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里的文化精神

唐代书法里的文化精神

00:00
18:30

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


我们正在讲唐代的文化记忆,严格讲起来叫做记忆序列,中国文脉的记忆序列,我们已经讲了唐诗,唐诗里边的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然后讲了散文,散文里边也讲了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接下来我必须要提一提的,就是唐代的书法,我在讲王羲之的时候讲到,书法和其他艺术门类不一样,它是文脉的一个形体。所以,书法它和文脉是分不开的,和我们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它和文学紧紧贴在一起,我要讲一讲唐代的书法。


唐初楷书三大家 

唐代的书法很有趣,它是开天辟地的一个时代,唯独书法,在唐代一开始的时候,非常非常的规范,唐太宗李世民,他打开了个创造的大门,但是只有书法,他不打算创造,他只打算收藏,收藏辉煌,收藏谁呢?他首先是收藏王羲之,他自己也模仿王羲之,认真的写,认真的写,模仿王羲之,王羲之当然写最好的是行书,他让所有的大书法家们都来模仿《兰亭序》,这里边还出现了一些故事,我们都知道,他通过一个非常很“小人”,打引号的“小人”的手法,把王羲之后代的王羲之的真迹骗到,然后让书法家来临摹,他觉得唐代它的开端,首先要继承最佳的经典。于是使人临摹王羲之。


唐代初年的所有的书法家,写的最多的是楷书。请大家注意,唐代的楷书是非常的打底子的,为楷书打了最好的底子,同时也是作为唐代它,立它的文化之法的一个象征。唐代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它首先上来就是要立下规范,没有规范的大,那是大不了的,很难延长。唐代在书法上一开始,居然以模仿和楷书作为两个主要,模仿是模仿王羲之,在模仿的过程当中,又建立了楷书,由楷书来建立一个伟大朝代的规范。


在模仿王羲之的行书,也包括模仿王羲之的楷书,包括模仿王羲之前后的楷书的过程当中,唐代早期有三个大书法家的楷书,很值得大家佩服,一个是欧阳询,一个是虞世南,一个是褚遂良。虞世南是我的同乡,余姚人,褚遂良是杭州人,也算大同乡了。但是我觉得这三个人里边,我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湖南人,欧阳询。那么,欧阳询和虞世南是同一辈,他好像比虞世南大了一岁,褚遂良小了一点了,比他们小了三四十岁,是下一代的人了。 


其实在唐代的建立的时候,欧阳询和虞世南年纪已经都比较大了,但是他们都以老师的身份参与了这么一个生气勃勃的朝代的文化规格的制定,确立了一种文化规范,这是非常了不得。欧阳询在唐代建立之前,他由于太喜欢书法了,曾经自己说,在一方书碑前,已经坐卧了整整三天,然后他看到王羲之指点王献之的一本笔画图,他以极高的价钱把它买来,买来以后整整一个月,日夜玩赏,所以他的楷书的笔力非常了不起,受到广泛的欢迎。


唐代李渊比欧阳询小了九岁,李世民当然比欧阳询又小了四十多岁。李渊在处理各种关系的时候,他非常吃惊地知道,欧阳询的笔墨很大的范围都知道,好多人,比如像当时东北的高丽国,都有人来求欧阳询的笔墨,这使唐代的统治者,一下子就觉得自己的书法的极端的重要性。唐代的楷书,我一直认为欧阳询是可以放在第一了,而且第一的欧阳询的作品,我又认为《九成宫》写的是最好,《九成宫》他写的时候已经七十六岁了,《化度寺碑》是早一年,好像是七十五岁,欧阳询是个高寿之人,活了八十多岁,八十五岁好像,这是一个唐代早期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书法家。 


比欧阳询小一岁,其实和欧阳询差不多年纪的虞世南,我家乡的虞世南了,我家乡余姚现在新的路名有一条世南路,大概是根据虞世南的名字来改的,想纪念这个在唐代非常著名的书法家,是余姚人。


唐太宗向虞世南学书法。学书法的时候有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写来写去,他就觉得偏旁戈,戈的偏旁特别难写,就是那个斜钩。大家知道那个金戈铁马,这个戈,那个斜钩,唐太宗一直写不好,一写就钝了,就没有那个灵气了。有一次他偏又遇到有这个斜钩的一个字,这个字叫戩,是晋朝的晋边上一个戈,这个字读音和意思都是剪刀的剪的意思。他怕写坏,就写了一个晋,那个戈就空在那儿了。虞世南因为是唐太宗的老师,所以随意可以出入书房,来了以后看到,这个字怎么一半还空在那儿,他就把这个戈字填上去了。


唐玄宗回来很高兴,整个字就非常完整了,他就给自己的非常重要的政治朋友魏征说了,我练字,学虞世南,我终于学到家了,你来看一看。那魏征认认真真看了以后,他说,这部这个作品,你真学得不错,但是如果说要说虞世南的笔画你都学到了,有一个笔画学的最像,就是那个戈学得最像。你看,其实魏征已经有点批评唐太宗,还是没有学好,学得最像的就是那一半,这一半恰恰是虞世南自己加上去的。唐太宗一听马上说,好眼力。


这件事情一定是真的,因为有好多史料都提到了它。我为唐代初年,唐太宗、虞世南、魏征,他们的心理健康感到非常高兴。你看,一代书法家和一代大的帝王连在一起,大家都互相之间在评判书法,也不讲这句话重了,这句话轻了,完全都无所谓,这个我觉得很了不得。


帝王书法 

后来我也评在中国皇帝里边,书法写得最好的是谁?应该是唐太宗。大家看唐太宗的书法,其实比其他帝王的书法更好一点,赵佶因为发明了瘦金体,因为我认为也算是好的。另外一个更好的书法家,其实是大大有名的武则天,大家想不到吧,武则天的书法也写得很好,但是由于她缺少创造,所以我把武则天在历代帝王的排序里边放在第三。


但是武则天,由于武则天的原因,后来她把那个褚遂良有点欺负了,褚遂良,唐太宗因为看重他,不仅字写得好,政治上也有很多优点,直言不讳,经常是这样。所以后来他在武则天的手上,就在政治上,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后来被贬了,自己还死在贬所。文化人真的在这个意义上,他留下个印象,努力的不要牵扯政治太深。否则的话,就像褚遂良一样了。褚遂良的字是好的。


颜真卿的行书 

唐代,当然我在讲中国文化石刻里边,我花了很大的篇幅讲了一个最大的书法家叫颜真卿,那我今天肯定不讲了,就重复了。我在那儿带着很大的感情,完成了讲了颜真卿的一生,了不起的一生,而且我也评价他,他的行书是仅次于王羲之的一个大书法家,在整个中国的书法史上,仅次于王羲之的,他的那个《祭侄帖》是仅次于《兰亭序》的,叫中国行书的第二法帖,这是很了不起的。每次拿起它,我都会激动万分,那今天就不多讲他了。


我这要特别讲一下的是,在有人说颜真卿他和柳公权可以对比在一起,讲,叫颜筋柳骨。这个说法我觉得会让柳公权有点尴尬,因为颜真卿确实比柳公权高出了很多,柳公权也写得不错,但是他的字太定型化、范式化,缺少一种人文的温度,那么不仅行书不能比,连楷书也有点笨了,也不太能比。


一个草书的时代 

我们更要说明的是唐代的书法里边,除了楷书,三个人的楷书,除了颜真卿的行书之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草书。


如果仅仅是楷书的话,唐代就太一本正经了,不是唐代。唐代的它的伟大精神,它一定有一种热情奔放、浪漫无限的感觉,在草书美学里边,就能够完全体现这种精神了。所以,书法有的时候是体现一种时代精神,大家理解没有?我讲唐代的三种书法精神,其实体现的时代精神。 


楷书提倡的是表现了一种唐代的一种严谨的法度;行书,以颜真卿为代表的行书是充满着文化激情的一种书法,表现了它的最高的一种品格,在那儿游走蜿蜒,体现得非常充分。


然后我必须要讲讲草书了,草书,为什么呢?就唐代是个浪漫的时代,唐代,既要守法度又不守法度的时代,唐代只有把楷书和草书连在一起,那么唐代的文化精神才完整,完整。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把方正和悲壮加在一起,还并不仅仅是大唐,至少缺少了奔放,缺少了酣畅,缺少了飞动,缺少了癫狂,缺少了醉步如舞,缺少了云烟迷茫。所以草书就出来了,所以唐代也就是一个草书的时代。


唐代草书时代请大家记一记,按照年次的话,第一个是孙过庭,过,过路、走过的过,庭,家庭的庭,孙过庭;第二个按照年份算的话,张旭,旭日东升的旭;第三个是怀素,怀念的怀,朴素的素,怀素。但是我如果按照我喜欢的程度来排,不按照那个他们年份来排了,我第一个排是张旭,第二个是怀素,第三个是孙过庭。


我因为今天大家是听而不是看,在听而不是看的情况下,讲书法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在讲为什么我把那个张旭放到第一位,我想到了他那个故事,张旭好像是苏州人,但也有一种说法,说他湖州人,但是这个离得不太远了。 


有这么一种说法,他刚刚做官的时候,好像是在江苏常熟做官,有一位老人来告状,事情很小,张旭就随手写了几句判语就交给他了。你告状,这么小的事情,年纪大了,所以我写个判语,你安心吧,他以为这个事情了结了。没想到才过几天,那位老人家又来了,告的事情又非常小,第三次还来,张旭就觉得非常过分,你年纪是大了,但是事情那么小,我已经判了,你总是老在这样一次次来,我们公门里边,事情也很多,你看,犯得着吗?老人看到张旭生气了,看到这个官生气了,最后,支支吾吾的终于道出了实情。 


他告诉张旭,我来告状是假的,我其实就是想得到你所写的判语,那张纸是真的,原来他是一个非常狂热的书法爱好者,他爱好张旭的书法,所以通过告状,来要几个判语的字。你看,老人用这种奇怪的方法来索取张旭的字,这很复杂,要构思状纸,要供神下跪,还要受宫人和张旭的责骂,可见是非常诚心了。


张旭他是认认真真是学了很多很多历史上的书法家的字,慢慢地到了自己身上,他的字我自己看了以后,就是按照李白的说法了,就是“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真追随(通行版本作“皆相推”)”,这是李白来讲张旭的文字了,这就可见他当时的地位之大了。韩愈,我前面讲到韩愈的文章,韩愈也曾经讲过,张旭的书法,“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可见,无论是李白,无论是韩愈,都对张旭评价那么高。


我通过这两个李白的诗和韩愈的评语,也可以大体知道我为什么在讲了诗和文以后,要讲唐代的书法,因为他们真是连在一起的,他们当时最高的书法评论家就是大诗人,就是大文学家,所以我们就可以大体上就了解了。那么张旭,我前面讲到苏州人,也可能是湖州人。


但是第二个人物,我认为是长沙的一个和尚,怀素,他是玄奘大师的门生了,学术是学得非常非常的认真了,在传说当中把他写透了的毛笔堆在一起,它后来就变成小山一样,叫做笔冢,笔的坟墓,那可见他练字花了多少精力,他没有纸,就在芭蕉叶上练字,把寺庙周围他种了那个上万棵芭蕉,都为了练字。


李白当然看过怀素的字以后,也写过很好的诗了。李白的诗说,“少年上人号怀素”,上人就是佛教的僧侣,“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鬼神(通行版本作“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你看,李白他对怀素的字评价如此之高,所以我在我的《书法美学》里边讲,有李白的这么一首诗以后,后来的评论家要来评论怀素,那实在是很困难了。


我这样的话,就实际上把唐代的书法有个非常概括的了解了,大家能够体会到我刚才讲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精神了,书法体现了唐代的文化精神。而这个文化精神就除了用楷书所代表的方正,由颜真卿的行书所代表的悲壮之外,还有草书,就刚才讲张旭、怀素和孙过庭他们为代表的,他们所表现的奔放、酣畅、飞动、癫狂、迷醉,加在一起,就是唐代整体的文化精神。


唐代的文化精神,有我们可以举出好多诗句,好多文章,但书法作为一个表象来体现的话,它实际上特别是形象,我们一翻唐代的书法,唐代的文化精神就体现出来了。今天就讲到这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华Liu

    文脉的形体——书法。可喜的是现在小学里又重视毛笔字了。这就使伟大的时代增强了人文精神,形体更美了。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标誌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打起了唐代的大旗,树立起新时代文化形体的标杆。

    比洛克1126 回复 @华Liu: 家里没大米,赶快回家。

  • 靖仝

    所有文化在秋雨先生的心里亲如一家,这团和气滋养了每个听课的伙伴!

  • 动动月亮

    唐代的三种书法,犹如层次鲜明的三维画:楷书,严谨之中,方方正正地打好框架;框架之上,行书在那里蜿蜒游走,用悲壮和激情,勾画出险峻的峰和翻腾的浪;框架里,险峻的山峰下,浪涛拍打的岸边,有奔放的草书在飞动、在醉步如舞、在云烟迷茫。令我们自豪的大唐,之所以称“大”,大在精神格局上,不拘一格、健康、青春勃发,明白这一点,再看唐代的书法,就更加叹服!坦白讲,从唐代的时代精神中我收获一点:遵守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自己的生活。

    秋雨秋遇 回复 @动动月亮: 月亮学姐棒棒哒

  • 浪漫92001

    早安余老师👨‍🏫

    荷塘居士_wt 回复 @浪漫92001: 想听余秋雨的课

  • 梦回唐诗

    今天课有些地方又露怯了,人的学识毕竟是有局限的

  • 如是_nv

    早上好!

    比洛克1126 回复 @如是_nv: 一块砖比一块木头结构化牢固,如是无梁。

  • 人间至味是清欢yy

    《书法》 行书流水画江山,文房四宝墨韵香。 卷轴帛书藏古迹,千年文明风骨龙。谢谢余老师课程!早安!

  • 太原武宿机场王翠莲

    现在俺一课不落的做好笔记,真过瘾!华Liu,动动月亮,……的分享我也留着不少,你们真有学问,真羡慕。

    听友205814108 回复 @太原武宿机场王翠莲:

  • 和_vvv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 惠丰得露

    怎么不一样啊?同步教材哪里能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