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大收官》

李贺《大收官》

00:00
22:07

诗鬼李贺的短暂一生:满纸鬼神言,一把辛酸泪

2018-09-30 12:08诗歌/读书/


唐元和五年,某个秋日,晨曦微露。

河南府衙门前,人头攒动。

随着“吱呀”一声门响,几个带刀府吏从衙门中阔步挺出,威声赫赫将人群逼退两米,其后两个文职打扮的官吏缓缓而出,各持黄榜一侧,小心翼翼地张贴到告示栏中。

人群哗地骚动起来,齐齐伸长脖子向榜上望去,等到府吏撤下,更是蜂拥而上,个个双目如电,飞速搜索着自己的名字。

只有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自始至终,格格不入。

他一直立在府衙前与人群稍微拉开一点距离的地方,手捧一册《楚辞》,在初晨的阳光下聚精会神地读着,不论是府门打开,还是榜文张贴,都始终未曾侧目。

“恭喜公子!府试第一!”

当书童奔到他跟前,欢呼出这句令所有人艳羡无比的话时,他清瘦的面庞上依然未现丝毫波澜,只是轻轻合上手中的书籍:

“巴童,我们走吧。”

人群中顿时一阵交头接耳:

“哇,原来他就是昌谷李贺,闻名不如见面,果然才高气傲!”

“看来明年长安城的进士之战,我等又添劲敌一枚啊!”

此语一出,很多望向李贺背影的目光中,陡然射出了几分寒意。

很快,到长安领取解状的时候到了。

所谓解状,就是京城贡院发放的准考证,有了这一纸证书,第二年春天才能参加进士考试。

工作人员在贡院前设了一张桌案,高喊着举人的名字。

奇怪的是,作为河南省状元的李贺却迟迟没有被叫到。书童几番按捺不住,想要上前询问,都被李贺制止了。

直到领取解状的举子们一一散去,工作人员才冷冷地喊了句:

“昌谷李贺何在?”

“李贺在此。”

“你的举人资格被取消,无法出具解状,且回吧!”

李贺脸上一阵煞白,声音有了几分颤抖:

“何故?!”

工作人员低着头,漫不经心地收拾着桌案上的物品:

“这个问题啊,还是回家问问令尊的好!起个什么名字不好,李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有人举报你没有避父讳,这下清楚啦?”

说完,工作人员扭头转入贡院,李贺愣在原地,半天一动不动。

1

事情很快传开了。

此等热点事件迅速引发了吃瓜群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待考举子们更是纷纷翻看家谱,深恐哪个祖宗起名时不带脑子,挡了自己飞黄腾达的路。

只有一个中年大叔不一样。

看到报道后,他把手中的保温杯“嘭”一声放下,桌子拍的震天响:

“荒唐啊!居然因为如此无厘头的名目,毁掉一个年轻人的大好前程,老夫简直看不下去!”

这位正义感爆棚的大叔绝不是说说而已,他决定要为李贺做点什么。说干就干,他洋洋洒洒写下一篇雄文,叫做《讳辩》,里面最出名的句子如下: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这一句反问可以说是十分犀利,十分有道理了,但依然于事无补,因为避名讳一事,古来有之。

“避名讳”一直是古代特有的一种奇葩现象,人们不能直呼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即使人已经挂了也不行。

尊长的名讳不仅嘴上不能提,文章里也不能写,如果遇到了,只能改用其他字。比如苏轼的爷爷叫苏序,苏轼给别人文章作序时就只能写成“叙”。

所以,虽然人民群众们都觉得李贺很冤,但韩愈出手都救不了,还能怎么办?!

2

对,你没看错。

前面那个摔茶杯,写《讳辩》,为李贺大鸣不平的人,正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韩愈!

彼时的韩愈,早已是名满天下的文坛领袖,他之所以要为李贺发声,首先在于他一贯热心提携后辈,但更重要的是——

他曾经被李贺的才华深深地震撼过。

事情,要从三年前说起。

那一年,韩愈任职太学博士,分司洛阳,相当于大唐皇家学院的洛阳分校长。

彼时,他跟柳宗元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一到洛阳,圈子里上门切磋交流的文友们便络绎不绝,投稿干谒的青年后生更是数不胜数。

一天午后,韩愈又送走一波文坛同道,疲倦之极,他松开衣带,准备在躺椅上小憩一下。此时,助理走进来,把怀里厚厚一摞诗稿整齐地码在了书桌上。

“今天收到的稿子有点多…”,话没说完,看到韩大人哈欠连天,助理悄然退了出去。

“到洛阳有段时候了,收到的诗稿不少,却没什么亮眼之作,诗坛后继乏人啊…”,韩愈边想,边往新来的诗稿上扫了一眼。

这一扫不要紧,一行字像光一样射进了韩校长的视线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韩愈浑身一个激灵:我去,这也太特么猛了!

没有任何铺垫和转折,开头就是兵临城下,两军对垒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下面节奏能撑得住吗?

很快,韩愈就发现自己的担忧实在太多余: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绝了,这诗写得太绝了!(《雁门太守行》)

一口气读完,韩校长感觉自己仿佛已飞身边塞——

能把边塞诗写得如此激情悲壮,又如此凄艳斑驳,有唐一代,前所未见!

当看到诗稿下面“昌谷李贺”的署名时,韩愈夺门而出,好在来拜码头的几个小伙子都还没走远,衣襟飘荡的韩校长在后面大喝一声:

哪个是昌谷李贺,给老子站住!

3

当时,李贺只有18岁。

韩愈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决定力捧这个文坛新人。有了文坛盟主的口碑加持,李贺迅速声名鹊起,很多诗篇甚至都传到了帝都长安。

一颗文坛新星冉冉升起。按照正常节奏,接下来自然是金榜题名,官袍加身,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可惜的是,人生就像一场戏,每当皆大欢喜时,命运这个总导演总会不甘寂寞地出来皮一下,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绝不能让主角儿们得偿所愿!

所以,当18岁的李贺打算借着韩校长的东风,进京赶考一举打破唐代最年轻进士纪录的时候,昌谷老家发来一封加急电报:

孩子速归,你爹挂了……(坑娃第一弹)

就这样,已经飞到半空的李贺被强行着陆,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家守孝三年。

三年之后,21岁的李贺再现考场:这次哥必须要一战功成,浪费的时间已经太多啦!

可没想到半路又出幺蛾子,顺利通过地方选拔的李贺,终究因为避父讳的问题,再次无缘科考。(坑娃第二弹)

看着其他举子们满怀期待地走进贡院考场,而自己却只能骑着一头瘦驴黯然返乡,李贺心中万念俱灰: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在古代,对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几乎是唯一出路。终生无缘科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重大打击,对李贺而言,则尤其致命。

至于为什么,那就要从李贺的家世说起了。

李贺一直认为自己血统高贵。

当然,他是有依据的:哥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你说高不高贵?

可是李贺忽略了一点,他出生时,唐朝建国都快两百年了,他身上的皇室血液基本已稀释到可忽略不计,但李贺不这么想,在重视门第的唐朝,他一直对此深以为荣:

唐诸王孙李长吉;

宗孙不调为谁怜;

为谒皇孙请曹植……

在各种场合,以及各种落款签名中,李贺都不忘在名字前挂上“皇室宗孙”的头衔,还经常自比曹植。

然而事实上,他家此时早已败落不堪,父亲到临终也不过是个小小县令。高贵血统和平凡家境形成的强烈对比,让李贺从小就立志要出人头地,重振门庭。

他不仅发奋读书,还每天背一个古锦囊,骑着小毛驴,到故乡的山山水水中搜罗诗歌素材,一有灵感涌现马上记下来投入囊中,回家再筛选整理作诗。

每个夜晚,李贺房间的灯都是最后一个熄灭。

是的,“锦囊佳句”和“呕心沥血”,都是李贺同学贡献出来的成语。

学起习来不要命加上天生体弱,使得李贺未老先衰,才20岁左右头发就白了大半。

为了梦想拼搏到这种地步,唯一能改变命运的科考之路却树起了“此路不通”的牌子,你说李贺崩不崩溃?!

4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二十岁,本应是一个人拥有无限可能的黄金时代,可此时的李贺却已是心如死灰,虽然偶尔在友人的劝勉下,他也曾强打精神: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意思是说:我还年轻,还应该振奋起来找出路,谁会可怜一个天天缩在角落里自怜自艾的人呢?话虽这么说,但其实他心里清楚,一切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后来,皇族后裔的身份加上韩愈的大力举荐,也曾让他谋得过一个奉礼郎的九品小官。然而硬撑着做了三年,却没有看到任何升迁调任的希望,加上身体也越来越差,失望之下李贺辞官返乡。

就是这次离开长安,他吟出了那一联让后世无数大咖疯狂点赞的千古名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一句,设想奇伟,意境辽远,被司马光赞为“奇绝无对”。

辞职回到家乡的李贺,心情依然难以明朗。

自己才二十几岁,上有老母,下有小弟,怎么能就这样赋闲在家呢?

科考不通,李贺便计划仿效盛唐的高适,参军报国,以立功勋。临行前,他用一首气概豪迈的诗勉励自己: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的意思和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十分相近,但字里行间明显多出了一份无奈和愤慨:文路不通,除了投身军旅,哪里还有其他选择呢?

可李贺没想到的是,就连这最后一点幻想,也很快破灭了。

由于朝廷软弱,藩镇跋扈,他所在的部队一直遭受种种冷遇和排挤,三年之后,将帅请辞,行伍解体,李贺再度失业归家。

5

人生至此,似乎已经了无希望。

其实从科考被拒的那一天,李贺的心就随同梦想一起死去了,无边的黑暗将他团团包围,触摸不到任何光明和出路。

令人窒息的绝望逼迫出他惊人的想象力,他开始用手中的笔为自己构建一个奇幻瑰丽的小宇宙。

在这个幻想世界里,他可以遨游太空,俯视人间: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在这首诗里,李贺用逆天的想象力描摹出奇幻的宇宙夜景,月宫一夜,世上千年,人间的沧海桑田,不过是转瞬之间,九州大地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也不过就像一杯水。

要知道,当年没有航拍,也没什么地球仪,这样的景象完全就是神仙视角啊!论气象宏大,就算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要甘拜下风!

不仅上游太空,李贺还能下落黄泉: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这首诗把苏小小的幽魂刻画得飘飘乎乎、若隐若现,很多人表示被诗中哀怨幽凄的意境吓到头皮发麻,即使到了杭州,都不敢去瞻仰苏小小的墓地。

即便是描述现实中的音乐,也充满了脑洞大开的魔幻主义色彩: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在醉人的乐声中,李贺腾云驾雾,三界五行,无所不至,笔下书写的每一个字都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想象力!

芙蓉、香兰、老鱼、瘦蛟……,除了李贺,还有谁能做到以这些物象来形容乐声?!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的诗中越来越多出现鬼、泣、血、死等字眼: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每一句都凄冷绝艳,鬼气森森,就问你瘆不瘆人,怕不怕?!

6

都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的又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可浪漫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浪漫是想要逃啊,逃避当下,远离现实。

然而,再浪漫的诗歌也没法带给李贺永久的逃避。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却发现依然无路可走。

无望的现实摧残着他的精神,更侵蚀着他的肉体,当心中的绝望累积到任何文字都化解不了的时候,生命便也走到了尽头。

817年,李贺在昌谷辞世,他只活了短短的27岁,生命未曾怒放便凋零。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在我眼里,李贺是有唐一代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具天才特质的诗人之一。

在他的诗中,上穷碧落,下俯人间,从历史典故,神鬼传说,到日月星辰,飞禽走兽,无一物不可入诗。

我们相信,他一定在九霄之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踏雾乘风,驰骋千载。

作者:周公子(如侵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南风a

    李贺的诗大多奇异别致,读起来总感到很压抑,有一种冷飕飕、阴森森的感觉。如果不是毛主席很喜欢并且不止一次化用他的诗,加之秋语荷塘老师演播的很好,评论也有味道,还真不一定有勇气一首不落的听到李贺大收官……。同情诗人的不幸,惋惜天才的英年早逝。感谢秋语荷塘老师的辛勤付出!谢谢!

    秋语荷塘 回复 @小南风a: 谢谢朋友理解

  • 1523197ylhz

    李贺的诗,拜读的少,评价也是两极分化,有人推崇备至,有些人觉得一般!本人认为,有点无病呻吟的嫌疑!

    秋语荷塘 回复 @1523197ylhz: 本身身体就不好

  • 静客听雨

    悲剧鬼才

    秋语荷塘 回复 @静客听雨: 是啊

  • 听友77776005

    这种用当下语言,口语解读古人故事的文章似乎很流行啊!

    秋语荷塘 回复 @听友77776005: 是啊

  • 云卷云舒清风明月

    自古圣贤多寂寞,从来英雄不读书!

  • 再生缘_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