结果是让孩子无法体验不尊重规律的后果。


3.发展孩子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除了让孩子学会尊重规律和秩序外,我们也要让他们发展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例如,告诉孩子哪些物品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而哪些是爸爸妈妈的,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不能动大人的东西。


二、关于孩子四种错误目标的应对方法分别是什么?


1.第一个错误目标:“过度关注”

这样的孩子认为,只有当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对于这类孩子,我们首先要区分开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如果孩子并没有正当理由,或者他不停的让我们为其忙碌导致我们不高兴或者烦躁时,我们可以确定自己正在面临孩子要求过度关注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最开始愉快的回应他,但是如果孩子再接二连三的叫唤和打扰我们,我们应该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保持情绪稳定平和,这是在教孩子如何适应环境,接受规律。


2.第二个错误目标:“权力之争”

这个错误目标出现在父母强行制止孩子要求关注的行为之后,孩子会选择用“权力之争”来打败父母。他们认为,顺从父母就等于屈服于比自己更强大的权利,所以他们会用一切努力来与父母对抗。改变孩子这种错误目标的方法,父母要做的是了解、鼓励、尊重孩子,以及培养相互间的合作精神。我们要明白,在习惯,性格和为人处世上只能引导孩子,我们无法控制和改变他们。


3.第三个错误目标:报复

一旦父母和孩子在“权力之争”里面越陷越深,就会发展出彼此想要征服对方的心理,而内心沮丧受挫的孩子会认为,只有通过报复才能体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感。父母越是惩罚他们就让他们越坚信自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坏孩子,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多心理动机,做出更多伤害他人的报复行为。对于这类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退出“战争”。每次父母和孩子发生不愉快时,问题肯定不是出在一方,而只有一方退出战争,另一方才能偃旗息鼓不再继续。


4.第四个错误目标:“自暴自弃”

这类孩子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成功的机会,这种想法会让他们夸大自己的弱点,甚至是夸大自己想象出的弱点,这种心理实际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因为之前一系列挫败的经历所致。对于这类孩子,我们首先要明白孩子通过伤害我们来寻求报复,他的感情也同样受到了伤害。我们可以做的是,多鼓励和支持他,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经常安排一些让孩子发现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事情去做。


三、为什么对待孩子要多用“鼓励”,而非“惩罚”或“奖赏”?


1.为什么不能惩罚孩子

我们一旦惩罚打骂孩子,就容易与其陷入“权力之争”的错误目标中,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只是想证明自己在这场争斗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成功引起了父母的注意,或者成功的激怒了他们。站在父母这一边,他们打着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而打骂惩罚的背后,孩子除了身心都受到创伤,久而久之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外,他们并不能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而打骂和惩罚的背后,父母很少会察觉和承认,这种教育方式实则是为了缓和或掩饰他们自己的挫败感。


2.奖励和惩罚都是弊大于利

而奖赏和惩罚孩子一样,对他们的人生都是弊大于利。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人们做完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需要被完成,这时候的满足感来自于人和人的互助与合作。家庭也是一个小的社会,家庭成员之间,有义务互相帮助,懂得奉献以及相互合作。


3.用鼓励孩子来代替惩罚和奖励

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引导和教育他们呢?那就是鼓励。孩子从小就需要我们的鼓励,这可以帮助他们性格健康发展,鼓励的重点是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虽然很多家长知道鼓励的重要性,但是生活中却常常不自觉的忽视了如何去应用它。



撰稿:小丸子

讲述:刘鲁苏

绘图:洛思思

- END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自爱仁爱博爱

    喜欢老师讲的内容,喜欢老沛沉稳的播音,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