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自己是小孩子的时候状态是怎么样的,我指的这个小孩子,大概是在14岁之前。
在14岁之后,基本会进入一个叛逆期,这时候你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故意和主动与父母发生冲突。
这种行为让很多家长十分困扰,但是我有一个不同的理解,所谓的叛逆期,是这个孩子在挑战权威,重新确立主权啊。
你看,如果你还能回忆起来,你会发现小时候的自己眼中,父母那就是超人的存在,在你眼中他们可以完成一切事情,他们就是你的全世界啊。
但是当你逐渐长大之后,你发现并非如此,父母也就是个普通人,有许多事情他们也完不成,而且有时候你能完成的事情要比父母能完成的事情多得多。
比如,你的父母不懂电子产品,你却能比他们上手更快,小孩子的圈子里也兴起了很多独特的文化,大人也不懂。
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其实自己并不比父母差,父母也没那么强大。
这是叛逆期的第一层原因,父母的权威地位坍塌了。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孩子开始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主权。
曾经,父母是自己的全世界,是自己认知范围内拥有最强大力量的人,现在,孩子不再希望父母是自己的全世界,而是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于是,他们开始要求自己为自己做决定,而不是家长为自己做决定。
因此,他们甚至会主动挑衅父母的权威,然后为自己的独立主权进行宣誓。
叛逆期之后的孩子,进入了另外一个状态——自己全世界最强。
我们可能还有回忆,在这个状态中,我们认为自己一定是能成大事的人,甚至有时候看不起任何人,觉得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
那时候的自己,是脚踏风火轮,欲上九天揽月的。
这个状态会持续很久,但是当你走入社会,遇到一个个牛人,遭遇到一个个挫折,这些棱角也就逐渐的被磨破,这又进入到了第三个状态。
好了,刚才我其实为你阐述了人会逐渐拥有和改变的三个状态和三种心态,即“谦卑-自大-谦卑”。
小时候的谦卑,是因为在你的世界中,有全知全能的父母,他们在你眼里太强大了,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做到,你打心底里认可他们的强大,所以小孩子的心态其实是十分谦卑的,因为他们心里有敬畏。
这时候的孩子,拥有着“空杯心态”,他们从来不自大的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们会虚心的向父母请教,并且毫无疑问的过滤和吸取,他们从来都是认为自己是无知的,自己是需要学习的。
接下来,到了14岁左右,孩子们发现自己的父母并非那么强大,有时候甚至有些弱小,所以我们会说“你懂什么?”。
这时候,我们从孩子变成了少年,也可以称之为未成年人,此时我们拥有了自我意识,也有了独立意识。
一个权威的坍塌,让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权威,没有什么强大的人,我们自己才是最强大的。
此刻,我们从空杯心态,变成了满杯心态,听不进去意见,心中毫无畏惧,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
第三个阶段,是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转型。
生活把你的杯子打碎,他告诉你,你还嫩着呢,比你强的人多的是。
甚至不是生活,而是世界把你打碎,他告诉你,这个世界强大着呢,你根本违背不了世界的客观规律。
于是,我们再度从自大狂变成了谦卑的人,不会轻易的瞧不起别人,积极地学习,愿意听从意见,不以自我为中心。
这是我们成长的三个阶段“孩子-未成年人-成年人”。
注意,这三个阶段不是按照年龄分的,而是按照认知水平分的。
真要是按照年龄分,18岁我们就都成年了,可你见过几个二十多岁毕业的年轻人走上社会之后是成熟的?
更可怕的一个事实是,有些人哪怕到了七八十岁,还是一个“未成年人”。
比如,很多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抱怨居多,工作累,领导爱发脾气,同事不友好,总是让我干脏活累活,我自己一点都没法发挥自我价值。
这些话我们都常听到,包括这一句“谁都是第一次活,凭什么让着你?”。
听着很有道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往往随波逐流,受着固定的轨道前行,认为毕了业就得工作,然后就要结婚生孩子,可是从未想过,你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工作的目的很简单,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那就是为了生存,为了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嘛。
这时候就有一个矛盾出来了,有人可能会问,你之前不是说,工作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吗?不是说工作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吗?
没错,这句话我现在也是要这么说,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情——工作的确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你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但是任何事情与工作里面,不仅有喜欢,还有你需要忍受的那些不喜欢的事情。
比如,那你喜欢写作,难道你就能一下子出书吗?出版社不理你咋办?嫌你写的不好咋办?
再比如,你喜欢做设计工作,你应聘到了一家公司,公司老板不喜欢你咋办?他们不重用你咋办?
还有一个我之前举过的例子,曾国藩想要振兴清朝,想要扫除敌人,但是官员们都自私只在乎自己,你咋办?大家都只和稀泥不干正事,你咋办?
你找到了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但是你发现里面还有很多不合你意的事情,那你就甩袖子不干了吗?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百分之百和你意,他们一定掺杂着你不喜欢的东西。
你需要忍受不喜欢,因为你知道你自己最终要的那个东西是什么,这才是成年人的做法。
所以,你刚刚工作的目的就是活下去,并且爬上去。
为了这个你想要的目的,去忍受那些不想要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这才是更有效率的做法。
换句话说,这时候的你承认了一件事,就是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规律比你更强大,你抵抗不了他们,你只能保持谦卑,顺着他们来,并伺机寻找突破口。
或许当我们成年后,需要在回头看看,自己年幼时的那种承认弱小,好奇未知的状态。
当我们以更成熟的方式,回归到小孩子的心态,才算是真正的成年。
成长的过程 谦卑—自大—谦卑 当我们以更成熟的方式回归到小孩子的心态,才算是真正的成年
叛逆期的孩子是向权威挑战,确立主权
支持
听了喜马拉雅,懂得了很多道理和人生哲理,心胸更加开阔了。收获到了很多,很开心。
从孩子到成年,不是因为年龄,是因为认知水平的多少决定的。孩子到未成年到成年,有三种心态,谦卑,自大,谦卑。任何事情和工作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但是,你喜欢的事情和工作中也会有不喜欢的,这就需要忍受那些不喜欢的了。当我们的认知多的时候,我们要以孩子的心态承认自己的弱小,并接受它,对未知好奇的状态。才算是真的成年了
清楚明白的自己想要什么 忍受自己所不喜欢的 伺机寻找突破口
讲的挺好
好
😁
别把兴趣当职业,你喜欢的可能只是这个兴趣背后的光环,例如,你喜欢摄影,可能只是喜欢拿着照相机到处溜达,而不思考你拍的东西没人认可时的无奈;你喜欢当明星,可能只是喜欢明星在电视机前的风光,而不了解网络暴力无人赏识的落寞;你喜欢当讲师,只是享受那种高高在上被人崇拜的感觉,而不了解授课前销售的艰难。 然而实际上任何人、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既要接受他好的一面,也要接受它不好的一面,只有解决战胜他不好的一面,才能获得真正我们想要的‘光环
荒天帝123 回复 @听友204977189: 以灰色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