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铜器和《周易》的记忆

关于青铜器和《周易》的记忆

00:00
22:28

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文脉的源头背景。我们不是在讲中国文脉的记忆序列嘛,这个记忆序列的第一课叫文脉的源头背景。我把这个源头背景分成三项来讲,第一个是甲骨文,第二个是青铜时代,第三个是《周易》。它作为中国文脉的源头背景,先讲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 

除了甲骨文之外,这个青铜器对中国文脉来说是很难完全放开来不去讲它,这是不可以的。有关青铜时代的基础记忆,有这么几条,请大家听一听,青铜器的记忆有三条。


(一)基础记忆


第一个,商周时期以铜和锡的合金制造的青铜器,这个青铜器是以铜和锡的合金来铸造出来的,融点比较低,距现在大概是2700年到3700年。


在青铜器里边,是以礼乐之器,也就是钟鼎最为壮观,钟鼎它是为了礼乐出现的一种青铜器。青铜器里边是礼乐的钟鼎最为壮观,这是我们对于青铜时代的基础记忆的第一条。只要记住它是铜和锡的合金铸造的青铜器,离现在是2700年到3700年,那是商周时期,最壮观的是钟鼎。


以铜和锡的合金铸造青铜器,不仅仅在中国有,在其他几个文明古国也有,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时代叫做青铜时代。这个时代就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了,它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一种说法,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叫《青铜时代》。


这是我讲的青铜时代的基础记忆的第一条,大家能记住吗?


青铜时代记忆的第二条,青铜器上有一种饕餮纹饰,饕餮两个字,我们现在经常讲,一个人喜欢吃饭,胃口特别好,懂得各种菜,这个往往讲饕餮,饕餮最早是青铜器上的一种图案。


饕餮两个字很难写,因为难写而留下很好的记忆,很深的记忆。饕是一个繁体字的號,號令的號,下面一个粮食的食,都是繁体字;餮这个上面不是號了,是上半部分是一个歹人的歹,好歹的歹,边上一个人,人字下三撇(丿),这是饕餮纹的餮的上半部分,下面也是一个粮食的食,这样就组成饕餮两个字。它这个图案的特点,是威严、恐怖、神秘,这三个特点。


其实按照我的标准,饕餮纹是非常美丽,因为以平衡、圆润而达到了美丽。它内容是威严、恐怖和神秘,但是又是以平衡和圆润达到了美丽,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审美符号。


我在北京大学讲中国文化史的时候,我专门给北京大学各系的学生讲,我说这是中国古代的第一审美符号,它体现了一种雄健的审美传统。如火烈烈,这种雄健的审美传统,它有一种恐怖,好像是有一种动物的表情被我们图案化了;看到它,不能不产生一种畏惧,产生一种仰望。但是,我们的第一代的工匠,又把这种恐怖进行了审美协调,使它保持着值得仰望的威严,但是又具有可欣赏、可亲近的可能。这是饕餮纹饰的一种非常好的特点。


昨天我的妻子马兰就说,她最喜欢的纹路就是饕餮纹,可见她对于这种雄健的审美,有一种根子里边的喜欢。


好,这是青铜时代的基础记忆的第二条。


第一条,是指青铜器是商周时代铜和锡的合金铸造,熔点比较低,离现在是2700年到3700年,它们最壮观的是钟鼎。第二条,青铜器上饕餮纹饰,威严、神秘、恐怖,这是它的内容;在审美上又是平衡和圆润,使它从威严和恐怖进入到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这样一个地位,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审美符号。我们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威严的审美符号,雄健的审美符号,感到骄傲。


第三个基础记忆是,青铜器上刻的文字,称为金文,金子的金,有的时候又称为钟鼎文。我小的时候看历史书叫钟鼎铭文,铭是金字边,一个姓名的名。


在商代的时候,这个钟鼎文也就是金文,比较靠近甲骨文。到了周代,慢慢地由甲骨文,走向简约,走向整齐,后来就慢慢地向小篆过渡了。这是书法学和文字学上的一个足迹,这是有关青铜时代的基础记忆的第三个。


我再讲一遍,青铜器它的文字叫金文,又叫钟鼎文,也叫钟鼎铭文。因为青铜器如果有钟鼎文或者钟鼎铭文的话,它就非常非常值钱了。


钟鼎文在商代的时候比较靠近甲骨文,到了周代就慢慢地走向简约,走向整齐,就向书法史上的小篆过渡了。


(二)扩大记忆


扩大记忆,商代有一些青铜器的名字,司母戊鼎,那么是800多公斤,最大的了。以金文著名的周代的青铜器,大盂鼎、墙盘、大克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还有毛公鼎等等。


扩大记忆是讲讲那些著名的鼎,这个鼎、那个鼎,我们在好多博物馆里边可以看到。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就是,甲骨文单篇文字不多,它最多的是170多字了。但是,鼎就不一样了,就是毛公鼎的铭文却多到497个字,快到500个字了。可见,从甲骨文时代的商,到毛公鼎时代的周,它文字能力已经有很大的提升。


这就是我讲的青铜时代,大家能够记住吗?我想大家能够记住一些,这主要是指青铜器,饕餮纹要大家记住,然后要记住钟鼎文。有饕餮纹,又有钟鼎文,就可以了。


《周易》 

在中国文脉的源头背景的第三项,有点复杂了,叫《周易》。《周易》,研究中国文化的人谁也避不过它,它是作为我们的源头的背景,作为中国文脉的源头背景,我不仔细地来讲《周易》了。我听余建军先生说,我们的喜马拉雅里边专门有个教授在讲《周易》,那就很好,我们不重复了,但是我需要给大家留下一些基础的记忆,稍稍再讲一讲扩大记忆。


(一)基础记忆


基础记忆是这样的,什么叫《周易》?《周易》是根据商周时期的占卜资料,以信息、符号、公式,来解释宇宙流变和矛盾的著作。 


这讲起来比较复杂,我不是讲到甲骨文,是用占卜的方式留下的文字,这种占卜的文字,时间因为很长,留的东西很多。时间一长以后,就产生了某一种规律,这个规律慢慢地解释了,变成了一种公式。这个公式不做概括,只是用信息、符号的方式把流变和矛盾写出来,这就变成了《周易》。《周易》的基础记忆,是它的一个定义。


第二,《周易》的基本结构是由八卦生发出来的,八卦分别象征的八种最重要的自然物,这个自然物就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在卦中称之为乾、坤、震、艮、坎、离、兑、巽。这八卦又代表着八个不同的意义,乾指的是健,坤指的是顺,震指的是动,巽指的是弱,坎指的是现,离指的是利,兑指的是月。这我如果一个个具体讲就太复杂了,我只是提一提,让大家在听觉系统当中留下一点点小小的记忆。


第三,由八卦二二相重,产生六十四个别卦。八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六十四个别挂。每一卦都包含着卦象、卦名、卦辞和爻辞,这个爻就是两个叉,上面一个叉,下面一个叉,爻辞,在排列组合的判断或者暗示当中来表示凶吉。其实,更重要的是,里边隐藏着严密而齐全的逻辑推断,由此证明宇宙万物虽然无穷无尽,却全然掌控于由天命所派生的神秘公式。玄妙、玄机当中,就是由八卦派生出六十四卦,六十四个别卦,里边暗藏着很多凶吉,告诉你宇宙变化无穷,但是由天命所派生出来的神秘公式掌控着一切,这是《周易》的一个思想。这是第三条,《周易》的基础记忆。


《周易》基础记忆的第四条,我想告诉大家,《周易》也包括后来的《易传》,就是解释《周易》的《易传》。其中有一些句子,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名言,希望大家能够听一听,不一定完全记得住了,就听一听。


譬如,乾卦中有这样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话非常有名。


颐卦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天地养万物,都听得懂;圣人养贤,贤能的人,贤惠的人,以及由贤又触及到万民。


同人卦当中有,“文明以健,中正以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之志”。这是同人卦中的话,我不一一解释了,大家听听就可以了。


益卦中有这样的话,“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善了,我们就移动过去,靠近善;有过,就要改过来。


蹇卦中有“君子以反身修德”,睽卦中有“君子以同而异”。这和孔子讲的话很靠近。遯卦中有“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远小人,不恶而严。坤卦中有“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我们都知道,好多人的家里都挂着这句话。


大过卦中有“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蛊卦中有“君子以振民育德”,损卦中有“君子以惩忿窒欲”,“惩忿窒欲”,这是讲自己了,要对自己心中的愤怒进行惩罚,对自己的欲望要压下去。


乾卦中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坤卦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很通俗的话了。需卦中有“需,须也”,一个是需要的需,一个是必须的须,“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等等。


这些卦辞都是中国人格结构的基础,也与儒家的君子之道紧密呼应,所以,我们听听就可以了。这些东西在《周易》当中已经有了,《周易》通过占卜,它建立一种神秘的公式,在这个公式当中又提出了好多哲理,这个哲理当中有一些可以一直传下去的,传下去以后,就成为中国文脉当中的一些常用语。我刚才讲的这些话,其实已经成为中国文脉当中的常用语了,所以我讲一遍,大家就听一听。 


如果对《周易》感兴趣的朋友,要花点精力钻进去,但是这我需要有一个预告,就是如果真的钻到《周易》里边,花的时间真的不少。要搞清楚,因为离今天我们生活当中的语言距离比较大,它是一个独立的精神领域,要钻进去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现在世界上钻《周易》的高层学者还是不少,世界各国都有,它真是一个被全人类都公认的最高深、最神秘的学问。所以,如果我们中有一些人以后能够成为专家的话,那就是非常了不起了。


(二)扩大记忆


刚才讲的是《周易》的基础记忆。现在讲一讲有关《周易》的扩大记忆。《周易》扩大记忆是这样,在《周易》的卦辞当中,隐伏着一些普遍的哲理,一一超越具体的教义。刚才是具体教义,我举了很多话。


但是,请大家记住了,如果扩大记忆,一般的朋友,一般的学员,只要记住《周易》里边讲的一般的哲理,有这么几个,一个是刚健有为,一个是对立转化,一个是物极必反。


这几个是扩大记忆以后,离开了具体的句子,我们一般的人都要记住《周易》里边所传达的大的哲理,有这么几个,刚健有为、对立转化,物极必反。这很重要,也是中国哲学的很重要的基础。


第二,《周易》在广义上,《周易》包括广义和狭义的。在广义上,包括解释性的著作《易传》,而《易传》把《周易》进一步推向了哲学境界。《周易》它一些哲学上的东西,由《易传》把它进一步推向了哲学境界。


除了上面讲的那个名言之外,《易传》当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话,大家应该记住。比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还有,比如“一阴一阳之谓道”,譬如“推天道以明人事”等等观念。我们中国文化在它传播过程当中,这些话都很管用。里边更核心的思维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我们的道由一阴一阳组成,这是《周易》在它的解释著作《易传》里边的一个核心思想。 


第三个,《周易》在后人的大量的解释当中,渐渐分成两派,《周易》后来在解释过程当中分成两派,一派叫象数派,一派是义理派。其实我前面在讲的时候,大家也感觉到了,你讲这个哲理那个哲理,讲这个话那个话,其实讲的是义理,它的意义和道理。


其实,《周易》的主干部分是象数,就是我所讲的神秘的运行公式。这个象数的运行公式是占卜凶吉的。但是,从这凶吉当中也可以从《周易》和特别是《易传》里边推理出了好多哲理,叫义理。我们的研究往往分成这两派,一个象数,比较枯燥,比较公式,好像数学家去研究的;另外一个,就义理,义理好像是哲学家去研究的,比较有普遍规律,对我们生活也有帮助,讲了很多很多道理。


我们一般人容易接受义理派,但是按照现在的好多物理学家的介入,好多数学家的介入,象数派的前途似乎更大一点。义理用一种抽象的语言表达哲理,这个容易穷尽;而那个象数,这里边到底有多少神秘的结构,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因为它是个公式,公式之后,肯定有很多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了。


这两派,无论是象数派还是义理派,两派都有很杰出的成绩,都对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象数派也产生重大影响,义理派也产生很重大的影响。 


但是,义理派后来被其他的哲学所替代,作为其他哲学的基础;象数派它倒是一直存在着,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在那儿运作,在那儿转动。


如果我们的学员对《周易》感兴趣的话,我倒比较主张能够投入象数的研究,现在数学和公式的研究比过去要方便得多,投入象数的研究里边可以生发出很多很多道理来;而仅仅是义理派的话,有可能就是概括成一些哲理的语言,就像我在讲基础记忆的时候举的这些语言,就像我在讲扩大记忆的时候讲的刚健有为、对立转化和物极必反一样,这个道理虽然很深,但是语言概括是容易的,不像象数派一样,可以生发出源源不绝的各种公式和模块来,这个意义就更大了。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动动月亮

    青铜器知识总结:1.商周时代以铜和锡合金制造,距今2700年~3700年,青铜器里最壮观的是钟鼎;2.青铜器上有饕餮纹饰;3.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也叫钟鼎铭文;4.最大的鼎是800多公斤的司母戊鼎;5.以金文著名的周代青铜器:大盂鼎、墙盘、大克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等。《周易》知识总结:1.《周易》定义是根据商周时期的占卜资料,以信息、符号、公式,来解释宇宙流变和矛盾的著作;2.基本结构是由八卦生发出来的,八卦象征八种自然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在卦中称之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3.八卦由二二相重,产生六十四个别卦;4.《周易》包括《易传》中的

    从简单做到纯粹520 回复 @动动月亮: 感谢

  • 动动月亮

    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文明以健,中正以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之志”,“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以同而异”,“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以惩忿窒欲”,“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5.《周易》的哲理:刚健有为,对立转化,物极必反;6.《周易》的一些哲学东西由《易传》推向哲学境界;7.《周易》分为象数派、义理派,主干部分是象数。整理完,加紧学,感谢秋雨老师!

    云语见 回复 @聪明岛益智故事: 你搞错了我们不是来听普通话的,是听课的

  • 浪漫92001

    骄傲的中国🇨🇳文化

  • 华Liu

    中国文化进入文明的第二标誌,銅锡合金青铜器。饕餮纹饰、钟鼎文让人深感骄傲,前者是中国古代第一审美符号,后者则与甲骨文相近。《周易》作为占卜资料,由八卦生六十四个别卦,以测天命吉凶。其卦辞又都是中国人格结构的基础,与儒家的君子之道紧密呼应。象数派的理义有较深的数理研究价值,义理派则近于哲理。这些都启蒙了中国文化。

    哲也_pr 回复 @华Liu:

  • Angelayjy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系统的多多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

  • 酣豆先生

    老师再不出书,我就把字敲出来打印~

    妙语禅意 回复 @酣豆先生: 你敲出来了发我一份

  • 梁惜芳

    衷心佩服余秋雨老师,把中国文化的精髓都研究透了。博大精深。我们能听听,也是涨知识。

  • 聪明岛益智故事

    易传,传应该是读zhuan吧?不是读chuan

    司siwei 回复 @聪明岛益智故事: 《易传》中的“传”字,应该读 zhuan 吧? 饕餮纹 中的”餮”字,是读 tie 吧?

  • 门里有只耳

    指出个错误,莫怪。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出自《直方周易》

    听友205211454 回复 @门里有只耳: 应该是ai文稿弄错了

  • 林圣野

    大道至简至易。《易经》既简单且极容易,又无所不包无所逆遗漏,真乃大道之源,亦且大道之全。孔子明解易经而创儒家,老子暗解易经而创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