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 | 如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好古文

小课堂 | 如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好古文

00:00
10:38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助教小西老师,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好几篇古代的诗文。这些文章是中国历史上流传百年的经典篇章,不仅词藻华美,而且每一篇都有独特的构思和造诣,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一节小课堂,小西老师会教大家四种方法,来攻克文言文阅读障碍,再讲解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单元已经学过的古文吧。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述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里的百姓自得其乐,生活和平恬静。这个桃花源,表面上看是渔人的一场奇遇,其实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和人生理想。自陶渊明之后,当文人们遇到混乱黑暗的社会现实,难以实现自己理想,他们便会在自己的文章里遥想神秘的桃花源,并在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在《小石潭记》中,作者柳宗元描写了永州一个不知名的小石潭。小石潭潭水清澈,往里看,水里的小鱼也极为可爱,潭水四周竹树环合,枝繁叶茂。只是柳宗元却觉得此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久便离去了。本来啊,柳宗元因为贬谪来到偏僻荒凉的永州,本想借着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郁结,可是在小石潭边,却仍忍不住触景伤情,想到了自己难以实现的政治抱负,因此越发伤心了。

除了这两篇写景的名篇佳作,我们还学了《核舟记》,描写的是明代匠人王叔远如何在一个小小的果核上刻出苏轼泛舟赤壁的生动场景。作者说啊,这个核舟“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八分是多少呢?一分大概是0.33厘米,八分,大概是2.67厘米,那二黍呢?大概也就是两分上下,也就是0.66厘米,同学们想一下,在这么小的一个果核上,竟然可以刻出一只小船、五个人和各种各样的小物件,真可以说是鬼斧神工啦!

同学们,一口气复习了三篇古文,你一定有些累了吧?你可能会想,为什么明明都是汉字,可是放在古人的文章里,我们却很难读懂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来更好地学习古文吧。

你会觉得古文很难,读不懂,这不能怪你。因为呀,古文中很多字词的意思已经产生了变化,因此,要读懂古文,最重要的是理解古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这样,你在考试中碰到陌生的古文,也不需要担心了。

首先是生僻字。


我们在古文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生僻的字词,因为这些字词虽然离古人很近,但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所以我们很难理解它的意思,比如《核舟记》中的“黍”(shǔ),上面是禾木旁,《诗经》里有一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就是这个黍。黍是中国古代所说的“五谷”的一种,也就是今天我们常看到的黄米,我们今天不再用“黍”来指称黄米,但是在古人看来,这可是一个经常会用到的字。


还有“尝贻余核舟一”这句话中的“贻”(yí ),意思是“赠送”,但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已经很少用这个字来表示“赠送”的含义,所以同学们也会感到比较陌生。


还有像《小石潭记》中讲到石潭岸边的石头“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为岩”,其中的“坻”指的是水中的小高地,“屿”指的是小岛,“嵁”指的是不平的岩石,而这三个字,我们在现代文中已经很少单独使用了,因此,第一次碰到难免会觉得陌生。针对这些陌生的字词,同学们不用害怕,只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多看看注释,多查查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词典》还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多记忆、多积累,自然会越来越熟悉的。

第二点,我们说说古今异义的字词。


因为在日常考试中,比这些陌生字词更容易考到的,是那些古今异义的字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字在古代很常用,在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中也很常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如果我们用这个字今天的意思去解释它在古文中的含义,很可能会产生谬误,甚至扭曲了古文的意思。这些字词往往是考试中的重点,也是我们在阅读古文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在《桃花源记》中,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的“交通”,可不是我们今天说的运输事业,而是“交错相通”的意思。又比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无论”,也不是我们说的“不管、不论”的意思,而是“更不要说、更不必说”的意思。还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不足”,在古文中,“不足”的意思是不值得,不必,而今天的意思则是“不够”,和古代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这些词的古义和今义很不相同,但是通常情况下,他们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固定的,一旦掌握了这些词的古义,那很多古文阅读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多多积累哦。

关于字词,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呢?简单点说,就是古人写的错字和别字。因为汉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且变化的过程,一开始汉字还没有那么多,所以在表达不同的意思时,只能暂时借用一些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这些一时被借用的字,就叫通假字。我们在这个单元,也学习了一些通假字,比如《桃花源记》中的“便要还家”的“要”,就是“邀请”的“邀”的通假字,而这个通假字的意思,也和“邀请”的“邀”相同,意思就是“邀请”。再比如《核舟记》中有“诎右臂支船”中的“诎”,则是“委屈”的“屈”的通假字,意思就是“弯曲”。一般来说,通假字和它的本字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猜测的线索,当你在古文中看到一个读起来读得同,但是看起来却很像“错别字”的字,那它很有可能就是通假字啦!

关于字词的最后一个难点是一词多义。


与现代文相比,古文言辞简略,你经常会看到,一个字往往会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承担不同的含义和功能。比如在《小石潭记》中,“水尤清冽”的“清”就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清澈,而在“以其境过清”中,这个“清”则是“凄清”的意思,如果用“清澈”,就解释不通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呢?没错,就是要依靠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一个“清”形容的是潭水,而后一个“清”形容的气氛,意思自然是不同的,我们要学会依据整句话的意思去判断。再比如“如鸣佩环”中的“环”是一个名词,意思是玉环,而在“四面竹树环合”中,这里的“环”则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环绕”,同理,我们也要根据上下文,判断“环”在这句话中的词性,然后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去判断“环”在不同的句子中正确的含义。

好了,今天我们讲解了生僻字、古今异义的字词、通假字,还有一词多义。


那么,在日常阅读古文时,除了依靠有限的注释,还有什么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呢?小西老师向大家推荐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在这本词典中,你可以找到某个字或某个词在古文中几乎所有可能的含义,同时还包含了从古文中摘录的例句,可以帮你更好地理解字词。另外,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可以去尝试多翻翻《古文观止》,这里面的古文经过了千挑万选,“观止”的意思是说,读完这里面的文章,就算是把上等的古文都读遍了。这本书可是清代学生的语文启蒙读本,包含了《左传》、《史记》、欧阳修、苏轼等名家名篇。相信你读过之后,一定会有不小的提升。

今天的小课堂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柒月_rf

    卷,我们老师读全的音

  • 听友213773683

  • 1362680xhve

    谢谢老师!

  • 枫叶_u31

    小西老师,小西老师:我们渴望您的单元讲解,喜欢

  • 枫叶_u31

    小西老师,想您了

  • Jane_409

    辛苦了,老师

  • 1362680xhve

    谢谢老师。

  • 枫叶_u31

    谢谢小西老师

  • 洹畔观殷编辑

    小西老师: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