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衣袂飘飘:绕襟衣长袖舞女俑和古罗马托加袍

第4讲:衣袂飘飘:绕襟衣长袖舞女俑和古罗马托加袍

00:00
14:13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刚才这一段汉乐府诗《陌上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令人心动的场景:在初春时节,树木刚刚发芽,一名秦氏女子穿着非常悦目的衣服,手里拿着小筐和钩桑叶的小丝钩,到树下采桑叶。她不光长得很漂亮,服饰也很悦目:头上梳着时髦的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名贵的耳环。尤其是她身上穿的衣服,在汉朝女子的服饰分为上襦和下裙。上襦是指上身穿的短衣,下裙的是指下身穿着的长长的裙裤。罗敷穿的如何上襦下裙是什么颜色的呢?她上身穿的是用紫颜色的绮织成的上襦,下身穿的是用淡黄色的绮织成的下裙,用互补色来搭配,在这一望无际的绿色桑林中也是非常亮眼的。难怪从她身边经过的人都不由得回头来看,“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位罗敷是很有回头率的。


从这段诗歌,我们不光看出是描写罗敷的美貌,同时也能使我们感受到汉朝非常发达的丝纺织业。在汉朝丝织品的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人们可以支出了绮、罗、纱、锦等等多种多样的丝织品来做衣服的材料。同时汉朝的服饰穿法也变得更加丰富。除了刚才我们在诗里介绍的,有上襦下裙的穿法以外,汉朝还流行把上衣和下裙连成一体的服装,叫做“深衣”。深衣在穿的时候,往往是里外三层,我们称为“三重深衣”。比如说在汉朝墓葬中出土的陶俑就能看出来,这三重深衣的穿法。里面的领子要翻出来比外面的衣服要高,三重深衣是一个普遍的穿法。

5.jpg

汉朝深衣还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曲裾深衣,是指的衣服左右两襟右襟短,左襟长。在穿的时候左肩搭着右肩,围绕着身体缠绕斜裹,那么由于右襟比较长,在穿着的时候是左肩搭右襟,围绕着身体挟裹两到三层,甚至更多,用搭带在腰间系上。这种穿法就叫曲裾深衣。


2.jpg

身着曲裾深衣的轪候利苍的夫人辛追及其侍女


裾指的就是衣服长长的下摆,由于衣服左右两襟不对称,既要保证行动的方便,还要把身体包裹起来,所以比较长襟下摆往往被裁剪成梯形或者是三角形。在古代文献里面形容衣襟的这个位置叫“上广下狭如刀珪”,意思是说,上面宽,下面窄就像一把宽头的刀子或者像一个玉珪的形状。这种深衣穿法在当时还是比较流行的,在《礼记》里说,深衣“可以文,可以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我们一听这句话似乎感觉到深衣在文武场合都可以穿。


我们说服饰既有遮蔽身体的功能,又可以装点人们的美好生活,所以在博物馆的文物和墓葬出土的文物中都有真实的再现。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两个绕襟衣长袖舞女俑,这个陶俑非常的生动,表现了穿着长长的曲裾深衣的舞女,头梳长发,挥舞着长长的袖子在翩翩起舞。舞女的腰身非常的苗条,显示出舞姿的曼妙。时候我也在想,这种曲裾的深衣在穿的时候需要缠绕几层,所以在跳舞的时候主要展现的就是双臂的摆动和袖子的动作,舞女的下身腿部不可能有太大的动作,这也应了古话说叫“长袖善舞”。


3.jpg

彩绘陶舞俑 西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4.JPG

陶绕襟衣舞俑 西汉 徐州博物馆藏


曲裾深衣用材料比较耗费,所以在汉朝的时候贵族女子特别流行穿着这样的衣服。比如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在墓主人轪侯的妻子辛追的墓葬中就出土了多件的曲裾深衣。在这个墓葬中出土了保存完好的衣服12件,其中有9件是曲裾深衣。不仅如此,辛追的墓葬的非衣上,这里所说的“非衣”是下葬时候打的引魂升天的T型幡,今人也叫“T形帛画”。在帛画上面就绘画有墓主人辛追穿着很华丽的深衣和侍从行走在升天的道路上,可以说是汉朝服装用绘画表现的形像再现。



1.jpg

非衣(局部)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除了曲裾深衣,到汉朝晚期尤其是到东汉,又渐渐流行直裾深衣。这是因为曲裾深衣比较耗费材料,由于衣襟的左右两侧不对称,所以在运动的时候不太方便,裹得比较紧。到东汉渐渐流行的便是衣服的前后片裁剪成方形,衣服的左右两襟是基本上对称的。左右两襟在身体的一侧一围,用大带一系就成为直裾的穿法。这种穿法的也可以看出身份的高贵,等级越高贵的人,他所穿的衣服的下摆就越长。毕竟比起曲裾方便了一些,材料也有所节省。这种服饰一直流行到宋朝,渐渐地,直裾就取代了曲裾。

5.jpg


菱纹罗地信期绣曲裾绵袍 西汉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6.jpg


菱纹罗地信期绣直裾绵袍 西汉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两件非常精美的素纱襌衣。这两件素纱襌衣用蚕丝织成体量轻薄,一个重48克,一个重49克,重量还不到1两。如果把衣服折叠起来可以放入一个火柴盒中,由此可见汉朝的纺织业有多么的发达。就在这两件素纱襌衣出土以后,湖南省博物馆曾经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进行研究复制,结果复制品的重量都超过了80克,是原件的两倍。这样轻薄如云的纱衣在当时来说,也只有贵族才可以享用的。



7.jpg

直裾素纱襌衣 西汉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们所穿的服装,是这个国家文明和文化的反映。与汉代同时期的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古罗马人,他们所穿的托加袍,也能表现出古罗马所特有的文化。托加袍原本是一块长方形的布,经过对折以后,前后搭在肩上,把头和手露出来,然后用扣环或饰针加以固定。由于古罗马地区的毛纺织业非常发达,托加袍是用毛纺织成的,便显得非常厚重。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古罗马时期的雕像,厚重的托加袍有非常漂亮丰富的褶皱,衬托着白色大理石的质地,形成了独特的美感。同时托加袍还是罗马公民身份的象征,只有具有罗马公民选举权的人才能够穿着托加袍。


8.jpg

罗马公民雕像 罗马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再回头看一看我们汉朝的服饰,在《后汉书·舆服志》中也对汉代的服饰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根据等级制度,皇太后、皇帝、皇后穿的是赤黄色的服饰,侯王配的是深红色的服饰。由此可见服装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等级制度和文化背景以及当地的生活习惯。



不管是汉朝的服装还是古罗马的服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是很有影响的。在今天意大利有很多著名的时尚品牌,它们的服装设计都从古罗马的文化中获取了设计灵感。


9.jpg

罗马皇室贵族妇女雕像罗马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10.jpg

时尚品牌D&G凉鞋


我们对比一下罗马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的一尊贵族女子的雕像,她脚上穿的夹脚凉鞋,就和青年时尚品牌D&G所设计的凉鞋在样式上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遥远的古罗马文化带给我们当代人的一份礼物。不光如此,在中国,汉服也成了中国服饰的代名词,今天很多时尚的少男少女,也以穿着汉朝样式的服装为自豪。研究两个文明的服饰,缩短了历史和今天的距离,让我们和久远的祖先产生了文化的认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