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女

卖花女

00:00
28:54

幽默大师萧伯纳代表剧作:男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女人吗?


听书笔记 



《卖花女》是爱尔兰籍文学家萧伯纳创作的一部戏剧,发表于1912年,是他的众多作品中最为流行的一部。20世纪50年代,它被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继续风靡,光在美国就连续上演了两千多场,后来好莱坞又据此拍摄了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窈窕淑女》。

 

一、《卖花女》的故事原型是什么?


《卖花女》的英文名字是Pigmalion,所以它还有一个译名是《皮格马利翁》,又称《匹克梅梁》。皮格马利翁是一个人名,他是一位希腊国王,他的故事,最早出自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的叙事体长诗《变形记》中。皮格马利翁非常讨厌他那个时代的女人,觉得她们放荡无耻,决心终身不娶。后来,他按照自己心目中完美女人的样子,制作了一尊女人的塑像,并为她取名葛拉蒂。他深深爱着这尊塑像,打心眼里希望葛拉蒂是个真正的女人。他去女神维纳斯的神殿里祷告,结果,维纳斯被他的爱所感动,当皮格马利翁回到自己的王宫,再次亲吻葛拉蒂时,那尊塑像的脸渐渐变红,身体变软,有了体温,葛拉蒂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

 

这是一个浪漫的故事,很多人听过这个故事后,会感慨爱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也许还会希望这样的奇迹能降临到自己身上。

 

所以,当萧伯纳推出以“皮格马利翁”为题材的戏剧作品时,人们本以为他写的也是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故事,可是,萧伯纳的故事不仅不浪漫,相反,还具有极大的讽刺性。

 

二、  卖花女最终成为淑女了吗?


这部戏剧的男主人公名叫亨利·希金斯,已经上了年纪,他的身份很特别,他是一位语音学家。有一天,希金斯随即跟皮克林开玩笑说,你信不信,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就能把这个粗俗的卖花姑娘培养成优雅大方的公爵夫人,让她出现在一位外国大使举办的花园晚会上。

 

希金斯教授去塑造他心目中的公爵夫人,并不是出于爱或者对于艺术美的追求,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同时,他又是一个很不自律的人,在他看来,正因为自己是专家,是科学家,他就可以随便地说话而不受指责。所以,这是一个虚荣而傲慢的皮格马利翁。

 

面对希金斯教授的嘲讽,卖花姑娘伊利莎,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她是用一种很本色的方式来回应的,她的本色就是粗俗。凭着一个卖花女的经验,她知道自己在这里得不到尊重。在希金斯家的浴室里,她平生第一次坐进有冷热水两个龙头的浴缸,第一次见到带烘干效果的浴巾架,第一次用上报春花香味的肥皂。当仆人嫌弃伊莉莎的衣服又脏又破时,伊莉莎立刻大叫大嚷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我现在知道那些上等女子为什么这么干净了,真希望她们看看,我们这些人是怎么洗澡的。当伊利莎撞见自己父亲时,她也立刻吼道说,你这个老骗子,你就会来讨点钱买酒喝。

 

过了好几个月,希金斯的母亲在家里举办宴会, 当伊利莎出现时,他们完全不认识她了。昔日衣衫褴褛、满口粗语的伊莉莎,完全改头换面成了一个温文尔雅的淑女。她的举止、动作、走路的姿态都符合一种优雅的标准。她被希金斯指引着走向老夫人,努力用学究式的准确声音说:“你好吗?希金斯夫人?”

 

可是,伊利莎尽管改掉了姿态、口音,但当一位在场的夫人说起最近的流行性感冒,伊利莎在谈话中立刻又露出乡下姑娘的本色来。

 

在第二幕中,萧伯纳的讽刺,主要针对的是希金斯教授,针对他十足的大男子主义、对女性的不尊重、以科学家自居的傲慢,以及双重标准,等等;而到了第三幕里,萧伯纳则通过了这个无聊的沙龙,嘲讽了整个上流社会。上流人士都非常重视文雅的礼节、仪态和谈吐,也非常引以为豪,而实际上,他们都活得十分别扭,十分不自然。 

 

三、卖花女不再是卖花女后,她何去何从?


在萧伯纳揭开上流社会的假面之后,男女主人公,希金斯和伊利莎之间,要有一个了结。而萧伯纳也要提出他一直最为关切的话题,那就是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要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

  

希金斯对自己的漠视和戏弄,已让伊莉莎已经忍无可忍。当希金斯再一次起身找拖鞋的时候,伊利莎气愤地把两只拖鞋连续扔到了他的脸上,她痛骂希金斯,说,我就是你们两人打赌的对象,我根本无关紧要,我的死活,在你眼里还不如一双拖鞋那么要紧。

 

她对希金斯说,我以前还能卖卖花,现在我已经被你变成了上流女子,我接下来还能卖什么?希金斯说:你可以嫁人,你也可以去你想去的花店里工作。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仍然是一副完全轻视伊利莎的样子。伊利莎回答他说,我要把你们给我的衣服全部还给你们,你挑下一个姑娘的时候还可以给她穿。她还把希金斯买的东西也都扔还给了他。在做完所有这一切后,伊利莎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觉得自己终于出了一口恶气。当晚,她就悄悄地独自离开了希金斯的实验室。

 

后来,伊莉莎再次出现,用一种十分文雅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她来向皮克林上校表达了她的谢意。此时的她,已经不同于之前的粗俗,与希金斯教授、皮克林上校几个月的相处,以及与上流社会的初浅接触,已经让伊莉莎的心性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她很平静,她说,虽然我被你们两个男人当成实验品,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我从你,皮克林上校的身上真正学到了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和礼貌。我明白了,是这种态度让一个人成为上流社会的女子,而不是口音和穿着。她又说,其实我跟希金斯教授是一样的人,我们都是一不顺心就骂粗话的人,如果不是你在我身边,我是没有机会看到上流社会的人真正应有的样子。

 

希金斯说,你不要嫌我粗暴,我对谁都这样,我对人类是一视同仁的,然后他又暗示伊利莎可以回来,他说,我要把你造就成一个女人,现在我做到了,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他还习惯性地想打发伊莉莎去买火腿乳酪,去帮他订制手套和领带,但是伊莉莎只说了一句“你自己去买吧”,便飘然而去。

 

四、《卖花女》有什么艺术成就?

 

《卖花女》上演时,剧院为了吸引观众,曾经将其宣传成一个浪漫故事,当观众发现没有浪漫的爱情,有的只是上流人士之间的互相寒暄、恭维、调侃,最终男女主角也没有在一起,他们都很失望。后来,很多地方再次上演这部剧作时,都修改了结尾,增加了一些两人有戏的暗示,而1938年据此改编的黑白电影,则干脆让男女主人公终成眷属。

 

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显然并不是萧伯纳的初衷。确切地说,萧伯纳是要通过戏剧,展现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他嘲讽了像希金斯这样的男人,他还通过吃饭时围餐巾、社交时打领带、宴会上谈谈天气等极其琐碎的细节,展现上流社会的虚伪和乏味。正如鲁迅所说,萧伯纳撕破了绅士淑女们的假面伪装。

 

更重要的是,萧伯纳在戏剧中重新诠释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他颠覆了皮格马利翁与葛拉蒂的故事,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男人真的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女人吗?而假如一个女人的形象是由男人塑造的,她还有没有独立和自由,还有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其实戏剧最后,伊莉莎的选择已经表明了萧伯纳的意图:被创造出的葛拉蒂,与创造者皮格马利翁之间,不可能有对等的爱情。伊莉莎必须独立面对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听命于别人的安排。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戏剧舞台上充斥着轻浮的浪漫剧,以及市侩的传奇作品。而萧伯纳的作品如《卖花女》中,尖锐的社会讽刺,紧张的戏剧冲突,生动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萧伯纳既关注具有社会意义的思想,又拥有新颖的戏剧技巧,给予人们美好的心灵滋养,整个英国戏剧的面貌因此焕然一新。可以说,萧伯纳在此完成了对19世纪戏剧的历史性突破,他的作品也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经典。


解读 | 云也退

专栏作家,记者,译者。著有《自由与爱之地》,译有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E.萨义德《开端》以及《忧思中国》等。

播音 | 李欣

策划编辑 | 周向荣

音频编辑 | 秦亚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四月忘记了

    女性摆脱被凝视、被物化、被他者化是走向真正独立的必由之路。道阻且长。

  • 子叶想要叶子

    这本书很好,一个人倘若没有自己的想法,时间长了,就会什么事都听别人的。很多年之后才发现就晚了。

  • 11111111_6a

    谢谢。

  • 幻雪蓝沁

    声音很好听!听着入眠一定会有个好梦~

  • 羚羚羊呀

    原来是窈窕淑女

  • 草莓789

    不错

  • 水边的沐木

    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