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型人格】和指责型的人如何相处?

【指责型人格】和指责型的人如何相处?

00:00
09:05

和指责型的人如何相处?                          

行动就能改变!欢迎你来到实用 接地气的职选心理学课堂,我是 讲师:Linda

今天要和你分享的话题是:和指责型的人如何相处?

在工作中你是否遭遇到这样的人, 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他总是说:

“这全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什么都做不好”、

“你应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你有点常识好不好?!”,“我完全没错”

他神情愤怒,指责、咆哮呵斥、吹毛求疵。不把你逼到死角, 决不罢休。

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人成为指责型的人。

当你遇到这种人发作时,你的反应是什么呢?

1. 和他对吵,你发现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完全不把你放在眼里,他的理智大门关闭,根本不听你的任何反驳。

2. 理他远点, 我吵不过你,还躲不起你吗? 你发现也没用,他会不依不饶,弄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3. 那保持沉默吧, 你发现他愈发觉得自己有理,越说越激动。

天呐,我该怎么办?

在我们进入找到和他们的相处之道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这种类型的人的心理机制。

维吉尼亚-萨提亚, 20世纪中后期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家庭治疗法的创始人。她提出了自己/他人/环境的三角关系, 以及基于这三角关系形成的四种沟通应对模式。

讨好型: 只有事情和他人,没有自己—言语上:对不起,这都是我的错”、“没有了你,我就一文不值”、“我只想让你高兴”、“我一无是处”,

行为上:他们多用恳求的眼神、请求宽恕、乞求、依赖他人、经常做出过度的付出,顺从而不拒绝

超理智型—他们只有情景,没有自己和没有他人: 语言上他们显得很客观而有逻辑,说话爱引经据典,讲理论,以避开感受和情绪的部分。“根据我的分析……”、“我是冷静的”、“人一定要有理智”

行为上:他们僵硬刻板,表情冷淡而严肃,带着高人一等的自讨喜提建议。

打岔型—他们没有自己,没有他人,也没有情景。言语上他们不断改变话题以分散注意力、转移所遭遇的压力情景,避开个人内心或者情感的话题,经常是不恰当地插科打诨,讲笑话。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指责型 只有自己和情景,没有他人。

因为他们的心中和眼中没有他人, 所以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那么请你想一想,这样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他们不信任、不满意他人、


他们有愤怒,却不能有效疏解这种愤怒,他们经历挫折并压抑受伤的感受,因此他们很孤单。

讲到这里,你对他们的看法是否有一些改变呢? 你有体会到他们指责背后那颗孤独无助的心情了吗?

其实他们的表现都和他成长经历有关,人生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他们是被卡在了某个成长阶段,他们想要挣脱出来,但往往很无力。


Gina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工作中她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很高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 她积极主动,精力充沛,果敢而决断,能够带领大家一起去做好计划,付诸行动。 但同时,在她的字典里写满了各种“应该”。 你想,工作过程中,哪里会都是一帆风顺的呢,总会有意外和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 而当出现一些“不应该”的时候,Gina就会变得很没有耐心,自我保护机制自动开启,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举起战矛,开始对周边其他人发动反击。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太愿意在她手下做事, 因为觉得一遇到事情,她就不可理喻。。


如果你和Gina在一个团队,你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Gina今天的这种行为背后一定有她自己的故事,也许我们一时无法全面知道她都经历了些什么使得她有这样的举动,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不用去负面地去解读她的行为。 而是可以先来看看Gina有什么资源: Gina对人对事都是有要求的, 她追求上进、能干有实力、积极有能量,常常能展示出领导才能。 这都是积极的部分。  只是当事情没有按照她的想法和标准发生时,Gina就会变得很愤怒的,表面上她是在发泄愤怒,指责他人, 实际上她是在求助。 因此,此时, 试试肯定Gina的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意向,然后引导她看到这些事情中的其他人和其他资源,这样可以让她尽快平复下来。


比如可以说: Gina, 我注意到你对事情的结果很不满意,我也觉得是存在问题的, 这的确让人失望和生气, 但是失望生气的不仅仅是你,大家也和你一样。 谁都想把事情做好,对吧?那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情况,来找到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吧。


和指责型的人相处,一定要先对他的愤怒/指责有所理解,然后就事论事地引导他看到事情中,他不是唯一的要去面对问题的人, 其他人也是他的伙伴,会一起面对。这样就不会让他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是一头“困兽”。


听了这样的介绍,智慧的你一定有自己的方法了吧?当然,要开始面对这样的人,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去和他沟通,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行动起来,并且坚持做你能作的,好的结果就有可能出现。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感谢你的聆听,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职场实用心理学,行动就能改变的101讲》, 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