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别让自己的命运成为父母故事的延续

2.2 别让**************

00:00
07:12

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灵魂伴侣。大家好,我是周丽瑗,欢迎收听我的亲密关系课程。

 

上节课我们提到在人生成长的早三年里,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如何为我们的人格打下地基,这之后,我们还会在俄狄浦斯期和之后的青春期,受父母深深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在0-6岁的养育中出现了问题,那青春期是第2个予以矫正的机会,青春期结束后,整个人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

 

当然,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除了直接受到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影响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之间相处模式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父母如何表达爱、以及父母如何应对冲突两方面。

 

首先,我们会通过父母之间爱的表达,直接学会在亲密关系中如何向对方表达爱。有一本书叫《爱的五种语言》,书中提到两个人表达亲密的方式可以分为:精心的时刻、肯定的语言、精心的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如果你的父亲对你的母亲表达爱的方式是为她做很多很多的事,就是他是以服务的行动来表达爱,那可能你在亲密关系中也会同样要求伴侣,当然,也可能你也会继承这样的爱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客观地看我们的父母,他们之间爱的表达是什么,彼此有没有得到满足。如果一位父亲很在意肯定的语言,但母亲从来不会对父亲有言语上的肯定,很可能父亲在他的婚姻生活中是不满足的,即便母亲真的为他做了很多事,但父亲的核心需求从未被满足,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婚姻生活甚至整个家庭生活就会出现问题。这样对父母客观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反省自身。

 

除了爱的表达,父母之间应对冲突的方式,也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之间发生冲突,一方总是讨好另一方,而另一方总是喜欢讲道理或者指责他,我们就很容易受其中一方父母的影响,沿袭他们应对冲突的方式。我有一个异性朋友,总是抱怨他的妻子爱指责他。有一次,我与他和他的父母一起吃饭,结果看到他的父亲就是一个情感隔离的人,无论饭桌上如何谈笑风声,他都显得超级理智的样子,去分析去理论,搞得气氛有点僵硬。而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朋友其实也是这个样子的,所以他在自己的婚姻中爱分析爱理论,他妻子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去指责他。当然,我们也可以推测,我朋友的父亲在他的原生家庭里又习得了什么。

 

我们每个人要勇于看见自己从父母身上习得的模式对自己人际交往的影响,尤其是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否则就会发生强迫性重复,也就是父母之间的互动故事,会再一次在我们身上重现。这样的重现可能是在每天的生活中,也可能会在家族的循环往复中。

 

讲到强迫性重复,我想讲一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原生家庭的问题。无论是70、80还是90后,我们的父母在他们的年轻时代,都会经历父亲缺位(这个原因我随后会提到)。而父亲缺位会造成母亲对孩子的过度管控和依赖,如果这个家庭的孩子是儿子,这个儿子小时候就会有过多的溺爱,那他的潜意识里有对女人的依赖,但同时也很愤怒没有做自己的足够空间;如果这个家庭的孩子是女儿,那她潜意识里很可能会习得母亲对家庭的照顾,但同时又认同了母亲在生活中对父亲的抱怨,并继承到了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我们不难发现,通常中国式的常见爱情故事,往往是这两种男人女人彼此吸引。当他们相遇时,因为女人习得了对男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男人小时候被母亲疼爱的熟悉感觉会被唤起,女人又会因为照顾男人而得到了某种熟悉感,而内在得到了满足。但是,当他们结婚后,男人曾经深埋着的没有空间做自己的愤怒会被挑起,从而往外寻找空间,造成家庭中的父亲缺位,而女人会因此更加愤怒,再重复母亲的模式,将所有的精力贯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父母的故事又一次被拷贝下来,而亿万家庭组合起来的力量,就让父亲缺位这个问题,变成了中国式家庭问题的源头。

 

我们在生活中看见的很多问题,妈宝男,婆媳问题,或者一些“圣母”与渣男的故事,

其实都是这个本质问题的变异而已。

 

我们都在无意识地重复父母的故事,尤其是在对待孩子的养育方式上,更加无意识地重复了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回过头去指责父母,抱怨他们当年对我们养育不当,其实对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太大的益处。首先他们人格定型已然很难改变,而且在他们那样的年代,是没有机会去接触心理学,去进行心理分析的,他们也只是在无意识地重复他们上一代教会给他们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也是他们父母教育的受害者。而同时我们会看到,我们的问题在下一代身上进行了延续,孩子可能以各种行为来表现出我们家庭的问题。而我们也知道,要治理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根源上去解决。

 

所以现在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去学习心理学、去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是如何走到了今天这个样子,它的意义在于我们不能去重复我们父母身上的故事,让问题在下一代的身上继续,也就是说周而复始的错误必须要在我们的身上终止。

 

好了,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了,下期我将与大家分享“与父母分离,才会拥有自己的幸福”。我是周丽瑗,祝你得偿所愿地爱与被爱,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