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扶桑》3 | 陈思和:她像土地一样卑贱与丰饶

严歌苓《扶桑》3 | 陈思和:她像土地一样卑贱与丰饶

00:00
12:27

本集金句 



本集文稿 

1

喜马拉雅听众,你们好,我是陈思和,我们今天继续讨论严歌苓的《扶桑》。


上一次我们讲到扶桑形象的第一个特征:扶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所有的侮辱和折磨都不能摧残扶桑的生命。


同时,作家要指出的是,扶桑虽然卑贱,虽然苦难重重,但她是不需要被西方人来拯救的。我们在前面引文里提到过那个德国小男孩克里斯,他在十二岁的时候与其他小白人一起逛窑子,第一次遇见扶桑就被深深迷住。于是扶桑成为克里斯心中的女神。为此他非常憎恨唐人街污秽的生活环境,也非常憎恨那些贩卖人口、开设妓院、以及嫖妓的华人,他懵懂地投入了反对华人的种族暴力,一心要拯救她心中的女神。有一次,他联络了美国的宗教组织拯救会,把濒临死亡的扶桑送进医院治疗,确实挽救了扶桑的生命。但是,当他在医院里看着身穿白麻布病人服装的扶桑时,他内心的激情随之消失。终于有一天,扶桑又重新穿上那件被丢在垃圾箱里的红衫子,一个原本的妓女扶桑的魅力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上。这才是克里斯所熟悉、认同的扶桑。


于是叙事人这么写道:“他(克里斯)将不会料到,那些男人不存在,你便也不存在了,你的美貌、温存正如残酷、罪恶相辅而生,对映生辉。没有苦难,你黯淡得如任何一个普通女人。”这里的“你”指的就是扶桑。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扶桑作为一个东方名妓,她身上的所有魅力,都是与东方社会畸形文化元素联系在一起的,也是西方白人(如克里斯那样的好心人)眼里的东方文化模型。东方文化模型与西方文化模型是被区别的,这种区别,就如同小说里所描写的又脏又破的红衫子与看上去很清洁、却没有活泼生命力的白麻布袍子的区别。如果扶桑如同“任何一个普通女人”,指的是如同任何一个普通的西方女人,那么,她作为东方名妓的全部魅力顿时都会消失。西方人克里斯对她就毫无兴趣。


严歌苓非常尖锐地指出:作为东方人的扶桑,她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她不需要被西方人来拯救,我们如果被“拯救”成与西方人一模一样,那么东方的原本意义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作家还是让扶桑穿上红衣衫,走出拯救会,回到了藏污纳垢的唐人街。好,讲到这里,我们就进入了一个陷阱。有的读者就会责问:照你这么解读,那么扶桑就永远是一个西方人眼中的妓女,一个耻辱的象征。难道中国人就永远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严歌苓所创造的扶桑包含了许多新鲜、尖锐的元素,提供了新的思考东西方文化关系的空间,这是一个新的空间。


2

扶桑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期,在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体制下挣扎到现代社会边缘的大清帝国,以及它所代表的东方文化,已经到了应该涅槃的时候,当然需要自我更新,需要自我批判甚至自我斗争,当然需要向西方学习一切现代文明的元素。但是,中国人的发展、自信与进步,不需要西方人像救世主那样来拯救。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社会发展规律,它只能从自身的文化土壤中来塑造自己,改变自己。扶桑的形象,看上去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社会畸形文化元素所构成,但是它真正内含的文化精神,却是东方文化坚韧不拔、以柔克刚、包容万象的生命大气象。就像沙滩与海潮的运动关系。关于后者,在五四以来的启蒙文化的视野里是被遮蔽的,而严歌苓看到了这一点。


小说里有一个片段,写克里斯从英国留学回来,十七岁的他,在远洋轮上思念着扶桑:


在那艘远洋轮上,十七岁的克里斯突然懂了那一切。他看着阴暗早晨的海,几乎叹出声来:多么好的女人,诚心诚意得像脚下的一抔土,任你踏,任你在上面打滚,任你耕耘它,犁翻它,在它上面播种收获。(她的)好,在于她的低贱;任何自视高贵的女人身上的女性都干涸了。带着干涸死去的女性,她们对男人有的就剩下了伎俩;所有的诱惑都是人为的,非自然的。从这个时候起,女人便是陷阱,女人成了最功利的东西。克里斯在自己的社会中看到足够的女性早已干涸的女人。这个海洋上的清晨他想,扶桑是个真正的、最原本的女性。


那土地般的真诚的女性。


在这里,严歌苓通过克里斯的思想活动赞美扶桑,提出了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土地般的女性。这是一个从“大地—母亲”的传统概念中升华出来的新的典型概念。虽然小说里也曾经写到,克里斯与扶桑的关系,隐含了一种对母亲的依恋;但我觉得,扶桑是一个妓女,她的生命活力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男欢女爱的层面上,就男人而言,她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女人—女性”的概念。母亲的意义隐含了生育、繁殖、传宗接代的功能,而扶桑更多的是给男性社会提供女性自身的生命魅力。她既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对象,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这样一种辩证关系,用象征手法来表述,那就是“土地般的女人”。


扶桑要证明的,不是说,弱者需要同情;也不是说,受侮辱者也要有尊严。扶桑要证明的是,弱者自有其力量所在。这种力量犹如大地的沉默和藏污纳垢,犹如我们面对一片苍苍茫茫的沼泽地,污泥浊水泛滥其上,群兽便溺滋润其中,枯枝败叶腐烂其下,春花秋草层层积压,腐烂了又新生,生长了再腐烂,昏昏默默,生生不息。扶桑就恰如大地本身。任人践踏,任物埋藏,它是真正的包藏万物,有容乃大。藏污纳垢都融汇在土地里,转化为大地的生命力量,孕育万物。如果我们仅仅把扶桑看作一个具体的妓女来理解,那是缩小了她的艺术内涵,扶桑是一种文化,一种以弱势求生存的文化。


3

扶桑也是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农民文化的象征。在统治者无休止的残酷剥削压迫和杀戮下,中国的农民阶级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苦难,但他们依然顽强生存下来,依然生生不息,传宗接代,用他们卑微的生命支撑起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创造了世界一流的文化。他们靠的是什么?是所谓的阶级觉悟吗?是所谓的造反斗争吗?是所谓的尊严和自由吗?都不是的,靠的就是他们低贱而顽强的生命力、他们牛马不如的劳动、他们饥寒交迫的挣扎。他们无言,就像大地的沉默,就像扶桑。扶桑在整部小说里没有说过几句话,面对所有的迫害、耻辱和受难,她都是痴痴的一笑。这一笑,宣告了她的本性在结结实实地灿烂怒放。


扶桑像土地一般的卑贱,又像土地一般的丰饶。这是严歌苓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独特贡献。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只有一个现代作家,尝试着写过这一类沉默、坚韧的受难女性形象,他是许地山。严歌苓继承了许地山的传统,除了扶桑以外,她一生创造出少女小渔、寡妇葡萄、小姨多鹤、护士万红、冯婉喻等等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不断丰富和拓展扶桑这个艺术形象的内涵,成为一种艺术的典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毕小华_wr

    扑灭那些光辉那些浪漫那些颇具戏剧效果的辞藻,剩下的只是些父权社会的糟粕——生为女子,你不配做人,你就是男人泄欲的工具。你活得不如蝼蚁,如此下贱,却成了艺术家的缪斯,用来歌颂女性的坚韧包容,东方文化的隐忍。你奴役的一生,不需要救赎,你依旧是自由的,勇敢的,有生命力的。废话,但凡我还在喘一口气,我自然是有生命力的,可是这些所谓浪漫所谓爱情,怎么看都像是作者自我陶醉于琼瑶阿姨式无可救药的被虐型悲观浪漫情怀。不要再给女性立伟大的旗帜了,我不想伟大,看着伟大的代价,我宁愿平凡。

  • 水雲燕

    若扶桑这样是丰饶,那我宁可干涸

    Yuly蝶 回复 @水雲燕: 小学生?扶桑这样的人生是主动选择的?1840年是中国主动让西方过来殖民的?讲的是人和民族生命顽强。

  • xiuxianyibeizi

    扶桑不是忍辱负重,而是麻木不仁

  • 飞得再高一些老鹤

    都像陈教授这样解析收获更多!!!

  • Jojie

    这部小说有很重的东方主义色彩啊 西方人视角太重了 不是很欣赏

  • 春去秋来花似锦

    不同意播讲者的观点!这种麻木不仁和以耻为荣不值得歌颂,还是要像人一样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苟活万年也不值得赞美!

    梦里的小小七 回复 @春去秋来花似锦: 这部作品更多是对中华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

  • 胡萝卜相宜

    很喜欢陈老师!平静的讲述下有着深刻的洞见

  • 1592619ukmo

    讲解得深刻,谢谢陈教室

  • 我就是我910406

    听了扶桑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这句,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没有什么对错,但一切都是那么不凑巧!

  • 上善若水_lku

    喜欢老师的讲解,喜欢严歌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