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开课,题目是《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我在第一天开课的时候,我就讲我们这课程,归根结底是讲思想史与文明史的关系。
到今天这个题目,我们对这个系统做最后总结。我得说明一下。讲课不是著述,讲课时一句跟着一句,没有片刻时间停留的允许,因此严谨性根本做不到,口误甚至硬伤都在所难免。再加上我现在垂垂老矣,智力严重衰退,以至于我这个原来语速很快的人,说话都变得极慢,原因是我无法在快语速中整理语言,也就是智力衰退逼迫着我讲课的方式变得语速越来越迟缓,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激情也会渐渐消失,可谓老迈昏聩,所以课程就尤其沉闷了。请大家和各位听众谅解。
相对而言,前十一天课程都可以视为是表观现象描述。其中所谓的原因,其实至多不过是诱因,甚至因果关系根本不成立。因为在直观现象层面上,多因素影响关系,以及休谟所说的时空序谓之迷失,就导致任何因果关系的讨论其实都不成立。
因此大家要注意前面的课程,没有全面严谨探讨问题的那个内在的规定或者内在的逻辑,那个东西是比较差的。所以严格说来,此前的课程基本上不具有学术价值,它仅仅属于最后这节课的知识铺垫和逻辑导引。
也就是说本节课才是真经,才是真传。也就是说它才是真正有证明根据的结论。尽管它仍然是粗略概论、框架之谈,真正更细致的证明过程大家还得去读书。我们根据什么来讲文明演进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讲一个趋势,你绝不能靠贸猜这个方式来进行。
我们的根据就是一个严谨的逻辑证明哲学体系。这节课同时回应与整个课程主题相关的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揭示贯通全系列讲座的思想主轴,也就是你听懂这节课,你就知道我前面讲的所有课程,为什么会有某种跟其他学者讲课不同的倾向性。
第二,探讨人类文明运行及趋势的基础理论。它的学术本态是哲学逻辑论证,因此它既难讲又难听。因为我们人类的用智方式,或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中的基本感知运行方式,是在具象上运行的。
而人类要想整顿大信息量,它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具象中的大量的信息抛撒掉,只把所有具象中共同的最基本的属性抽取出来,然后加以逻辑整顿、思想整顿。由于它把具象中的大量信息抛弃掉,用极简化的纯逻辑方式整理问题,从而它能够实际整顿更大信息量覆盖面上的问题。
但由于这种感知方式跟我们通常的用智方式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在接受度上就很低,讨论起来就很困难,听起来也会非常枯燥。所以这节课如果大家听得很困倦,要打瞌睡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我讲这节课的时候,我仍然奔着尽量拉到具象层面上来给大家讲课,当然这样严谨性就会丧失。
我的研究目的,就是最初我写《物演通论》的时候,我是没有任何目的性的,也没有任何功利,也就是不打算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它纯粹是出于兴趣,我只是为了谈论传统哲学的遗留问题。
我从来没有想探讨人类文明这个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这本书写完以后,最后导出对人类文明趋势的一个新解释,纯粹是这项无目的研究的一个副产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跟我们一般做学术的方式是有很大不同的。一般的学术框架都是面对一个实际具体问题加以研究。这种研究也不失为一种非常有益的研究,人类绝大多数学问都是处理实际问题的,它构成人类文明或者人类思想系统的99%以上。带着功利性、带着目的性去处理问题,它有四个麻烦不可避免:
第一,主观导向的证据筛选。
因为你有一个目的,你总是去为这个目的去论证,于是你就会不自觉地关注有利于论证的证据,而会把不利于论证的证据抛撒掉。
第二,眼界局限的片段证明。
因为你要讨论具体问题,你就没有必要把眼界拉得很大,观照跟这个具体问题无关的其他方面,于是眼界反而必须收窄,这个问题才能够聚焦。于是局限性就会发生。
第三,当下问题的流变尴尬。
也就是你讨论的问题本身不是静态的,它本身是动态的。因此当你正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问题本身变化了。
第四,具体立场的争论格局。
你站在不同的偏角,面对一个具体问题,这个问题显现的状态就不同。于是别人换一个角度就可以和你发生争论,很难说谁是谁非。因此但凡带着具体功利目的讨论问题的学问,从根本上讲都具有颇多缺陷。没有目的性、没有功利性,纯粹为求知而求知,这样做下来的学问倾向于形成基础理论。
而基础理论它有四个特点。
第一,大尺度。因为它不讨论具体问题,它可以面对今天人类的总眼界或总信息量来处理问题。
第二,纯逻辑。因为它的尺度越大,它的信息量越大,它就必须去简化处理。它就必须把所有的事物,它的相关表层直观属性尽量撒掉。我举个例子,万物都有不同的属性,比如这个杯子是蓝色的,比如这个笔是白色的,杯子是桶状的,笔是条形的,这都是它的属性。
但是如果这样讨论问题,它就是无穷无尽的讨论量。我怎么办?我把它们一点一点撒掉,最终撒掉,它们都只不过是存在物,甚至再把存在物都撒掉,它们都只不过是存在系统,万物所有的属性中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它都存在。
于是我们这就是古希腊哲学追问存在论的原因。这就是自从巴门尼德提出存在和非存在这个问题以后,亚里士多德把它表述为“哲学就是追问存在,而且永远追问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因此纯逻辑就是把事物具象中所有的属性全部抛撒掉,只把它最基本的那个存在属性拿出来讨论。这种极度简化的讨论方式,使得任何具象要素难以呈现,我们把它叫理想逻辑或纯逻辑。
第三个特点,简易原理。也就是它离开因果论的具象界,寻求事物的根本因、第一因。既然是第一因,也就是唯一因,有唯一因就不会有唯一果。因此它一定抛撒掉因果关系的论证方式,也就是避免休谟所说的因果论不成立的这个麻烦。
第四个特点,超然普解。它虽然不面对具体任何一个问题讨论,但是由于它是最基本属性的总括性讨论,因此一旦它讨论完毕,证明完毕,它最终得出的结论或者它的实际理论效应将覆盖所有事物。我们把这种东西叫普解性,这就是基础理论重大价值和力量所在。
我在这里还得再提一件事情,我在西哲课上做过一个简略说明,我说理念决定事实,我们一般人都认为是事实决定我们的观念。
大家想,古希腊人为什么到柏拉图发展出理念论?他说世界的本原是理念,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这一点。我具象地讲,当我们在远古时代托勒密时代地心说的时候,我们的理念是地心说的理念,结果是什么?我们看所有的事实都符合地心说,是不是这样?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分明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可是到哥白尼理念变成日心说的时候,我们今天看太阳系全部是星星绕着太阳运行,事实是同样的事实。可是事实在不同的理念下展现为不同的事实形态,因此是理念决定事实。
如果基础理论给你转换了一个根本理念,原有的世界景观将随之反转,也就是原有的事实没有变化,但原有的事实的排布方式全变了,这叫理念决定事实。只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理念不是古希腊人所说的那个不变的、不可分割的、永恒的、绝对存在的那个理念。
我们这里所说的“理念”是逻辑变革的新思想,也就是这个理念是不断变革的,是不断流变的,而不是绝对的。而新思想决定新认知,新理念排布新事实,这叫宇宙观,这叫基础理论。我们今天就在这个点上,在这个基础层面上讨论问题,我们在这里重新建构一个宇宙观理念模型。
一个伟大的哲学大家,他的思想有多伟大他为人类背负的精神孤独就越多。我感觉先生的几乎每句话都是我苦思冥想所不能得但却恰恰是我寻求的,这一年来先生的每节课我都要听五遍以上,每一句话带给自己的那种感受难以言表就像听自己最爱的音乐就像见到自己热恋的人的那种感觉。先生是把自己绝妙的哲学理论降低很多维度来给我们讲解,希望尽快提升自己可以读懂先生的原著。而不是只能在直观层面理解先生。
嬉嬉_m1 回复 @思想工地农民工: 感觉几乎一模一样。
先生,这样的语述和音调与这样思想性的课程极其匹配。而且先生不知,您的声音磁性、大气,透出骨子里的坚定和柔软,很有魅力。
智慧_VC 回复 @花瓣雨清: 肉麻的舒服
听完王老师的课,天下将无课可听
先生授课,言语绝无废字。犀利通透、渊博深刻亦不失灵动鲜活。收获【升级心智维度、开拓思维视野、引发一系列对宇宙&生命的终极追问与思考】的三大价值,是我近期坚持收听的学习体验。另外,先生堪称出版型(述著)HIFI级的精品口语输出(顶级思想的外化),更令同为教师的学生敬仰无比。总之,此生能得遇先生,乃学生之大福!感恩您的大愛布施!!!
杜尼诺 回复 @愛必成95: w听了先生的课,我作为教师的直接收获就是:让自己的课堂语言也尽量严谨准确
听了王先生的课,发现以前看的书,皆为瓦片!
Jamesfeng_pz 回复 @蛮王艾希: 同感!!!
拜谢先生大爱布施,国之大隐世之奇圣
老师娓娓道来,语速平和,脉络清晰,语言精准,我听得十分入味,常有醍醐灌顶之感。谢谢老师☕️
朱随促 回复 @简_9ko: 气质不是装出来。老王隐居终南山,苦苦修炼20年,其思想之深刻,罗辑之严密,非常人所能及也。自从听了老王的课,我才知道什么所谓的专家,老湿,不过井蛙也。
听得我热血沸腾,我听过的所有哲学最好的课程没有之一。
听友185347914 回复 @1393755ipsd: 同感
王东岳老师是我二十年经历,目前见过人类历史上对我思想认知里启发最大的大哲,希望保重身体,在哲学方面有更广建树
很有趣,很有吸引力。购买这堂课是我2018年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林璐璐1 回复 @东山竹韵_徐大金: 购买这堂课是我2020年做的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