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版本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第一章)
主流解释
无,是形成天地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
所以常从无中,去关照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关照道的端倪。
合校版本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真经释义
无,名为万物之始;有,名为万物之母。
故而经常无欲,以观察其细微;经常有欲,以观察其所呼叫。
老师:为何要加这么多也,用以强调,添加字,离老子的道德经,不就走远了吗?
李星贤 回复 @舍予斋: 不是加字,是通行本减字了,为尊重原文,恢复成原先的样子。也字在古文中起标点符号的作用,没有也很多人会随意断句。
孩子,勇气可嘉!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过个若干年以后,再听一听,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的感悟呕
李星贤 回复 @1519375rmzo: 是的,你可以若干年后再听。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道德》天书岂能是我辈随意曲解改动!
好悟性,拿着无知,当个性!
真我的风采_oy 回复 @金钱宇: 还补一句,拿着个性当真经。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这个断句无法认同,《帛书集校本》已有说明,无名,有名,能说得通一些
自己欢喜就好 回复 @秦时明月_71m: 有同感。 第40章的“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和无是有先后的,在他这里就解释不通。
老子把万物从始终以有和无来分是不对的。易经是阴阳五行变化产生万物是对的。
李星贤 回复 @听友191952496: 万物不以有和无分类,有或无是万物之源的代称。易经是阴阳二元法则,属于世间法。老子讲的是出世法。
本以为李先生的《重解道德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让人茅塞顿开的解释,但听了您对第二章(通行本第一章)的解释,我才又觉得还是千万种普通解释中的一种。您的解读或许在某些地方正确,甚至精彩,能给人以启发。但不可能完全正确,甚至可能有些谬误。很多注释《道德经》的人都非常自信,几乎都认为自己的解读是“终结真理”。道德经版本何其多,何其乱,尽管有人博古通今,文字功底、文学功底都极其深厚也难免差错。有一位以散文闻名的大教授,也写了本解读道德经,他在前言中十足的自信,好像他的解读就是“终极答案”。但读其正文……我只能说不过尔尔。所以我认为任何人都不能太过于自信。
李星贤 回复 @天生我材_rm: 别指望每一段都让人耳目一新,重要的是整体表达的思想。你现在知道道德经到底表达了什么思想吗?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就不用管什么版本问题了。
细微可以引申里?呼叫可以理解为表
这章感觉偏题了,个人理解
胡说八道, 徼,边界,好好了解一下“界”这个词的意思。 妙徼,类似于“境界”,这是独立的两个词, 妙,通眇,小而微的意思。佛家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徼,边界,局限的意思。镜无限,所以无界。有界才有限。
李星贤 回复 @背后有高人: 你看过帛书本再说,什么字都没弄清楚,还大放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