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大业启程 中国绘画为什么反透视反光影?

26 大业启程 中国绘画为什么反透视反光影?

00:00
23:14

                                              情人节快乐

本期节目录制的时候有点感冒,鼻子不通气,录了好几遍选了最通气的一些剪在了一起,但仍然有点难听,希望大家谅解。

今天节目里说了一些很个人的判断,如有异议,接受反驳。

音乐:龚一:渔樵问答

二手玫瑰:春天的故事

锵崩猴乐队 :黄土之念

                                                   正文

  上千年以来,中国人物画的基本处理方法就是线,绘画的核心是表明人物的身份和行为,利用的元素是人物的服饰和行为。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画人物都是用的这个手段,我说几乎是因为我不敢说自己看全了所有的古老文明,但就我看到的,没有一个例外。因为边缘线是人们界定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之间最显性的特征,也最容易寻找。如果我们不较真儿的话,生活中确实随处可见边缘线。但是较真的话,大家仔细去确定,在三维世界里,边缘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线是二维的元素,在三维世界里怎么能存在呢?不信你看看世界上最尖锐的东西,比如说钻石,用放大镜看,钻石的两个面之间那条线,实际上仍然是圆的,圆的意思就是说他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我们没办法找到一条线来确定左右的分割。就跟我们家的墙角,远远的看上去有一条线,一边是东墙,一边是南强,可是我们离近了去找,你能确定地找到那条准确区分东还是南的线吗,你肯定找不到,因为他还是个圆角。是由很多条线组成的一个小面。

  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我们了解的世界上,线是抽象的,不存在的。就跟旋律一样,你可以写出乐谱,但你写不出旋律。你可以唱出声音,但你也唱不出真正的旋律。

    用线表达可以很简单的传递信息,但是他并不科学,全世界所有的古老文明在现代来临之前都没有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唯一的例外就是古希腊为源的西方文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人意识到了,就跟他们算出地球是圆的一样,注意,我说的是算出,而不是猜测,所以他们发展出了现代文明,并且像割草一样征服了全世界。

     为什么中国没做到,古代我们的科技比西方差很多吗?并不是,甚至我们一度还领先他们很多,是我们人种差吗?更不是,谁敢说是谁就是纳粹。那是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文化系统里有一个怪物,这个词我不能说,说出来肯定挨骂,但这个怪物在阻碍着我们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去验证更多的假设。好处是,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摆脱这个怪物,可以昂着头向前走了。

     不过,虽然我们的艺术并没有催生现代艺术,但并不代表我们的艺术一无所长。艺术与科学之间一定是有关系,但这个关系并不是唯一的。不能说你画的更科学就代表你画的更好,艺术里还有很多重要的家价值,在这些点上我们绝对有的吹。

     

  谢赫有靠谱的地方,但也肯定有不靠谱的地方,我们不能全信,你看他说卫协和陆探微的时候的用词就知道了。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穷尽,绝,古今,好几个这么极端的词一下全用上了,就知道这话一定是虚的。谢赫在那几句穷理尽性之后还觉得不过瘾,又给陆探微加了几句,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上品之外,就是我怎么夸他都不够,它的价值远超第一品之外。

  谢赫认为从卫协开始绘画才成了艺术,之前的都粗糙无比,所以他把卫协放到第一等。那陆探微到底有什么贡献能够让谢赫这么不吝溢美之词呢?

 

   陆探微第一个采用书法用笔画画,也就是说,他的线条开始有变化了。不仅有变化,他还在草书里研究出了一种更为流畅而且不断笔的画法。如果线条没有变化,那就是在谨慎的标出边缘线,有了变化,那么线条本身也就成了绘画的一部分。这个就跟西方油画的笔触一样,原来笔触就是往画上摸颜色的过程,最好别让人看出来才好呢,到了现代派之后,笔触都留着,就怕你看不出来笔触,因为它本身也成了绘画的一部分。我这么一笔,大家就应该知道陆探微的意义了,这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变化,但他也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这幅画里,边缘线仍然是高古游丝描,但衣纹部分已经发生变化了,在腋窝肘窝部分出现的线一头粗一头细,像一片长长的叶子一样。看起来很像书法中的撇捺。哎,这个变化是什么意思呢?注意啊,这虽然又是个小小的变化,但同样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唐代的吴道子,把这个画法发扬光大了,并且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兰叶描,从这之后,的1500年理,他都是中国画的主要白描方式。

我们知道衣服褶不是从头到尾一样深的,总有最深的地方,也有极为平缓慢慢延伸到平面的地方,也就是说衣褶本身的高低和走向是随着人的身体在不断变化的,如果用游丝描,从头到尾一摸一样的,就没法表现出这个变化,比如佛像里的那些衣纹,很模式化,完全忽略真实性。我相信,健陀罗的雕刻家很崇拜古希腊的雕塑,比如胜利女神,那衣纹处理的,又自然又真实,我们也想学。可是还没来得及学明白,希腊人就被赶跑了,印度本土的雕刻进来,虽然抹兔罗的雕塑不那么写实,技艺也远没有希腊雕塑精湛,但莫名其妙的比希腊雕塑更具神性,表现佛的时候更像佛而不是王子,于是聪明的健陀罗人就玩了一招绝的,土洋结合,这么一来,象小孩画的风一样的衣纹出现了,这真是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的说胡话。不过艺术不是现实,可以忽略逻辑,即使是胡话认认真真的研究还是给研究出了美感。想一想也是真了不起,就跟欧阳锋练习郭靖给的假九阴真经,楞练成天下第一一样。

咱们说回来,陆探微和梁元帝发现衣褶的变化,实际上就是画家渴望在平面上突破限制,制造出立体和空间的感觉,立体就是衣褶有高有低,空间就是有不同的走向,这对一直平面的中国画来说绝对是一大步。

萧绎《职贡图》局部

李超

历史上有很多张职供图,通常都是反应万国朝圣气象的,画一些外国来史。南朝时期虽然多战乱,但中国的影响力比想象中要大很多,有个日本学者曾说南朝时期的中国是太阳,周边围绕着很多星星。倭国,龟兹,甚至还有黑人都出现在了萧绎的这张《职贡图》里。

本质,就是道,就是可以永恒的东西。

在矫枉过正和原则性错误之间,你是画家的话,你会选择哪个呢?


一个是反透视,一个是反光影。其实这两个问题都很好解释。

现在请你在头脑中想一个人的脸,谁都行,注意,是想他的脸,而不是想某张照片。有没有发现,你想想的人是没有光影的,你能记得他眼睛什么样,但不会记得他眉弓的影子,你能想象出他的鼻子什么样,但想象不出来他鼻底有什么样的暗面。总而言之,你想象的是一个没有特殊光线照耀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人总会随时处于某种光线下,没光线你就看不到她了。但无论生活中什么样,在你头脑中,那些光线都不存在。如果画家不是在写生,而是凭借记忆画画的话,他怎么能制造出在头脑中本不存在的东西呢?反过来,他头脑中已经形成一幅没有光影的画面的时候,再去看人,看到人脸上随时在变化的阴影,他会觉得这些变化有意义吗,这些只不过是表象罢了,他不是本质,人有的时候会出汗,衣服有的时候会蹭脏,太阳有的时候把鼻子底下照黑了,烛光有的时候把人一侧脸颊都照没了,王羲之写字的时候擦汗把自己脸上擦的全是墨,这都是一时的现像,要花一个人,就要画他的本质,现象是多变的,难道你要把王羲之画成一个满脸麻子的书法家吗。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

此画通常认为是南宋版,也有说法是唐代临本。在这张画里可以明显感觉到阴影的使用。

关于反透视,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是个木匠,有个画家按透视规律画出你做的椅子,你会说,老子坐的椅子方方正正,你怎么给画成一头大一头小了,你是在嘲笑我技术不行吗?同样一个建筑师也会提出这样的质疑,画家自己也会提出质疑,椅子房子的本质是方方正正,我为什么要给他画成近大远小呢?走到对面去,刚才看着大的东西就变成小的了,这叫什么本质,不过还是相,我要画本质,画道,前后一样长。不对,前后一样长,后边感觉还是短一些啊,没办法,只能把后边画的更长一点了。


入群福利

如您已购买《张法中讲中国美术史》,请添加小助手微信ZFZAssistant01,加入VIP粉丝交流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路路_rt

    这个怪物是什么?法老但讲无妨!

    13207688bnf 回复 @路路_rt: 脑子里第一个想到是:儒家

  • 陳陳陳丞丞

    那词是“传统”?

    莫恩奈特 回复 @陳陳陳丞丞: 我也觉得这个词最接近

  • 芃大小姐

    在谢赫(绘画六法的提出者)的评价中,卫协和陆探微是一品,甚至超越一品的画家。西方艺术和西方的科学在一路走来的历程中,相辅相成。从杨凡艾克的细节上加细节的追求,到达芬奇,为了画得逼真的人体,竟然去解剖、去进行大量数学演算,重视构图、比例、光线、立体感。而中国艺术从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法到陆探微的线条变化(衣褶处理),再到吴道子的兰叶描,但是运用透视法、明暗法,从平面走到立体,竟然走了上千年,仍然没有走完。整整齐齐、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胡话”终于还是无法成就为理性的严谨的现代科学。反透视法和反光影法,是因为中国画家们从来不去写生吗?一直画留在想象中的、没有了光影的影像,因为他们更在意画本质,画道。

  • 陈美杉_1k

    中国美术史应该是中小学孩子的必修课!

  • 彬孺忍

    听了隔壁王东岳老师讲的,会对古希腊哲科思维所导致的数学,哲学有所了解,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不具备哲科思维,思维的不通导致文化的不同,嗯,我在乱说些什么🤔

    妙安洋 回复 @彬孺忍: 我不但听了还读了物演通论

  • 汹涌的河流

    奴性

    simaoruide 回复 @汹涌的河流: 我也想到了这个

  • 丶举头三尺有神明

    就喜欢听实话,掌声在这里👏

  • 会飞的垂耳兔

    忘记是哪个人,中国古时候的天文学是很厉害的

  • 城春草木

    讲话别吞吞吐吐嘛,我们花了钱的,不是我们大爷了,就是buy你,信你,服你,快说,怪物是啥

  • 空庐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绘画形式,但他们最终的目的应该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绘画而言道、证道、或悟道,可以说是殊途同归。而在以绘画体悟证道的这个路程上,我个人感觉中国古代绘画(宋元之前)显得更为纯粹一些,或者说更超前一些,中国绘画很早就摆脱了形似而直接追求物象本质了(神韵)。 古人讲:若能下笔合神造,误点一点也是道。所以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绘画是很难的,尤其是当下,他不是难在外在形式的描摹,而是难在对内在道理的体悟和明了。可以说当代90%以上的所谓国画家们人都是在拿着毛笔画图案,跟传统绘画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传统绘画的笔墨之道早就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