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秦本纪(四)——求仙不得,坑杀“儒生”

59、秦本纪(四)——求仙不得,坑杀“儒生”

00:00
13:37

                                                         秦本纪()


       上集我们讲了秦始皇焚书事件,却没有提坑儒事件,一直以来,我们总将焚书坑儒连在一起说,下意识便觉得这本该是同一历史事件,就是为了罢黜其它学说,独尊法家,于是焚了别的学说书籍,坑杀了儒生,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坑儒这件事,跟焚书没有直接关系,反而是跟秦始皇晚年巡游求仙有关。


      秦始皇时期,国内迷信盛行,虽然罢黜了百家,但是黄老道家、阴阳家们,综合、道诸家学说,提出的五德终始说”,却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他是认为秦占水德,乃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能得天下。


      秦始皇到了后期,不仅迷信,还渴望长生,想要永远的统治天下。这一方面是与秦始皇统一天下,志得意满,胸中豪气冲天有关,另外一方面也与继承人难定有关。虽然当初在设立皇帝称号之后,他曾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无穷”。但是到底选谁为秦二世,却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秦始皇一生共有子20余人,不过史书中记载较多的只有长子扶苏和少子胡亥,这两人也是当时秦始皇诸子中最有能力、最有地位、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扶苏身为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贤达,不过在治国方略上却与其父有很大的不同。


      秦始皇专断严酷,主张以法治国,而扶苏却对儒家学说情有独钟,主张以仁德治国,以扶苏的地位、能力、威望来说,都是最佳的皇位继承人,但秦始皇并不希望把权位传给一个与自己的治国之道不相同的人。


      少子胡亥最得秦始皇喜爱,这种喜爱可能有疼爱幼子的心理在其中,不过胡亥为人,表面木讷敦厚,内心却狠毒,在朝中未建寸功,若让胡亥即位,群臣未必畏服。传位给他,自然也难让秦始皇安心。


      秦始皇对有才干、得人心的长子和他钟爱的幼子尚且如此,其他诸子就更难找到让他放心满意的继承者了,而秦朝的一系列暴政也搅得天下不安,社会危机十分严重,秦始皇为其接班人面临的严峻局面而忧心忡忡。以他的性格,可不甘心把一个动荡的江山传到一个不满意的接班人手中,因此为了使国家基础坚如磐石,他深感必须长寿。这样一来寻求不死之药,已不仅是个人愿望,而且成了秦帝国的政治需要。


      当时著名的方士徐福明白秦始皇的需求,于是上书称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中有神仙居住,可前往求不老之神药。这秦始皇啊,能一统六国,绝对不是庸人,而且小时候经历了自己母亲与吕不韦、嫪毐的那些狗血事件后,为人性情多疑,怎么就那么轻易的相信了以徐福为首的方士所吹嘘的仙山和不老神药呢?


       这就与秦始皇登位后的巡游天下有关了,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后,为了示疆威,服海内,使六国旧民从精神上对其臣服,来达到安定天下,成就万世之业的政治目的,秦始皇先后五次巡视全国,足迹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岛,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区,东到山东沿海,并在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城)、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在今河北昌黎)等地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又依古代帝王惯例,于泰山祭告天地,以表示受命于天,谓之封禅


      而在五次巡游中,他有三次巡游齐地,这时因为齐国中最后一个被灭掉的国家,而且是通过玩弄权诈兵不血刃的灭亡了齐国,因此齐地的人力物力藉此保存下来,统一之初的秦政权对齐地的统治从而也就显得特别粗疏、薄弱。这一切秦王朝当然不会熟视无睹,掉以轻心,故而秦始皇在频繁巡游东方六国时,表现出对齐地的特别关注。当时的燕、齐地濒临渤海,大家都知道海上容易出现海市蜃楼,当时的科技根本无法解释这个现象,于是当地之人便结合传说,构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神境仙界。


        当秦始皇第一次巡游至琅邪时,燕齐之地的方士们就闻风而动,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斋戒,与童男女求之。”这些方士之言正合秦始皇的心愿,从此,始皇帝便与徐福等一帮方士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狂热的求仙活动也由此而始。毕竟秦始皇三次巡游齐地,每次时间也不短,据说,就在琅邪一地,他就曾逗留了三个月,那么想必也是曾亲眼看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那可望而不可及、神奇莫测的变幻,云气缭绕、宫室辉煌的景观,使得秦始皇对神仙学说信之如神,激发了他求取仙药的决心和热情。


       再加上以徐福为首的方士称,神山上的仙人并不与普通人往来,自称掌握着神奇的方术,可以利用方术见到神仙,从神仙那里求得不死之药。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前219年),他第二次巡游,在泰山封禅之后,来到了渤海,登上了芝罘岛,只见大海之上云雾缭绕,遥遥望去,似乎有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不禁让秦始皇大感惊奇,连连感叹。徐福趁机要求始皇给他数千童男童女,并备足三年的粮食、衣服和药品等,要入海为始皇求取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允了,并一一为他准备妥当,组成船队,徐福登船东渡时,秦始皇还殷切叮咛,找到不死药后要速速返回。不过徐福却是一去多年,都没有消息传回。很多人都只知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不老药,其实在徐福消失的这些年里,始皇并没有放弃对不老药的追寻,在公元前215年,他还命韩终、侯公、石生出海去求仙人不老药,又派方士燕人卢生去求古仙人—羡门、高誓。这卢生自然是求不到的,于是编造谎言欺骗秦始皇,骗到最后,实在玩不转了,在始皇身上好处也捞够了,于是串通起侯生等一帮方士,一起来了场大逃亡,而这便是坑儒事件的导火线。


       秦始皇得知方士卢生和侯生逃亡后,心里已经感到受骗,而秦始皇这么多年来耗费大量民脂民膏寻求不老仙药,也让很多正直儒生不平,少不了吐槽,这使始皇更为恼怒,于是道:我没收天下的书籍,将其中没用的通通清除。广收文学、方术之士,希望振兴太平,寻求仙药。现在这些方士逃亡不归,徐福等人耗费数以亿计,末了还是得不到仙药,在咸阳的诸生,还有人制造妖言,惑乱百姓。遂遣御史一一审问,诸生们相互告发以保全自己,结果查出460多人犯禁违法的有四百六十余人,全都在咸阳被活埋。


       按说秦始皇恼怒方士的出逃,那么应该杀的最多是方士,为什么传到后世,就成了坑儒呢,因为啊,当时始皇独奉法家,儒生在秦帝国才能不得施展,于是燕、齐这些濒海之地心术不正儒生,便学习方术,借始皇求长生的需求,来登上政治舞台,实施政治抱负,再加上杀了一些毁谤始皇的儒生,因此这次坑杀的人中以儒生居多。所以事实上,秦始皇坑儒,并不是把所有儒生都杀了,而是将那些欺骗自己、毁谤自己的儒生给杀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神荼荼啊

    很喜欢,主播读的很好(✪▽✪)

  • 生之响往s

    说得很好!请问柚萝这篇有文字嘛?

    吕布赵云 回复 @生之响往s:

  • 小哥丶丶

    我读过很多古书说焚书坑儒并非秦始皇所为何解

    amengye 回复 @小哥丶丶: 焚书是李斯提议和一手操作的,坑儒坑的是方士,和儒生不一样的

  • 阿飞那腿有实物图淋了

    我和她说了吗呢还是自己来吧来吧!嗯嗯好滴吧唧一口价钱呢

  • 雨打琴弦

    给主播悦耳动听的声音点赞 给主播通俗精彩的演播点赞

  • 安之于静

    喜欢这样的讲解,比较符合历史本身,很多人对于“坑儒”是很不了解的,而且秦始皇从根本上来说是功劳远远大于其过失的。

    柚萝Youknow 回复 @安之于静: 嗯嗯嗯,感谢肯定和包容。

  • 无形_ra

    感冒了

  • 正阳诗人

    有空听点历史,还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