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度的维度解读宇宙,感受生命的迷人和星球的智慧。
听书笔记
《迷人的温度: 温度计里的人类、地球和宇宙史》(A Matter of Degrees: What Temperature Reveals ut the Past and Future of Our Species, Planet, and Universe)作者吉诺·塞格雷是美国高能基本粒子理论物理学家,他出身于物理世家,叔叔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作者吉诺·塞格雷在从事物理研究三十多年后,发现科学领域内的很多主题都和温度息息相关,所以他从六组重要的温度数据出发,带领我们揭开生命和宇宙的谜团。
第一组数据是动物的体温。
从北极冰流上的因纽特人,到纽约证券交易所里的经纪人,人类的体温都惊人的相似。除了人类以外,动物界也广泛存在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那么恒温性对动物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动物的大脑里都有数量惊人的神经细胞,神经信号的传送与接收依赖于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过去几百万年里,人类和其他温血动物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在摄氏38度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是最高效的。
要保持体温恒定,高效的冷却机制和保暖同样重要。恒温动物主要通过出汗、扇风和喘息来防止体温过高;要是外界温度太低,我们会靠发抖产生热量,而在长期的低温环境中,温血动物会长出厚厚的脂肪来隔绝外界的寒冷,企鹅和海豹就是绝佳的例子。
如果体温调节出了问题,人就会发烧,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发烧的具体机制。
第二组数据是文明的温度。
从狩猎采集到建村定居,再到生产工具,人类制造的温度从0度开始,经过500度、1000度、2000度,直到几亿度。不同阶段的文明有不同的标志温度。
炼铁需要摄氏1400度的高温,大约两千年前,人类就将火加热到了这个温度,1400度也由此成为铁器时代的标志。
蒸汽时代虽然没有具体的标志温度,但它的诞生离不开人类对温度本质的深入理解。科学家对温度的探索促成了热力学这门学科的诞生,最终他们发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而且能量整体是守恒的。蒸汽机的原理正是将蒸汽蕴含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利用这些能量驱动机械,人类就此进入蒸汽时代。
而在如今的核子时代,我们已经制造出了5.1亿度的可控高温,不可控的核聚变甚至能制造出几十亿度的高温,比如爆炸的氢弹核心。
第三组数据是地球的温度。
地球的温度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地球的温度升高100度或者降低100度,人类就不可能存活下来;即使变化的幅度不那么大,只是升降几度,人类的生活也必将受到重大的影响,决定地球温度的最大因素,是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
在不同的年份,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年份更近一些,有的年份更远一些。这样的区别足以导致地球的温度发生变化,就像你离炉子越远,就越感受不到它的热量。当地球离太阳这个炉子最远的时候,就会进入冰期。
过去的六十五万年里,地球上出现过九个显著的冰期,现在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所以文明才能欣欣向荣地发展到今天。对人类来说,冰期的威胁依然遥远,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
现在普遍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如果地球的温度继续升高,海平面必然上升,许多海滨城市将遭受灭顶之灾,海洋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同时,海洋也是生命的庇护所。
为什么这么说呢?地球经过历次大劫难,仍然有生命延续下来,这或许与我们的第四组数据:海洋的温度有关。
科学家在灼热的深海热泉附近发现了能在滚烫的泉水中生存的细菌。目前在细菌中保持耐高温记录的是“延胡酸索火叶菌”,它在摄氏110度的环境中发育得最好,要是温度降到90度以下,它就无法繁殖。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细菌能在100度左右的温度下生存繁衍,统称为“嗜热菌”。嗜热菌能在没有阳光、充满毒性、温度超高的深海中存活下来,这是为什么?
因为它们可以利用硫的化学反应获得大量能量,制造碳水化合物,简而言之,在深海热泉周围,化合作用代替光合作用,成为了生命的支柱。
除了嗜热菌以外,还有嗜冷菌。这些喜欢极端环境的微生物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新的可能:如果气候危机真的来临,嗜热菌或许会成为生命的火种。
地面生命利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而太阳的大部分能量是在它的核心产生的,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阳的核心温度,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五组数据。
我们自然无法直接测量太阳核心的温度,幸运的是,我们能够接收到来自太阳核心的一位信使,它从太阳的心脏飞来,并诉说着那里的温度,它的名字叫中微子。
中微子看不见也摸不着,不过根据物理学家贝特建立的太阳标准模型,太阳核心的温度与它产生的中微子数量直接相关。太阳核心温度越高,产生的中微子就越多,反之则越少。所以如果能够测出中微子的数量,科学家就能根据标准模型算出太阳的核心温度。
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中微子会将它遇到的一个不带电的中子转化为带有正电荷的质子。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中微子和中子擦肩而过,或许其中就有一个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正是基于这个原理,科学家开始修建中微子探测器。
他们使用的检测工具十分常见,那就是我们生活中会用到的洗衣液。洗衣液里有茫茫多的氯原子,总有一些能够遇到中微子,于是氯原子里的一个中子就会变成质子。只要能检测到这种变化出现的频率,科学家就能推算出中微子的数量,进而算出太阳的核心温度:1570万度。
在浩渺的宇宙中,温度有极限吗?
根据现有的宇宙模型,大爆炸发生的那个瞬间是整个宇宙温度最高的时刻,当时的温度达到了几千亿度,直到现在,无论是在太空中还是在人类的实验室里,我们都还没能重现这样的酷热地狱,相比之下,宇宙温度的下限似乎更亲切一些。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是绝对零度,它的具体数值是摄氏零下273.15度,也就是开氏0度。但绝对零度的世界只存在于理论的假想中,它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极点。
最近两百年来,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朝着温度的下限不断进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了很多意外的发现。比如著名的超导现象,超导现象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除了超导以外,低温世界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发现,现在这门分支学科已经成为了物理学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对温度极限的追求,其实是人类在科学道路上执着精神的一个缩影。
解读 | 阳曦
飞行器设计专业,科幻作者,科普及幻想文学译者
播音 | 邱博
策划编辑 | 陈艳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讲这么好,如果能把全书讲完该多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