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陆犯焉识》2 | 陈思和:如何用一生去等待

严歌苓《陆犯焉识》2 | 陈思和:如何用一生去等待

00:00
23:31

本集金句 



本集文稿 

1

喜马拉雅的听众们,你们好。我是陈思和。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这部小说是严歌苓创作中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们当代文学的一部扛鼎之作。这部小说史诗般的描述了中国二十世纪的沉重历史,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在大历史叙事中的坎坷命运,即使在它问世已经整整八年以后的今天,评论界对它的重要内涵仍然难以置喙。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选取了小说的后半部分,即陆焉识从监狱里被特赦回家,但是他的妻子(巩俐主演的冯婉喻)已经失去了正常记忆,她无法辨认自己所等待的丈夫。于是,丈夫只能默默地陪伴着妻子,一起等待着自己的真正归来。


应该说,电影《归来》再现了小说原作的一部分内容,但没有能够完整地呈现原作的全部内容。但是我们通过电影的主题:等待,依然可以解读小说的深刻内涵。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座古老而丰富的城堡,不管从那条路径进入,都可以欣赏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所以我们今天的讲课,就从“等待”的主题开始。


2

要讲“等待”的主题,那么,我们分析的主要人物,是小说里的冯婉喻。我们在讲述严歌苓的另一部小说《扶桑》时已经讲过,严歌苓擅长于描写一种像土地般的卑贱与丰饶的女人,她创造了一个系列这样的女性形象,其中就有冯婉喻。经过演员巩俐的三度创作,这个形象变得鲜明夺目、家喻户晓。在电影里,冯婉喻的重要性与男主角陆焉识是同等的,这两个人的名字构成了一个对应关系:“焉识”相对“婉喻”。焉识的意思是“怎么知道”,或者是“怎么认识”?是一个问题的提出;而“婉喻”则是答案:“委婉的讽喻”。所以“婉喻”是一种修辞。“陆焉识”代表了中国当代一段历史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而这段命运的真实情况太残酷,只能借用“婉喻”的言说修辞,来做含蓄的表达。


这个含蓄的表达形式,就是通过女主人公无限期的“等待”来完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凡表现女性对丈夫的忠贞不渝,“等待”就是主要的形态。中国的民间到处都有望夫石、望夫台的故事,牛郎织女被分隔在银河两岸,一年一度也是“等待”着鹊桥相会。而在西方荷马史诗里,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十年,历尽艰辛回到家里,而他的妻子佩涅洛佩用织布的方式,巧妙拖延了其他贵族们的求婚,一心一意等待着丈夫的归来。所以,“等待”就成了人类神话中的永恒主题。


在《陆犯焉识》的小说文本里,冯婉喻的一生就是在无望的等待中度过的。冯婉喻的姑妈冯仪芳是陆焉识的继母,是个年轻的寡妇,为了维持她在陆家的地位,冯仪芳精心策划,把自己的侄女冯婉喻撮合嫁给了陆家大少爷陆焉识。所以这场婚姻从一开头就带有阴谋的意味,这就使陆焉识起初并不爱冯婉喻。婉喻的小名用上海话叫“阿妮头”,老二的意思。一般来说,老二是平庸的代名词,既没有做老大的精明强干、有责任心;也没有做老小的风流倜傥、伶牙俐齿。阿妮头不靓眼,不招摇,甚至也不聪敏,平平凡凡的一个上海弄堂里的妹头。


为了躲避这场不满意的婚姻,陆焉识一而再三地离家出走,先是出国深造;后是抗战奔赴大后方,每一段人生历程里都有别的红颜知己相伴。因此冯婉喻的等待并非是在后半生开始的。按照小说提供的时间线索排列,他们是1928年结婚,还没有同房陆焉识就远走高飞,直到1933年才回国,建立了家庭。1937年抗战爆发,陆焉识又一次远走高飞,单身赴重庆,真是聚少离多,一直到战争结束才回上海。再下一次分离要到八年以后,那是1954年的镇反运动,陆焉识以莫须有罪名被捕入狱,先是判了死刑,后经过婉喻的奔波送礼、甚至忍辱含垢,牺牲肉体,才被改判无期徒刑,经过上海和江西两个地方服刑以后,1958年10月初,陆焉识被发配茫茫大西北的草原上劳改。从此冯婉喻进入了更加绝望的等待阶段……


如果我们把冯婉喻的一生分作三个等待的阶段:第一次等待是从1928年开始的,冯婉喻以处女之身等待着浪子丈夫在国外过完了风流放荡的留学生生活,回家完婚——这是我们从五四时期的小说里经常看到的青年人的爱情悲欢故事;第二次等待,是从1937年抗战开始的,那时冯婉喻已经有三个孩子与一个挑剔难缠的老姑妈,她留在沦陷区的上海,等待着大后方与“临时夫人”共避战乱的丈夫的回归,这又是一个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故事;然而到了第三次等待,就比较严峻了:丈夫是在茫茫大西北生死未卜的劳改中,冯婉喻只有在第三次等待中扮演了一个“囚犯的女人”,一个牺牲者的角色。只有这个角色所呈现的文学形象才具有神圣的意味,她就有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召唤力量,冥冥中唤回了浪子陆焉识的游魂般的爱情。


但是,当作家严歌苓把这样三次等待的意义放在同一个人生阶段的平面上,所有的意义都颠覆了。作家第一次从女人立场来正面探讨这种等待的意义:冯婉喻为什么要等待这么一个不归的丈夫?


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思考的前提是:陆焉识究竟爱不爱冯婉喻?爱情似乎应该是对等的,如果冯婉喻等待着一个根本就不爱她的丈夫,那么,她的等待还有什么意义?但是作家严歌苓设计的思考前提恰恰相反:她的问题首先是:冯婉喻究竟爱不爱陆焉识?这样一来爱情就成了主观选择的重要参照系。如果我们按照原来的思路:既然陆焉识不爱冯婉喻,那么陆焉识被判刑劳改时,冯婉喻就应该选择离开陆焉识,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的瓦解也是合情合理的。这里不存在这样一种伦理:丈夫受难的时候,妻子必须要跟着受难。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来思考的话,似乎忽略了另一个存在:那就是冯婉喻的爱情变得无关紧要了。如果冯婉喻要不要等待只是取决于丈夫爱不爱她。那么,冯婉喻的爱情主体性在哪里呢?


3

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假如冯婉喻深深地爱着陆焉识呢?请注意,讨论这个问题先是要排除陆焉识爱不爱冯婉喻的假设前提,就是说,不管陆焉识爱不爱冯婉喻,冯婉喻都是深深地爱着陆焉识,爱情本来就不是对等的交换,而是一种内心的指示,是主观的激情和持久的生命力量。那么我们来读一下,小说里的冯婉喻是怎么爱着丈夫陆焉识的——那段情节是在陆焉识冒死从劳改中逃亡出来,就是为了回上海与妻子见上一面,小说的场面是陆焉识已经悄悄地靠近了冯婉喻,他隐蔽在一旁不敢相认,而冯婉喻从嗅觉上本能感觉到丈夫就在近处。小说这样写道:


远远地,她也能嗅出焉识的气味,那被囚犯浑浊气味压住的陆焉识特有的男子气味。婉喻有时惊异地想到,一个人到了连另一个人的体嗅都认得出、都着迷的程度,那就爱得无以复加了,爱得成了畜,成了兽。她十七岁第一次见到焉识时,就感到了那股好闻的男性气味。焉识送她出门,她和恩娘走在前,焉识走在一步之外。恩娘手里的折扇掉在地上,焉识替恩娘捡起。那一刹那,他高大的身躯几乎突然凑近,那股健康男孩的气味“呼”的一下扑面而来。十七岁的婉喻脸红了,为自己内心的那只小母兽的发情而脸红。


这是严歌苓特有的描写手法。冯婉喻对陆焉识的爱的感觉,已经完全排除了任何世俗意义的功利是非,完全排除了文化意义的思想感情,就是纯粹从生理出发的一种体味,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基因的直截了当的呼唤和亲近。《牡丹亭》里杜丽娘梦中见到一个异性就生出爱心,以致殉身,我们当然可以看作是一个神话,但如果从生命深层意义来考虑,其实就是一种生命基因的呼唤。我们爱上一个人的话,有时就会发现,这个人似曾相识,从来就生在自己的身体里,彼此肉身就如同一人。在这里作家故意用了极端的词来形容这种爱的状态:成了畜生,成了野兽。她是要排除许许多多附加在人类文明之上的关于爱情的定义和阐释,把它还原到赤裸裸的生命意义上来强调爱的原始状态,一种牢不可破的生命基因的结合。为什么有的男女婚姻状态下一生到老都会同床异梦,视为路人;有的情人可能彼此只看上几眼就会已被人搁在心里,摆脱不开,其实,这就是有没有爱的见证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冯婉喻为什么这么不离不弃地等待着陆焉识,无论是丈夫的不忠还是他的囚禁受难,都不能妨碍她从生命基因出发对他的不渝的爱。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里,冯婉喻的等待最终获得了期待中的回报。陆焉识从劳改农场不顾性命地逃亡,为的就是回到冯婉喻的身边。这种不计后果的逃犯行为,以及被特赦后对失忆症的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都表明了陆焉识对冯婉喻的爱。这也是电影《归来》的主题。但是我们从小说《陆犯焉识》的主题来看,冯婉喻“等待”的意义远远超过了陆焉识“归来”的目标。就如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的最后一句话,写到了翠翠等待着爱人的归来,这一句说的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等待”是有两种可能性:要么归来,要么永远不归来。然而,在小说《陆犯焉识》中,婉喻的“等待”却出现了第三种结果,即对于“归来”自身的超越。


4

在小说的第二十章节里,作家花费了一个章节的篇幅,写了1965年7月,也就是陆焉识逃亡后重新自首回到了劳改农场,通过组织主动办了与冯婉喻离婚的手续;经过家庭成员的讨论,婉喻最终也同意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作家称作这个离婚的建议是劳改犯陆焉识目睹了家庭成员的生活状况后,对妻子和子女们所作出的最后一点贡献,保护了家人在紧接而来的“文革”灾难中免受更大迫害。


但是从婉喻的心路历程而言,为什么她会在获知丈夫越狱逃亡以后同意离婚?这是值得我们作进一步分析的。我们从小说《陆犯焉识》中冯婉喻三次等待的铺陈中可以获悉,陆焉识对冯婉喻的爱情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对于前两次等待的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这与五四时期的新小说有一脉相承的惊人相似,但是呈现的意义则不同。陆焉识与其说不爱婉喻,还不如说,“自我”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陆焉识陷入了一种眼花缭乱的大自由中,他的爱情观还处于蒙昧状态,并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爱情,在于对所爱对象的付出和奉献,而不是自我的攫取。在陆焉识的前两段风流韵事中,他基本上持一种寻欢作乐的人生态度,当然也无视别人对他所付出的爱。唯有到了监狱里,尤其是在大西北劳改农场里所从事的非人的苦役时,才逐步意识到自己自私的一生毫无价值。婉喻的家信一步步唤起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唤起了他心中对于爱作为一种奉献的精神需要。他的逃亡就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婉喻身边,表达心中迟到的爱情。而这种表达爱的欲望,深深爱着陆焉识的冯婉喻马上就感受到了。这是心灵相通的恋人间才会有的心灵感应:她的等待终于感受到了回应。


对于冯婉喻来说,陆焉识越狱逃亡的行为本身超越了对婚姻的承诺和最终归来的大团圆。她感受到陆焉识对她的爱的回应以后,她便在离婚协议书上坦然签下了名字,婚姻形式此刻变得微不足道了。还有什么比所爱的人对你的爱的承诺更为重要呢?这以后的婉喻心境平静如水,微波不起,它沉浸在陆焉识对她的爱的承诺之中,进入了一个真正的大喜悦大自由的境界之中。


1976年陆焉识获得特赦回家时,冯婉喻患上了失忆症,真正的大团圆失之交臂。但这个结局只是在世俗层面上是个无法弥补的悲剧,而在精神层面上,冯婉喻的等待早就有了最好的结局:婚姻的存在与否,丈夫的归来与否,都被这场逃亡事件所解构,婉喻早在1965年就进入了自由的精神境界。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婉喻在失忆症以后能够接受并不认识的陆焉识对她的陪伴和照顾,却不能认同在她面前的男人,就是她朝思暮想的陆焉识。他们的晚年,轮到陆焉识履行爱的使命,做出真正奉献了。也正是在这样的两个生命的爱的融汇中,婉喻的模糊意识里,逐渐、逐渐地把眼前的男人和精神上的陆焉识慢慢重叠在一起了,于是,她进入了真正的大自由。小说最后是这样写道两个八十岁的老人一起返回到人类的伊甸园:


我祖母跟我祖父复婚之后的第二周,一天下午,卧室天窗的竹帘被拉开,进来一缕阳光。婉喻站在这缕阳光里,成千上万的尘粒如同飞蠓扑光,如同追求卵子的精子那样活泼踊跃。婉喻撩着撩着,缩回手,三两把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眨眼间已经是天体一具。我祖父十九岁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听说她在学校修的是体操,差点喷笑。现在他信了,婉喻少女时代练的那点体操居然还在身上,四肢仍然浑圆柔韧,腰和胯上保持着不错的弧度。她那两个天生就小的乳房此刻就有了它们的优越性,不像性感的丰满乳房那样随着岁数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垂变形;它们青春不骄傲,现在也不自卑,基本保持了原先的份量和形状,只是乳头耷拉了下来。婉喻的失忆症进入了晚期,她肉体的记忆也失去了,一贯含胸的姿态被忘了,动作行走洒脱自若。焉识看着她赤身裸体地在屋里行走,身体一派天真。……现在婉喻从羞耻的概念中获释,因此很大方地展臂伸腿。年轻的婉喻给过焉识热辣辣的目光,那些目光宛如别人的,原来那些目光就发源于这个婉喻。一次又一次,当年轻含蓄的婉喻不期然向他送来那种风情目光时,他暗自期望她是个野女人,但只是他一个人的野女人。现在她真的是野了,为她一个人野了。焉识悲哀地笑着,眼里渐渐聚起眼泪。1963年他逃出草地时,一个念头反复鞭策他:快回到婉喻身边,否则就要玩不动了。他走上前,抱住滑溜溜的婉喻。玩不动也这么好。


……


亲爱的听众,关于《陆犯焉识》,我今天就讲到这里,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ORAL韶棠似锦

    《陆犯焉识》这部作品,让我想起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主人公用尽了一生去爱那个男人,可是他对此一无所知。我深深地被她的执着所感动了,因为她的爱是那么地深沉,她的一生都激荡着爱的激情。反之,男主角却从未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恋。冯婉喻的爱也是如此纯粹,所以才能唤醒陆焉识。爱的本质是自我的追寻,冯婉喻和陆焉识在为了对方牺牲和奉献的过程中,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内心燃烧的爱的激情让他们走向了伊甸园,走向了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 梦里的小小七

    文字里透出当代少有的性的美丽和纯洁,文章里的爱情是那么痛,那么真,又那么深刻。受益匪浅

  • 婵娟倾星

    如果你爱他,并且他不知道,那么你当然可以说我单纯地享受着爱他的感情,我愿意爱他,但,如果你爱他,他知道,也享受着你对他的好,但就是不给你回应,那么我不知道你爱他什么?这个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渣!爱情若只有原始的性冲动,而不考虑人品,人性,那么人和野兽有什么区别?那么强奸犯也不用坐牢了,人家就只是释放了自己最原始的属于人的那份冲动而已。

  • 杨飞飞飞

    😂 单身时间长了 会觉得男人气息 呵呵呵 🤭 还是保持距离好啊 大猪蹄子

  • 小飞猪333

    故事太美了……决定去看原著

  • 13761319bqo

    谢谢。

  • 一缕冷香0797

    爱情是什么,真的更不懂了。

    一缕冷香0797 回复 @一缕冷香0797: 爱情,缘起于肉身的欲望,一种生命最本真的力量,一种可以持续的力量,这应该是一种爱情的样子;其实我更喜欢第三段焉识在大西北那段时间和婉玉精神上的爱情,文人的爱情是那么的有张力,飞蛾扑火的爱情给了婉玉,婉玉的等待值了,焉识,多么痛的领悟啊,要读小说,才能读到焉识逃亡经历过的一次次和死亡的碰面,也才能体会浴火重生的爱情,中国很多爱情都是凄美的,但严歌苓笔下的爱情是有生命力量的,看似一个悲惨的结局,实质是一个大团圆。

  • 听友372360527

    最喜欢听陈思和老师的讲解!

  •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爱是一种生命体验,因人不同而千姿百态。冯婉瑜的爱单向无私,虽让人称颂但却多多少少有些卑微,所以并不喜欢。

  • S蕊蕊

    严老师或许可以兼职形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