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李工真。我们上一堂课讲了,魏玛时代的社会福利国家的扩展与危机。今天我们要讲,魏玛共和国灭亡的原因,主要的问题会集中到为什么偏偏在德国发生了纳粹主义的夺权。魏玛共和国的灭亡是以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总统任命纳粹党的党魁希特勒做德国总理这件事情为标志的。
至于魏玛共和国为什么会灭亡,近年来很多人都在探讨这些问题了。其实魏玛共和国灭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怎么说,它要追溯到四个不同的毁灭进程,而且它们当中的这四个进程的每一个单独的进程本来又都可能被克服的。只不过是这四个过程同时来了,最后把魏玛共和国给搞垮了。
首先,魏玛共和国出现了一场长期的社会和经济的危机。这个经济的危机首先动摇了这个共和国,所以1918年的那个基本妥协,就是劳资双方达成的那个中央劳动共同体的基本妥协,它的行动余地就变得越来越小。因为也使得这样一场社会经济上的结构性危机转变成威胁共和国的政治和社会体制的稳定化危机。不过你光要靠这样一场政治经济的长期危机,还不足以使共和国必然走向崩溃。正如在1923年这个超通货膨胀的那个阶段,我们大家要知道,1923年那个超通胀的那个最要命的时代就是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的时代,但是魏玛共和国克服了这个危机。所以我们说光是靠经济和社会上的长期危机,虽然动摇了共和国,但还不足以完全毁灭这个共和国。
1923年11月,希特勒等人在慕尼黑发动的法西斯未遂政变
那么第二个德国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魏玛共和体制的合法性在丧失,当然就反映到民心丧失的问题上。共和体制的合法性的丧失,它首先反映在1918年的那个阶级合作主义的失败上,这个阶级合作失败了;也反映在个人和社会的无前途,这个时候大家对未来的前途是迷茫的,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另外也反映到这些自由主义的政党,还有保守主义的政党,他们都急剧地萎缩这件事情上。举个例子,民主的政党原来可以占据20%的选票,到了29年、33年的时候,只有获得2%的选票,那些人都到哪去了?实际上都流到纳粹党那边去了。在30年代这个经济大危机之初,这种合法性的丧失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了,可以说那个时期已经没有人愿意,或者说能够再去贯彻《魏玛宪法》的民主原则了。
但是你要将这个共和国毁掉这个过程还真的还是不够的。光靠这,共和国也垮不了。所以要加上共和国的传统权力精英、就是容克贵族的政治家们,他们所奉行的独裁式的转变政策。这种政策要复辟俾斯麦帝国的传统专制的那个半专制主义的独裁体制,要恢复那种权力关系。
首先我们要讲传统权力精英。他们在世界大战刚刚打完了以后,他们退到幕后去了,他们领导了一场失败的战争,所以他们战争失败了以后,他们退到幕后去了。但是到了1924年、1925年以后,他们又出来了。为什么会出来呢?就是由于1924年以后,社会民主党的主席做总统的人叫艾伯特,这个人去世了。去世了以后全民就要投票选举。投票选举的时候,这个在全国选总统居然选了一个德帝国时代的元帅兴登堡。为什么呢?因为兴登堡在世界大战当中曾经在对俄国的战线上打过胜仗的,所以他的威望相对来说是军中最高的一个人。结果你选他做了总统。魏玛共和国过去的总统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就是社会民主党的艾伯特,现在变成了一个保守主义者兴登堡。
艾伯特(FriedrichEbert,1919 – 1925)
兴登堡(Paulvon Hindenburg, 1925 –1934)
这个兴登堡做总统的时候都不敢上台,他是先写一封信给逃到荷兰的威廉二世,说这个做得还是做不得,威廉二世说我已经退位了,我再也不管你这个事,这个人才战战兢兢地坐到这个总统的位置上去。你就可以看到这个人他是具有相当强烈的忠君思想的。所以他上台以后,政治就开始变得有点迷惑了。简单地说,这个保守主义的气氛就越来越浓。
曾经的德皇威廉二世和兴登堡
然后由于他上台,一帮过去的国防军的那帮人就开始围绕着他形成了一个权力班子。所以这些人他们慢慢地就开始利用魏玛共和国的不利的局势来操纵政治的走向。
他们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复辟。复辟什么呢?就是俾斯麦的那套体制,而不是民主体制。所以他们就利用世界经济大危机那个时期就宣布解散国会。本来那届新国会它是可以坚持到1933年的,结果他提前把它给解散了。这一解散了以后就要重新选举。结果重新选举以后仍然得不到更多人来支持这个兴登堡的这样的一个局面,形成不了这样一个内阁,他就干脆他就利用《魏玛宪法》当中的一条:就是总统可以在紧急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地去指派某一个人来做政府总理。这样指派了好几个人。这些人做总理都是不需要议会的大多数来做支持的。
他们所要推行的传统专制独裁式的解决方案,遭到了民众的拒绝。这样一来,他们既不能够阻止中派和右派涌入纳粹主义的阵营,又不能够在没有群众多数的支持的情况下,来维持一种长久的统治。而这个局面正是他们在1930年解散国会所导致的结果。所以我们就说,他们是在自己制造出来的无出路的局面下,才转向了和希特勒联盟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光靠传统权力精英,不足以毁掉共和国,他要和希特勒联合起来才有可能。
1933年5月1日,巴本与希特勒
那么第四个问题就是希特勒组织了纳粹党。本来纳粹党他们领导的这个运动也不足以单独地推翻魏玛共和国,原因何在呢?就是他们所能够动员起来的选票的力量,虽然是达到了全国选票的1/3强,但是没有办法超过半数。根据《魏玛宪法》,他们是无法这样上台的,用正常的选举的方法上台的。而且这个1/3强的选票在1932年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衰落的局面,就是选票开始减少了,力量越来越往下落了。而天主教阵营里边的中央党和巴伐利亚的人民党,他们两党获得了15%的选票,而两个工人政党就是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这两个都是工人政党,他们全部的选票加起来是37%。这样把这三摊子人的选票加起来,是52%以上,那显然他们才是社会的大多数。
1919-1933年,联邦选举结果,共产党(KPD)和纳粹党(NSDAP)是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劲敌,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飙升,纳粹党的支持率从1928年的2.6%上升到1933年的43%。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权力精英兴登堡,那些容克贵族的政治家们,他们在毁灭共和国、破坏民主制度的这一方面做得太成功了。但是他们本来的目的是想恢复俾斯麦时期的那个政治的。结果是一方面,他们的能力太弱了做不到。这样一来,当所有的选择都耗尽了以后,他们就做出了一个最重要的、最后的一个选择,也是最具有灾难性的选择。这个选择是什么呢?就是把纳粹运动作为他们与国家这场统治危机作斗争的盟友来接受,甚至提出我们“雇佣”希特勒来干件啥事。正是这样的一个选择,才使得希特勒得到了通往权力大门的钥匙,才使得纳粹运动的破坏性力量发展到夺权。
我们讲到这里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就要提出来了,当我们看到德国的这样第一次民主共和制的尝试失败的结局的时候,人们也难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每一种在德国出现的危机征兆在其它的现代工业化社会里面都是存在的,那么为什么偏偏在德国发生了纳粹主义的夺权呢?经济危机,全世界都在那闹经济危机,是不是?种种现象其他国家也有,可能严重的程度不一样,但是为什么偏偏德国发生了这样的纳粹主义的夺权呢?你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去注意,在这场经济危机当中,那些还保存了民主制度的工业化国家里边,有别于魏玛德国的条件和前提。要把它这个东西给找出来,你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此至少我们可以指出有以下两点:第一点,就是在那些国家里边首先存在的一种民主自由的传统,而且这种传统被全社会的人都接受。对民主制度的认同,并不因为你是哪个阶级哪个阶层而发生转移,大家管你哪个阶级的,基本上都认同自由民主的传统,他们已经长期地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传统,这一个特点魏玛共和国是没有的。
我们知道社会民主党的民众是要这个民主共和国的,中央党的群众要这个共和国,巴伐利亚人民党要这个共和国,但右派不要了。工人政党要,其他人不要。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不是像英法美那些国家管你哪个阶级,哪个政治派别,民主制度的基本认同是肯定的事实。
第二个,那些英法美国家所有的,而魏玛德国没有的是什么呢?是保守主义精英这一伙人。他们的情况,简单地说,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由保守主义的统治精英们所领导的成功的政治运动,而且这些保守主义的政治运动是在民主的轨道里面运行的,你别看它是保守主义,它是民主的;而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什么呢?这些保守主义的政治精英他们从来就没有经历过世界大战失败之苦,没有经历过世界大战的失败所导致的他们的权威丧失之苦。
这个很有意思的,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人。这些保守党的领袖人物,像这个法国的克莱蒙梭,像英国的丘吉尔、张伯伦,像这样的一些人都属于保守主义的权力精英。但这些保守党,这些保守的政治运动,他们没有因为战争失败而下台。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克莱蒙梭
丘吉尔
张伯伦
所以,虽然这个社会里边在大危机期间出现了一些激进主义的反叛力量,但这支力量在这个社会里面不过是百分之十,不像德国,光一个纳税党就有百分之三十几,所以这个力量的对比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保守主义的精英在这些民主国家里仍然能够发挥他们的政治一体化的能力,仍然能够笼络人心,仍然能够让社会的相当多的群众跟着他走,这是他们做得到的。
而这两者,也就是——民主主义的传统、对这个传统的基本认同,还有保守主义政治精英在民主制的轨道之中的一体化能力和努力,恰恰是魏玛共和国缺乏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实际上德意志面临了一场现代化的全面危机。对于德意志来说,已经不再有他们所熟悉的道路了,既没有社会和政治行为上人们熟悉的道路,也没有个人生活道路上可以期盼的前途,惊人的自杀的数据统计就能够说明这一点。在1932年这一年当中,每100万居民当中,在英国有85名自杀者,在美国有133名自杀者,在法国有155名自杀者,但是在德国就有260名自杀者,反映了这个社会的人的心态的绝望。
在面临这场传统与现代化激烈冲突的时期,德国一共就有四种主义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是民主主义,一种是保守主义,一种是马克思主义,一种是民族主义。当然魏玛共和国就是以拥戴民主制度,那是他的这个政治方向了。但是这个民主主义在魏玛这个时期远远没有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政治文化,所以这种意识形态实际上是被挤到边缘去了。我们仅仅可以通过那些市民阶级的自由主义政党,从20%的选票萎缩到2%这个比例,你就可以看得出来,人们在抛弃民主主义。
能够对这个社会作出明确回答的是两种主义:一种叫做保守主义,一种是马克思主义。保守主义,那就是兴登堡那一伙人他们坚持的东西了,他们坚持传统的世界观,它是由传统的权力精英们所代表的。他们所进行的反民主的尝试,是试图要用技术上的效率与传统专制独裁统治的复辟式的组合,来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但是二十年代现代化进程的长期危机当中,这些矛盾已经发展到他们根本无法控制的尖锐程度了。他们过去的那种不想让群众来参与政治决断的传统专制独裁的这套统治模式,人民群众是不感兴趣的,因为群众的政治动员化和利益对立的政治化已经达到了太多的进步了,而所有这些都使得德国的保守主义的选择归于失败。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马克思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虽然广泛地解释了资本主义世界性危机的困境,但是德国工人运动的分裂,共产国际“左”的思想的影响,都使得马克思主义仅仅只能为德国社会的部分失业工人所接受,而共产党这个力量的上升仅仅只达到了引起所有的有产者阶级恐惧的程度,而未能真实地达到推翻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程度。所以它一上升,反而使得所有的有产者都紧张起来了,而这正是保守主义者要向纳粹主义偏移的原因。就是这样的。
这样一来,我们来看看,还有第四个主义就是民族主义。唯一还能够跨越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区别和矛盾的政治现象,就只剩下民族主义了。因为民族主义的信仰者可以是来自于不同社会集团,不同政治派别中的任何人。正因为如此,在魏玛时代不利的国际环境之下,它成为了唯一得到膨胀的意识形态。有人就说,你说在魏玛共和国时代,什么东西是往上涨的?只有一个东西在往上涨,就是民族主义。就是民族主义现在跑来充当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中介。更为重要的是,唯有纳粹主义者才能够充分地利用这种民族主义。在这个过程当中,纳粹党蛊惑人心的宣传是特别地具有吸引力的,也把越来越多的群众拉到自己的一边,从而对这个当局当时的这个传统权力精英所把持的这个政权形成了一层一层的压力。
1933年1月,希特勒与兴登堡在波茨坦的驻军教堂,举行希特勒出任总理的任命仪式
所以那个传统权力精英们——兴登堡之流,他们感觉到没出路了以后,于是就把希特勒作为盟友,那我来雇佣你,雇佣你来帮我管理国家。这就达成了一个要把希特勒作为自己克服这场统治危机的盟友来看待了,这个结果就是导致了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的上台。
好,今天我们的课程就讲到这里。下一堂课我们就要去讲希特勒的纳粹主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败后遗症,魏玛政府失去向心力,保守党复辟引狼入室,最终导致世界性悲剧。
民主主义传统的缺失,保守主义能力的不足。
李老师前面讲的很好。但是讲到纳粹的崛起却显然是被西方主流媒体洗脑了。 认为只要崇尚民主和自由,就可以避免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笑话。 事实上鸦片战争就是英国议会民主投票决定对中国开战。是民主政治的结晶。 而崇尚自由的美国人将印第安人圈到保留地上,关心过印第安人的自由了吗? 事实上,如果德国对印第安人开战,就没人关心这些事了。 可惜的是同样是战争,德国人只是选错了战争对象而已。 不要给民主看的太高尚了。它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强盗团伙,内部完全可以实行民主制。
保守主義精英+民主自由傳統
13768643zts 回复 @伟哥歌伟: 权贵精英要以国为家,普罗大众要甘愿统治,才能稳固
谢谢。
谢谢李老师!🌷
李老师讲得真好!
历史总是在重演。