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4: 王立群 | 司马迁如何尖锐批评汉武帝

史记4: 王立群 | 司马迁如何尖锐批评汉武帝

00:00
16:10



司马迁自视甚高,说他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自己的期许。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就是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著名者如《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记载历史,如《国语》《战国策》。所谓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一点,对后世影响很大。从《史记》以后,中国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但《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他诸史都是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与其他各史相比,差别极大。最重要差别有三点:


第一,《史记》是爱憎实录。


实录难,饱含爱憎的实录更难。本来,一位史学家面对历史,只需客观公正地记述,不要求抒发感情;但是《史记》中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史记》都写得悲歌慷慨,荡气回肠。对一些可恨的人物,像《平津侯主父列传》的公孙弘,作者不惜笔墨,从不同侧面给予揭露抨击。


司马迁在《史记》中批判最尖锐的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和司马迁同时代的君主汉武帝。司马迁写刘邦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更写他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等。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比比皆是,毫不留情。


第二,《史记》文采斐然。


《史记》片段之一《鸿门宴》,被选为我国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长达半个多世纪,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文学魅力。文章一开始,写项羽的两个“大怒”,表现了项羽在秦亡之后,看不清他和刘邦的关系已由并肩作战的友军,转为互争天下的敌人,政治上的幼稚令人扼腕。简直就是一部小说!因为《鸿门宴》写得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很多人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其实,《鸿门宴》的确是历史的真实记录。纵观《史记》洋洋洒洒五十三万言,司马迁对于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写、事件的记述,加入了很多细节描写,运用了各种文学笔法。可谓指次古今,出入风骚,这是非常难得的。


第三,《史记》的平民视角。


把历史看作一个个活动的戏剧,可以发现,从男女一号,到跑龙套、拉大幕的,无外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所以,我们常说,“历史就是胜利者的历史。”但是,到了司马迁这里,“鸡鸣狗盗”之徒有了一席之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滑hua2ji1列传》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五彩斑斓,妙趣横生,风靡大众,以至有学者追认这些篇目为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


《史记》的“总导演”司马迁,当然不可能搞“网上海选”,“全民公投”,不过,他“挑演员”自有一套。司马迁非常善于寻找一般史家忽略了的、而普通平民喜闻乐见的传主。正是《史记》的不拘一格,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史上的许多空白。随手举两个例子,“《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划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孔子的第一部、也是最权威的一部人物传记,后世各种孔子传,都离不开这篇鸿文。


中国人历来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今天读《论语》,首先要读《孔子世家》,通过《孔子世家》了解到孔子生平,才能够正确解读《论语》。再如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但是,在《史记》之前,先秦所有的典籍中,都没有记载屈原这个人,以至于有一些人否认屈原的存在。幸亏有了《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我们才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忠直爱国、九死不悔的屈原。


《史记》将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除了政治史外,《货殖列传》《平准书》是经济史,《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是民族史。这种格局,使得《史记》的视野非常开阔,大大超越了先秦史书的局限性,极大地拓展了史学家的关注范围,标志着中国史学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衣被后世史学。


《史记》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文学性最强的史书,没有之一。


《史记》塑造了众多的文学典型,这是《史记》最大的贡献,可谓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刘邦、项羽、吕后、汉文帝、汉景帝、窦太后这些帝王级(王)的人物,张良、陈平、萧何、韩信、樊哙、周勃(侯)这些功臣级的人物,甚至在谈经济的《货殖列传》中,也会出现范蠡这样的商家之祖。后世正史,再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这类小人物的传记。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成语是汉语中最能表现民族语言特色的部分。成语中蕴含着无比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成语是历史事件片断的缩影,成语是民族文化浓缩的结晶,成语是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成语是前人生活经验的累积。可以说,不了解成语,不熟悉成语,不会准确地运用成语,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汉语强大的表现力,就永远体验不到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就会一直徘徊在汉语的大门之外。《史记》一书为我们留下了数百个宝贵的成语,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表现能力,其中的成语故事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吐哺握发、王侯将相、拔帜易帜、冯驩弹铗、贤良方正、取而代之、才气过人、添兵减灶、坐观成败、羽翼已成、多多益善、背水一战、随波逐流、钟鸣鼎食、肝脑涂地、卧薪尝胆、招摇过市、网开一面、杯盘狼藉、破釜沉舟、金城千里、形格势禁、无可奈何、白虹贯日、坐山观虎斗、约法三章、因人成事、因势利导、便宜施行、霸王别姬、相见恨晚、如胶似漆、百步穿杨、善始善终、深文周纳、丧家之犬、高楼大厦、心向往之、朝衣东市、锥处囊中、围魏救赵、春秋笔法、家徒壁立,等等,难以尽数。


 《史记》的语言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中唐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反对骈文,提倡散文的古文运动,高举的旗帜就是《史记》。其实,从《史记》流传以来,它的散文笔法就对后世散文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元戏曲的产生,更是受到《史记》的内容和艺术的双重影响。《史记赵世家》成了宋元戏文《赵氏孤儿报冤记》和元明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的范本。《史记的司相如列传》是《史记》的第一长篇,不仅收录了司马相如的大量赋文,而且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亦成了后世小说、戏曲的资料库。


元代戏剧中的《卓文君夜奔相如》,此剧一刀砍掉了司马相如密谋卓王孙、卓文君的关键情节。


明代话本《警世通言》的《卓文君慧眼识相如》一篇中。延续了元杂剧一刀砍去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所记载的司马相如和临邛县令密谋的全过程。将史学丑闻删除殆尽,只留下琴挑文君、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等情节。这一刀,使历史记载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发生了根本转变,卓文君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第一奔!对司马相如的诟病成为对司马相如的褒扬。


此后,更多的戏剧作品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突出了卓文君不以穷富选夫君,终成连理的故事。


明人佚名氏《汉相如献赋题桥》杂剧完全阉割了司马相如密谋卓王孙、卓文君的历史记载,倒成了县令王吉撮合二人成婚,卓王孙也由反对文君婚姻变为夜梦月老托梦,主动成全二人婚姻。


朱权的《卓文君私奔相如》亦是此套路。清代司马相如、文君的故事有增无减,但基本内容与宋代以来的剧情大致相同。


近代以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契合了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时代潮流,成为宣传忠贞爱情的古代精华。


著名作家李准编剧的京剧剧目《文君当垆》讲的是司马相如、卓文君的故事。


其他如灌夫使酒骂座,明人叶宪祖改编成《灌将军使酒骂座记》,清人徐心改编信陵君窃符救赵为《窃符记》,还将荆轲刺秦王改变成《易水歌》。其他著名《史记》故事如卧薪尝胆,和氏璧,鸿门宴,萧何月下追韩信,霸王别姬,都改编成了历史剧。


《史记》对小说的影响不再多说,因为《史记》首创人物传记,写人物是《史记》的拿手戏,因此,《史记》对小说的影响至大至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仙境兔灵

    老师的讲解很好~(*∩_∩*)~喜欢~

  • 一辆坦率的自行车

    需要掰那么多成语吗

    願得此身長報國 回复 @一辆坦率的自行车: 真是奇怪这都能。。 老师不讲您能知道?

  • 何振兴0

    老师辛苦啦

  • 堂姐频道

    感觉这个专辑就是喜马拉雅安排的浓缩版,想听详细一点的听各位大先生的专辑

  • 初果罗

    辛苦,辛苦

  • 1399500kndn

  • 端端电饭锅

    希望老师能讲一下史记的主要成就,就是在写人方面,分析一下作品人物形象啥的,对于我来说,专业性的内容帮助不大

  • 願得此身長報國

    感谢老师o(^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