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潘毅老师:①购买本课程《中医文化必修课》②添加正安答摩景天微信号【damotiaoli】,发送数字666 ,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潘毅老师也会进群答疑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开始这几讲,我们讲心系统。
我们先来给心定个基调,心有血肉之心,有神明之心。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说:「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
心,五行属火,从四象的角度为「阳中之太阳」。太阳的意思,为之中阳气最旺者,八卦配离卦,离卦五行属火。血肉之心的功能是主血脉,神明之心的功能是主神明,所主之神,又分元神与识神。
心与小肠相表里,在皮、肉、筋、骨、脉这五体之中,心配的是脉;在喜、怒、忧、思、恐这五志之中,心在志为喜,在眼、耳、口、鼻、舌这五窍之中,心在窍为舌,在涕、泪、涎、唾、汗这五液之中,心在液为汗。
与自然界的夏天、中午、南方、红色、苦味等属火之气相通应,构成一个内外整体联系的心系统。
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们这个课程是《中医文化必修课》,而不是纯粹的中医专业课,所以,下来关于藏象的内容,不可能教材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事无巨细都讲解,而是挑选对养生意义大、比较实用的,或者作为藏象的框架性内容,尤其是文化含金量比较大的内容来讲。如果本身是学院出身的,也可从文化的角度,加深对原来所学知识的理解。
今天这一讲,我们主要讲血肉之心的功能,血肉之心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心脏。
心的实体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而偏左;心形尖圆,中有空窍,有心包护卫于外。
血肉之心的功能就是主血脉。
什么叫「心主血脉」呢?
主,有主持、管理的意思;血,指血液,是流行于脉管内,具营养作用的红色液态样物质;脉指脉管,是人体血液运行的通道,所以说脉为「血之府」。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和脉直接相连,互相沟通,血液在心和脉中不停地流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在这里,心、血、脉三者相互联属贯通,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
就如《素问·五脏生成论》所说:「心之合脉也」「诸血者皆属于心」。
前两讲我们讲过,藏象的「象」有很多来源,而心主血脉的功能来源于什么?心主血脉的功能,源于解剖观察应无疑义。它的形态和位置,古代医家早有描述。
《难经》说:「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类经图翼》说:「心居肺管之下,隔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心像尖圆,形如莲蕊……心外有赤黄裹脂,是为心包络。」
在心、血、脉三者中,心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根本动力,起着决定作用。《医学入门》说:「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是心主血也。」
刚才我说过,心主血脉的功能来源于解剖,那么它与传统文化有没有什么关联呢?当然有!
心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八卦配离卦,就意味着心的解剖结构之象与五行象、阴阳象、甚至卦象有着一定的相通性。
五脏中,只有心的形态内有房、室(心房、心室),像泵而中空。
就如《灵枢·决气》所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条文里所说的营气是化生血液的,所以,「壅遏营气」就等同于壅遏血液,限制住血在脉管之中流动。
心脏泵血而搏动,有节奏地收缩舒张,像火燃烧时的一鼓一翕(xī)。离卦中空,正有鼓翕的空间,这个鼓翕,不独指心脏,也指血脉,因为脉管亦随心搏产生有规律的搏动。
同时,一鼓一翕也就是一阳一阴,离卦外之心阳与离卦中的心阴协调共济,脉管就舒张、收缩有度,血流顺畅,既不过速而妄行,又不过迟而瘀滞。
虽然心阴的作用不可忽略,但从主血脉功能看,终究以阳气为用占优。心搏以阳气为动力,血在脉中运行,亦主要靠阳气推动,心为阳中之太阳,五行属火,正是阳气来源的保障。
可见,中医某脏的五行、阴阳归属确属有据,所据者,老生常谈了:「象类则比」。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弹性通利。
其中,心阳气充沛,才能维持心脏搏动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推动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营养全身。
心的火性、太阳之性的主导作用,亦因此而凸显。
太阳之性不独见于四象的太阳。我们复习一下,心的方位配南方,南方在后天八卦配离卦,后天八卦主论五行;但别忘了,南方心之位在先天八卦是乾卦,先天八卦主论阴阳,这是心的先天八卦背景。
乾为天,乾之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比喻的是天体是运行不息的,君子当效法这种精神。
心,真的像君子。人体各脏器,除了心,应该都有休息的机会;但看看心,如果以每分钟平均心率75次算,一小时60分钟,一天是24小时,一年是365天,一辈子以平均80岁算,那么人的一生,一刻不停的心跳次数是多少?我们可以乘一下,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真是「天行健」「自强不息」啊!
当然,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和脉道的滑利通畅。那么离卦中之阴血不可缺,离卦外之阳必须通达。
生理上,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弹性通利这三个条件满足,就呈现心主血脉功能正常的生理之象,可见面色红润,舌色淡红,脉象和缓有力。
我们平时老说一个人气色好不好,这个怎么看?
像刚才讲的面色红润,这里的「红」,反映的是血色;而那个「润」,反映的就是气,润是光泽,红而有光泽,那就是气色好。
好,刚才讲的是生理之象。
下来我们看看病理的。如果上述三个条件有缺,就呈现出病理之象,所缺不同,病的征象就不同。
下来,我们分别就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心脉瘀阻这三种情况看病象。
1. 心气不足
也就中医诊断里面经常讲到的「心气虚」,就见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心慌,胸闷,脉弱无力等。
这里教大家一个最简便的中医诊断方式,就是定性加定位。
心气虚如何定性加定位?如果是没有系统学过中医学的,我们大概先找感觉。气虚有点像能量不足的感觉,所以刚才讲到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弱无力」这一组症状,就是气虚的表现;而「心悸,心慌,胸闷」就是病位定位在心的表现。定性加定位,一合起来,「心气虚」的诊断就出来了。
2. 心血亏少
也就是诊断里面讲的「心血虚」,则见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舌淡,心悸,脉细等。这里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都是血少不充盈,血不上荣,或者血不外荣的定性表现;而「心悸」则是定位症状,定性加定位,加起来就是「心血虚」。
3. 心血瘀阻
可见面色青紫晦暗,心悸,心前区刺痛,舌暗,脉涩等。这里的「面色青紫晦暗,舌暗,脉涩」是定性为瘀血的症状;而「心悸,心前区刺痛」就是定位在心的表现。定性加定位,诊断就是「心血瘀阻」。
4. 心阳虚
因气属阳,但「阳」比「气」更强调温煦功能,那么心阳亏虚在心气不足的基础上,又可见形寒肢冷、脉迟这些寒象;更由于阳气不足,运血无力,寒性凝滞,血行易阻,每易兼见心血瘀阻证。
经常见到不少人在问:「阳虚」跟「气虚」到底怎么鉴别?
其实不是太难。气虚,基本感觉是能量不足,脏腑功能减退,但是它寒的表现不明显;而阳虚,多半在气虚的基础上,还见到有全身或是局部的寒的表现。
上面讲到的病象还可以叠加的。比如「心气虚+心血虚」,表现就是心气血两虚;「心气虚+心血瘀阻」表现,就是心气虚兼心血瘀阻。
你看,这里并没有将人体剖来开看看是否阳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从生理之象——面色红润,舌色淡红,脉象和缓有力,就可以证明这三个条件满足。从不同的病理象,就可证明以上是哪些条件异常。
心气虚有心气虚的病象,心血虚有心血虚的病象,心血瘀阻有心血瘀阻的病象,心阳虚有心阳虚的病象。
这就是以外在的生理、病理现象反推内脏的功能状态与结构情况的「司外揣内」法。也就是张景岳所说的:「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可能还会有听众朋友问,不是还有心阴虚吗?我刚才讲过,我们这里不是上专业课,我不可能面面俱到,把心的所有证型都在这里全部讲完,只是让大家体会到藏象的生理之象跟病理之象是怎么来的。
心主血脉还有一说,就是「心生血」。这个观点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通常的解释是心阳对血的「化赤」作用。这应该是古人从解剖初步观察到,当血液上输到肺,在肺经吸清呼浊、吐故纳新后,贯注心脉而变成红色的现象,再联想到心五行属火,火的颜色为红,那么,这个红色就应当与心火(阳)相关。
《血证论》说得到位:「何以言火即化血哉?血色,火赤之色也。火者心之所主,化生血液,以濡周身。火为阳,而生血之阴。即赖阴血以养火,故火不上炎。」
这段文字,不但把「心生血」的道理说清楚了,连带着把离卦中阴爻的意义「即赖阴血以养火,故火不上炎」也讲明白了。
这又是一个结构与五行、阴阳之象有机结合的功能。
这个观念在临床该怎么用?就是:当心血虚时,在通常补血的基础上,加上补心气或心阳的药物,如肉桂、人参或桂枝加炙甘草等。炙甘草汤可看作这个观点的代表方。
但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精血互生」的观念影响日深,所以「心生血」观念日渐淡化,以至知道的人逐渐少了。
另外,在心主血脉、行血的功能基础上,再将「心生血」与这些功能联系,就有了「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观念。唐容川在《血证论·吐血》中谓:「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祛瘀血以生新血,至今仍然是很有生命力的治法。常见的方有四物汤、生化汤等。
(本集完)
潘老师博古通今,中西惯通,能听到潘老师的课是人生之幸事,让神密的中医惭惭清晰。
请老师再给我们开一下四物汤,生化汤的方子
强烈呼吁老师,再开一门纯中医课!
烟雨丿幽梦 回复 @安心安心3: 听说有中医课程,好像是线下的
最近喝了几次四物汤➕黄芪,面色微微红。但只能在上午喝,过了中午喝有闷热感
受教了
潘老师的课太精彩了,对中医的五藏系统有了初步了解,中医是治疗和调理人的整个身体,比西医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