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色
风格
故事悲壮、凄惨,深深地抒发了作者的愤恨,主人公坚毅、善良的性格也刻画得真实有力,独具个性。作者还直接在叙述中穿插大段议论,试图把自己的作品变为社会的讲坛,也同样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克洛德·格》这部小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体现了雨果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小说中具体运用了人物形象的美丑相互比照的艺术手法,作者以色彩浓重的浪漫主义笔调大力渲染了克洛德为了维护正义和自由而献身的那种不寻常的热情和勇气,对此,描写得入情入理,步步紧扣读者的心弦。把克洛德的好品德和天性进行了夸张,使其个性特征鲜明突出。与克洛德个性化形象的美质相映衬的是克菜伏监狱工场场长狄先生的形象的丑恶本质。他“既是狱守,又是商人”,他的性格与其说是办事坚决,不如说是冷酷无情,与其说是严守职责,不如说是心肠狠毒更恰当。作品通过狱守和囚犯的“恶与善相共”,美与丑相对照,突出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人物形象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艺术手法,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狄场长为从精神上折磨克洛德把阿尔斑调到别的拘禁所。晚上,克洛德压抑着内心的痛苦逼问看守:“阿尔班哪儿去了,今天怎么没见到他呢?”看守漫不经心地说:“这是因为给他换了一个地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克洛德拿着点燃着蜡烛的手微微颤抖着。这个细节表现出克洛德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反映出他与阿尔班的亲密关系,又看出故意拆散他们造成克洛德心灵上的创伤是多么严重。手“微微颜抖”说明他内心是多么痛苦。但是,命运对他的捉弄是在意料之中的,所以他当时并没有感情冲动,只是手微微哆嗦了几下,随之又平静下来,表现出克洛德善于应付事情的突变,处理问题是理智、冷静的,而且表现出他的性格庄重老成。
克洛德·格多次要求还回阿尔班,非但无效,还被关禁闭二十四小时。这使他对场长的蔑视和仇恨的情绪不断增长。一天傍晚,当场长来巡查时,他把早晨拾来的一块手表上的坡璃用脚踩碎,发出了响声。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小小的举动,而是借以发泄心里对狄场长僧恨的怒火,他要象踩碎手表上的玻璃那样踩碎狄场长。雨果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议论
小说在艺术风格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在小说里情绪激昂地发表议论。雨果努力把作品当作宣传白己政治观点的阵地去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主人公在情节发展中所提出的问题和辩解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时,雨果就用议论的方式或直接发表见解。作者有时亲自站出来说话,有时假借议员之口,深入探讨社会症结和解决的办法。他把克洛德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出事之前和出事之后。分别提出的问题是:教育问题和法律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和整个社会联结在一起的。他以反对派议员之口指出:议会应停止毫无意义的争吵,来关心国家当务之急的事情。他提出的方案是:通过办好教育、改革法典来解决不公正的社会问题。作者通过不同形式的议论阐明了他自己的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
语言
另外,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具有朴素、生动的特点。作品中有时言词激烈,有时娓娓动听。特别是用了协当的比喻。贴切的修辞手段来描写人物性格。如:“一个人的眼睛是一扇窗户,通过它,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有些人是铁,有些人是磁石。克洛德就是磁石。”“好象所有时针都围绕着他这个钟面运转似的。”作者运用这些比喻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克洛德的善良、聪慧和高尚的品质。描写狄先生时的比喻:“他就象一个打火器,社会就用他每天在犯人身上敲打出火星来。”形象地揭示出狄先生在犯人与统治者之间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读的很好,就是音乐太过吵闹
說實話,主播播講的很不錯。可是這些配樂然這個打了折
史壮宁 回复 @幽谷莲心: 抱歉,40集以后的作品应该就取消配乐了
很好听,短篇小说一直是我的最爱。
删减成一个故事,不是文学作品了,撑不起克洛德的形象跟行为。主播这么好的声音,不读原文可惜了
小牧薰 回复 @柴富贵: 对的,应该读原文
原著也不长,应该原版就好了
他帮助厂长约束工人,厂长为什么恨他?
是主播删减过的吗
史壮宁 回复 @dudukankan: 是删减版,但是别人删减的
厂长和看守想保持权威
音乐多余
史壮宁 回复 @羊子艺: 收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