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有人特别恐惧沟通中的不合作
 131.59万
试听180

01 为什么有人特别恐惧沟通中的不合作

00:00
20:32

第一节 为什么有人特别恐惧沟通中的不合作?



你好!欢迎来到《樊登:可复制的沟通力》,我是课程小助手。这是我们的第一课,从训练沟通力的目的出发,希望你带着清晰的学习目标开启《可复制的沟通力》学习之旅。有请樊登老师开讲。



大家都觉得沟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才跑来上这个可复制的沟通力这个课。那么我想了解的第一个问题在这,就是“你来参加这次课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相信每个人内心当中都会有一个觉得自己最难沟通的点,就是我想要解决的那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事?是我跟我孩子的沟通?我跟我爱人的沟通?还是我跟我的下属的沟通?跟我的领导的沟通?跟供货商的沟通?或者是跟这个自己的家里的老人沟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沟通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我觉得不需要太多的去描述。人和人之间感情的建立,基本上都是由沟通带来的,但是感情的破坏,也同样是由共同沟通带来的。无论你跟谁的沟通有问题,我都希望能够通过这么一整个课程下来,都得到解决。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一件事儿是写下来,“我这次来参加这个课程的目的是想要解决,我和谁谁谁之间关于什么事沟通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说所有的这个沟通的共性到底是什么?无论我们是做哪种沟通,咱们不可能分门别类的来讲。原来我们设计这门课程的时候,想说做成跟孩子的沟通做一门课,跟父母的沟通做一门课。实际上是浪费,因为都一样,所有的沟通要找到共性的问题来解决才是有效的。


那如果让我们大家来讨论说,所有的沟通问题的核心最一致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什么?讲话?语气?换位思考?倾听?打开心灵?还有什么?达成共识?沟通之后不达成共识不行吗?咱们俩聊完了没有达成共识,但是我们俩感情加深了,可以吗?可以啊,为什么一定要达成共识呢?对吧?


所以我们说所有的沟通的共性在这,叫做尊重与合作。就是我们所有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尊重和合作的这个方向。那接下来我们就首先来剖析尊重与合作这两个东西它的本质是什么?


我门深入下去来了解,咱们先来看合作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工作当中觉得合作特别难?就是我特别希望对方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事,但是他就是不做,对吧?为什么特别难?原因是什么?你们可以猜一下。


想的东西不一样。


那你为什么不按照他的想法做呢?


总觉得自己是对的。OK很好。很好,这就是反应。


还有什么?为什么合作这么难?


会产生矛盾。产生矛盾、产生冲突以后怎么办?


就是说这只要是有冲突,那这个钱是你挣,还是我挣呢?那最后就一定会产生大量的矛盾,对吧?我们马上就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说合作是我们一起做,而不是你按照我说的做。对吧?就是如果我们认为合作,就是你按照我说的做,那你就会发现有大量的矛盾难以解决。但事实上合作的核心并不是必须得让对方按照你说的做,而是我们大家一起把它做好。我们可以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说不定是一个跟我们两者想的东西都不一样的结果。所以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不是你按照我说的做,而是我们一起做。


那对我们来讲,其实更大的问题在哪呢?是因为一旦对方出现了不按照你说的做的这种形式的话,你就会生气。这才这才是重点。


那接下来我就要问大家一个更深入的问题,为什么对方不合作我们就生气?


“觉得不尊重。”还有呢?


“没面子。”面子那么重要,还有什么?


“觉得对方没有契约精神。”他没跟你达成契约,我不愿意跟你达成这个契约。


“会觉得自己做错了。”


各位要知道内心深处的东西,真正深处的东西是恐惧。就是当对方不按照我们所说的想法去实现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产生恐惧。这个恐惧来自哪呢?我最近特别喜欢讲荣格的话,卡尔荣格,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说了一句话,对各个方面都有影响。他说,“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能够进入你的意识的时候,它就是你的命运。”


你们知道潜意识在哪吗?人在大脑里边基本的结构,我们先了解清楚。上面有一部分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用来学习的,是我们学东西时候用的那个地方,然后大脑皮层的里边包裹着一个深深的东西,叫做基底核。然后在前面这个地方的大脑前庭,大脑前庭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的这个逻辑、语言、丰富的感情。大脑皮层里边也有感情,狗、马、牛、羊都会哭,那是真的,他们会有感情。


当我们一个小孩子学习系鞋带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大脑皮层是亮的。为什么?他在学习,他大脑皮层在使劲,在不断的学,所以他的皮层是亮的。但是当你们在系鞋带的时候,你的大脑皮层不会亮,为什么?因为你根本不动脑子,你根本不动脑子,随手就系的,甚至你连系鞋带这个动作都忘了,你都不记得自己系过鞋带。如果现在要求你把系鞋带的过程1234写出来,你可能写不出来。但你一上手,就系好了,这个时候,起作用的叫基底核。就是当你把一个东西已经完全习惯,完全学会,完全熟透了的时候,它会进入到基底核当中。进入到基底核的好处是什么?节省能量。就比如说,如果你现在每次开车都像刚刚拿到驾照一样,你这辈子都过不去,太累了,每天开车都是巨大的压力,对吗?但是你现在开车根本不用动那个大脑皮层,你就可以很轻松地开过来,因为它已经进入到了基底核当中。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有些什么东西会给我们带来这种深深的恐惧呢?就是当周围的情况出现失控,周围人的说法、想法跟我们想的不一样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泛起一种恐惧,然后要求我们必须得发作,什么东西?这个深深的恐惧,藏在很早很早以前,你在小的时候经常被父母会说,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所以这个恐惧是对于不爱的恐惧。你说对于不爱的恐惧就有这么恐惧吗?你知道不爱意味着什么?在一个原始的生命身上,不爱意味着什么?不爱意味着死亡。如果周围的人不爱我了,你不要我了,父母不管我了,我会死,这是最要命的一件事。所以它会引起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这就要我们说要倒回根上,我们必须得深入到根上去了解我们内心当中的反应,你才会知道,为什么你对于别人跟你之间的合作那么的看重。



那接下来我们就看,有的人会这么强烈的反应,有的人不会。有吗?比如我,我经常面临失控的问题,我老婆从来都不听我的,我们公司的人也从来都不听我的。我们公司昨天我发现那个广告播在了高铁上,我也不知道,我就问“谁播的?”然后其他人说“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公司完全处在失控的这种状态,大家都各自干活,谁都不知道谁在干什么。这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产生深深的恐惧?习惯了,我也习惯这件事。



这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富足心态和匮乏心态。匮乏心态的特点是什么?匮乏心态的特点就是认为没得选,没办法。这事只有这么多资源,不是给他就是给我,那怎么办,对吗?但是富足心态的人会怎么想呢?


比如说“没关系,还有下次。”有吗?


“这次我吃点亏,下次我占点便宜不就回来了。”


还有可能说,“没关系,这个一生还长。”对吧?


“没关系,我换得了感情。”对吧?


“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东西来分。”


你看到吗?他有特别多的不同的选择。但是如果是匮乏心态的人,他就总是觉得不够,总是觉得要糟糕,总是觉得要生气。


那我问你,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富足心态?为什么会出现匮乏心态?这个是从哪来的?从什么地方来的?原始社会的时候就来了。原始社会就来的话,那我们大家应该都差不多,对吧?


我们过去有一句话讲,叫做“穷养儿,富养女”,是吧?为什么“穷养儿富养女”,这话对吗?那是不是穷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匮乏心态?有钱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富足心态?不是。


你们有没有见过有的人家里很有钱,但他的心太急匮乏?有吗?就是上辈子也就是上一代很有钱,富二代!富二代竟然嫉妒!富二代竟然痛苦,然后别的女孩不喜欢他,欺负人家,破坏人家家里边。有这样的案件,对吗?就是很奇怪,这是很典型的匮乏心态,到了极致的这种心态,这孩子从小到大什么都没有缺过。他为什么会有极度的匮乏心态?没被认可。


我在准备这个课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部分是我觉得最大的一个亮点,你们过去可能没有听我讲过这个。因为我也是刚搞明白,富足心态和匮乏心态的本质区别在于叫做对选择的认识。


什么叫做对选择的认识?富足心态的本质是认为我们有什么?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我们有更多的可能性,这个是富足心态的本质。而一个匮乏心态的本质是说没得选。


那么大家现在可以回顾一下,我们从小到大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当中,或者我们自己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跟我们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没有被慢慢的引导到了一个匮乏心态的路径上?还是说在富足心态的路径上?


我举个例子,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岛田洋七,写的叫做《佐贺的超级阿妈》

你知道这个外婆每天怎么生活,她放一根木棍,放一根长长的木棍,拦在面前那条河上面,一条河,把一条木棍往那一搭拦在那,然后上游漂的各种垃圾他都收回来,有时候还能捡到一头猪,这样整个收回来。然后全家经常那个垃圾,然后卖钱、吃饭。他外婆每天走在路上,腰里边系着一根铁丝,铁丝后边缀着这么大一块磁铁。你想多好笑,这老太太每天走在路上,背后拉着一个磁铁在路上走,然后走一天回家,把那个磁铁拿下来,上面就很多铁钉拿去卖钱。就是这么一个艰苦的环境之下,长大了这么一个孩子。


他有一次考试,那时候日本都是五分制,考试考回来都是一分两分,考了这么很低的成绩,拿回来说:“外婆,我考了,我只考了一分两分。”


外婆说:“很了不起。”


然后这孩子说:“怎么可能,只考了一分两分,怎么了不起?”


外婆说:“人生比的就是综合力。”


他说:“什么叫人生比的是综合力?”


外婆说:“加在一起有五分就够了。”就所有的课加在一起有五分就够了。


外婆很高兴,然后这洋七就觉得外婆老嘲笑自己,但事实上你会发现外婆的心态是什么心态?非常富足的心态,就她会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成绩不好,什么了不起,加一块有五分足够了。


所以岛田洋七后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没有好好上学,因为他真的成绩很差,然后到了长大以后跑到东京去打工,打工的时候发现这个打工也不好做,他就跑去说相声,他就在日本学着说相声,你猜他跟谁搭档?他跟北野武搭档。


北野武就是那个日本老演黑社会,《花火》那个电影,脸上都没有表情的那个那个人。北野武实际上相当于日本的郭德纲。就他本身是说相声的,但他演起电影来演的特别狠,演那种冷血杀手特别酷的一个人,北野武是大导演,大逃杀什么的都是他(拍摄的),所以北野武后来当然很红了,但岛田洋七就相当于谦,跟北野武一块搭档,成为日本最有名的相声演员,发财了。(岛田洋七)后来做脱口秀,然后等他晚年竟然成了一个作家,写了《佐贺的超级阿妈系列》,每一本书全球销量过千万。


你想想看,人生比的不就是综合力吗?到最后这么一个所有课的成绩加在一块只有五分的一个孩子,竟然成为了一个畅销书作家,而我们那些拼命的削尖了脑袋,非得上北大清华不可,说考不上就完蛋的那些人,到最后真的完蛋了。为什么呢?一个有的选,一个没得选。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认知,是我们对于选择的认识。什么叫做对于选择的认识?你们在人生当中有没有出现过,觉得自己是没得选的时候?这事儿我真的没办法,我只能这样。你不要逼我发飙。有吗?有这种时候,对吗?


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就是你得重新认识这件事。谁呢?有一个作家去做演讲,是哪本书我忘了,然后他是一个很有名的教授,结果他去给别人做演讲,那天早上,他就发现底下坐的这些高管全都闷闷不乐。就是你想上课,底下人都闷闷不乐,这很很别扭的一件事,大家都垂头丧气的这样不高兴。他说:“我怎么发现你们好像上课不太高兴。”


然后那些人说:“废话,当然不高兴。今天周末,周末我们应该休息。公司总是喜欢在周末的时候逼着我们来上课,所以我们当然不高兴。”


你看作为一个老师,面对着底下这么强烈的叫做反弹的情绪,大家不愿意上这个课,你有什么办法吗?这时候他问了两个问题,扭转了这一切,第一个问题他问,“你们觉得你们是自己能够自己选择来这吗?你们能不能够自己做决定,选择来不来上课?可以吗?”


底下(人)说:“不能不能,公司规定的。”


“好,很好,你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然后底下人不明白说:“做出什么选择?”


“你们已经选择了接受公司的安排,现在你们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情度过这一天?你们可以继续不高兴,然后不听课,坐在这坐一天。也可以尝试着去听一些内容,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乐趣,我们快乐的度过这一天,你们可以选。”


看到了吗?所以你会发现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觉得自己是没办法,不得不,只能这样。但实际上你要认识到这个背后你有着丰富的选择空间,而且你已经做出了选择。


有很多孩子从小到大上学,跟爸爸妈妈闹矛盾,比如说爸爸逼着他非要上那个专业,有吗?我就我就记得我们班有好多同学,就是不好好上课,我就问他为啥?他说我专业我爸逼的,非得让我上不上就不行,对吧?我就讨厌上这专业。好了,当你认为你没办法,你是被家里逼着来上这个专业得时候,那么上这个专业,这件事对你来讲是个什么?痛苦、不得已的事,对吗?你知道你会怎么做吗?如果你这样认为它的话,你会怎么做?你的潜意识会发生作用,潜意识发生的作用就是:你会让自己过得很糟糕,甚至你这一辈子都会让自己过得很糟糕,从而证明你爸妈的选择是错的。


好多人就这样,原来在北京上海工作,工作的好好的,他爸说“你必须回来,到我们这个,回桐乡来,对吧?不回来不行,不回来,我死给你看。”这样,然后就回来。回来以后然后开始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糟糕,因为我回来了,我按照你说的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每一个孩子跟父母这一辈子都会有一次战争,在这个战争当中,如果孩子赢了,就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就是悲剧。就在这儿,他的悲剧的原因就在于你内心当中的潜意识希望自己过得糟糕,过得糟糕才能够证明我没错,是你错了。


而事实上你应该怎么重新想选专业这个问题,或者选回桐乡这件事的问题?我在那个时候选择了让我的爸爸高兴。那么现在我有机会选择我自己的人生。当你在之前有选择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后面充满了选择。


所以我们在这会说,富足心态跟匮乏心态的根本区别在于小时候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总是威胁他,总是恐吓他,总是尝试剥夺他的安全感,让他觉得说人生只能这样,如果不上大学就彻底完蛋。如果不当公务员就根本不行。如果不跟这个人结婚,你这辈子就别想再回家,等等。我们总是用这样逼迫的方式来跟对方沟通,就会让对方从心底当中慢慢的认同这件事。


孩子是最听话的,什么叫做孩子特别听话呢?就你从小到大跟他不停念叨的那个事儿,最后就会进入到他的内心。然后他可能表面上不听你的话,但他慢慢会长成你用语言所不断描述的那个样子,这就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因此理解到对于选择的认识这件事,我们才能够去区分匮乏心态跟富足心态。人生当中一定有更多的选择,当你发现说这事没办法,只能这样的时候,那你就尝试着退后一步再看看,对吧?就很有可能有另外的更大的空间。



本期课程听完了,重点说了学习沟通的目的,请你在纸上记录下“想要解决你和谁之间关于什么事情的沟通问题?”的答案。樊登老师阐述了“沟通目的的共性是尊重与合作”的核心观点。在生活、工作的沟通中,我们总会遇到一旦对方不合作的情况,就会产生愤怒、生气等情绪。樊登老师通过分析人类大脑结构,为你揭开了这种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其实源自人类潜意识中对于不爱的恐惧。相反,也有一些人不会因为不合作产生恐惧,是因为这些人持有富足心态,有丰富的选择空间。樊登老师拿《佐贺的超级阿嬷mà》一书为例,向你证明了一个人是抱持富足心态还是匮乏心态,根本区别在于小时候所接受的如何正确看待选择的教育方式。
下期课程,你将学习沟通的另一个共性——尊重。下期再见!




精选用户评论
  • 帆书_原樊登读书

    您好,您这边喜欢樊老师内容的话可直接购买本专辑

其他用户评论
  • 听友199594418

    已充值,接下来直接听就可以了吗

    帆书_原樊登读书 回复 @听友199594418: 是的,感谢樊登书友的支持

  • 凌之意

    已购买,需要课件和资料

    帆书_原樊登读书 回复 @凌之意: 您好,详情页有相关课件信息

  • 听友236816315

    怎么购买啊

    帆书_原樊登读书 回复 @听友236816315: 您好,您这边喜欢樊老师内容的话可直接购买本专辑

  • 听友8081211

    已购买 无言课件

  • 乐恋养生小栈

    已购买。需要课件与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