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投资者的优势
主播:小陆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早期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均是业余投资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趋向成熟,证券市场的主体参与者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业余投资者为主导逐步走向多元化,机构投资者亦成为参与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诚然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仿佛有着诸多优势,它们资金实力雄厚。它们有着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的从业人员。它们拥有专业的投研团队甚至研究院,投资研究能力,公司调研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都很强。作为一名业余投资者,面对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否应该把资金交给它们管理才是最佳选择?业余投资者战胜机构投资者是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我看来未必,业余投资者完全有机会胜出,而且取得胜利其实并不难。
若2011年投资1元申购股票型基金,到2018年8年的时间最终得到1.113元,平均总回报仅仅只有11.3%,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1.35%,而从2011年起以本金1元每年年末整存整取,到2018年8年的时间最终得到1.195元,总回报为19.5%,年化收益率为2.25%,定期存款的回报甚至高于投资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回报,当然肯定其中会有优秀的管理者为投资人创造远超平均收益的丰厚回报,但是我们又如何沙子里淘金从中找到那个值得托付的人,这又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这里只讨论机构投资者的平均水平。取得这样的业绩可能有市场的原因,但是长期跑不赢存款的业绩,就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全部归结于市场。那些西装革履,高薪厚职,光鲜背景的精英们管理的产品几乎让人可以不加思索地与高收益联系在一起,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精英们长期创造的业绩着实“平庸”。无疑西装革履,高薪厚职,光鲜背景在金融产品的包装和营销上增色不少,让人产生专业人士等于高投资收益的错觉,但是在创造长期投资业绩上其实也并没有显著的优势。相反我认为业余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上有着机构投资者没有的诸多优势,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对手,做到知己知彼,对于机构投资者的一些行为模式和劣势加以利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业余投资者完全有机会取得比机构投资者更加好的投资业绩,甚至远超市场的投资回报。
业余投资者资金虽少但交易灵活
纵使业余投资者的资金量在市场中翻不起任何波澜,但是这却是相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一个重要的优势。机构投资者无疑它们有海量的投资资金,但是正因如此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麻烦,甚至是它们取得平庸业绩的重要原因。机构投资者往往更关注大市值公司的投资机会,因为要考虑到可容纳资金量和流通性方面的问题,而会忽略了一些小市值优秀公司的投资机会。一来是因为小市值公司可容纳的资金量少,对于一些机构的投资收益贡献非常有限,二来是因为一些小市值公司的成交量非常少,对于拥有海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进出非常不方便,建立持仓的时间被拉长而错失最佳的投资时机,会因为大额的买入卖出抬高了平均买入价或压低了平均卖出价。然而业余投资者因为资金量少基本不存在机构投资者的烦恼,他们可以参与机构不会涉猎的投资机会,而这些投资机会往往估值更低回报更高。他们可以更容易捕捉到更优的买卖点,平均买入价和卖出价可以比机构更容易获得更有优势的价格,买入卖出非常方便。
业余投资者没有业绩考核和赎回压力
机构投资者每年都会有各种内部业绩考核和外部收益排名,这关乎到从业人员的收入和奖金的问题,所以从业人员往往更懂得趋利避害,在行情好的时候,加大风险偏好获取更高的业绩争取更高的收入,在行情不好的时候,降低风险偏好,在下跌的过程中卖出股票降低仓位,在排名中就可以冠以回撤较少的美名。投资是长期的行为,考核与排名往往是短期的不与之匹配的。从而造成机构投资者的一些短视的行为。同时机构投资者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资金赎回的压力,人性亘古不变,纵使管理者思路多么清晰,情绪多么稳定。但是产品背后的投资者看到净值的下滑还是会因为出于对亏损的厌恶而选择赎回。这时候如果基金产品可供赎回的流动资金不够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被动卖出持仓中的股票,纵使未来这只股票可能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甚至有部分机构为了追求更大的投资回报,带杠杆进行投资,就可能有被动平仓的风险。因为机构投资者有考核,排名,赎回的压力,知行往往很难做到完全合一,因为总有人为你摇旗呐喊让你不断挥棒,最终可能只会让你跟着市场投票,也可能会接受一些确定性强但回报非常低的机会,导致投资回报更加平庸。而业余投资者没有这样的压力,不会有人让你挥棒,你可以找到最舒适的位置充分发挥,你的资金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安排,合理运用长期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可以更加关注更长期的投资机会,在市场下跌非理性的时候进行逆向投资,反其道而行,从而取得超越机构投资者的丰厚投资回报。
业余投资者没有合同约束
机构发行产品的时候往往会拟定相关产品合同,合同中对于仓位有明确的要求,对于具体持仓比例有具体的约定,普遍存在的有产品建仓期,对于单一投资标的不超10%持仓比例,不能完全空仓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持仓,要求持有流动现金的比例以应付赎回等规定。追求持仓标的的相对分散,从而控制投资风险和净值回撤。但这样的做法在降低了风险的同时也限制了取得更大的收益。不是说分散投资不合理,而是过于分散的投资会让投资收益变得均等且平庸,对于概率赔率均俱佳的投资机会却只能买入10%的仓位,纵使翻倍也枉然,对于整体业绩的贡献相当有限。对于整体持仓的比例限制也使得管理者在运营的过程中束手束脚,下跌的时候不能空仓回避,上涨的时候不能进一步提高仓位,也是机构投资者回报变得平庸的因素之一。而业余投资者管理的是自身财富,就不存在代客理财的种种限制,在仓位管理上就更加灵活自如,单一标的可以打到较高的比例,可以灵活空仓甚至满仓。这样也为业余投资者取得更好的回报提供便利和条件。
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部分合同条款
业余投资者没有冗长的决策流程和审批
机构投资者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操作流程,它们对投研,决策,风控,交易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细致的分工,意在防范操作风险和决策风险。但也可能会因为精细的管理和完善的流程反而造成决策效率的低下。一个买入的决定,需要通过一系列冗长的决策流程和审批。一个流程走完最终到买入可能已经错过最佳布局时机,而市场机会并不会等你,它往往是稍纵即逝的稀缺的,很多人在盯着,就看谁能更快更准的捉住机会。不仅仅在决策的效率上,在决策的过程中和具体的投资标的选择上,管理者也会受到来自组织内部的种种限制和干预。而业余投资者既是研究员也是交易员,自己做决策和风控,决策效率可以比机构投资者迅速,更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把握投资机会。
巴菲特在挑选接班人的条件时曾给出三个条件:“第一,独立思考;第二,情绪稳定;第三,对人性和机构的行为特点有敏锐的洞察力。我想业余投资者做到这三点也能轻松战胜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并非不可战胜,并非洪水猛兽。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机构投资者可以用资金短期投票,但是长期称量的是公司的价值。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业余投资者掌握的信息虽仍有滞后,但机构的研究,调研,消息亦能很快共享,机构相对业余投资者的优势也有所弱化。高学历高智商也并不是取得良好投资回报的必要条件。业余投资者不一定是待宰的羔羊,也能是精准出击的猎人,我们只需要等待最有把握的机会,便足以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
作者:深思慎投
链接:https://xueqiu.com/1731207939/122322558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非常受用
这篇文章在根本的数据上就在误导投资者 选取了收尾都是大跌的年份也就是说收益最低的收益来代表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 如果截取12年到17年5年上涨了83%。
嘿嘿嘿
别说、
观点相对客观,看清个人投资的优缺点。
感谢分享,学习学习
这个说了业余投资者的优势,但是并没有做到足够客观,专业投资者尽管有缺陷但是必然有其优势,业余投资者也必然有其缺陷,否则市场就不会有专业投资者,而是都会选择业余。
👿👿
专业多并不多,都大多是利益趋势,行业质量参差不齐。
股票型基金收益不如定期存款,不能怪机构投资人。应该怪大盘
战争机器超酷全大写 回复 @exons: 中国股市的市场先生比美股年轻更具情绪波动并且基金分为T+N赎回和定期赎回产品,所以很多时候它们也影响市场先生的情绪。加上年轻的市场里个人投机投资者比例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