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国学课 | 君子守义小人贪利

南怀瑾国学课 | 君子守义小人贪利

00:00
04:43


南怀瑾先生认为“君子”一词在儒家的理论里几乎是完美人格的象征,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做事情只会看它是否符合道义,儒家思想非常讲究仁义道德。如果一件事是坏的,是违背道德的,那么就算你告诉君子,这件事他会得到多少好处,他也不会去干的。小人就不一样了,“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就是说小人在做一件事时,他只会考虑利害关系,凡是能从中得利的他就去做。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买卖没人干。”还有一句话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也可以从侧面印证小人喻于利的现实。


所以,君子常常取义,而小人往往得利。君子做事情时考虑仁义道德,最低层次也是我们老百姓平时最爱说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小人绝对不会这样,他们唯利是图,哪里还有仁义道德的位置?我们常说读史能明志,看古人的为人处世就能明白君子小人古而有之,原本就不足为怪。


晋国大夫文子曾遇到过投奔谁的难题。


文子流亡在外,经过一个县城。随从说:“此县有一个啬夫,是你过去的朋友,何不在他的舍下休息片刻,顺便等待后面的车辆呢?”文子说:“我曾喜欢音乐,此人给我送来鸣琴;我爱好佩玉,此人给我送来玉环。他这样迎合我的爱好,无非是为了得到我对他的好感。我恐怕他也会出卖我以求得别人的好感。”于是他没有停留,匆匆离去。结果,那个人果然扣留了文子后面的两车人马,把他们献给了国君。


人们常说的世态炎凉、人走茶凉,就是针对这样的势利小人而言。当你得势的时候,所谓有奶便是娘,小人会对你百般巴结;可是人的一生总会有不如意,等到无酒也无肉时,他们就会树倒猢狲散。经历苦难,我们才能得知谁才是我们的真朋友。那些在我们顺境之时也许从未来“表示”的人,也许正是孔子眼中的君子,而当我们失意时可能就是这些我们平时料想不到的人来安慰和鼓励我们。这样的人刚正不阿,是真君子,也是“君子取义”所说的大丈夫。平时有酒肉招待的“朋友”,一旦看你失意而生怕你找他借钱的人,就是“喻于利”的小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