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傅园慧爸爸上了热搜。
他回忆女儿小时候的经历:
傅园慧刚进省队。
有天,一个年龄稍大的队员,突然跑来“打小报告”:
傅园慧在我们游泳队说她是天才。
周围的人都觉得她好笑。
傅爸爸却很认真地说:
我们傅园慧真的是天才。
这种鼓励,成了傅园慧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傅爸爸曾说:“做父亲是我这一生最好的工作。”
把作为父亲的职责,当成工作般去认真对待,多少人有这样的意识?
我们总强调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却忽视父亲的存在同样重要。
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如父如子》,就聚焦了父亲教育。
两个父亲,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发人深省。
豆瓣网友打出了8.5分的高评分,遗憾的是,却只有7万多人标记看过。
拍这样一部电影,与导演的经历有关。
是枝裕和曾为了工作一个半月没回家。
再见到小女儿时,发现她对自己十分生疏。
离家时,女儿甚至客套地说:“下次再来啊。”
即使是血脉相连的亲人,缺席了孩子的成长,也会变得如同陌生人。
被孩子接纳,才有做父母的资格
在大公司工作的一流建筑师良多,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妻子温婉贤淑,儿子乖巧懂事。
良多每天努力工作,坚持给儿子庆多提供最好的教育。
庆多连面试私立小学,都要先上专门的补习班。
面试官问:你夏天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庆多答:跟爸爸一起野营、放风筝。
庆多回答面试官问题 / 《如父如子》
面试结束,良多问儿子:“你没有和爸爸一起野营过,为什么要那样说?”
庆多告诉他,是补习班教的。
成长在家教严格的家庭,庆多早早拥有超出同龄人的成熟。
只是不像父亲那般优秀。
在父亲良多身上,能看到许多职场精英的影子——各方面都很出色,唯独疏于照顾家庭。
因忙于工作,良多几乎从不陪儿子出去玩。
升学面试,也是勉强抽空才能去。
妻子有过抱怨,但也能体谅丈夫的辛苦。
妻子埋怨回到家还要加班的良多 / 《如父如子》
每天,良多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到家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儿子有没有好好练钢琴。
在外人看来,良多一家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家庭,尽管父子俩的关系并不亲密。
但平静的生活,很快被医院的一通电话打乱:
6年前,孩子出生时,他们和另一家抱错了。
对方是乡下的一户普通人家。
父亲斋木守着一个电器店,母亲在便利店打工。
除了抱错的琉晴,家里还有两个更小的孩子。
虽然不富裕,但这家人的生活,显然更丰富、快乐:
交换两个孩子的照片时,庆多只有一张正襟危坐的证件照,琉晴却笑得一脸灿烂。
父亲斋木还拿出手机里拍的视频,回忆一家人游玩的场景。
两个孩子初次见面。
打招呼时,乡下的琉晴的声音爽朗。庆多却有种与同龄男孩不相符的腼腆和拘束。
孩子们开心地吃着东西。
父亲良多发现琉晴有咬吸管的习惯,一直用审视的眼光盯着他。
仿佛不敢相信,这才是他的亲生儿子。
开始走法律程序前,两家人决定先在周末,让孩子互相留宿,适应一段时间。
琉晴刚到良多家,吃饭时,拿筷子的方式就遭到了批评。
甚至晚上洗澡,也被要求练习用筷子夹水里的玩具。
父亲良多制定了很多规矩,想纠正琉晴的坏毛病。
琉晴却变得更加任性。
他用牙膏在洗手间的镜子上画画,用手掌乱弹钢琴……
直到良多大声训斥他,才停下来。
周日,父亲良多依然忙于工作,妻子坐在沙发上织毛衣。
琉晴一个人无所事事。
他觉得,时间真的难熬。
有天,良多一家躺在客厅的地上,对着“流星”许愿。
琉晴说,他想回到爸爸妈妈身边。
良多和妻子感到沮丧,意识到琉晴没有真正接纳他们作为父母。
斋木家,却完全是另一种模样。
比起冷冰冰的规则,更注重温馨的家庭氛围。
温馨的斋木一家/ 《如父如子》
父子泡在同一个澡盆里。
为了帮新来的庆多缓解不适应的情绪,斋木跟他玩水,逗他开心。
到了晚上,还没适应新环境的庆多,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
斋木的妻子看出他想家,会用开玩笑的方式来安慰他。
感受到温暖的庆多,只犹豫了一下,就伸出手抱住了她。
斋木明白,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扉,孩子才能接纳他这个父亲。
他耐心地帮庆多修玩具,给他讲他感兴趣的故事,陪他一起玩游戏……
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家,庆多在这里,也可以笑得开心。
而城市那边的琉晴,渐渐忍受不了“像酒店一样”的家。
即使那里有高级的玩具,和以前吃不到的美食,他还是逃回了原来的家庭。
在这场亲情的较量中,习惯了“人生赢家”角色的良多,最终输给了平凡的斋木。
席勒说:
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
“一个男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父亲,也许应该放弃只从自身出发成为父亲的想法。
只有当一个孩子接受和承认你为父亲,你才能成为父亲。”
比起血脉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羁绊。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馈赠
可惜的是,良多一家的相处模式,才是现实中大多数家庭的缩影。
在良多看来,陪伴和照顾孩子,都是母亲的任务。
父亲只要努力工作,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就足够了。
经济实力的悬殊,甚至让他有些看不起斋木。
良多奉行的方针是:“无论什么事都要一个人完成”。
为数不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里,他都在教孩子如何独立。
尽管庆多只有六岁。
斋木说,自己半年内陪庆多的时间,比良多六年以来还要长。
良多理直气壮地反驳:有工作在等着我。
斋木顿了顿,反问:“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生性乐观的斋木,信奉“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不今天做”。
他愿意将大把的时间花在家人身上。
和孩子相处起来,就像是一对互相信任的朋友。
琉晴承受不了压力时,总会向父母表达心情、寻求帮助。
因为他知道,父母可以依赖。
这种依赖像一层防护网,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而庆多迫于父亲的威严,只敢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情绪。
听见父母因是否要把自己换回去而产生争执,独自在房间里的庆多,只是默默缩进被子里,没有追问。
他顺从地接受了父母的安排。
把庆多送去斋木家之前,父亲良多像布置任务一样嘱咐他:不能哭,不能打电话回家。
良多冷冰冰地叮嘱儿子 / 《如父如子》
即使在最亲的人面前,庆多也不能表现出脆弱。
就好比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把他推开。
久而久之,孩子很难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
听说要去另一个家庭生活,庆多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还要练钢琴吗?
他不喜欢弹钢琴,却还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父亲对自己的期望、讨好着父亲。
对许多孩子来说,父亲两个字,就等于规则和权威。
最好的爱,是包容你的不完美
大多数家庭,习惯了良多父亲式的缺席。
只不过,习惯并不代表不在意。
在孩子心里,父亲一直很重要。
或许有些方面比不上其他人优秀,或许努力了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仍是独一无二的。
有人说:“所谓家人,就是没有人会被放弃。”
哪怕彼此都不完美,却是世界上最愿意无条件地守护彼此的人。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