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为什么需要稳定币—比特币的美中不足

02 为什么需要稳定币—比特币的美中不足

00:00
12:02

你好,我是潘超,欢迎继续学习《稳定货币:区块链的第三次落地应用》。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货币的发展史,从货币的交易职能和记账职能两个方面考量比特币。比特币似乎满足一部分货币功能,但并没有成为广为接受的货币。


在这一节中我们会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以及比特币在货币机制设计上的不足。


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货币的三个职能以及比特币的实际表现。


货币的这三大职能分别是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记账单位。


首先来看交易媒介职能。在白皮书中,中本聪将比特币寄望于一种点对点交易的电子现金。十年过去了,如果用现金的职能来衡量,比特币没能交出一份及格的答卷。之所以这么说,虽然比特币成为了一定范围内的交易媒介,但在支付领域的接受度却始终微不足道。摩根士丹利一位研究员在2017年底对世界前500个互联网零售商家进行追踪,随后发现,只有3个商家愿意接受比特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比特币价格的快速波动是首当其冲的原因。商家无法承担资金停留的风险,更没有动力去投资搭建比特币支付的基础设施。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也不愿意花掉手中的比特币。这个问题在比特币开始被主流关注,价格节节上升时反而更加明显。2018年初我们看到比特币网络的拥堵和手续费的陡增,但大部分的交易并不是来自于支付,而是大量投机性的买入与卖出。


而在比特币基础上,专门为更好地支付而改进的加密货币,如莱特币和达世币等,并没有如设想中那样,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人们提供最佳的支付选择。


从货币的第二个职能——价值储藏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和各种加密货币在经历了疯狂的上涨和下跌后,当前的价格与其最高值相比,最少的也跌去了近90%。如果你在几年前买入,现在或许获得了百倍以上的回报。但对于大多数今年投资比特币的人们来说,财富凭空蒸发了大半。比特币很难称得上是保值的手段。


再来看看货币的第三个职能,显然比特币未能成为记账单位。没有公司用比特币记账,出于同样原因,比特币相对于商品和服务巨大的价格波动,将指数级增加财务记录和处理的难度。


当人们走进商店或者在线购物时,不会先打开钱包,计算每种货币当时的价格,然后选择使用哪种货币比较划算。在实际的支付过程中,人们希望将价值储藏功能和记账功能区分开,一美元就是一美元。消费者不希望混淆商品价值和账面价格,为了达成交易, 他们需要清楚地判断两者的差别。


从以上三个角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比特币之所以没有成为一个很好的货币,集中反映在波动性太大。那么,在比特币的经济设计中,究竟是什么特征造成了这种波动性,并进一步导致其没能成为日常使用的货币呢?


这节课我会主要讲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比特币模仿了黄金的通货紧缩机制 — 比特币的发行数量每过四年会减半一次。


人们都明白通货膨胀的危害,却往往轻视了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恶性通货膨胀造成人们争相抛售手上的货币,去购买一切能买的东西,津巴布韦、委内瑞纳的经济现状给了我们鲜明的案例。而通货紧缩的结果是民众死死攥住手中的货币,克制消费和投资,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越来越少,商业得不到资金的支持,严重的通货紧缩可能会引发经济萧条。


这听起来也许过于抽象,我们不妨看看一个小故事。1977年,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表了一篇关于托儿所和保姆券的经济学论文,描述了通货紧缩的问题。


在美国国会山上有一个托儿所,托儿所的客户都是在华盛顿上班的夫妇。华盛顿特区总是有着灯红酒绿的社交生活,夫妇们也时不时想享受一下两人世界,但这样就不能照顾自己的子女。于是这些聪明人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参加托儿所的成员内部发行一种“保姆券”,每张券对应一小时照看孩子的服务。外出的家长可以把孩子交付他人照顾,按对方照顾自己孩子的小时数支付相应张数的保姆券。保姆券发行数量是固定的,成员们可以通过在闲暇时间帮别人照顾小孩来赚取额外的保姆券,以备不时之需。


看起来,保姆券似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制度,但实际上,它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几乎陷入崩溃。人们发现,每逢节假日的前几周,没有保姆券的夫妇会希望努力在这段时间为他人照顾小孩,多囤积一些保姆券,以便节假日可以更灵活地外出。但此时手上有保姆券的夫妇也计划了节假日的出行,不愿意花掉手上的保姆券。


这种现象导致平时闲暇时间比较多的夫妇会担心未来保姆券一券难求,没人照看小孩,于是减少外出的次数,赚取富裕的保姆券。


一时间,在没有新加入成员和没有新宝宝诞生的情况下,流通的保姆券越来越少了,流通中保姆券减少的结果是保姆服务也越来越少,购买不到保姆服务的夫妇只好待在家里自己照顾孩子。


托儿所这个经济体开始面临 GDP (保姆服务) 的下降和商业活动的萧条。克鲁格曼用这个例子解释了通缩性货币在面对周期性的需求变化时,不可避免造成的经济衰退。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比特币。


发行量恒定的比特币在面临需求增加时会带动其价格的升高。同时,升高的价格让人们有增值的预期,开始囤积比特币,减少了市场上的流动性,进一步推动价格的增长。这种螺旋式通缩循环造成比特币成为了人们投机的对象,而不再是一个好用的货币。


比特币没有能够成为广泛流通货币的第二个原因是UTXO结算模式。


UTXO 是一种类似现金的结算模式。比特币是最终的结算,我将比特币发送给你,你将商品交给我,系统对我找零。这个系统是不承载债务的,你无法像信用卡一样,拥有负的比特币余额。也就是说,在比特币的网络上无法扩展信用货币。


听起来也是有点抽象,我们从货币的阶层性角度和日常中接触到的货币种类来分析。


货币天生是具备阶层性的,最上层是终极货币,下层是信用货币。


什么叫终极货币,什么叫信用货币?


终极货币就是最后的清算手段,不属于任何人的债务,包括天然的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纸黄金即特别提款权以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


而信用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借据,包括央行负债、商业银行负债、非银行金融公司负债、企业负债和个人负债。


刚刚提到,比特币同黄金一样,是一种终极货币,是超于各个国家主权信用之外的。而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货币,比如美元和人民币,主要以信用货币形式存在。


举例来说,我们手上的现金是央行的负债,即国家保证承兑的信用。


我们的银行卡余额是商业银行的负债。当你从银行申请提取存款的时候,银行需要以现金的形式兑付。正如有人说:“如果你欠银行100块,有麻烦的人是你;要是你欠银行100亿,有麻烦的是银行。” 这句打趣的话揭示了存款对于商业银行的债务关系。


余额宝也是一种信用货币。你在余额宝上的财富是天弘基金对你的债务,对应你提取时的银行存款。


我们可以再往下衍生到更广义的货币,比如航空公司发行的积分卡、连锁店推出的代金券等。从货币理论上来说,热门的通证概念其实和优惠券与积分没有本质的差别。


当然,个人之间的欠条也属于信用货币的一种。


稳定币同样是一种信用货币,具体来说是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公司债务。稳定币通过托管法币或者抵押资产的形式,发行信用凭证,锚定主要国际货币的价格。同时,由于在分布式账本上发行,稳定币可以跨境自由转移。


终极货币和信用货币分别代表了货币的两种原则: 稀缺性和灵活性。终极货币是稀缺性的最高级表现,任何机构都无法任意增加其发行数量。而灵活性意味着发行货币的机构可以通过信用的形式发行更多的数量,适应需求的增长,保持货币价格的稳定。


在 UTXO 模式下,比特币本身只能作为终极货币进行如现金式的结算。如果要适应更广泛的货币需求,需要脱离 UTXO ,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发行基于信用的衍生货币。


这一小节的内容就到这里。本节课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同学们可以多听几遍反复思考, 还可以在留言区、社群里讨论。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小节的内容。比特币的高价格波动,使其没有办法成为日常交易媒介、价值储藏手段或记账单位。造成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是通货紧缩机制使得比特币的供应无法适应货币需求的增长。最后我们了解到比特币是一种终极货币,而稳定币本质上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们在货币体系中处在不同的阶层。稳定币可以解决比特币的价格波动问题,同时又具有加密货币便于流通等优势。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具体地了解稳定币如何实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最后我们来一起思考一个问题,除了通缩性和UTXO结算模式的局限性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造成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没有被大规模采用?


请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思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荆门旧客

    btc只是投资品。无法解决应用问题。

  • 行者狲

    其实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没有被大规模采用的原因,我觉得很简单:1. 法定货币有国家信用支撑,所有人都强制接受它,而加密货币没有。 2. 目前加密货币使用起来还很麻烦,远不如支付宝等中心化的支付手段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