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大家讲讲怡和洋行这家著名的英资企业,讲讲它是如何做成百年企业,并且积攒下来巨额财富的。
这么多年我时常出差,每年都要飞一百五六十次,多数的时候我的第一选择就是住在文华东方酒店,不光是因为这个酒店背后的主人和我有很密切的交集,关键是这个主人家的故事总是浮现在我脑海里,让我每一次在文华东方酒店下塌的时候,都觉得是在历史当中被滋润着、启发着。
文华东方酒店的主人家是谁呢?我们读近代历史的时候,经常会讲到的英资企业就叫怡和洋行。之前我也推荐过一本书叫《洋行之王》,讲的也是怡和集团的历史兴衰故事。
怡和集团其实有快两百年的历史了,它最早叫渣甸洋行,创办者是苏格兰的年轻人,一个叫威廉·渣甸,另外一个叫詹姆士·马地臣。就像今天年轻人的创业故事一样,这两个年轻人其实是学医的,当时东印度公司需要招募两个人随着贸易的大船,他们在船上帮人看看病。
时间长了,他们就发现帮别人看病,赚得钱很少,而在船上拉东西、做贸易,赚钱更多。于是这两个年轻人就放弃了在船上给人打工做医生的工作,跳下船来上了岸,成立了渣甸洋行,也开始学着做了贸易,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在广州开始了创业。
到了1841年香港开埠的初期,他们又买下了香港第一个公开拍卖的土地,然后开始在香港置业,也就是今天的房地产业务。在1843年,隔了一年,他们又在上海首次拍得了一块土地。怡和洋行后来参与了中国很多的经济进程,直到1912年怡和公司的总部一直在上海。
到1954年,因为国共内战的结束,政权更迭,怡和洋行被迫退出了内地。但是在香港,怡和洋行的事业在一位年轻人手里得到了复生,而这位年轻人就是今天怡和集团的主席。当时他20多岁非常年轻,在香港以仅有的五千万港币开始,继续他的生意。
在失掉了内地所有的生意之后他继续开始,我们今天叫二次创业。直到1984年他把公司又迁到了百慕大,总部搬到了伦敦。这间企业算是从鸦片战争前后,在中国设立的一家很老的企业了,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今天它是全球500强企业,雇佣了40多万员工,旗下还有牛奶公司、有文华酒店、美心快餐、还有Seven-Eleven等很多东西。当然更重要的是,它在中环有七栋特别值钱的物业,中环的置地广场、证券广场等等。
这个主人家的这样一种绵延不断的,差不多200年的故事,其实一直都引起我很多的好奇。当年20多岁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有80多岁了,这就是凯瑟克先生。我跟他有很多交流,每年夏天,我会去他在伦敦附近的一个庄园住两天,跟他聊聊天。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两件事情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件事是有一天我和几个朋友,一大早起来奔庄园去,一进门老先生非常高兴,拿了两张纸,不紧不慢地指着一张纸说,今天我的市值超过了李嘉诚,又指着第二张纸说,这第二张纸是我十几年来的投资,按每年的回报我超过了巴菲特。这“家伙”忒厉害了,于是我们坐下来和他慢慢聊,问他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问了老先生很多的事情,问到了背后的逻辑、故事、秘诀、方法。凯瑟克先生只说了简单的一句话,这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减少决策”。他缓缓的说,我的经验就是当你决策多的时候,事实上你失败更多。因为你频繁的决策,你的信息不完全,由于时间紧,你会有很多盲点,另外你进入很多新的领域,接受不必要的诱惑,都会导致失败。只有一直做那些没有停下来的事情,一点一点把它完善好、修复好、整理好,那么这件事情最后创造了最大价值,而那些东一下、西一下的事情,挣不了什么大钱。
我想这真的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都说巴菲特是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其实也是减少决策。我们就问他,怎么样减少决策?他讲了一个故事,算是对我们这个问题的回答。
他说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怡和是英资,李嘉诚是华资。李嘉诚对香港置地资产一直是有非常大的兴趣。于是在1978年和1988年分别发起了两次收购,但李先生都没有成功。
1978年李嘉诚看好了九龙仓,开始吸纳九龙仓的股票,但却引来了股民的疯狂跟随。这时候怡和正经历海外收购失利,所以就请汇丰银行出来当中间人和李先生讲和,于是李先生就把自己手里九龙仓的股份以高价转卖给了包玉刚,这是第一次谈判的结果。
虽然李先生没有并购成功,怡和仍然失去了九龙仓,但却从中赚了好几个亿,也不算太吃亏。这笔钱后来用来购买了香港置地的股票,并将香港置地归集到怡和的名下。但因为时局的影响,香港的市场也比较冷,怡和在大环境影响下也面临一些困难,这时候李嘉诚又一次出手想要收购香港置地,这是怡和和李嘉诚以及其他华资财团进行的一个特别的较量,之后终于坐下来谈判,最终港资对怡和的狙击仍然以和谈收场。
怎么收场呢?这两个人签了一份特别有意思的合同。合同规定,李嘉诚每年减持1%,怡和每年增持1%,也就怡和每年从李嘉诚手里收1%,李嘉诚每年转让1%的股份给怡和,但每年的价钱随行就市。这个合约要执行多少年呢,一共要执行26年,李嘉诚才彻底从香港置地退出。直到26年之后,怡和才重新控制了香港置地51%的股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做了一个决定然后坚持26年,没有再做第二个决定,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双赢。
由于香港置地每年有1%给了怡和,怡和就从李嘉诚这儿拿到的股份越来越多。他对企业管理投入的精力,投入的资源和心力就越来越多,于是香港置地就越来越好,而李嘉诚每年卖1%随行就市,他每年也都没吃亏,比一次卖掉要多赚很多钱。所以经过了26年,香港置地的价值大大地提升,而且拥有香港中环最核心地段,最主要的物业。
有很多事情做多好,还是做少好;快速地动好,还不如安静地静好;是连续的朝一个方向积累好,还是四处出击好。这些事情的选择对于一个企业家和商人来说是每天都会碰到的。凯瑟克先生告诉我们的结论是和巴菲特类似的,就是减少决策。静比动好,少比多好,精细比粗放好,耐心是赢取财富的最主要的法宝。
凯瑟克先生现在快80岁了,每天仍然很勤奋的去伦敦的办公室上班。既然减少决策,为什么还要努力上班,这好像不太好理解。老人家又说,虽然我不决策,但我还是要看看我原来的决策是否能够沿着既定的方向持续地走,而不应该闭着眼睛睡大觉,因为市场的声音很多,你要去听一听、看一看,这也是很重要的。我问他,市场应该怎么判断,怎么看呢?有一天早饭的时候,他指了指身边一个他的老朋友介绍说,这位先生是香港股票交易所的第一任总经理。那一天老先生在看伦敦《金融时报》,他把报纸放下来,抬起头看着我微笑地说了一句话“市场的鼻子很长”。
我觉得英国人的幽默很有意思。“市场的鼻子很长”也就是说市场上传达的信息,要非常仔细地去闻、去把握,因为市场可以预知未来很久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这段时间是很长的,所以说市场的鼻子很长。这时候凯瑟克老先生也会补充聊几句,他讲到市场的声音很多,你应该怎么做呢?老人家非常经典地又说了一句话,叫“用心倾听,朝相反方向做”。
比如说,现在有人说国内的房地产要快速周转、快速销售、价格越来越高,规模、成本、速度很重要,要快速拿地,市场上有媒体、分析师很多人都在讲。那么按老先生的话说,就是用心倾听,但是要朝相反方向做。
做什么呢?就是在住宅以外去持有那些最有价值的物业,用香港置地的话来讲,就是在最贵的地上,建品质最好的物业,租给最有钱的人,这叫用心倾听,朝相反的方向做。结果证明他们一次又一次,朝相反方向做了以后,又减少了决策,靠时间、耐心去争取最后的成功。结果果然是大大成功了。
与此同时,差不多20多年前,我们六个年轻人也在北京做房地产,从做的数量来说,在北京CBD里有小一半的房子是我们六个人折腾的。但是我们分成了六个公司,又做了很多事情,房子的确盖了不少,面积比100万平方米的十倍都不止。可是我们得到的价值呢?我们做了卖,卖了做,然后不停地折腾,今天的价值可能还抵不上别人的十分之一。
由此我更进一步的体会到,在大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吸取怡和洋行这些老司机的经验,老先生这两句话值得我们反复的玩味,值得记住,所以我再说一遍。
第一句话,当很多事情诱惑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要减少决策。
第二句话,市场的鼻子很长,我们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倾听,朝相反方向做,为人所不为,也用时间来证明你朝相反方向做,同时减少决策坚持下去,最终一定能够成功,这就是老先生告诉我的成功之道。
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问个事:想把音频分享到朋友圈,然后呢?只能试听180秒,然后我截屏文稿分享朋友圈,合适不?
唐尘尘尘尘 回复 @孙先生Ya: 要脸
用经验代替真理 不听不听 乌龟念经
听友65755019 回复 @kokororoli: 拍
静比动好,少比多好,精细比粗放好,耐心是赢取财富最主要的法宝!
听友203342597 回复 @追幸福的人_1h: I'm
不错👍
一个暴发户一旦有钱了,聪明的就喜欢学文化人,但骨子里是什么人,只有天知道了。
无为hifi 回复 @Leon_gy: 没有特殊的时代,是不会有蛮荒暴力的。
.
东方酒店是他李嘉诚和绑匪交易的场所
无为hifi 回复 @1876254hwvj: 张子强
立长志,不要常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