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思想与文明有什么关系?

11.16 思想与文明有什么关系?

00:00
19:15

我对前面所讲,再做一点说明,我最开始说异端总将取代主流,凡显现为主流的东西,都是行将衰丧的东西。我在这里又讲文化的感知关系,大家听起来会觉得矛盾,其实不矛盾。


我讲“异端”,其中一小部分代表未来的异端,终将变成主流。我讲异端的价值在于它是潜在的未来主流,这两者一点都不矛盾。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最初出现的时候,他连著作都不敢出版,他活着时不是见到他的著作,迄今都搞不定。


再比如达尔文,他的学说最初出来的时候是典型的异端邪说,他说人是猴子变的,跟人是上帝的这个基督教文化完全冲突。它在当时受尽辱骂,但它今天是我们的常识,是我们的主流思维方式。所以我前面所讲的异端本身和我现在所讲的干支文化一点都不矛盾。


而且我们会发现,我们大量的文化,如果它不代表未来,那么它都只是枝杈部分没有伸展前途。比如中国的某些神秘文化,比如我讲《易经》,它最终不可能成为当代的主流思想方式。


比如我们很多过去的文化,最初大家要知道,朱熹的文化在宋代最初出现的时候也是非主流文化,但是它在明代虽然变成主流,到今天它已经根本和主流文化不相关了。所以文化你必须分清楚,哪些文化和思想有可能是未来的指向,哪些文化不管它分支如何复杂,讨论如何繁复,它都未必代表未来。


搞明白这一点是文化学习和思想鉴别的一个重点。


下面我对前面之所讲,做一个评语,就是我讲人类历史不由选择是一个自然进程。人类文化的干支形象不由选择,主干只有一条。以上仅作史实陈述,不含进步论观念中的褒贬之意,这一点我一再强调。也就是说我并不认为中国宋代以后文化不伸展,从浅处看、从史实看,是中华民族之不幸。但是从人类的总体发展看,人类进入高度发达的现代文化体系,对整个人类却是一个更大的不幸。因此这两者之间没有褒贬含义,仅属于史实陈述。


由于我们大家基本观念是进步论,所以我们讨论这个方式很容易在进步论思绪上带有褒贬情怀。再则,我对哲科文化不持赞美态度,反倒给以最有力的揭短和批判。大家想想我讲哲学课的时候,最后的时候,我说科学是一个有戕害效应的最暴烈的文化,都是指这些部分,但并不因此你就可以轻视它、否定它、逃避它。因为人类文明和人类文化不由你选择,快慢发展也不由你自己来定夺。我对儒学、《易经》与佛教的早期原发价值均给予高度评价。


请大家想想,我讲儒家学说的历史合理性。我讲《易经》文化早年在预测学上的价值,辅助判断、低信息量判断、鼓动士气效应等等。我讲佛教当年的思想内涵,讲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濡染,我都是给予高度评价的,但我也绝不掩饰这类文化的败落层累与式微的侧枝盲端之貌。


就是这些文化本身最终走向侧枝盲端,在它的文化枝节上不能生出后世的主流文化,反倒是那个看起来最糟糕的哲科思维,至少成为工商业文明的主流思想方式,这都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


另外我得做一个声明,我并非主张文化决定论,我只是想纠正经济决定论的失败。我们今天基本观点,认为生产力决定一切,可生产力的内涵是什么?是思想变革,是逻辑变革为先导。因此我强调文化的力度,但我绝不是主张文化决定论,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它实际上都只是表观现象因素,也就是经济、文化、政治各子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具有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个话题我们明天讲,真正的决定力量在哪?我们明天深入讨论。但是我现在只想告诉大家,在人类文明的表观历史进程序列上,文化的力量、新思想的力量绝不可轻觑。


我们下面讨论思想史与文明史的影响关系。我先说一个小话题,大家知道英国上个世纪有一个很著名的汉学家,叫李约瑟,他写了一本书叫《中国科学技术史》。他在这本书中说,在宋元时代,中国的技术处在世界的最前端,他说中国科学技术在宋元时代就达到最高端,它为什么会最终快速衰败,而没有引领人类文明的潮流?这个问题李约瑟本人不能回答,也被中国学界称为“李约瑟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哪里?请大家注意,李约瑟的书名就定错了。


因为我前面讲课讲过,中国文化不产生科学思维,科学是哲学思脉的延展产物。中国古代文化是技艺文化,是以技术为主的文化走向,它根本没有科学思维的这个底层。因此李约瑟的书名叫《中国科学技术史》,书名如果定成《中国技术史》,李约瑟问题自然消解。


我想强调,大家要理解中国文化是什么?是东亚封闭地貌下,农业文明不受其他文明冲击,把最原始的农业文明精雕细琢数千年产生的一个典型集成,叫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它要维护农业文明,它就必须是一个重德体系,而不是一个爱智体系。


因为农业人文明会带来人口暴涨,人口暴涨会造成人际关系和资源关系极度紧张,因此它的整个文化就奠基在人伦道德关系处理上。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于是它在思想形态上也就不能深入展开哲科思脉,而成为一个技术操作系统,这个系统无法在信息量更大时候伸展,从而导致中国文化衰落。


请大家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是信息增量的处理进程”这样一个内在含义。当我讲西方文化的时候,我把它说成是工商业思脉,是因为虽然古希腊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但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它一开始就是一个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因此它在雅典地区形成一个独特的思路系统。


这个思路系统从追究本体论,也就是直观现象背后的那个追问,最终演进到近代古典哲学,对人类思想形态加以研究,最终形成精密逻辑系统,形成对实体本身背后本真的追问和精密逻辑的数学处理系统,这两个东西的汇合构成我们今天科学的基本形态。


而科学思脉由于能够最有效地处理当今的大信息量,因此它带动人类文化和文明一路进展。它最早期的形态是一个博物学式的,纯逻辑的哲学追究形态,但它之中孕育出科学的种子。因此毕达哥拉斯的《数论》、欧几里得的《形论》,芝诺的悖论探讨,阿基米德的杠杆力和浮力研究,托勒密的地心说的数学模型,这些东西都成为人类今天科学的基本工具,或科学追问的前导形势。


大家听懂,这就是西方文化思脉的展开启动支点,而科学表达的形态是猜想和证伪特征,也就是从一个假设开始,进行证明。假设的开端实际上是从一个模型猜想开端,而不是从经验和实践开端。


这个问题很多人想不明白,认为纯粹的思想模型假设怎么会展开,但实际科学和哲学进程就是这样运行的。我再重复一遍某些事实,比如哥白尼,他当年做出日心说没有任何证据,他只是发现托勒密学说中有一些破绽,只有把太阳移到中心,让地球和星辰都围绕太阳转,这些破绽才有可能消除,他没有任何证据。直到他逝世近百年以后,三大证据才出现,这就是金星盈亏、光行差和恒星视差。


再比如亚里士多德,他当年所做的博物学和分科学讨论基本上全都是错的。比如他提出自由落体,一定是重的东西先落,这跟我们的观察和经验,你做一个实验,一定重的东西先落,但是伽利略仅用归谬法和胁迫实验就把这个问题处理了。也就是他在逻辑上就把这个问题处理掉了,他根本用不着到比萨斜塔上抛下大小两个球。如果他抛,由于大小两个球的体积不同,承受的空气阻力面不同,做精确测量它一定还是有落差差别的。


在比如亚里士多德当年提出,他说抛射物为什么会不断地运动?那个时候还没有牛顿的加速度力的这个概念。于是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设想的,他说抛射物投出去以后,之所以还能在空间继续运动,是因为空气回流在后面形成推动力。这当然站在今天科学的角度来看,全是瞎掰。


但是他的这些自由落体的讨论、抛射物的讨论,引出最终伽利略和牛顿的一系列讨论问题的先导。


再比如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基因的双螺旋模型,当时他们没有任何可观察的证据,他只是根据遗传的性质做出的一个逻辑推导模型,这个模型当年是无法验证的。


直到若干年以后,隧道显微镜,包括X光衍射、图型分形理论和观察出现以后,这个东西才能被证实。


我一再讲,科学是建立在逻辑模型在前,实践检验在后的系统。它是一个不断的猜想过程,然后又不断的证伪,不断的证明它是错的。通过这样一系列运行导致科学进展。


至于它为什么全都是错的,我在哲学课上已经讲得很清楚,因为我们人类的感知不是为求真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定的。因此我们的所有感知模型都不是客观本真的反映。这些命题其实在西方哲学中早就已经经过探讨,它是整个科学思脉的基础,中国人很难理解。


因此我的讲课经常受到大家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是这个思路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实践思路中很难建立的缘故。所以科学和技术的分野你必须搞清。技术是实践经验在前,事后找一个理论把它滚动起来。科学是逻辑建模在前,事后才在实验室中通过实践经验来检验,叫广义逻辑通洽。


这是完全不同的操作方式。因此人类近现代的文化展开过程,都需要调动思想深处的精密逻辑运行,真正的新的文化缔造才能够成立。而科学和技术的效应差别极大。由于科学是软态实验,是软性逻辑操作,因此它变更速度极快,而且覆盖面积大,而技术是硬态试错法,因此它的发展速度极慢,而且它解决的是一个一个具体问题,而不能在思想层面上统辖其他相关问题。因此它的实际效力极弱。


更重要的是科学和哲学的思想模型会带动人类整个文化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转型。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会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转型。因此我们看西欧,它通过文艺复兴捡回古希腊哲科思脉,然后通过宗教改革,打破原有神学的强硬的封闭,最终通过科学思潮,从哥白尼到牛顿,突破人类原有的思想局限,由此缔造新文化和工商业文明新时代。


所以请记住,缔造新时代的前提是要有新思想和新文化。我们因此也就可以发现,东西方近代社会转型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启动方式。西方近代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以找见自己的古文化之根,找回古希腊,获得发育。中国近代社会文化转型,以打倒自己的古文化,打倒孔家店,全面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获得社会转型,获得我们的拯救。


它说明什么?说明原有的文化内涵的伸展力根本不同,这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因此我在课程上才会说,人类文明是铺垫在逻辑变革的进程上。从表观现象上讲,理解这一点是理解人类文明转型的关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惠风和畅H

    东岳先生的课程是人生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具分量的一堂课。

  • 张雷芳

    老师的知识储量太惊人了

  • 毛毛牛bj

    老师开始提到的“矛盾”感,昨天的确有。今天基本解决。异端的价值在于它是未来的主流,能不能发展成主流要看它有没有伸展的前途。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在农业文明中,自然匹配结果,存在几千年也是自然进程,坦然接受。近一百年来,中国都在努力挣脱旧文化的束缚,向工商文明靠近。这几十年成果巨大,得益于全球化,与国际接轨,不仅在经济层面,更关键的是在思想层面。

  • 听友127958692

    王东岳老师的课我必须认真听反复听,不能分神。

  • 邵也_DB

    王东岳,东岳名副其实,知识面之全面是充分认识世界的基础,一门专业对于理解世界,理解文化,理解规律都有太大的局限,都是管中窥豹。

  • 覃伟_2u

    大学里面以前学西哲的博士老师好像很难把问题说清楚,我认为关键是信息量不够,达不到站在高处的能力。

    sunshine1386 回复 @覃伟_2u: 中国的教育体系把哲学归为人文学 缺少自然学(数学 几何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知识储备基础 就显得论据不足 缺少纵深思辨的后坐力

  • 听友206549708

    先生真乃泰山北斗。

  • 尚天宝

    失去忠孝文化中国会怎样? 大部分生命都是保护幼崽,中国为什么要保护老者。忠孝是过去还是未来。

    1347352euto 回复 @尚天宝: 维护根脉

  • 一枚有趣的荣哥

    这已经是完整听第柒遍了,每次完整的听一遍,基本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

  • 优游之客

    先生的邏輯思維才是我們最需要掌握的認知一切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