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爷教我学诊脉(中)

第六章 太爷教我学诊脉(中)

00:00
14:09

第六章:太爷教我学诊脉(中)

   练习了一个冬天的抓泥鳅,虽然小有所成,手指的灵活性和敏感度大大增加了。但是要找到脉行的感觉,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太爷日思夜想,居然想到一个从没有用过的办法——放风筝。

山里风大,不容易找到风势平稳的地方,每次放风筝都要跑到后山去,山顶上风虽然很大,但是风势比较平稳,所以很适合放风筝,每当风筝放到二十米以上后,太爷便将一个园形的硬纸片穿在线上,纸片沿着线在风中向风筝追去,而太爷让我将三指切在绷紧的风筝线上,体会从指上传来的那种时有时无,时快时慢,时滑时涩的感觉。

太爷在风筝线上打了一些小结,距离有一定的规律,纸片每通过一个小结就会有轻微的振动,这种感觉会随着风筝飞的高度而减弱,当风筝升得很高时,纸片通过小结时的振动就完全感觉不到了。

太爷就让我细心感觉,时放线,时收线,在不同的距离体会这种振动的感觉,纸片的数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一张,有时是两张,这样感觉又不一样,如同小鸟在半空歌唱,通过细线将它们的歌声传到我的指尖。风小时振动会慢,风大时好象它们在吵架一样,互不相让,你还未罢,它又起;它方起时,你又来……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只有当你的心很静时,才能体会到几张纸片的不同振动,从一张纸片开始练起,一直到同时放上五张不同大小的纸片,它们停在风筝线上的不同位置,当五种振动同时传来,要细分开来,很不容易……

一个春天的练习,我已经能够有一定的感觉!

太爷放上纸片后,让我背着风筝用手指切线,询问我有几张纸片,第几张最大,我都能够一一做答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特别的练习,使我现在对切脉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一种包含着情感的脉搏敲动,让你能从中感觉到患者的喜、怒、哀、乐……

练习完了放风筝,太爷才拿出他珍藏的《诊脉心法》,这是一本关于切脉的练习及一些脉学理论方面手抄本,书皮已发黄发暗,还得从右向左竖着看,而且大多是繁体字,对于一个不满8岁的我来说,的确难度很大,但我还勉强认得第一页上的几行字:

凡心浮气躁者,不可与之言脉巧!

凡资质愚钝者,不可与之言脉深!

凡眼见为实者,不可与之言脉理!

凡不求甚解者,不可与之言脉奥!

“我学得好吗?”我有些心虚了。

太爷说:“我年纪大了,说不准那天就走了,这本书你好好看,不认识的字我会教你的!”

看着太爷很郑重的样子,我知道这本书的分量有多重了!

太爷接着说,这本书是祖辈留下来的,保存下来不容易,他按照书上的练习过,可惜资质有限,加上还要务农,手上经常起老茧,所以脉法的修炼与老太爷差很多,看看我能否超过老太爷了……

为了让我尽快开始学习,太爷将书中内容逐步翻译成简体字,我也就有机会学习了。

脉法修炼最关键是练习手指的敏感度,书中记载的脉法练习分五步,达三步者,再学习临床诊脉则非常容易。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

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面,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的修炼。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

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

第三步“羽”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水”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五步“气”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甚者可以练成悬丝诊脉。

我通过捉泥鳅和放风筝训练后,手指对一些振动敏感了很多,但与书上记载的相差有多大,一时还不知道。

太爷担来一碗水,让我将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然后迫不及待的问感觉到了没有,我一时很茫然,没有任何感觉啊,水又不动,里面又没东西,怎么会有感觉呢?

太爷然后让我用手指切在桌面上,问有没有感觉,我说,“也没有!桌子又没有动怎么会有感觉?”

太爷一下想明白了,“你体会手指皮肤下的血管波动感,不是桌子的振动感。”

明白后我再切桌面,很清晰的波动感,我点了点头。

太爷再让我切水面,也有明显的波动感,太爷听完我的描叙后,非常兴奋,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想不到放风筝对我的脉法练习有如此大的帮助。

随后太爷让我切空气,在空气中寻找手指尖的波动,非常微弱的感觉,但的确存在,我稍不留神感觉就消失了,只有静下来慢慢慢慢体会,才能感受到微弱的搏动。

太爷说:“别急,能有现在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以后手指要保养好,不可伤了手指,割猪草的活以后别干了,你今后要靠手指来救人的!”

随后的日子里,只要有病人看病,太爷总让我学着给病人切脉,切完后他再切,然后给我分析脉象及病人的病情。

“脉也分阴阳,就好比去年我们谈论的阴阳,从脉象确定人体脏腑的阴阳盛衰,就确定病情的本质问题,才能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太爷一边切脉,一边讲。

“切脉如同看书,看书有目录,脉象也有总纲,八纲脉必须要掌握!”

“那什么是八纲脉呢?”

“浮、沉;迟、数;虚、实;滑、涩!”

“浮、数、实、滑为阳;沉、迟、虚、涩为阴对吗?”我略分了一下类。

“是的!”太爷接着说。

“浮沉是从脉位而论,是居于皮肤表层,还是居于里层,即临床上说的轻取还是沉取,切脉时轻轻搭上即可得为浮;重按始得为沉。浮有两层意思,其一:为风邪伤人,浮为风的特性;其二:为脏腑精气外现的标志。浮而有力多为实证,浮而虚、浮而空多为虚证,有时甚至是脱证。”

“沉也有两层意思,其一:主里,指外邪进入人体的部位较深,较里;其二:为脏腑精气被束缚,不得外展的标志。沉而有力多为实证,沉而无力为虚证,反应脏腑的精气处于匮乏状态。”

“迟数是从脉率来讨论,脉率快为数,按呼吸来算,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四至为正常,一息五至及以上为数脉;一息三至则为迟脉。数脉主热,脏腑功能处于亢进状态;迟脉主寒,脏腑功能处于抑制或衰退状态。”

“虚实是从脉象有无力道而论,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滑涩是从脉象的流畅度来论的,流畅太过为滑;流畅不及为涩。滑脉反应体内阴份太过,脉道充盈,经经气外束,出现滑利,可见痰饮、水湿、妊娠。涩为阴份不足,脉道充盈不足,经气束缚后,血脉流行不畅,见于血虚、血瘀等”

这些东西当时听起来非常枯燥,太爷怕我灰心,在遇到病人时,就结合患者的脉象来解释,很快我就明白了八纲脉,毕竟这是纲领性的东西,很容易掌握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