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幻色存亡无碍,真空隐显自在

83.幻色存亡无碍,真空隐显自在

00:00
15:37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之前,我们已经分析破斥了小乘佛教对空的认识误区,又分析了地前空乱意菩萨对空的迷惑,通过遮诠的方式,破除了疑惑,自然也就显示了真义。同时也说到,外道和小乘一般来说,多依表诠,也就是对他们的见地有所诠释,但是这样,容易产生新的执着,而大乘佛教因为一切诸法不可说,所以说有说无,都常用遮诠,也就是以“非A”“非B”的形态进行表述,我们前面几次分享从破斥的角度阐明空义,就是基于这样的立足点。


现在,已经再一次地明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讲的就是空有不二,也略略地谈到了空与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真空妙有。


这个真空和妙有,一是理,一是事,相互之间是无碍的,不是像两个实有的东西,存在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彼此“不相碍”,因为色是幻色,所以必定不会碍空,因为有如此幻色,才有对空的证悟;空是真空,必定不会妨碍幻色,甚至,如果这个幻色,它全部都非空,都不是空,那么,就不可能成就幻色,因为只有空才能因缘和合而成种种色,所以,在《中论》里就这样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大品般若经》也说:“若诸法不空,即无道无果”。


这就如同佛经中所说,“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又如殖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说明正因为是有--烦恼,所以才有空性的觉悟:得证菩提,圣洁的莲花,是深深地根植于众生之中,超越轮回的烦恼,才能得以盛开得如此美丽。


所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因为空性的证悟是来源于对烦恼的破除,所以才说就好像只有潜入深渊巨海,才能得到无价的宝珠,如果不入烦恼大海,在空中生空是不可能的,唯有真正在烦恼中历练,才能得到丰硕的菩提圣果。


同样,不是因为空性,一切法也不可能成就,也没有所谓的修行之道,也不会有真实的修行之果,正是因为空,才有了因缘的改变。

所以,空与有,他们是相作的。


如果空与有是相碍的,那么,可以想象,空倘若碍于色,就是断空,不是真空;如果色(有)妨碍了空,那就是实色,而不是幻色。这样的不相碍,打个比方,就好像《妙法莲华经》里面,我们如此的一个娑婆世界,林林总总,万象纷呈,但是,只要大圣佛祖宣说,顿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就全部都震裂了,而从其中踊出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身体散发着剔透的金光,三十二相,威光赫奕,而且都还率领着无量的眷属,一时间,于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这里并不是说原来的娑婆世界的万法就不存在了。--这就是不相碍。


我们也不妨把娑婆世界的万法比作有,把这些如海无量的菩萨们比作空,也就是真如法性,就好像我们每一个生命本来自具佛性,从理体上说,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佛。事实上,事与理,也就是色与空,就是这样不相妨碍地共存着。


以上,就是空与有的不相碍而相作的特点。

同时我们再仔细思维,也会发现,这彼此无碍的空与有,相互之间是显他自尽,自显隐他。


还是拿我们前面的例子来作比方,就好像当一切呈现为娑婆世界,那么,我们就看不到如海的菩萨摩诃萨了,但是当这个时空中充满了无量无边的菩萨摩诃萨,自然,那些娑婆世界林林总总的六道轮回中的一切也隐没了,因为实际上他们是一体的,可以说,这些菩萨摩诃萨正是形象化地呈现了所有众生的佛性,一切世间的法性。所以我们看《华严经》,它的首卷首品是非常有意思的,叫作《世间净眼品》,或者叫《世主妙严品》,非常非常复杂地罗列了一系列的诸天诸佛诸神,从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佛世界微尘数身众神、佛世界微尘数足行神,到主河神、主稼神……,再到无量三十三诸天,可以说把整个宇宙都罗列了进去,而这所有的一切,无不是随佛修学,如理而行。有的朋友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经文一开始就要这样写这么一大堆,似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其实,这是构勒了一个宇宙法界曼陀罗,体现了整个宇宙的圆满性、真理性,说明一切都是法性的显现,也就是展现了整个宇宙的空性。而当这一个宇宙万法的共性、总相--空性显现的时候,分别性、差异性,别相,也就暂时地隐伏了。但是“隐”,不是表示没有,所以我们这里要特别注意到,这里所说的是“显”和“隐”,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存在和没有。


那么归纳言之,也就是说因为空即是色,所以色显空隐,色即是空,所以色尽空显。这就是空与有的第二个特点,或者,有时候人们也把它们分开来说,说成空与有各自俱有的两个特点。


另外,就是空与有,它们有一种俱存、俱亡的关系,所谓俱存,讲的就是空有不二、因为它们是一隐一显,所以也是隐显无二,这个才是真空,色不异空,所以幻色色存,空不异色,由是,真空空显,空与色必定是一个在,另外一个也在,是同时存在的,结合我们前面说的隐与显,就是,尽管有隐有显,但是,必定是一存则共存。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因为有空性,才有色的存在,才能因缘和合而生发宇宙万有,所以,没有空性也不会有幻有,因此,只能是因为有空,才有幻色的存在;而因为空是为对治有而施设的概念,是对有的真理层面的阐述,所以,没有有,也就没有空。所以,举体相即,全夺两亡,亡绝两边,也就不执两端,而如此境界,实在是“离过语言,无物可得,如如之性,空有俱泯。”


像这样的俱存、俱泯,也是无论色、空都俱有的特点。

总结而言,就是空色不相碍,且相作。两者各自显他自尽,自显隐他,而且,色与空,俱存、俱泯。空与有,可谓幻色存亡无碍,真空隐显自在。

《维摩诘经》中,曾经提到慧与方便的关系,所谓慧,也就是“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所谓方便,就是“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其实慧就是空观,方便就是不住空,而起悲心,我们上一讲已经讲到,二者结合,就规避了断灭空,而达到了真空之境。经中正是这样说,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必须要“有方便慧”,也就是“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或者要“有慧方便”,即“离诸贪欲瞋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既要成就众生,又要自心清净,自证般若,而且不能对众生有执实解,如此一切为了众生,这样积累灵性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方为究竟,才是真正的空有不二的修行。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里所说的是“有方便慧”和“有慧方便”,都不是单向的方便和慧,而是特别地强调了这个慧是与方便相结合,方便也是与慧相结合的,可以说就是充分地体现了空与有、空与色的俱存、俱泯,唯有这样的方便与慧的圆满融合,才是对空有不二的究竟的落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04014977

    感恩师红长老弘法,讲的太透彻了,我理解了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104014977: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因为有空性,才有色的存在,才能因缘和合而生发宇宙万有,所以,没有空性也不会有幻有,因此,只能是因为有空,才有幻色的存在;而因为空是为对治有而施设的概念,是对有的真理层面的阐述,所以,没有有,也就没有空。

    法味 回复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不是没有 而是非

  • 饮水思源恒安_wi6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名妙之门!

  • 大祥天下

    学习

  • 大祥天下

    学习

  • 倭瓜大妈

    用辩证法来解释这个怎么样

  • 音舒

    这一讲太精彩,搞懂了许多原来多年不懂的法理

  • 大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