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集 肾-先天之本的性格

第81集 肾-先天之本的性格

00:00
20:35


如何找到潘毅老师:①购买本课程《中医文化必修课》②添加正安答摩景天微信号【damotiaoli】,发送数字666 ,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潘毅老师也会进群答疑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肾的生理功能之外,谈谈它的性格特点,这个在教材里通常表达为生理特性。




那么肾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首先是「主蛰藏」,又叫「肾主闭藏」。闭藏,也有封藏、固密的意思。




我们复习一下,肾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肾藏精,说明精宜藏而不宜泄。所以,《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别忘了,在季节上,肾对应冬天,所以,肾主蛰藏,实际上是万物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后,至冬而藏的意象。




肾主闭藏是对肾功能特性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精藏于肾、气纳于肾、水制与肾、火守于肾以及胎儿的孕育、月经的应时而下、精的有度施泄等方面。




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泄则化源竭。犹如树根不可伐,水源不可枯。《医宗必读》说:「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所以治肾多论其补,少言其泻,或以补为泻。补肾方中必含敛精固肾之品,几成医家共识。不论是六味地黄丸还是金匮肾气丸,或它们的变方,均有地黄、山药、山茱萸三味药,其中后两味就具收敛之性。




基于藏精的重要性及闭藏的操控意义,是以「保肾固精」一直就是中医养生与治疗学上一个重要命题。








第二个特性是阳须守位。




阳须守位,实则是对肾主闭藏特性的某方面的期望。是指肾主命门之火,命门之火宜潜不宜露,就像坎卦中的阳爻,藏在两个阴爻之间,以发挥它的温煦、激发、推动、气化等作用。





赵献可在《医贯序》中直接就用坎卦来比喻命门与肾的关系:「火生乎水,亦还藏于水也。其象在坎,一阳陷于二阴之中,而命门立焉。」




既然说命火宜潜不宜露,坎中真阳,宜涵于肾中而发挥功用。既有期望,就说明这火易动难藏,顽皮难驯,常离位生事。




为了厘清问题,这里,首先要分清人体中火的几种称谓:




少火,是指生理状态下各脏腑的正常阳气。




壮火,是指病理状态下各脏腑的亢盛之火。




君火,即心之正常阳气,心的生理之火。




相火是相对君火而言的。习惯认为,肝、胆、肾、三焦都内寄相火。相火可以为少火,也就是正常阳气;也可以为壮火,也就是病理邪气。说白了,就是可正可邪。如果是病理邪火,一般有「妄动」两个字作为后缀,叫「相火妄动」。




狭义的相火是指肝肾火,统称「龙雷之火」或「雷龙之火」。如果再细分,那么,肝火为雷火,因肝配震卦,震为雷;肾火为龙火,因肾为水脏,龙的原生态是恐龙,它们是水中生物,所谓龙潜于渊。




至于相火是否出现病态,关键还得看这些火有没有妄动离位。




震为雷,也为动;龙性暴烈,易动难驯。所以,相火妄动经常指龙、雷两火。




这里的阳须守位是指龙火(命门之火)宜潜,但龙腾九天常伴雷动九霄,两者往往同时发难,所以一般不会刻意将它们截然分开而论。




对于龙火,为何宜潜?火神派的祖师爷郑钦安是这样认为的:「须知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龙指坎中一阳也),不能飞腾而兴云布雨,惟潜于渊中,以水为家,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而俯首于下也。」




对妄动之火的名目,郑钦安是这样概括的:「发而为病,一名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源,一名孤阳上浮,一名虚火上冲,种种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阳也。」








龙火一动,该有热象。大部分教科书论热象时相当机械,大致是热分虚实,实热则清热,虚热则滋阴,几乎成了定式。这等于默认虚热与阴虚几乎同义,实际上,虚热之证,阴虚火旺与阳虚阳浮者约莫各有一半。




阴虚之火,就如龙无法潜游于浅水中,水浅则龙升,这容易理解。所以,滋阴降火是治虚火常法。




致于阳虚阳浮,清代罗东逸《内经博议》中有「水暖而龙潜,水寒而龙」,可以作为参考。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思考,以人的体温浸于暖水中自然最舒服,如果水太热或太寒,都会在水中一弹而起。这就有了「水寒而龙起」。




大家可能会关心,阳虚阳浮会有些什么表现呢?我们在前面有一讲《话题11:上火怎么办?先分清虚实与真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假如对阳虚阳浮、上热下寒还没有太大感觉的听众,可以重听那一讲。




「水寒而龙起」,实际上就是真寒假热,它更多的表现为上热下寒证。




教材有时虽也提及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但证候描述多半是接近回光返照的表现,使学习者误以为这是较罕见的阳欲脱之重证。所以,一见虚热,即与阴虚自动挂钩。以致郑钦安慨叹:「乃市医一见虚火上冲等症,并不察其所以然之要,开口滋阴降火,自谓得其把握,独不思本原阴盛(阴盛二字,指肾水旺)阳虚(阳虚二字,指君火弱),今不扶其阳,而更滋其阴,实不啻雪地加霜,非医中之庸手乎?」




又说:「历代注家,俱未将一阳潜于水中底蕴搜出,以致后学懵然无据,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




对于水浅则龙升的阴虚火旺,大家都知道用滋阴降火或者滋阴潜阳的方法来治疗;那么,对于「水寒则龙起」、阳虚阳浮的上热下寒证,又该怎样治疗呢?




前面罗东逸的「水暖而龙潜」,突出一个「潜」字,隐约可见水暖则火自归源的意思。也就是补火以引火归源。








不少人对补火为何能引火归源的原理或存思疑。




实际上,它的原理近乎于物理学的引力问题。我们都知道,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所具的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相互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小。




这就是为什么质量小的天体都绕着质量大的天体做有规律的天体运动,就如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地球把大气、人类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其上的道理也一样。




火的本性是炎上、外散,一般而言,人体上部、外部的阳气更多,对下部、内部的阳气,本来就容易形成一个引力优势。




如果阳虚于下或虚于内,这种引力优势就更明显了,于是虚阳易受上部、外部阳气的引动而上浮或外越,形成内真寒、外假热,或下真寒、上假热的阳虚阳浮证。




如果用卦来表达,就是上卦为三个阳爻、下卦为三个阴爻的否卦,这就是「水寒而龙起」。





当然也可以因果相反,因龙起而水寒。




所以,补肾火就类似于增加下部、内部的阳气质量,以增强它与上部、外部阳气抗衡的力量。甚至肾阳充沛的情况下,还可形成自身的引力优势,使上部、外部之阳下沉、内藏,为己所用,而成上三阴下三阳之泰卦,这就是「引火归源」了。




比如艾灸涌泉能引火归源,很多人就难以理解。明明是增加了人体的总热量,为什么反能治疗一些有上热或兴奋症状如高血压、失眠、焦躁等病症?《灵枢·本输》有:「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这个穴为人身最下部的穴位。




如果这个穴位得到温煦,阳气充足,则引力增加,上部的阳气被引就下而归源。阳气下来了,又可以蒸发水分上去滋养全身,这跟涌泉这个穴的命名也完全对得上。




而推搓涌泉穴,由摩擦而产生热感也有这个功效,所以「搓脚心」也是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法。




养生上别小看这一招,如能一直保持足心暖融,实际就是一直保持「火降水升」之泰卦之征。泰即上下贯通、阴阳交感,这样,又怎会不健康?怎会不长寿?








对于阳虚阳浮,还有「以土伏火」这一招。




因为龙火是水中火,就如油点燃的火,油火遇物即燃,不畏水灭,唯畏土压,所以,临床上也有补脾胃来压服肾中之火的做法。想深一步,补土不但能伏火,土旺还能把阳气压在下焦而起到藏阳的功能。




对于这类火,我们看看医圣张仲景是如何处理的。




阳虚阳浮的龙火为患,在《伤寒论》中应属少阴病,少阴病多以四逆汤辈对治。看看四逆汤的组成及方意: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




方中附子,《本草备要》说:「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




它的特性是走、动、升、通;而干姜、炙甘草皆温中调中之剂,且干姜温守而不走,两药具足土性,正是坤土得壮,更可将走、动、升、通、热的附子下镇于少阴肾位而起作用。




郑钦安在《医理传真》中对以土伏火有妙解:「世多不识伏火之义,即不达古人用药之妙也。余试为之喻焉:如今之人将火煽红,而不覆之以灰,虽焰,不久即灭,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古人通造化之微,用一药,立一方,皆有深义。若附子甘草二物,附子即火也,甘草即土也。古人云:‘热不过附子,甜不过甘草。’推其极也,古人以药性之至极,即以补人身立命之至极,二物相需并用,亦寓回阳之义,亦寓先后并补之义,亦寓相生之义,亦寓伏火之义,不可不知。」




阳虚阳浮,除了补阳,以及以土伏火之外,更常用的是潜阳敛阳:即用干姜、肉桂、附子这些补阳药物的同时,佐以重镇潜阳或内敛阳气之品。一可直接引火归源,二可潜敛热药于下焦,更好地发挥它们「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如日烈而片云无」(郑钦安语)的功效。




这里要注意,介绍了火神派的理念,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火神派用附子、肉桂、干姜的量很大,所以临床经验不足的人,用起它们来,在量上要谨慎一点。没有临床经验的人,就不要轻易地用,碰到类似的情况,最好找有经验的医师处理。




重镇潜阳多用龙骨、牡蛎、磁石、龟板;内敛阳气则常用山茱萸、白芍、乌梅,内敛之品,其性亦降;此外,还有引火下行之牛膝,引各药归宿于丹田的砂仁等。




其实,补命火并引之归源,不独方药可用,灸法更易操作。常用的补命门火的穴位有肾俞、命门、关元、气海、神阙等,最好用的引火归源穴位就是涌泉。




完全可以用补命火的一两个穴与涌泉穴相配,其中最方便的操作是以灸条行温和灸,对付一般的浮火病证,只要操作得法,效果并不比上述的方药差。




医家谚语说:「火有拔山力,艾有回阳功。」山且能拔,何况是仅把上火下拔?




对付较重的病证,如果能药物与艾灸并用,那么效果会更好!




另外,打坐的意守丹田,站桩的意守丹田或者是涌泉,也能引火归元,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933141oxu

    课程全面,到位。潘老师不愧中医界泰斗,武术界的精英,文学界的状元,风水界的大师,真是我们后辈的标杆和榜样。

  • 张效强ZXQWF

    火有拔山力,灸有回阳功!

  • 咩咩羊_1f

    太精彩了!

  • 明恬

    老师讲的真好,太透彻了。

  • 1350973ymub

    讲得太好了!透透的

  • 高压奶嘴

    阴虚火旺和阳虚浮越的问题真要注意

  • 小龙女_9vi

    感谢老师💐

  • 大毛mao

    谢谢老师

  • 亮子老李

    谢谢老师

  • 高压奶嘴

    卦象成了最形象的说理工具,龙雷火和阳浮的问题说清楚了!讲解精彩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