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29 | 李工真:头号战争民族如何变成头号商业民族

德国史29 | 李工真:头号战争民族如何变成头号商业民族

00:00
16:48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李工真。我们上一堂课讲了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的发展,今天我们要讲联邦德国所创造的战后经济奇迹。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历史性的转折以后,作为旧德国一部分的西德意志地区,有一点没有毁灭,就是它在一百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当中积累起来的工业潜力,这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正是在这种潜力的基础上,二战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最终结束了纳粹德国的“军事工业化”的道路,从而也开辟了一个“和平工业化”的进程,这同时也是德意志历史上的“第二场工业化”——电气工业化。


1948年通过货币改革所开始的这场“和平工业化”的进程,并不是在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所谓“零点”上起步的,而是在纳粹时代“暴力现代化”遗留下来的所有结果的基础上起步的。我们下面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纳粹时代在经济和技术、人才方面留下的重要的遗产,这些遗产实际上对于二战以后的西德意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932-1939年,失业率逐年降低,纳粹德国实现“充分就业”

 

“军事工业化”的纳粹时代,为了夺取“生存空间”,希特勒政权把他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了战争经济的轨道。所以,纳粹德国不仅很快地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还制造成了工业劳动力的奇缺。纳粹时代的农业政策,又导致了大片小农土地被容克贵族兼并的局面,再加上工业上又有良好的就业机会,这样,农民大量从田野流向了工厂。所以到1935年,农民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就只剩下20.7%了,这个国家只有1/5的人口在从事农业了,这是自从1913年农业人口下降为40%以来最大的一次下降。


那么在战争的中期和后期,当壮年男人都被驱上战场的时候,与此平行发生的则是大量的妇女从家庭被赶到了现代化的机器上。所以,就纳粹时代对德国经济结构的影响上讲,恰恰是一个工业化规模获得前所未有发展的时代。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又彻底地埋葬了纳粹德国这一条“军事工业化”的道路,这就给德国留下了一片战争的废墟,但同时它并没有改变这个事实。这一场战争实际上使这个民族当中的更多的人成为了拥有工业生产经验、生产技能的熟练劳动力,这是一种潜在的优势。


那么我们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德国的技术发明,德国人这些方面的领先优势,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也相当明显,这些东西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人经济重新起步的优势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就是一场敌对双方的高科技竞赛。由于对侵略战争“闪电式”进攻效率的追求,德国在世界上各国当中率先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空军,率先修筑起了高速公路,率先进行了军用卡车、摩托车的大批量生产。所以,一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和一场现代电子通信业的革命已经在进行。

二战德国的摩托车部队

 

而且,由于希特勒害怕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遇到一战时英国“大陆封锁政策”的威胁,所以,他早在1934年就下令对战争原料代用品进行研究和生产。由于德国盛产煤,而代用品的生产出路就也在于煤,所以,通过煤聚化和氢化合,德国在世界上最先取得了在合成燃料、人造橡胶、人造脂肪、人造皮革、人造纤维、塑料工艺技术方面的专利权,从而就首先开设了一场化学工业的革命。并且在导弹、原子弹研究方面也一直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而这一点也正是迫使美国加快原子弹生产的原因。当然,战争无情地摧毁了这座“欧洲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但是,德国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以及熟练工人所掌握的高科技的生产水平,则成为了他们在一个“和平工业化”时代所拥有的潜在优势。


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战后盟国对德国问题的处置,以及1947年以后美国战略的转变,都出乎人们意外地为西部占领区从“军事工业化”向“和平工业化”的加速转变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当时根据《波茨坦协议》,东西方盟国在各自占领区里贯彻了对没有被战火摧毁、与军工生产有关的一切工业设施进行撤除以充赔款的“非工业化”政策,这一点我们在前面也讲到过。

盟军轰炸机(B-17飞行堡垒)使德国经济陷入瘫痪直到1944年底

 

由于战后西部占领区经济的崩溃,迫使美国自己必须每年拿出7亿美元的救济品才能够稳住西部占领区的人口,防止大批人口的挨饿和政治动荡。所以,到1947年他们终于放弃或者说停止了这场撤除的工作,并着手于将西部占领区纳入到欧洲战后和平重建的计划里面来。但是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三个西方占领区内,与军工直接有关的、最大的1546家巨型企业已经被扫除了,而这样的一些工厂企业在一个和平重建的时代当中恰恰是无用的东西。如果要是我们把这一后果与即将开始的和平工业化的进程联系起来看的话,那我们就会发现它恰恰为西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业设备更新做好了准备。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人才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波茨坦会议上,苏联、美国和英国三大国的领导人为了防止未来的德国可能再次提出类似于1938年苏台德德意志人问题从而吞并东部的邻国,所以这三大国一致同意将目前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新的西部边界以东的原第三帝国东部地区所有的德意志居民,全部移向奥德河—尼斯河一线以西。这样一个决定导致了1946年710万东德意志人涌入西部占领区。由于西部占领区的战后重建已经开始,而苏联仍在东部占领区内长期坚持彻底贯彻“非工业化”的方针,这又导致了从1947年至1961年之间500万东德意志熟练劳动力涌入西部社会。

奥德河—尼斯河一线


1945年,难民向西迁移


1945年,东德意志难民迁至柏林

 

而在这些移居者当中,从18岁到21岁占47.2%,21岁至25岁的人占其中的36.4%,而且这些人机动性特别大,一般来说,学业已经结束。因此,这1200多万难民的涌入,本身就意味着旧帝国劳动力向西部社会的快速聚集,这种聚集使得这个在1949年9月成立的、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人口在当时不足5700万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竟然成为了欧洲、同时也是世界上熟练劳动力储备最为集中的地区。


这种人力资本的转移和熟练劳动力的聚集,正是战后联邦德国和平工业复兴的一笔最为重要的财富,其关键性的意义仅仅从以下的计算当中我们就能看出:“若是按每培养一个熟练劳动力平均投资15000马克来计算,仅是东德意志熟练劳动力的涌入,其价值就等于为联邦德国节省了需要花在500万熟练劳动力上的300亿马克的培养费,这一数字是远远超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联邦德国的15亿美元的规模的。”因此,这不仅使得联邦德国能够得到这15亿美元,能够全部都用于“和平工业化”的启动,从而使它拥有了欧洲最高的投资水平,而且也使得联邦德国在50年代还能够把它的教育和培训经费限制在魏玛共和国时代的相对标准之下,而经济增长的机会丝毫都没有减少,所以这种优势是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

1952年,西柏林的建筑商参与了马歇尔计划资助的项目

 

从这里人们也不难看出,尽管法国从“马歇尔计划”当中得到了27亿美元,那比这个联邦德国要多出12亿美元,而英国得到的更多,英国从美国得到了31亿美元的援助,而这两个国家把这些钱都拿来搞救济去了。这两者为什么都没有取得像联邦德国相应的经济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这种来自于别的地方补充进来的这种劳动力。所以,来自于东德意志的难民,由于其所具有的年轻化和高教育化的特点,恰恰支持了联邦德国的经济繁荣和教育成就。

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日本和西欧的平均生产率增长变化,1950-1960年间,德国的平均生产率增长远超法国等其他国家

 

当然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联邦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上能够“轻装上阵”的优势条件。由于美国承担了联邦德国的战后防务,到1955年以前,在“和平工业化”进程中重新起步的联邦德国,是个没有一美元军费开支的国家。这就等于将纳粹帝国成用于武装800万军队的庞大开支节省下来,全部用于和平的经济发展。这种没有军费开支的优越性,也只有东方的日本能与之相比。即使在1955年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西欧防务联盟”之后,由于西方盟国都害怕德国军国主义重新抬头,所以摊派到联邦德国头上的军费开支,一直是低于英法的水平的。


况且,永远禁止联邦德国拥有核武器,反使得联邦德国既能坐享安全保障,又能够幸运地逃避庞大的军备竞赛的开支。而战后的这一场军备竞赛,由于核武器以及新式常规武器系统价格日益昂贵,其费用也早已在无止境地盘旋上升,它不仅要耗去大量的原材料和资金,而且还要耗去大量的科技生产力。在与英法等国的比较中,德国历史在这里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过去人们无法相信的证明:“彻底战败要比勉强战胜强得多!”过去德意志人曾经为希特勒的“军事工业化”吃尽了苦头,而今,联邦德国人却已能够全力以赴,通过和平的经济增长,生产更多的民用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国家的繁荣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比较起所有的西欧国家,重新起步的联邦德国的确是“轻装上阵”的。而且随着货币改革的开始,占据优势的工业潜力在“和平工业化”的进程当中迅速地释放出来,并且极为显著地改变了联邦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的现状。

1950年,西德的军费开支为0

 

 所以这样一来,这种“和平工业化”的进程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1985年联邦德国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了西方工业化国家第一位的13 590美元。在年通货膨胀率方面,而联邦德国恰恰是西方国家保持增长率最低的,联邦德国的马克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坚挺的货币。


那么,这种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德国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一百多年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从而也就创造了世界新的“经济奇迹”,也对联邦德国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到了1986年以后,联邦德国一直保持着世界头号贸易大国的地位,将日本和美国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它的国民收入的1/4以上是来自于对外贸易的,而同时,它国内每5个工作岗位就一个是取决于出口的。

1955年8月5日,大众“甲壳虫”生产出口量达到一百万辆,图为纪念此事而专门打造的一次性版本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能够说德意志民族已经由过去靠战争谋生的世界头号“战争民族”,变成了世界上头号的“商业民族”。总而言之,战后联邦德国的社会获得的这股猛然得到加速的现代化推动力,恰恰是来自于对德意志社会传统的内外环境结构意义深远的破坏,这种破坏首先要归功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给德意志、欧洲以至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全面性结果,因为正是这种全面性的结果,才对这场破坏产生了最为决定性的正面强化作用。而联邦德国在战后40年中所取得的经济与社会成就,又反过来为两个德国的重新统一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课的内容。下一堂课我们将对联邦德国的重新统一,来讲述这一段历史它的意义。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字间清醒

    彻底战败比勉强战胜要好很多

  • 毛毛牛bj

    二战后的西德时来运转。美国不但给钱,还把东德劳动力转移到西德。美国还承担了它的战后防务,还给它核保护,节省了一大笔军费开支。美国还把它拉进北约。呵呵,美国牢牢地把西德掌握在手里。当然,西德自己的工业基础也也非常重要。外援是要靠西德自己的努力才能起作用的。日耳曼民族用自己的强悍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造了家园,还是令人佩服的。去德国旅行,对此感触很深。

  • Amor11fati

    老师每次开场的介绍自己的时候有气无力的,但是讲课的时候却是越讲越激动哈哈哈哈哈哈好可爱,可以看得出老师很热爱自己的专业

  • 王顺利1

    讲得很透彻,给我们清晰地展现了德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 甘妹妹

    见解,高信息浓度,条理,激情。一个教科书式的讲课经典。普通话不重要了,会二刷。感谢李老师

  • yzw024

    以前一讲到德国及欧洲的福利制度我们只有羡慕与向往,但今天2024年当我们经历了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看看北溪被炸后德国的反应,我们应该会有更多的思考。

  • 13761319bqo

    谢谢。

  • wo61juhhv0tca51zf2dt

    幸好不是德国先研制出来原子弹,后果不堪设想啊

  • 听风者001

    李老师的课听不厌

  • 绒绒_9e

    这几集听了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