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与花椒》扶霞·邓洛普(一个英国女孩的川菜情缘)

《鱼翅与花椒》扶霞·邓洛普(一个英国女孩的川菜情缘)

00:00
23:44

添加微信【xmly1919】备注“听书”,限时免费加入【喜马讲书官方微信交流群】有优质伙伴共同交流,独家福利资源共享!


想听更多好书解读?请直接搜索关键词“喜马讲书”


一个英国女孩的川菜情缘,一段酸甜苦辣的舌尖冒险。


听书笔记  


本书作者扶霞·邓洛普生于英国。1994年成为四川大学的留学生,其后又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接受专业厨师训练,为该校第一位外国学生。最近十年里长期从事演讲与烹饪示范工作。


扶霞的文章曾刊登于《金融时报》《纽约客》《美食家》等杂志,曾经数次获得有“饮食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是当今西方世界最认可的中国美食专家之一。


在《鱼翅与花椒》里,扶霞记录了她一步步走进中餐、爱上中餐的故事,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餐。与此同时,这本书还站在普世的餐饮审美上,分析了外国人对中餐的种种偏见。


扶霞描述了她眼中的中华美食:


中餐之美,首先在于调味,其代表为川菜。川菜大厨最擅长的,是组合甜、酸、咸、辣等多种基本味,勾勒出勾人魂魄的复合味。


而中国菜独步天下的特色,是口感。口感能打开美味的新维度、新世界,而中国人深谙此道,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中华厨艺最令人赞叹之处是刀工。中国厨师有几十个词描述刀法,而如此复杂的刀法艺术,靠的几乎就是一把简简单单的菜刀。


而中国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灿烂的饮食文化,是因为这个民族对于美食,有着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热爱。


扶霞还罗列出了西方人对于中餐的主要偏见:


中国的烹饪方式非常血腥、残忍。但要认真地学习中国料理,就必须习惯于屠杀,因为只有用生鲜的食材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另外,西方人的这类批判有其伪善之处。在欧美,动物的死亡只是被隐藏了起来。


中餐爱用味精。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味精是糟糕的人造添加剂,只有垃圾食品中才会使用;而西方人对于味精的偏见,已经破坏了中餐的国际声誉。


中国人“什么都吃”。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动物的什么部位都吃,二是什么动物都吃。


对于中国人“动物的什么部位都吃”,西方人发明了一种理论,说中国人是因为饥饿,才被迫去吃那些原本不应该成为食物的东西。但其实,将动物身上的多个部位都做成美味的食物,代表了一种高级、复杂而又经济的烹调文化。


但是,“什么动物都吃”,确实是中国菜最大的污点和陋习。中国是当今世界最贪婪的濒危动物消费国;中国人的胃口不但威胁到中国境内的野生动物和濒危物种,还成为了国际问题。


和那些炫耀铺张的宴饮文化相比,中国大众的传统家常饮食,才能体现出中华美食的精髓:主食是一碗米饭或面条,搭配大量简单烹饪的当季蔬菜,各种各样的豆制品,再来一点能够增添风味、供给营养的肉和鱼。这种饮食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到了最小,营养均衡又色香味俱全,可以作为整个人类社会学习的范本。


解读 吴海云

文化研究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员

播音 | 吴海云

策划编辑 | 李雪清

音频编辑 | 秦亚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伊吹Anna

    作者的描写太生动啦 对于那些没法忍受中国人吃动物下水和因为视野狭隘而认为中国人只有味精和辣椒的外国人,我只能说你们真的是太太太太可怜了 中国人不是饿才什么都吃,而是对食材有着无限的珍惜和尊重。中国人不是因为残忍才现杀现卖,一边买那些在超市里陈列着的处理好了的鸡猪牛肉,一边指责中国人不珍爱动物生命的人并不是善良仁慈,而是伪善和阴谋论者。 我为你们不能感受食物的最高美好而遗憾,同时有点幸灾乐祸。

    A月亮长毛了 回复 @伊吹Anna: 四月,宜收集开心,流行快乐

  • 绮行澡雪

    对于中国菜 中国人本身就对其充满偏见,中国菜不仅仅只有川菜和粤菜,北方人不会乱七八糟吃

  • 小灵儿丶

    写的非常好!非常中肯的文章!中国人真的不能再吃珍稀濒危动物了!

  • Ice_tb

    听了解读,对这本书大有好感,作者写得太好了,太贴切太贴切啦

  • 伊吹Anna

    中国老百姓的饮食真的是非常有趣非常可爱的生活的艺术

  • 李洋_gj

    外国伪善不是一般的恶心

    A月亮长毛了 回复 @李洋_gj: 好好说话,做个和春天一样美好的人🉑

  • 片刻慵懒L

    感觉主播边流口水的感觉

  • DUXZ

    我家也没有味精

  • 雷木子

    晚上不能听,听饿了。郁闷

  • 残月换酒钱

    我家也不用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