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集 藏象-脏腑分类有依据

第67集 藏象-脏腑分类有依据

00:00
19:11


如何找到潘毅老师:①购买本课程《中医文化必修课》②正安答摩景天微信号【damotiaoli】,发送数字666 ,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潘毅老师也会进群答疑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是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的分类是怎样来的,还有藏象框架的归纳。

 


藏象学说的基础是脏腑,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别忘了,藏象的「藏」,就是藏于体内的内脏。而内脏,又可以进一步按它们的生理及形态结构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这里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凭什么心、肝、脾、肺、肾属于脏,而不属于腑?而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属六腑而不是五脏?

 


还有,「奇恒之府」这个名称怎么那么怪?什么意思?怎么来的?

 


我们可以参看文字版中的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及形态特点比较图表来听。


 

我们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中医学是重功能、轻结构的。所以,五脏六腑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它们共同的功能特点来分的。

 

 

我们先看五脏。五脏的共同特点是化生和储藏精气。好!什么是精气?这里的精气是广义的,只要是人体有用的精华物质,都属于精气范畴,比如精、气、血、津液。

 


现在,我们就把五脏一个个来数,看它们跟精气血津液分别发生什么关联。

 


肾藏精,主水,主纳气,所藏、所纳、所主的是精、气与津液;


肺主气,主的是气;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化生的是气血;

 

肝藏血,心主血脉,这里有血。

 

所以它们牵涉到的不是化生,就是储藏或者运用精、气、血、津液,具有共同的功能特性。假如再用一个字作简化概括,那么就是一个「藏」字,五脏的「脏」字,就有藏的意思在。

 

 

 


我们再看六腑。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是受盛与传化水谷,就是接受、容纳食物,消化、吸收后,再传导、输送。

 


饮食经过口腔咀嚼,通过食道,去到胃,胃初步消化,再传小肠,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而食物残渣,下送大肠,剩余水分,通过三焦,去到肾,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无用部分形成尿液,注入膀胱,膀胱主储尿、排尿。

 


这个过程,就像一个传送带一样,是一个接受、容纳跟输送的过程。

 


在这个消化、吸收、输送过程中,胆参与了小肠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吸收。

它们具有相近的功能特性,所以归为一类,称为「腑」。

 


另外,我们也可以参考它们的形态结构,看它们的不同:

 


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它们都是空腔,或管腔性器官。为什么?既然你的特征是传化,那么就应该是个管道,这样才能传化;

 


五脏,心、肝、脾、肺、肾,基本上是实体性器官,方便化生和储存。

 


对于五脏跟六腑的区别,《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怎么理解这一段?

 


关键是读懂「满」跟「实」这两个字。这里的「满」是对精气而言,这里的「实」是对水谷而论。

 


五脏是藏精气而不藏水谷的,所以,应该精气充满,而不应该水谷充实;而六腑是传化水谷而不是储藏精气的,所以应该水谷充实,而不应该精气充满。

 


好,我们整段话翻译一遍。「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说的是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所藏的精、气、血、津液不应无故外泄,而应保持充满,使其能充分发挥生理效应。

 


而「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则是说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与传化水谷,进食后局部被水谷充实,但应及时传化,不断地虚实更替着传输,才能完成其传化的任务。

 


有句话叫做「六腑以通为用」,就是根据六腑的这个功能特点提出的。

 


还有一句,「六腑以降为顺」,说的是从胃开始,经小肠、大肠、膀胱,都是自上而下的。

 


所以,治疗六腑的病,就得注意保持它们通畅,还要保持它们的降顺。

 


 

 

我们还注意到,表格之中五脏六腑有表里阴阳的分别。这里的五脏属阴、六腑属阳是怎么分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按照它们共同的生理特性。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跟储存精气,储存是内守,内守属阴;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跟传化水谷,传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属阳。

 


所以,五脏六腑分阴阳,是根据它们的动静特点来分的。

 


下来是表里。

 


表里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位置的深浅,第二个是一表一里,构成固定搭配,你把它理解为配偶也行。

 


在五脏跟六腑的关系之中,应该是一脏配一腑,构成一表一里固定的配属关系为主。

 


它们的配法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

 


构成表里关系的一脏与一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功能上相互配合,而且紧密度比较大;第二个,经络是直接相通的。

 


比如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让气的运行保持流畅,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这是功能的配合;另外胆经从头走足,在足趾处交给肝经,经络是直接相通的。

 


那么一脏与一腑的表里关系,有没有部位深浅的意义在呢?应该说有一点,但不算太强调。比如,按照《黄帝内经》的意思,疾病在六腑,相对比较浅,疾病在五脏,就相对深了。

 


这里还有个问题,凭什么五脏属里,六腑属表?

 


这里除了刚才讲的六腑的病变相对比较浅,五脏的病变相对比较深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表里关系之中,五脏属阴,六腑属阳,那么属阴的自然就归到里,属阳的自然就归到了表。

 


可能还有听友存在疑虑,三焦是怎么回事?三焦这个腑比较奇特,我们在后面专门列一讲来谈谈。

 


 

 

下来,分类上还有一个「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而言。

 


什么是奇恒之腑?这里,「奇」就是异,「恒」就是常。「奇恒之腑」就是「异常」之腑,指有异于一般的脏与腑。

 


异在哪里?它们形态多中空而与六腑相近,但有储藏精气的功能类似于五脏。

 


就其形态论,骨、脉、胆、女子胞都是中空的,脑在颅腔,髓在中空的骨头之中,也有了中空的意思,形态多中空而与腑相近;

 


就其功能言,骨里面是骨髓,脉里面是血,胆里面是胆汁,父精母血的结合体是在子宫之中,化育出胎儿,所以它们贮藏精气又类于脏。

 


这六者,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属于另立一类,称为「奇恒之腑」。

 


这里有一腑比较奇葩,就是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六腑之中有它,奇恒之腑之中也有它。

 


六腑有它,是因为它参与了饮食的消化过程,而且与肝的功能相互配合特别密切,经络也相通;奇恒之腑有它,是因为它形态中空,内藏精气,又符合奇恒之腑的分类要求。

 


但严格来说,一个腑被分到两类都有,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形式逻辑有时不是特别讲究的。

 


 

 

下来,藏象学说还有个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

 


它表现为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首先,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在藏象体系中,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虽各有专司,但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以心神为主导,通过经络联属关系,把人体各相关部分组成一个既分工又合作的有机整体。

 


五脏不仅和刚才讲到的相关六腑之间相互联系,还和皮、脉、筋、肉、骨这五体,和眼、耳、口、鼻、舌这五官,与汗、涕、泪、涎、唾这五液,和喜、怒、忧、思、恐这五志密切相关。比如,肝与胆相表里,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气作用构成了一个肝体系。

 


下来还有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是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大道原则而来的。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回溯到五行的分类那一讲。

 


其中自然界的五行,跟人体内部的内五行相互之间的关系,比如肝五行属木,肝就跟木系统的东方、春天、早上、青色、生长化收藏的生、风寒暑湿燥火中的风关联比较大,这样就把五脏系统与自然界相关五行统一了起来。

 


好!到了这里,我们不妨看这文字版中的表格,将中医的藏象跟西医的脏器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对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

 

 

首先,我们看看西医的脏器。它们是生理、病理可以各自独立的,就是说它有独立的生理学跟病理学;中医很难这样截然分开,往往都是生理推导出病理,再以病理反证明生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中医生理学、中医病理学。

 


第二,我们几乎可以说,西医的脏器就是一个解剖单位。当然,它可以从大体解剖一直往微观上解剖,越剖越细,然后用结构决定功能的方式,来知道那个脏器的功能;而中医的藏象,重心不在脏而在「象」,而象的来源有多少?前面两讲讲过。但是,中医的藏象也没有完全离开解剖结果,所以可以把它大致表达为「具有解剖印记的功能系统」。

 


第三,中医的一个藏象系统,跟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甚至是相对应地联系着。而西医的一个脏器,我们不能说它跟自然环境没有关系,但它们并没有太强调。同时,某一个脏器跟自然环境也没形成一些关联性的联系。由于这部分内容,不好给它下定义,所以上面表格的这一栏是空白的。

 


第四,西医的脏器既然是一个解剖单位,所以它的边界是清晰的;中医的藏象,是一个具有解剖印迹的功能系统,而功能的边界是很难完全清晰的,更不用说,大部分功能是需要其他脏腑一起配合的,它的边界就更模糊了。这也是中医整体观的意义所在,某个脏、某个腑有病,往往不是独立地看这个脏、这个腑,还要看它相关联的各种因素。

 


第五,西的脏器,刚才讲了,无非是把解剖往微观、往深度里面剖,所以说它走的是纵向深入的这么一条路。而中医讲究整体观,讲究联系,所以对微观的要求不高,但是对系统的要求高,所以走的是宏观、横向、外拓这么一条路。


 

西医的脏器,更多表现为结构性,结构决定功能;中医的脏象更强调它的功能性,但是也不忘记它有解剖印记。

 


西医的心肝脾肺肾,从脏器而言,相对独立性比中医更大;而中医的心肝脾肺肾,本质上是系统概念,应该说叫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更恰当。

 


综合上面所讲的,古医家们以「天人合一」为基本观念,以「象类相从」为根据,以临床观察为证,从整体、宏观、功能、动态的角度去研究脏腑的功能及其结构关系,形成了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形神合一的各脏腑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相系身形官窍、脏腑间相互联系,以及与自然、社会应象,深刻反映古代意象思维的藏象系统。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梅雨季节_ew

    太好了!五脏与六腑就这样搞定了!潘毅教授的课通俗易懂,简单的动、静两字就概括了为什么五脏为阴,六腑为阳,浅为阳为腑,里为阴为脏,病的传入有浅入里,因为一脏一腑的紧密性,经络的相通性,构成了互为表里的关系……

  • briancwb

    老师讲得真好!

  • 15904799nuy

    发现一个新技能,看老师书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在脑子里把文字转化成老师的语音

    红腻香凝 回复 @15904799nuy: +1

  • hellotwobabies

    满和实经潘老师这样一解释,立马能理解,看书听网上免费的大学公开课根本理解不了,还是潘老师懂学生们

  • 淡泊宁静淡然

    我不是从事中医的,居然听的津津有味,老师超级🐮

  • 听友46558008

    爽歪歪!无形中树立了正统的中医观!

  • 1880454iwau

    新年好。祝老师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 阳光日子儿V

    老师讲的通俗易懂的这需要水平

  • 1311996zqmh

  • 听友105664094

    这是购买了送给我的啊,怎么听了一段要我再购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