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17.3|汪荣祖:三雄争霸
 2.73万
试听180

【第二季】17.3|汪荣祖:三雄争霸

00:00
16:44



第三讲,我要讲的是在崇祯皇帝过世之后,1644年,也就是所谓的甲申年,当时有三个人。这三个人都是有军事后盾的,其中一个就是李自成,第二个就是吴三桂,第三个是多尔衮,所以在1644年,甲申年,可以说是三雄争霸。三雄争霸的结果是多尔衮胜出,多尔衮胜出是有原因的,这个结果与三个人的个性、他们的决策、他们在第一时间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李自成的反叛 


我们首先来看李自成。李自成在陕北起家,当时那里有饥民,还有军人在反叛明朝政府。他趁势而起,最吸引人的口号就是“迎闯王,不纳粮”,他自称为闯王。这句话为什么特别吸引一般老百姓?因为当时纳粮是非常重的负担。为什么纳粮是负担呢?因为除了正规税收之外,为了供应辽东战场,要还要征收所谓的辽饷,辽饷是额外的税收,所以给农民增加了极大的负担,农民不愿意纳粮。


(闯王李自成)


所以李自成说“迎闯王,不纳粮”,大家就都跟着闯王,声势浩大。当然中间也有一些挫折,不过最后他打进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占领北京城,这是他成功的最高点。这也是他可以称霸的非常好的机会,可惜他死了。为什么?我觉得跟他的个性有很大关系,跟他当时的决策,跟他当时的某些选择都有关系。首先,我们说李自成是农民军,农民军有一个弱点,这个弱点很普遍。不是仅仅在中国,在外国也有。比如说俄国当时有一个革命,也可以说是农民革命,打的旗号是沙皇某个儿子,他自己不出头,把沙皇的儿子抬出来,就好像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开始打着扶苏(秦始皇大儿子)的旗号,这是很奇怪的一种所谓农民的心态,对真命天子有一种仰慕的心情。李自成也有这样的心态,他开始希望崇祯皇帝封他为王,后来他进了北京城,看到崇祯皇帝自杀了,大为吃惊。他还说了一句话,这是当时的记录,不一定可靠,可是我觉得是非常可能的。他说,你为什么要死,我是来跟你共享天下的。而且他后来的作为好像是在替崇祯皇帝报仇似的,他惩罚当时的官员。他到北京城接收了整个官僚体制,北京是中央政府,上下整个国家体制都在他手上,而且大部分官员很现实,你现在改朝换代了,少数的要为前朝尽忠,自杀等等的,可是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愿意跟随的。结果他采取杀戮的手段,把很多人杀掉,而且逼很多官员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捐出来。你本来可以得到这一大批人跟这个体制的支持,但你自己把它毁了。当时吴三桂的父亲,他的家还在北京,吴三桂本来是想要跟李自成合作的,他一听到这些消息,犹豫了,后来李自成的作为使得吴三桂无法跟他合作,李自成甚至派兵去攻打吴三桂。当时吴三桂在山海关,所以在山海关打了一仗,当时李自成的声势还是比较浩大的,人也多,吴三桂的部队虽然是精锐,但毕竟是少数,几万人。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情势,吴三桂就把清兵引进来,借清兵打李自成,果然把李自成打退了,李自成马上得了天下,可是他不能马上治天下。


(山海关)


我们可以把李自成跟朱元璋比较一下,这两个人出身都是很卑微的,可是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失败了,其中是有道理的。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他就能够得到当地士绅的支持,稳固政局。他没有滥杀这些官员,得到这些官员的支持,所以他能够得到天下。李自成就没有做到这一点。结果他虽然最后在北京也建了一个新的朝代,但是他做了皇帝也没有做多久,就败退了,后来落荒而逃,最后败死。我们看李自成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他自己的个性,他当时所做的决策、他的这些选择几乎都是错误的。老天好像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机会,顺利地进了北京城。但他进了北京城,居然没有办法保持他在北京的位置,这跟他个人是有关系的。



吴三桂的选择 


我们再说吴三桂,吴三桂在明朝是最有实力的一个军人。在崇祯皇帝过世之后,照道理讲,他应该保明朝,而且当时很多人都寄希望于他,可是他的个性就是三心两意。我们可以看到他后来的作为,开始他也想跟李自成合流,甚至要投降李自成;后来弄不成他又想去投靠清朝。大家都骂吴三桂是汉奸,引清兵入关,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仔细来看,他当时认为清朝在关外,并没有要到中国来争做皇帝,在以前很多满族进入关内就是抢劫,掠夺一批财富就回去了。所以他的目的是想借清兵来打李自成,可是他哪里知道清朝那个时候已经不是吴下阿蒙,是要进关争天下的。


(吴三桂坐像)


清朝入关并不是外国来征服中国,因为辽东在东北那个地方,原来是明朝管辖的,后来努尔哈赤反叛明朝,明朝还派兵到辽东去攻打。可是到皇太极的时候,满洲人兴起得非常快,满洲人想进关跟明朝争夺天下,还想做中国的皇帝。这个过程吴三桂起先不明了,一直引清兵到了北京以后,他才发现这个清朝来了,就不走了,它要留下,要建都,要成为中国的统治者。这个过程当中就牵涉到另外一个人物,就是多尔衮。在讲多尔衮之前,我先把吴三桂做一个总结。


刚刚我们也看到,吴三桂首鼠两端,所以我们骂他汉奸并不是太有意义。因为最主要的就是说,他的个性决定了他其实是有可能帮明朝把这个事情稳固下来的,可是他没有。而且我们发现,当北京城出现危机的时候,他没有竭力来救崇祯皇帝,他行动非常迟缓,显然他在观望,所以这也是他的性格。后来事实也证明,他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他可以跟李自成,也可以跟清朝。后来他投降了清朝,到云南做了王。在影响到他权位的时候,他觉得康熙有撤藩的意图,他又造反了。可是他造反又不是恢复明朝,因为他是明将。假如说你投降清朝不得已,可是你还是心怀故国,你要恢复明朝,还可以引起一些人的支持。可是他是自己要做皇帝,所以连当时反对清朝的明朝的遗臣都不支持他。


(明永历帝殉国处碑)


这些行为,就是因为他的性格问题,他比较重视自己的权位,而没有比较宏大的理想跟原则,这显然是他失败的地方。当然他起来反清的时候,开始的声势也是非常浩大,那个时候他已经60多岁,是很有经验的人,可是居然敌不过康熙皇帝。当时在清朝引起很大的震动,半壁江山在吴三桂起来的时候就动摇了。可是你看康熙皇帝那么年轻,居然把吴三桂打下来了,所以吴三桂的失败不是没有原因的,与他个人的性格,与他个人的选择,与他的决策是有很大关系的。


(清初三藩之乱地图)



多尔衮的决策 


我们现在讲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他没有继承努尔哈赤的王位,而是皇太极,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继位。可是皇太极还没有入关就过世了,所以皇太极传位给他的儿子,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可是顺治皇帝年纪非常小,所以实际在背后掌权的就是多尔衮。刚刚讲到,满洲已经有取天下的雄志,这其实是多尔衮在后头运筹帷幄,顺治皇帝非常年轻作不了主,作主的就是多尔衮,多尔衮是辅助顺治皇帝,所谓的睿亲王来辅助。另外有一个亲王不是努尔哈赤的血脉,影响比较少,最主要的还是多尔衮。


(多尔衮)


多尔衮在入关以前就很欣赏汉文化,而且他身边有很多有学问的汉人辅助他,最主要的就是范文程,后来洪承畴也投降了,也给他出了计划。多尔衮在入关之前就有这种雄才大略,要取代明朝,做中国皇帝,他入关的时候非常聪明。他不但有勇还有谋,当吴三桂请兵的时候他就说我们为了正义,李自成把你们皇帝杀掉,我要帮你报仇,来打李自成,非常光明正大。他入关以后,大军进入北京以后就稳了,可是他的做法跟李自成完全不一样,他善待所有明代的官僚,减粮,而且善待老百姓。所以那些因李自成进京而逃难到外面去的人,很多都回来了。可以看到多尔衮多么地睿智,他做了非常有利于清朝稳定下来的一个决策。决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决定要采取汉化政策,他要做中国的皇帝。他在入关之前已经接受汉化,到入关之后他就实行汉化政策。当时顺治皇帝这么年轻,他展现的汉化政策,我想背后都是多尔衮在操作。当时最明显的汉化的证据,就是顺治颁发了《御制资政要览》这本书,这本书整个内容就是他要做中国的皇帝,要学习儒家的德行。所以从清朝入关开始,就是从儒,就是要采取汉人的统治方式。满洲八旗制度是他们的祖制,虽然没有取消,但是由于汉化的因素,八旗制度的内容都改变了。八旗原来是八王议政,到最后变成管理旗民的衙门,作用完全不一样了。清军入关以后,就要做中国的皇帝。有很多人说是从康熙开始的,其实从顺治就开始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一路下来都在执行,我觉得是多尔衮在开始的时候就制定的决策。



(《御制资政要览》书影)


我们可以看到清朝整个制度都是中国帝制的延续,当然有些自己的新东西,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新的、他自己的东西,可是基本上是延续的,所以我们说清朝是帝制最后一个朝代,这个说法是不错的。有些外国人要把这个少数民族朝代划出去,中国的历史就好像被切断了,这怎么可能呢?其实不但是元清,现在很多人都讲元朝是蒙古人,清朝是满洲人,都不是中国人,他们认为汉人才是中国人。其实在早期这个少数民族不是只是蒙古跟满洲,在南北朝的时候有北魏,北魏是拓跋,它也是少数民族,北魏孝文帝汉化多厉害。少数民族的汉化是历史渊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事实。


(北魏迁都)


我觉得汉化跟中国的方块字很有关系,因为方块字不能拼音,他不能用汉字来拼他的母语,他只有学习汉字,方块字,研究方块字,才能进入中国的文化。因为几千年来中国的文献、书籍,实际上都是汉字写的,所以你懂了汉字,读了中国的书,潜移默化就慢慢地汉化了。讲清朝的汉化我觉得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就是多尔衮,我们从长期历史来看,多尔衮的决策多么地切实,多么地成功。清朝维持了两百多年,将近三百年的天下,我个人觉得跟汉化最有关系。元朝比较短,因为它的汉化不彻底,清朝汉化得彻底才能够维持那么久。最后清朝的亡国不是因为汉化,而是因为史无前例的帝国主义入侵,这就是李鸿章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是任何朝代都没有办法面对的。这么大的冲击,造成清朝的衰败,然后引起国内的革命,才把中国几千年的帝制终结。



精选用户评论
  • 秋窗风雨_

    汪荣祖老师讲课真好

其他用户评论
  • 哥哥来搬砖

    1644年,视频16:44,巧合还是老师有意呢?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哥哥来搬砖: 想多了啦

  • TamPee

    魏晋以后讲得不好了

    天问_不惑人声 回复 @TamPee: 史论观点新,您理解不了。

  • 1781792xgco

    老师讲课很生动,人物关系都娓娓道来,课讲的特别好,再听这节课时,我是用电脑听得,听到八分钟时电脑突然死机了,那种感觉就像正专著做某一件事被人打断很不舒服,不过重新开机又好了,又听完了后续的内容,讲的是真精彩,没有后悔花这200多元,也希望自己的历史素养能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希望我二战考研成功!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1781792xgco: 预祝成功!加油↖(^ω^)↗

  • 听友200161591

    大师说的好

  • 1895918mcvy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