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书香如缕,这是一书一世界的喜悦。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一定能丰富人生!岁月如歌,温柔温暖。生命,如同一趟不复返的列车缓缓前行,遇见未来的自己,感受生命中的真诚!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伟大与渺小,或华丽、或虚无,承载着我们对家乡的依恋与温暖,这里是上海的向阳小书屋,这里是HON艺术童真时间,这里有最真最美的声音为你诵读,这里有孩子们稚嫩的画笔为你描摹未来世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让榜样的力量带着你做越来越好的自己,让智慧与快乐伴你成长!
快乐参与、智慧发展,做越来越好的自己!”上海市万航渡路小学“文化有传承,亲情有传递”HON艺术童真时间欢迎您!《翰墨书香 教育手记》文字版见公众号tongzhenshijian。
润物细无声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万航渡路小学 王凤鸣
语文学科教学是学生学好母语的学科,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学生语言交流、生活思考与人文关怀的责任。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又是培养人的,应该为人服务。一个民族学好自己的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历史的长廊中,在一代又一代中传承好自己民族的文化又是多么重要!而脱离了母语文化,空洞地进行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又是多么枯燥乏味,学生也不容易真正地从情感上接受,真正融入到他们的行为中去,在一举一动中体现正确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如此重要的母语学科中,对学生渗透道德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渗透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过程。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感知能力也不同。因此,很多学生很难准确判断是非善恶。语文学科的教育任务是在知识灌输的同时不忘承担整个国家培养综合性社会人的责任。而对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认字、学会朗读,更是应为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人生的规划起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每一天的学习中,潜移默化通过一篇篇美文的朗读与思考中成长,从这一角度来看,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它为学生的一生健康成长做好奠基,为学生拥有快乐幸福的一生,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和前瞻性!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新知识,养成爱阅读、爱学习的好习惯,留下各种成长中的印记,这不仅仅是语文学科要做的,也是新时代的学校教育需要做的,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然学习过程中,逐步的,润物细无声地受到影响,滴水穿石,自然养成,一生受益!
纵观各个学科领域,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独具优势。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培养是发现智慧学生和培养终身爱学乐学学生的最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的课文都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如课文讲解、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等等都可以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文的出发点等引发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最好的途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最佳途径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也会选入部分关于尊师的课文,这些课文都非常有教育意义。四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一篇课文就是《老师领进门》通过回忆恩师,回忆自己孩提时期在老师引导下受到文学启蒙的故事,表达了他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作者就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的文学创作就是受了启蒙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他的启蒙老师将作者领进文学创作大门的。教师通过这篇课文,教育学生要感恩,更要尊师的道理。而如果在平时,只是对学生空谈要尊师,要懂得感恩没有这样的课文做基础,学生对尊师、对感恩的道理,可能就没有上过这样一篇课文来得印象深刻。
第二课《孔子和学生》则叙述了“万世之师”的故事,通过描述子夏和孔子之间饶有趣味而又发人深思的对话,揭示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具体含义。孔子的娓娓道出自己的见解,不仅使子夏恍然大悟,也教育了学生,学生亦明白要“不断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揣摩领会课文中人物言行,最大化地受到教育!因为只有印象深刻才能更好化为行动!
2. 通过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实践出真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进行深度挖掘,设计教学环节,强化这一理念。陶行知先生曾说:“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有些课文仅仅让学生就书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把课内知识很好地延伸课外,让学生通过找图片、读资料、谈感受等各种途径,通过自己动手去了解知识,咬文嚼字中绘出游览颐和园的方位顺序及开国大典的方位顺序等,学生感悟颐和园的精美和大气,天安门广场宏伟的同时,感悟祖国江山多美好,却不仅仅停留在“美”上,而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既能在教师的传授下学习语文知识,又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学习,学生徜徉在文字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3. 通过教材内容渗透爱的教育。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每个孩子都渴望在生活中能够得到父母的爱、家人的爱、老师和同学的爱。
《看不见的爱》写了一位母亲为了让她的盲孩子能像别的孩子一样用弹弓打玻璃瓶,耐心地陪伴孩子,并鼓励孩子“总会打中的”,关键是“做了没有”,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玻璃瓶。一个小故事,表现了浓浓的母爱,帮助学生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父母对自己的爱,帮助学生感悟到亲情的美好以及“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涵义。
《父亲的谜语》通过写小时候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表达了父亲对孩子无私的关心。
《十年后的礼物》则描写了十年前,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在森林中遇到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答应十年后送给她一件礼物,十年后,大音乐家真的信守诺言,以奇妙的方式把一支乐曲送给她,这件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前两篇还是亲人之间的爱的体现,后面的十年后的礼物则是体现了一种大爱与诚信。学生通过学习此类课文,加深对亲情的感悟,促使学生从这种亲情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利用了课文对学生进行了品格教育。
《家乡的桥》、《快乐的杉树林》等课文,用回忆童年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思乡之情。
《家乡的桥》通过回忆了故乡江南小桥的特点,回忆了小桥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的无限情趣。
《快乐的杉树林》通过了解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体会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家乡的桥》、《快乐的杉树林》则是体现了一种对物的爱,一种情境的爱和小伙伴之间的感情。通过感悟人世间这些美好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爱,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并从关爱他人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巧妙地运用了文本,也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德育教育的成效相应持续显现,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加深学生情感的体验。文以载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合理且润物细无声,持久长效的让学生在文本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教师灵活把握教材,找到教材中融入德育教育最佳契合点,语文学习、德育教育互为补充,并行不悖!
我想:唐朝诗人杜甫《春夜喜雨》里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应该也就是这样的一种意境吧!
2019.2.18
本期节目:润物细无声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王凤鸣
主播:郁菲
配乐:赵海洋《过去的未来》钢琴版纯音乐
作者/主播简介:
上海市万航渡路小学 语文老师 王凤鸣
公众号:童真时间 tongzhenshijian
公众号:HON墨诗书 honmoshishu
大鱼号:HON墨诗书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