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哲学:无为而治与相反相成

老子的哲学:无为而治与相反相成

00:00
14:34

一周优质评论 

恭喜凡书苑这位听众,你的留言被选为本周优质评论。同时你将获得一本余秋雨老师的亲笔签名书,请你联系课程小助手微信:xmlyfm2018,愿你再接再厉!同时也欢迎其他小伙伴在每一集后的评论区分享你们听课的观点和感悟,下一个优质评论可能就是你!


课程金句 

212集 老子的哲学:无为而治与相反相成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大道巍峨的道家。道家的第一条路线叫老庄路线,我们现在正在讲老子,老子研究的著作浩如烟海,我只能用最简略的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我心中对他的认知,第一个字是道。我说,我们最伟大的哲学家都是一样的,要寻找天地的母亲,万物的起源,宇宙的核心。老子找到了,就是道。他一找到以后,整个中国思维都变化了,都围第212集 老子的哲学:无为而治与相反相成绕着道来展开了。


由道出发,中国智者开始了非拟人化,非神化化的抽象思考,而这种抽象思考也就是终极思考。这一来,就跨越了很多民族都很难跨越的一个门槛,这个门槛,为什么重要呢?因为中国以前也是这样,把一些重要的东西都拟人化、神化化,我们有没有可能摆脱拟人化、神化化,走向抽象思考和终极思考呢?很多民族都跨不过这个门槛,中国有了老子就跨过去了,出现了为天地万物揭秘的大思维。一个道字,开辟了东方精神大道。


老子认为人生之道也就是德,但是,这个德不是教化的目标,而是万物的自然属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德是一种天然的秩序,人的品德也由此而来。因此人生之德不是来自学习,而是来自于回归,回归天真未凿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德和道是同体合一。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讲德,好像往往是教育的结果,但老子认为不是,这是宇宙间的一种平衡所出现的一种需求,包括人的品德,也是人所自然所要求的素养、素质,否则人一定是不符合自然的。符合自然,一定是符合德的。这是老子的第一个字,叫道。

无的哲学:因无而万有 

老子的第二个字,就像我以前在讲佛经的时候讲到的一个字,叫“无”,有和无的无。这个佛经和老子真是符合在一起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好多道家的人认为,老子出关以后就慢慢地变成了释迦牟尼,就连在一起了,这个虽然是我们曾经批评过的很荒诞的传说,但是它有个道理在,它有的思维——老子的思维和佛教的思维,真是不谋而合了。这个无,就是这样。


“无”,在老子的哲学当中是个杠杆。所以,我们在讲佛教的时候,“无”,它的对立面是“有”,但是我们都记得在魏晋名士,还有佛教宗派都在“有”和“无”当中有过不少论述。其实在这个之前,老子已经在这方面完成了他的思维重点,老子有个明确的结论,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却生于“无”。这一点很重要,天下万物生于“有”,但是,“有”却来自于“无”。所以,天下万物的本性是“无”,这一点和佛教很符合。


在老子看来,“无”,因为无边无涯,无框无架,所以其大无边。由此,道也就是大。在老子当中,道和大是同义,合成我们经常所说的大道。


在老子看来,世上的一切器用,似乎是依靠有,其实恰恰相反。一个陶罐是空的,才能装物;一个房子空的,才能住人。一切因“无”而活动,因“无”而滋生,因“无”而创造,因“无”而万有。这一点老子讲得非常好。我这个意思再讲一遍,陶罐是空的,它才有功用,房子是空的才能住人。因为无,一切就活动起来了,因为无,一切就支撑起来了,因为无,一切都创造出来了。所以,因“无”而万有。你如果有的话,那只能一有。


因为有无而变成万有。天空因“无”而云淡风清,大地因“无”而寒暑交替,肩上因“无”而自由舒畅,脚下因“无”而纵横千里,胸间因“无”而包罗宇宙,此心因“无”而不朽永恒。这是我写的一段话,是读解老子的“无”所产生的感受。


无为而治与绝学、弃智:顺应自然,减少过度 

既然是以无为道,那就要碰到老子非常著名的论断,叫做无为而治了。


老子认为天下很乱,是因为人们的想法太多,期盼太多,作为太多,奋斗太多,纷争太多,这些看起来都很不错的东西,很可能是加剧了混乱。世界难道要拥塞那么多智慧,那么多法令吗?难道要宣传那么多仁义、那么多孝慈吗?难道要开发那么多武器,那么多车船吗?老子摇头。老子相信,这一切好东西都是为了克服混乱产生的,但事实上,它们不仅克服不了已经有的混乱,而且还会诱导出新的混乱。


他主张,一个人过日子应该是自然而然,少私寡欲,无忧无虑,都是无。一旦当政,对于国家人民,应该无为而治,不要有惊人的计划,不要有过度的设计,不要有频繁的折腾,不要有太多的手脚。民众的自然生息,有天地安排,比什么都好。老子认为,一个当政者究竟是顺其自然还是大有作为,老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老子认为,所谓大有作为,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破坏和伤害,而要改变这种破坏和伤害,必然要采取另一番新的迫害和新的伤害。所以,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这就是无为而治。我没有太多的作为,老百姓自己会选择。


对于成天忙着种种作为的人来说,无为而治似乎是很消极的。但老子认为,他们的积极才是祸害。从后来的历史看起来,大汉大唐为什么如此伟大?因为在立朝之初,几代君主都服从了黄老,尤其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就有效地推进了社会生态,使他们休养生息,恢复了城乡的体制。


这一点,对于历来一切受到大有作为诱惑的统治者,都应该大有启发。但这样的统治者大多缺少哲学思维,即便是受到启发,也很少付之于行动。这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维。


有几句话,我需要再重复一下。在他看来,这些好多作为,都是为了克服混乱的,但实际上诱导出了新的混乱。在老子看来,世界难道真要拥塞那么多智能吗?真要宣传那么多仁义吗?真要开发那么多武器和车船吗?在老子看来,对于国家人民,不应该有惊人的计划,不应该有过度的设计,不应该有频繁的折腾,不要有太多的手脚。民族的自然生息,有天安排,比什么都好,这是老子的基本思维。


老子的思想当中还有两个观点,一个绝学,一个弃智,这常常招来非议。他反对过度的教育,他主张要放弃过多的智慧,这一点按照我们现代社会,总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很多研究者从字面上来判断,认为他拒绝教育,放弃智能,让民众过一种乐呵呵傻乎乎的日子,达到了低智化的幸福。我们现在好多人认为,老子是要让老百姓得到低智化的幸福。如果真是这样,老子也不必留下这么一部《道德经》来启发民众、教育民众了。


他是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也就是一个国家级的图书馆馆长,博物馆馆长,档案馆馆长,文史馆馆长,这几个馆长结合在一起,就是老子。有这样的身份,当然不可能对教育和知识抱一种全然否定的态度。他来不及写长文来论述这些问题,只能用最简短的语言做出了断语,目的是为了醒世,他只是告诉大家,与天地所持的自然生态相比,过于人为的教育和智慧都不重要。他还发出警告,“慧智出,有大伪”,伪,伪装的伪,就太多的智慧冒出来,结果一定会引发出太多的虚假。


这是老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无为而治的思想。他对于教育和智慧,他也希望能够适度的控制。


反者,道之动:一切事物必然相反相成 

第三个字,是反。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意思是说要让道动起来,要让“无”活起来,就要反着来。


你不想反也不行,因为道衍伸到远处,一定不是直线,一定是反线。所以,他说“远曰反”,就只要往远里边走的事情,一定会反过来。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即使不看发展,它们的组合结构也必然是相反相成。它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你往前走,走走走,必然反,必然反过来。另外一方面,即使不往前走,它们组合结构也是相反相成,像麻绳、草绳打结在一起一样,相反相成。


《道德经》用一系列词句来揭示这些相反相成的结构,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大家记得吗?《道德经》里边说,大成若缺,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就是说,你看着缺什么,其实是最大的圆满;你看着有点弯曲,其实是最直的坦途;你看着有点笨拙,其实是最巧的手段;你看着不善言辞,其实是最佳的雄辩。这就是相反相成。


不仅如此,他还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叫看似低调,却是朗朗大道;看似迟缓,却是最快的脚步;看似坎坷,却是最短的路程;看似世俗,却是最高的道德;看似受辱,却是最好的自白;看似不足,却是最广的顾及;看似惰怠,却是最后的刚健……


这种相反相成的视角与《易经》高度契合,是中国智慧的重要根基。


我前面讲的看似什么,却是什么;看似什么,却是什么,大家都能够在老子里边找到对应的词句,这些词句我倒是希望大家能够背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明凡书苑

    一位七十多岁的博学老者,不管节假日,周一至周五早六点准时给大家奉献精神大餐,倾毕生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娓娓道来,值得我们象征性地支付几十块钱。 物质食粮吃了再想吃还要付钱,精神食粮可以一遍一遍地尽情享受。我觉得相当值! 感恩余秋雨老师!感恩喜马拉雅!

    飘雪乐乐 回复 @明凡书苑: 真心很受益!

  • 蓝天碧海_9f

    听了余老师的课程,突然有句发自肺腑的话想和你说,我觉得您就是当代的释迦牟尼,当代的孔子,当代的老子,当代的圣人,你给我们这些在底层生活的人们点亮了一盏心灯,深深的感谢你,也感谢在我生活的年代出现了你这样伟大的人!

    Leisy018 回复 @蓝天碧海_9f: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尽管语言的准确性需要商榷。一开始我听这个课只是当作知识课,借此机会来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拾遗补缺。可是,从佛教部分开始,我越来越感到,这已经不是知识课,而是观念课。更可喜的是,老师用通俗的例子,明确的言语,表达了那些平时自己不容易看懂的概念,而且还能引导我们去进一步思考,为我们平淡的生活送来了智慧的光亮。对此,我深深感到此课程好,值得。感谢老师,感谢喜马拉雅。我也是积极给同伴们推荐此课呢!

  • 华Liu

    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而是顺应自然。物极必反,相反相成。看似缺,却是圆满;看似不足,却是最广的顾及;看似弯,却是坦途;看似坎坷,却是捷径;看似缓,却是快;看似拙,却是巧;看似俗,却是最高的道德是雅;看似受辱,却是最好的自白;看似不善言辞,却是最佳的雄辩;看似惰怠,却是最后的刚健;看似低调,却是大道。…

    老熊孩子 回复 @华Liu: 溜老师,我还是最服你

  • 动动月亮

    常疑惑老子的“绝学”、“弃智”,今天听秋雨老师一讲,明白了。我用“全然否定”的态度读解字面意思,忽略了老子本人,他就是知识渊博的馆长啊,他要醒世,仅仅靠五千字《道德经》,实难论述这些问题。谈到老子的“无为而治”,惊叹哲理的背后,处处透露着大道——自然,“自然之道”我们必须遵从。举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年轻人,常被家人催婚、生子,一个“催”字有悖于自然,在娇惯环境中成长的他们,二十六、七岁了,仍然是“未熟的青果”,催是催不来幸福生活的。所以,为“娇惯”买单的只能是“顺其自然”,切不可怨天尤人。

    老熊孩子 回复 @动动月亮: 2000多年的字词意思和现代已经有差别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某位周姓先生倡导中国文字拉丁化……对比起来,余秋雨先生不是愤青,是真正的文人。

  • Panos攀

    地球存在四十多亿年,物种演化也有几亿年,人类历史也有几百万年,万事万物在这个漫长的时间和空间坐标里面,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自组织,自适应,生生不息,一切井然有序,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老子在2000多年前领悟到了这一点,并名之曰道,不得不说他的伟大。

  • 某年某月_61

    感激秋雨老师的大奉献,毕生所学,真的讲得太好了,每一句都特别有意境,要不是喜马拉雅,要不是秋雨老师,一辈子也听不到这么好的东西,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喜马拉雅,感谢秋雨老师毕生的奉献

    月光光宝盒儿 回复 @某年某月_61: 说的我都热泪盈眶了

  • happylife_17

    天空因“无”而云淡风轻,大地因“无”而寒暑交替,肩上因“无“而自由舒畅,脚下因“无”而纵横千里,胸间因“无”而包罗宇宙,此心间因“无”而不朽永恒。

  • 徐徐的风中的鱼

    听到无为而治,我突然很怀念那句“不折腾”的话,很想念“不折腾”的时候。

    耶格amway 回复 @徐徐的风中的鱼: 现在折腾为了以后不折腾!

  • Lwgmtx

    余老师深入浅出,高度概括老子哲学思想,使我认识到:《道德经》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和人如何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 兼明

    感谢余老师,一心向学,倾情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